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6篇)

时间: 2025-09-25 栏目:实用范文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1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问题;解决方法

1、前言

检验医学的进步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对疾病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而检验与临床联系的先决条件是质量保证和参考价值的合理性。因而临床检验学也成为对疾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和预防保健不可缺的重要手段。临床医学检验中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所以临床检验必须加强检验质量的控制,确保质量控制贯穿于检验的整个过程。笔者从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详尽的分析了临床检验各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2、医学检验流程的质量

2.1医学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医院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应对监控内容和实验检验项目的具体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应确认检验流程的可行性,并对不可控的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避免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其次,对各检验室之间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应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因各检验室的检验内容与方法不一致,造成同一病例检验结果的不同,所以要针对各检验室的检验质量进行定期的评价和评测,从实际需要和检测项目出发,切实的做好医疗检验的质量管理。

2.2检验仪器及试剂的质量

医学检验中仪器和试剂的质量也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检验人员必须按照检验流程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检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对检验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同时对一个检验项目的多台仪器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做到检验结果和检验报告的一致。在应用试剂时应确保试剂的功能,切不能使用过期的检验试剂,以免造成检验结果的失真。

3、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临床检验中的非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是非病因素引起的检验结果不真实,例如:临床医生告知不足,病人对饮食、平时运动、经期、服用药物、情绪等因素不加注意,影响了检验的结果。也有一些因素是采集过程中引起的,例如:样本采集的时间、数量、部位、方法、采集环境等不正确导致检验结果与病人病症不稳合,影响了临床诊断。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不及时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样本采集后忘了做检验,等补做检验时样本失去了原有特性,造成检测结果失控。检验器皿和试剂的质量也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某医院对微量吸管进行比较和校对,结果发现35%的吸管容量都不符合标准,这就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和不稳定。

3.2临床检验中科研人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现阶段,医院检验科室人员的技术力量和设备相对薄弱,其中有部分因素是由于检验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技术水平不够,从而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在上岗前没有进行系统的岗位学习,而自身技术水平和检验理论知识不足,引起检验质量观念淡薄,仅以日常工作量为任务,得过且过,完全忽视了检验质量的重要性。检验器皿的陈旧更加影响到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某些基层医院因自身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因素,长期没有更换检验设备,有的还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造成检验质量难有保障。

4、临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4.1临床检验前的护理措施

临床检验前要对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检验项目、取样部位进行查对并做好相关信息的记录,及时告知病人检验前的注意事项,例如:空腹抽血检验前2周饮食规律要保持平稳,3天内不能食用高脂肪食物,24小时以内不能饮用带有酒精的饮品,并且抽血当天必须要空腹腔12小时以上。

4.2临床检验中样品的采集

以采血为例,一般采血时间都为清晨早餐以前,其中空腹时间不应超过16小时,采血的是以坐躺为主,要求病人在座位休息5到10分种,因为剧烈运动后采集的血脂不同,如病人采血前经过剧烈运动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取血时压脉带不要超过60秒,采集部位以前臂肘窝正中静脉为宜,如遇特殊情况可以更换采血部位,例如:输液病人的采血可以在对侧的上肢或下肢进行采血,这主要是避免血液被稀释后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5.1检验仪器的维护

检验过程中仪器运行状态的好坏是检验结果的根本保障。在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就要对检验仪器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与保养,除了做好保养措施以外还要对仪器进行功能性运行,以保证检验仪器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对于仪器部件的更换要做好相关记录,避免仪器故障影响到正常的检验工作。

5.2检验试剂的准备

检验试剂的准备工作是按着检验项目的流程来进行具体操作的,其中主要是依据于检验试剂的说明书来进行配制。在检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试剂的挥发,对于不用的检验试剂必须依照操作流程放入冰箱中,对于长时未使用的试剂,检验前要对试剂特性进行测试,如不合格马上更换。

5.3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应做到几个三个方面:首先要做好检验仪器的检查工作,确保其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如检验中出现失控情况,要及时的做好失控记录和整改措施;其次,要注重对检验结果数据的保存,确保检测数据的法律效应,保存好检验结果的数据资料对以后临床的病理分析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再次,检验项目应具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时效性。

6、临床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6.1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审核

医学检验现在正逐步走向系统化和自动化,其中检验人员工作的交接性与配合性工作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检验信息的录入、采样的编号、仪器操作的审核、检验报告单及检验结果的反馈等,这一系列活动都离不开检验人员的工作交接与配合,无论那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检验人员要对认真的按检验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工作交插中的错误,如果出现检验结果信息失真的情况,要及时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6.2报告签收制度的建立

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避免送达过程中出现错误;另外,临床检验室要针对科室的具体情况,明确规定检验报告单的保存方法及时间,便于对于检验结果进行复查。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7、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数据应做到及时、准确、可靠,通过检验质量控制来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要不断的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帮助检验医学进步,推动临床医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27(8):483-487.

