【关键词】护理干预;妊娠期;梅毒;孕妇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感染[1]。梅毒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等,进而对下一代造成危害[2]。笔者通过对我院妊娠期梅毒孕妇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梅毒孕妇52例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年龄19岁~41岁,平均年龄(25.5±10.3)岁,病程1~4周,初产妇32例,经产妇20例,早孕19例,中孕20例,晚孕13例,52例孕妇血清中抗梅毒螺旋体IgG抗体均为阳性,隐性梅毒感染10例,Ⅰ期梅毒42例,Ⅰ期梅毒孕妇临床症状:发热、疲劳、厌食、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多个部位有硬下疳。妊娠期梅毒孕妇52例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项调查。
1.2方法妊娠期梅毒孕妇护理措施:①建立舒适的妊娠期梅毒孕妇治疗环境:为妊娠期梅毒孕妇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利于妊娠期梅毒孕妇心态调整。②对妊娠期梅毒孕妇进行预见性的心理疏导:为妊娠期梅毒孕妇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改善妊娠期梅毒孕妇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心态,有利于减少妊娠期梅毒孕妇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改善妊娠期梅毒孕妇对于病情的敏感程度,适当的提高妊娠期梅毒孕妇的治疗信心和接受能力。心理疏导可以提高妊娠期梅毒孕妇孕妇的食欲,是妊娠期梅毒孕妇体力恢复和免疫力提升中重要途径。③加强对妊娠期梅毒孕妇预防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护理前后妊娠期梅毒孕妇护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主要参照我国于1990年参考国外的指标制定了一个草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妊娠期梅毒孕妇QOL评分标准对妊娠期梅毒孕妇情绪健康、总体健康水平、药物对妊娠期梅毒孕妇的影响、个人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对妊娠期梅毒孕妇的担忧情况进行评价,每项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关键词】中期妊娠;梅毒;引产;护理
妊娠期梅毒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生呈上升趋势,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密切关注。在国内,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有蔓延趋势。我院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选择终止妊娠比前几年相应增加,与文献报道相符[1],妊娠期梅毒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梅毒。梅毒在性传染病中位列第二,日常生活接触均可传染,又容易复发,治疗时间和康复时间较长。梅毒患者中期妊娠引产住院期间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住院期间她们既要面临引产带来的各种疼痛和不良反应,又要面对梅毒造成的心理压力,这些情况容易导致其情绪低落,在治疗上显得消极,所以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护理照顾显得尤为重要。2005年12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7例中期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中期妊娠合并梅毒的患者7例,年龄18~39岁,平均27.2岁;初产妇2例,经产妇5例。以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plasmareagin,rpr)环状卡片试验筛查,并经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reponemapallidumhemagglutinationassay,tpha)确诊。根据梅毒分期,ⅰ期梅毒,表现为外阴硬下疳,ⅱ期梅毒,表现为全身散在的暗红色玫瑰疹;4例患者均为潜伏期梅毒,无任何明显临床表现,发现自己患有梅毒不到1个月。3例确认有性生活混乱史,男方性生活混乱史,各种原因资料不详。
2治疗经过
7例患者多数在孕早期产科门诊第1次产前检查常规筛查中发现,即给予积极抗梅毒治疗。6例治疗方案选用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每日1次,10~15天为一疗程;1例用长效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其中1例青霉素皮试阳性,使用盐酸四环素500mg,4次/d,口服,连服15天。第1疗程结束后复查rpr,必要时再进行第2疗程的治疗。在住院期间者7例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后,通过利凡诺尔100mg经腹部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终止妊娠,流产24h予以常规产后刮宫。
3护理
