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雨季物流运输方案(收集3篇)

时间: 2025-09-21 栏目:实用范文

雨季物流运输方案范文篇1

1、湖南易发山火的原因及山火发生的一些特征

从文献1可知,山火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及火源。湖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提供了森林可燃物,每年春秋季节的干燥气候符合火险天气,而湖南人民春耕季节的烧荒及清明时节上山祭祖为山火的发生提供了一部分的人为火源。湖南地处东经108度47分-114度45分、北纬24度39分-30度28分之间,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幕阜、罗霄山脉绵亘于东,五岭山脉屏障于南,武陵、雪峰山脉逶迤于西。湘西山地大多数山峰海拔1000米以上,中部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北面为洞庭湖,洪水期湖水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昔称“八百里洞庭”,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湘、资、沅、澧四条河流由南至北或自西向东,汇入洞庭湖,流入长江。整个地势南高北低,顺势南北低,顺势向中、北部倾斜,呈敞口的马蹄形。境内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2.4%,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湖南山地丘陵多,为山火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森林可燃物。湖南春季天气变化剧烈,虽偶有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入侵湖南,使气温骤降,并伴随大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但冷空气过后,气温回升很快,迅速形成干燥的火险天气。而湖南人民春耕季节的烧荒及清明时节上山祭祖为山火的发生提供了一部分的人为火源。根据以上山火发生的条件可知:湖南地区山火灾害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地域集中性。

2、山火引起输电线路跳闸的原因

山火引起输电线路跳闸的原因是因为山火破坏了输电线路的绝缘。文献2指出,山火引起输电线路跳闸的类型有两种:1、线路对导线下方树木放电;2、线路对铁塔突出部分放电。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以上两种放电类型的原因:山火产生的热辐射使得空气、导线、铁塔等发生热游离,产生带电粒子。山火产生大量易携带带电粒子的浮游颗粒(浓烟),并在山火上空形成强对流运动。这些携带大量带电粒子的浮游颗粒不断向上运动,最终造成导线到接地体的安全距离不够从而击穿空气间隙放电引起线路跳闸。

输电线路因山火跳闸后,山火引起线路跳闸的条件在一定时间内依然存在,只有当山火火势减弱或是熄灭,其热辐射及带电浮游颗粒向上对流的现象才会减弱或是消失。因此输电线路山火跳闸后,在很短时间内(0.8s)线路两侧重合闸动作,给线路重新充电,往往会造成空气间隙的又一次击穿放电。因此输电线路山火跳闸后一般重合不成功。文献3指出山火离线路越近,山火强度越大,山火燃烧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线路跳闸。

3、输电线路山火跳闸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由上可知:山火的发生具有一定地域性,即一定的时间内在同一地区集中爆发。而山火的发生又比较迅猛,很短时间内就能威胁到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所以经常出现地区局部电网的多条输电线路同时受到山火威胁的现象。随着山火的发展,可能出现局部电网的多条线路相继因山火而跳闸,造成局部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大为降低,甚至出现局部电网跟主网解列的风险。

4、科学调度,应对山火

(1)未雨绸缪,提前编制预案

调度系统可根据本省或本地区山火爆发的地域性及季节性等特征,对山火引起输电线路跳闸现象进行科学统计,提前编制预防山火引起输电线路跳闸的事故处理预案,做到有备无患。2010年3月份,湖南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局调度科针对湖南省山火频发的严峻形势,对最近三年湖南电网易受山火影响的输电线路进行统计分析,制作了《湖南电网预防山火跳闸临时事故处理预案》一份,让调度员心中有数,有备而来,很好地保证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某一地区山火易发的高危时段,尽量保持该地区电网全接线方式,增强电网抵御山火的能力。