3.1入院时心理评估梅毒的发生对患者心理损害很大,是一种严重的应激源。患者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家庭压力,一方面对治疗抱着高度的希望,处于一种复杂的心态中[2]。入院时一旦被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有羞耻感、恐惧感、内疚感,往往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交往,情绪会变得压抑、脆弱,在询问病史、检查治疗不够配合。同时和其他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一样,患者对于引产终止妊娠和流产后刮宫过程不是很了解,易产生焦虑、无助、依赖性强等心理问题,对术中出现的疼痛、各种不舒适感耐受性下降。
虽然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唤醒,但是过度的焦虑使人不能够准确地考察现实和评定应激源的性质,常导致适应失败[3]。有资料表明,长期焦虑患者,其机体内分泌系统和免疫调节功能出现紊乱[4]。因此,适当地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治疗和康复是十分必要的。
3.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功的关键[5]。经常巡视病房,多与患者进行交谈,几句温柔简单的问候,几个亲切关怀的动作,就能使患者有安全、亲切、如亲人般的感觉,使其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在给患者落实治疗、护理措施时,除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外,在工作人员皮肤无破损的情况下可以与患者皮肤接触,如擦浴、喂饭、握手等,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尊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3保护患者隐私患者在确诊梅毒后担心受到别人的歧视,产生自卑心理,希望自己的隐私能够得到保护,针对患者的心理,医护人员应严格保护患者隐私,不要把患者的病情泄露给其他病友,或患者不愿意透露的家属[5]。
3.4引产和刮宫护理由于性传播疾病的特殊性,就其引发的心理问题复杂,护士应正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将心理疏导实施于日常护理中,使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6]。
待产期间及刮宫前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加之梅毒患者本身就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抑郁、焦虑、怕歧视、自责,对治疗缺乏信心,使得此类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在手术操作前后,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引产和刮宫过程需要注意的情况,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患者进入产房后安排隔离产房,由专人观察产程、接产,同时充当起亲人的角色,陪伴在产妇身旁,给予支持安慰,流产过程中由于宫缩频繁,体力消耗大,大多数产妇失去信心,自认为无法承受疼痛,把希望寄托于医务人员身上,对此护士应使用鼓励性暗示,如:“你行的,产程进展的很顺利”,并不断告知产程进展信息,指导正确屏气,避免做无用功,使产妇获得自信心。护士的一切操作,都应有条不紊进行着,要动作熟练,快而不乱。流产后24h内应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子宫底高度、子宫硬度以及阴道流血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处理。若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及时给予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避免了流产后出血的发生[7]。
3.5完善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梅毒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引产和刮宫术前术后宣教、出院详细指导几个方面。可以通过宣传专栏、健康小册子、医护讲解等,通过这些措施可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慌,使其正确面对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5.1积极指导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心理承受力,进而有针对性地健康指导。早期梅毒传播可经各种途径,如性接触、接吻、哺乳,共用患者的衣物、毛巾、餐具、浴具、便器等,还可通过血液、哺乳、医源性传染。护士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要让患者充分认识消毒隔离的重要性和暂时性,指导患者平时要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自己衣服单独清洗和消毒。盥洗工具如脸盆、水桶及食具等单独使用。指导患者处理恶露的方法,防止间接接触传染。
3.5.2坚持院外治疗和随访实施个体宣教,让患者明白该病治愈率达90%,下疳期治愈率100%,以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介绍梅毒的发病机制,以及及时、足量、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坚持正规,足量的治疗,不但可以治愈,而且可避免传染给下一代。鼓励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和补充营养,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饮食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治疗期间禁性生活,治愈后随访2~3年,直至血清试验阴性或稳定在低滴度且无临床症状和复发症状。定期检查家人的梅毒试验,发现后及早到正规的医院治疗。做好避孕措施,确保优生优育。梅毒患者治疗后的随访观察一般在2年的时间。如果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或trust滴度下降4倍以上方可计划再次妊娠。
3.6建立社会支持作为梅毒患者,对社会的理解支持尤其渴望,由于道德的因素,他们的内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和罪恶感。因此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通过增加与社会的接触和联系,促进身心健康。护士就应该鼓励患者排除自我封闭及自责心理,勇敢地参加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活动,参加健康的兴趣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主动与亲朋好友交流并接受亲朋好友的帮助;鼓励患者多倾诉及寻找支持帮助,倾诉是一种缓解心理压力、转移自己不愉快情绪、保持心理稳定的最有效的方法。
4小结
对待梅毒患者要与对待其他疾病患者一样,抛开道德舆论,减少歧视,增加宽容和理解,给予同情和关爱。排斥、疏远只能使患者隐瞒自己的病情并进一步在社会中传播。所以不应谴责患者,而应采取措施预防控制梅毒的传播,通过教育、劝解,使他们能采取合作的态度,服从管理,遵守法规。7例患者住院期间心理方面的问题得到全面关注和解决,心理上克服了恐惧、焦虑、羞耻感和过强的依赖感,能积极面对患病这一事实,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在治疗上积极配合,无一例有大声哭泣、抑郁等明显的情绪表现,通过住院期间妥善的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均达到病情稳定,并能主动了解长期治疗的具体方案。在其出院后继续随访中发现,所有患者均在不同程度地继续治疗,6个月内有4例患者的rpr连续三次到四次检测的结果都是阴性,已经治愈,2例每次检测的rpr的滴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抗梅毒治疗是有效的,在继续随访治疗。其他1例在积极治疗中。
【参考文献】
1lynnwa,lightnmns.syphilisandhiv:adangerouscombination.thelaneentinfectiousdisease,2004,4(7):456-466.
2郭秀静,王玉琼,胡娟.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新生儿护理.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1):50-51.
3李晶,孔霞,张学海.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卫生状况调查.济宁医学院学报,2006,20(4):34-35.
4史正全.100例不同病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情绪反应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5(3):122.
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镇中心卫生院,吉林梅河口130000
[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妊娠结局,以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方法选取该院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患者100例,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2组,一组为治疗组50人,对其给予苄星青霉素,臀部肌肉注射;另一组为未治疗组50人,仔细观察对比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患者通过治疗后新生儿足月分娩率为90%(45/50),未治疗组患者为22%(11/50),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及死胎发生率分别为7%(3/50)和2%(1/50)低于未治疗组30%(15/50)、28%(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是十分有意义的,可以有效改善其妊娠结局,并且明显降低新生儿梅毒发生率。
[
关键词]妊娠;梅毒;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2(a)-0172-02
[作者简介]姜克欣(1969-),女,吉林梅河口人,专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诊断与治疗。
目前,梅毒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严重性病,其传染性非常强,危害性很大,随着其发生率不断上升,梅毒患者不断增加,以至于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人数也不断上升[1],早产、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死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是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主要的危害[2]。