(2)合理调整系统运行方式,抵御山火

调度员得知XX线路附近发生山火时,可采取合理调整系统运行方式等措施,尽量将山火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a)尽可能保证输电线路保护完整可靠运行,以便迅速切除故障,降低山火引发故障对系统的冲击。例如正在进行代开关操作的线路附近发生山火,可立刻下令相关变电站暂停代开关操作,投入该线路两侧能投入的所有保护。b)若某联络线附近山火火势较大,可能引起该线路跳闸,可调整系统运行方式,尽量减少通过该线路潮流,从而尽量减少该线路跳闸对系统的冲击。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退出该输电线路两侧重合闸,从而避免系统两次遭受故障冲击(从上文可知,输电线路山火跳闸一般重合不成功)。但不得将该线路转热备用,因为山火引起输电线路跳闸对电网最大的危害是破坏电网结构,如果调度员主动下令将该线路转热备用等同于主动去破坏电网结构。c)单供线路发生山火时,尽量转走该线路所供负荷,从而保证供电安全。该线路所供负荷全部转走后,可考虑将其转热备用,避免对系统造成冲击。待山火火势减弱或是熄灭,对线路运行无影响后再行送电。d)某联络线发生山火时,可及时进行该线路事故跳闸的事故预想,提前采取措施,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

(3)山火引起输电线路跳闸,合理选择强送时机

山火引起输电线路跳闸,根据该输电线路跳闸对电网的影响程度,可选择不同的强送时间。a)若该输电线路跳闸对电网影响不大,则可等该输电线路山火熄灭或火势减小对线路运行无影响时再进行强送,此时能提高强送成功的机率。b)若该输电线路跳闸对局部电网结构破坏较大,对局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影响较大时,则可立刻选择强送,及时恢复电网结构,保电网安全。

5、结论

湖南地区山火灾害的发生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及集中爆发性,其对电网结构的破坏也是迅猛的。为了尽量减少山火灾害对湖南电网的影响,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调度机构必须提前对山火灾害做好事故处理预案;在山火集中爆发的时段及地区,尽量保证电网一二次设备全接线运行;当山火引发线路跳闸时,调度机构应及时选择对线路进行送电,尽快恢复电网结构。

(作者单位:1.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2.国网长沙市供电公司)

雨季物流运输方案范文篇2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1年3月19日,渝新欧国际铁路进入全程试运行。列车于4月5日凌晨达到德国杜伊斯堡。读下图完成第l~2题。

1.在渝新欧全程试运行期间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北京与悉尼昼长差距缩短

C.塔里木河进入汛期

D.哈尔滨昼短夜长

2.渝新欧国际铁路沿线东西两端的自然带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阔叶林带

下图是某日极地附近风向示意图,据图完成3~5题。

3.图中A点位于B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4.有关图中①②③④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吹西北风,天气晴朗

B.②地吹东南风,天气晴朗

C.⑨地吹西南风,多阴雨

D.④地吹东南风,多阴雨

5.当B地气压达到全年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中海式气候区处于少雨季节

C.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D.塔里木河为丰水期

下图为拍摄于台湾省野柳海岸地质公园的海洋生物化石照片,据图回答第6题。

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B.海水侵蚀一地壳抬升一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风力侵蚀

D.地壳抬升一沉积作用一海水侵蚀

读右图,完成第7~8题

7.有关右图中A河流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B.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有结冰期,有凌汛现象,含沙量火

C.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

D.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

8.B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楚

A.湿地破坏和滑坡、泥石流频发

B.湿地破坏和寒潮引发的冻害

C.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

D.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读“世界各大洲夜间照明状况图”,回答笫9题

9.上图中能正确反映出的现象有

①人口分布状况②农业发展水平⑨经济发展水平④环境质量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⑧

D.②④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读某日高铁与航空运输比较表,回答第10~11题

10.从资料中分析可知,四个区间中高铁与航空运输竞争最激烈的是

A.北京—石家庄

B.北京一郑州

C.北京一武汉

D.北京一广州

11.下列关于高铁和航空运输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高铁因速度优势,在短距离运输中占优势

B.因航空运输价格高,长距离受高铁影响较大

雨季物流运输方案范文篇3

1气候背景

统计全市105个雨量站,利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出2012年冬季(2012年11月1日—2013年2月28日,下同)北京市降水量,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到11月4日单日降水量异常偏大,远超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22.9mm的同期极值。2012冬季北京共有19场降雪,降水量总计82.8mm,为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4.6倍;初雪也较常年平均偏早25d,于2012年11月4日迎来冬季首场降雪。根据北京入冬以来气象条件,考虑到水体特性,确定2012年12月10日—2013年3月10日为2012—2013年防凌防冻期。