现对该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00例进行治疗,通过仔细认真分析,现将临床疗效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00例,并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年龄18~46岁,平均(32.5±5.2)岁,未婚6例,已婚44例,工作状态显示:无职业人员18例,工人工作者11例,饭店服务员16例,公司职员6例,农民5例,其中出现早孕6例,中孕26例,晚孕20例,所有的新生儿都是单胎儿,初产妇40例,经产妇11例,平均产次2.2次,配偶中出现梅毒患者5例,性乱生活史4例,吸毒0例,输血不洁史1例,发现早期梅毒41例,有早期潜伏梅毒患者40例,二期梅毒患者3例,晚期潜伏梅毒患者3例。未治疗组患者年龄19~46岁,平均(32.5±5.4)岁,未婚5例,已婚45例,工作状态显示:无职业人员15例,工人工作者10例,饭店服务员8例,公司职员5例,农民6例,其中出现早孕4例,中孕24例,晚孕20例,所有的新生儿都是单胎儿,初产妇30例,经产妇19例,平均产次2.2次,配偶中出现梅毒患者4例,性乱生活史5例,吸毒1例,输血不洁史1例,发现早期梅毒51例,有早期潜伏梅毒患者49例,二期梅毒患者3例,晚期潜伏梅毒患者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孕期、产妇情况、配偶生活习惯及梅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首先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再次确诊为梅毒患者,并且进一步了解梅毒患者的病情状况,然后对症治疗,该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对症应用的药物为苄星青霉素(国药准字H20023743,规格:30万U),用药方式为肌肉注射,注射部位选择臀部,给药剂量为240万U,用药次数为7d给药一次连续14d或者21d;或者应用药物普鲁卡因青霉素[国药准字H13021276,规格:100万U(普鲁卡因青霉素75万U,青霉素钠(钾)25万U)],给药方式仍为臀部肌肉注射,剂量为80万U,每天要注射一次连续14d,14d为一个治疗疗程,14d治疗后要检查血项RPR值[3],掌握患者病情状态,再进行进一步治疗;有些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出现了青霉素[国药准字H13021278,规格:0.5g(80万单位)]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该药治疗,此时给药头孢三嗪(产品规格:BR,99%,含量99.99%),臀部肌肉注射,给药剂量0.5g,每天用药一次,14d为一疗程,治疗时患者的丈夫或者性半侣也要同时进行配合治疗,并且在治疗过中不可发生性关系,治疗结束后在一到三周内需要再进行复查RPR项目,如果RPR滴度降低或者转为阴性,患者可以不在进行治疗,但是当出现RPR下降不足2倍稀释滴度或由阴性转为阳性或者检查后仍然发现有梅毒存在的迹象,这个时候患者需要继续进行抗梅毒疾病治疗1疗程。当新生儿出生后,也要对其进行常规检查TPPA和RPR滴度,同时需要预防性应用药物青霉素,静脉注射4万U/kg,时间在每8~10h注射给药1次,要连续10d,同时跟踪复查结果。
未治疗组患者不进行全程抗梅毒治疗。
1.3梅毒诊断指标
如果孕妇本人的配偶或者性伴侣曾有梅毒感染,而孕妇本人有分娩梅毒儿史或有早产、流产、死胎史或孕妇出现梅毒的体征和症状或梅毒血清学检查呈现阳性,均可诊断为妊娠梅毒[4]。
如果新生儿出现水肿、腹胀、贫血、血小板减少或者梅毒假性麻痹或病理性黄疸、肝脾肿大、呼吸困难、低体重或肢端掌趾脱皮、粘膜损害、斑疹或母婴二者梅毒血清检查阳性,均可诊断为新生儿先天梅毒。
1.4统计方法
通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该组研究中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
2结果
2.1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通过治疗后新生儿足月分娩率为90%(45/50),而未治疗组患者为22%(11/50),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及死胎发生率分别为7%(3/50)和2%(1/50),其结果明显低于未治疗组30%(15/50)、28%(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有关梅毒的注意事项
3.1梅毒的传播
梅毒的传染源就是梅毒的病人,通常有3个途径:首先就是性接触传染,通过统计此传播途径约占95%以上;其次是垂直传播,梅毒孕妇患者在妊娠期时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或者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进而引起胎儿在宫内感染;最后一个途径是血源性传染,就是通过输入梅毒患者的血液而使自身感染。另外,也有最为普遍的间接接触传染,当健康人接触到梅毒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例如被褥、毛巾、内衣、内裤、浴巾、浴盆、剃刀、便器等这些均可作为传播媒介引起梅毒的传染,不过机会极少[5]。
3.2梅毒的预防
梅毒的预防主要是根据梅毒的传播途径而做的相关措施,对于有不安全性接触史的人,需要及时作梅毒血清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虽然说梅毒通过间接接触传染的发生率很小,但是最好不要在公共浴池洗盆塘,也不使用公共厕所使用的坐式马桶。自己使用的毛巾和盆具不与别人混用,也不互穿内衣等等[6]。对于有过与患有梅毒患者有过性接触的人,都必须进行所谓的预防性检查及必要的治疗,未治愈前要对其绝对禁止有性生活。对于可疑患梅毒的孕妇,需要及时给予预防性治疗,一定不要把梅毒传染给新生胎儿,未婚的男女患者,如果没有治愈前暂缓结婚。对于需要输血的病人,输血单位要出示所输血液的具体检查证明,以防止不必要的麻烦产生。同时,对于已经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需要给予定期和追踪随访,仔细检验患者血清。
3.3妊娠梅毒的治疗原则
妊娠梅毒的治疗过程中它的治疗原则是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视。首先诊断一定要明确,没有确诊不能随便进行治疗。该病要依据不同病期的梅毒状态给予相应的治疗,孕期禁用四环素、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7]。要做到早期诊断,以便能够及时治疗,给药剂量足够,疗程密切观察各项指标,严格地定期随访,患者的性伴侣同时要接受检查和严格治疗,在妊娠的早期,早治疗是为了使腹中胎儿不受感染,可以健康生长,而妊娠晚期时,其治疗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感染的胎儿在出生前就治愈,同时也治好孕妇。如果要有效地预防先天梅毒,对于孕妇的治疗至少要距分娩有30d,如果在临产前才进行治疗,则胎儿受感染的发生率会明显增高,所以推荐在妊娠早期和妊娠晚期各进行治疗一次,效果才可以达到最好。
3.4治疗注意事项
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在用替代方法治疗时,胎儿停止哺乳后,要用多西环素进行复治,如果病人在妊娠期发现了梅毒为心血管梅毒或神经梅毒,要采用针对心血管梅毒和神经梅毒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一旦发现吉海反应,应给予适当的医疗监护和必要的处理,但一定不可以就此不治疗或推迟该病的治疗。规则而足量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早期梅毒患者没有治疗,将会有25%的患者有严重损害发生,而已接受治疗但是不适当则为35%~40%,其结果比未经治疗的患者结果更差,这说明了不规则治疗对患者身体有很大的损害,可增多复发,并且可以促使晚期损害提前发生[8]。
4讨论
梅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最常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接着会经过人体的淋巴液、血液而而侵犯全身各器官,所以临床体征症状繁多。梅毒又可以在体内无症状的潜伏多年,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梅毒患者可以发展到晚期,这时将会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甚至神经系统损害,进而危机生命[9]。
在该研究的治疗过程中,根据妊娠期梅毒患者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与为治疗组,对治疗组患者严格遵守妊娠梅毒的治疗原则,做到了早期诊断,以便能够及时治疗,并且给药剂量足够,疗程密切观察各项指标,得到了这样的结果,治疗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新生儿足月分娩率为90%(45/50),而未治疗组患者为22%(11/50),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及死胎发生率分别为7%(3/50)和2%(1/50),其结果明显低于未治疗组30%(15/50)、28%(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重要和有意义的,这可以有效改善其妊娠结局,并且明显地降低了新生儿梅毒的发生率。这些再次使我们明确对于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必须严格遵守妊娠梅毒的治疗原则,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且给药剂量足够,对临床上该病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此问题的研究上,张馨月等人[8]认为梅毒患者只要注射了抗生素,梅毒螺旋体就会全部杀死,因此可以自行治疗不用去医院,其实不然,梅毒螺旋体并不是对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反应,繁殖情况是这样的,梅毒螺旋体在每30h将繁殖一次,所以在治病过程中要选择青霉素,原因是它的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还可以选择普鲁卡因青霉素(又称长效青霉素)或者苄星青霉素。这些药物注射后会保持较长的血药浓度时间,这样就解决了梅毒螺旋体繁殖周期较长的问题。前人的研究值得我们后人继续探索,在前人的基础上进步,为临床需找更好的治疗途径。
[
参考文献]
[1]崔玲.妊娠合并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85.
[2]徐丹.妊娠合并梅毒母儿健康状况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3):1611.
[3]陈仲,李湘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药物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9):219-221.
[4]徐峰,冯泽蛟,陈文殊.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对策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2(10):177-180.
[5]包琳.张建平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分娩安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12(3):168-171.
[6]杨慧.孕妇4199例4种传染病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3,21(1):17-18.
[7]郑小银,张腊红,楼洪萍.杭州市孕妇产前血液传染性标志物的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17(4):785-786.
[8]张馨月,郭计珍.孕期生殖道尖锐湿疣治疗和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9(1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