2管理措施

京密引水为北环水系冬季的主要水源,当水体经上游长河、转河、沿北护城河自西向东流动时,一部分经铁灵闸、德胜闸和三海闸后流入内城河湖;一部分通过松林闸流向下游安定闸、东直门闸及其他水文管理站,详见图1。2012年冬季,北京气温较低,北环水系不但面临着绝大多数城市河湖冬季业务所受到的影响,还因冬季内城北海滑冰场的开设,肩负着保持北海水量供给,维持冰层厚度,确保出游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结合冬季对城市河湖业务的影响,考虑北环水系业务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应对措施。(1)冬季降水量的观测采用人工测量方式。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停用后,采用20cm口径SDM6型雨量筒直接承接降雨、降雪,待完全融化为液态后,用与之配套的雨量筒量取读数即可。需要注意,为避免玻璃量杯的炸裂,禁止使用热水帮助降雪融化。(2)冬季输水采取冰盖下输水方式。各河段制定不同的冬季输水运行水位,以期在河道冰封期来临前,在一定水位提前形成冰盖,以避免出现因冰盖高程过低或过高,影响正常供输水或河道水工建筑受损的情况。各闸站水尺周围安装防冻泵并结合人工打冰,防止周围水体结冰或水尺冻胀。(3)确保水环境安全。提前对水生植物及泵站等水质改善工程进行养护,维持转河水位46.20m(采用绝对基面,下同),确保水生植物在冬眠期安全存活,并灵活掌握泵站启闭时间,保证设备冬季正常运行。(4)闸门、库区防冰冻措施。采用人工破冰和QY15-26-2.2型潜水泵连接管路破冰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潜水泵为闸门库区防冰时,将潜水泵与布设在水面下0.5~1.0m处直径25~40mm的给水管路相连,抽取温度较高的下层水,喷射至水面,达到清除水面冰层的目的。(5)维持内城北海水位。为保证北海滑冰场能在2012年12月26日达到开业所需冰层厚度15cm要求,从12月17日采取以铁灵闸开度调节为主,松林闸、德胜闸及三海闸等3闸门调节为辅的方式进行调度。期间为保证中南二海及天安门玉带河水位,加大了德胜闸门开度,加提三海闸木叠梁两块,最终保持铁灵闸0.3m3/s的进水流量不变。(6)增报水情。各水文闸站除每日上报所管辖范围内河湖水位、水温外,中心站松林闸加报每日最高、最低、早8点气温以及北海水温和冰厚。

3运行情况

经实际生产验证,冬季管理措施有效地保证了供输水业务和水工建筑物等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冬季工作结束,没有发生因冰冻导致建筑物受损的情况。统计2012年12月26日—2013年2月16日北海滑冰场运营期内有关运行数据,分析水流调配方案及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数据详见表3、表4。从表3、表4可以看到,在满足北海滑冰场运营条件的同时,各水文闸站及内城河湖的实际运行水位均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冬季保障水位的要求。值得注意是,由于松林闸上游水位的高低,关系到转河水生植物能否安全过冬,因此,尽管表3中松林闸冬季保障运行水位46.20m可以在±0.10m范围内调节,但还是以大于46.20m为宜。在表3的第4、5列和表4的第5、6列,分别列出了对不同时间长度序列统计出的水位数据。通过对比,北护城河上各水文闸站较长时间序列的实际平均运行水位较短时间序列均有小幅度升高,而内城河湖则正好相反。这主要因为在2013年2月16日后,北海滑冰场结束了运营,因此不再需要调配北护城河的水量以维持滑冰场正常运行,这一变化有效地反映了中心站松林闸对水流流量的调配,并与所需河湖水位调整的预期结果一致。

内城中,除北海由于开设滑冰场有冬季运行保障水位的要求外,其他湖泊实际运行水位均以设计水位的标准为准则。表4中,统计了4个内城湖泊不同时期的实际平均运行水位,结果表明,除两海外,后海、前海及北海在2012年12月26日—2013年2月16日期间,平均运行水位均低于其设计时的正常运行水位,特别是北海冬季的保证水位43.40m小于设计时的正常水位。分析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北京冬季降水量和河道来水量均相应减少,造成河湖总体较为缺水有关。此外,前期运行水位较高,如果后期因为不可避免原因(如工程施工、上游来水减少)导致内城水位下降后不能及时补给,就易出现塌冰、冰面破裂的现象。因此,从冰面稳定的安全角度考虑,后海、前海的实际运行水位和水流调度方案合理。

4结论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废旧物资(收集3篇)
  • 下一篇:废旧物资管理办法(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