[3]周琼仙.实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提高临床检验质量[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9):2415-2416.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2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通过A16型柯萨奇病毒及71型肠道病毒等所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性疾病[1]。近年来,本市在一些托儿所、幼儿园有散发性的病例出现,但未发生过HFMD的集中暴发的较大疫情[2-3]。HFMD已经被卫生部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经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本市2012年1-12月累计报告HFMD病例94例。为分析本市HFMD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本组研究对疫情资料行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2012年1月-2012年12月四平市各医疗机构直报数据、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四平市统计局,其中男62例,女32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3.9±1.7)岁。

1.2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HFMD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诊断标准。

1.3方法对94例确诊的HFMD临床住院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护理干预及并发症对症支持疗法。

2结果

2.2.2HFMD流行病学因素分析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94例HFMD病例中,根据HFMD流行病学因素分析,有吸吮手指习惯的患者34例,占36.2%;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如接触过HFMD病例、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患者26例,占27.7%;无饭前便后洗手习惯的患者24例,占25.5%;有不洁饮生水习惯的患者10例,占10.6%。

2.3临床表现

2.3.1临床症状发疹有显著前兆症状者82例(占87.2%),时间1~2d,患儿多表现为流涎拒食、哭闹不安、流涕。部分伴发热,其中发热高于38.5℃者43例(45.7%),37.5~38.4℃者42例(44.7%),低于37.5℃者9例(9.6%)。

2.3.2体征HFMD皮疹、疱疹情况见表3。94例病例中,有皮疹的病例57例,发生部位依次为手部、足部、口腔、臀部,分别占20.2%(19/94)、18.1%(17/94)、16.0%(15/94)及6.4%(6/94)。疱疹45例,发生部位依次为手部、足部、口腔、臀部,分别占14.9%(14/94)、12.8%(12/94)、10.6%(10/94)及9.6%(9/94)。

2.3.3其他症状呼吸系统症状中咳嗽、流涕、咽痛分别占34.0%(32/94)、31.9%(30/94)、30.9%(29/94),消化系统症状中呕吐、恶心、腹痛、腹泻分别占12.8%(12/94)、33.0%(31/94)、23.4%(22/94)、27.7%(26/94);神经症状中头痛、嗜睡各2例(2.1%)。

2.4实验室检查结果胸片异常、血常规WBC增高及血小板增高分别占4.3%(4/94)、22.3%(21/94),35.1%(33/94);心肌酶学检查异常22例,占23.4%,肌钙蛋白检测呈阳性2例,占2.1%。C反应蛋白增高70例,占74.5%。肝肾功能均正常。

2.5治疗与转归均经静脉注射琥宁、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炎,并对症治疗及护理,一周内均恢复,住院2~13d康复出院。

3讨论

HFMD是幼儿常见传染病,以手、足及口腔等出现疱疹、皮疹为主要特征,传染性强,可经空气、水源传播[4-6]。好发在春末夏初,5岁以下儿童男孩为主,76例(80.9%)[7]。男孩发病率比女孩显著增高,本组中,男女比例为之比为1.94:1。男孩发病几率较女性明显增高,这与男孩性格活泼、活动场所范围广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8]。本组病例中,患儿多表现为流涎拒食、哭闹不安、流涕,同时伴发热,口腔溃疡及手足皮疹,多数症状较轻,皮疹主要以手、足、口腔等为主,而疱疹手部、口腔处较多。此外,部分病例伴咳嗽、咽痛、流涕、恶心等症。HFMD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呈自限性,尚无特效治疗药物[9-10],但及时对症及抗病毒疗法具有重要作用。本组调查中,患儿均经静脉注射琥宁、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炎,并对症治疗及护理,无严重并发症,未见死亡病例。

依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的四平市HFMD的流行病学特点,做好儿童、家庭、托幼机构的清洁卫生是预防HFMD传染的关键;强化疫情监控、疫情处理及宣教为主要内容的防治系统及措施是HFMD重要防控。为降低HFMD发病几率,应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11-12]。

3.1强化疫情防控为早报告、早发现、早诊治,落实低领儿童(7岁以下)每日巡查制度,对入托入学儿童全面开展午检及缺课追踪制度。各医疗点应进行预检分诊,专门设立疤疹、发热诊室,做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降低重症病变出现几率[13]。

3.2加强疫情的应急处置,延缓疫情的蔓延对上报的小儿HFMD患儿,由属地医疗机构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疫点消毒及健康宣教。对聚集性的疾病,四平市疾控中心联合属地医疗机构,及时进行疫点消毒、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于密切接触者,要周密排查、健康宣教。

3.3强化患儿管理,防止疫情蔓延对住院病例应进行隔离,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对于居家隔离治疗的患儿,指导患儿家长开展日常的消毒,对家长开展健康宣教[14]。

3.4积极行健康教育利用电视台、电台及报纸等媒体,提高公众对于HFMD知识的知晓率及防治知识。落实乡镇干部包村、幼儿园及居委会干部包户责任制,保证7岁及以下儿童的无缝管理,使HFMD防控纵到底、横到边,确保HFMD各项预防及控制措施落到实处,降低HFMD发病率。

通过本市HFMD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笔者认为HFMD虽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如果措施得当、及时,就有可能有效控制其传播,降低患儿染病风险。

参考文献

[1]农光民,刘艳明.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2):1706-1708.

[2]工亚亭.手足口病的病原及流行病学[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2):1705-1706.

[3]王联君,高洪,常志荣,等.北京市崇文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139.

[4]杨凌,胡景伟,周忠蜀.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与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82-1785.

[5]刘海博,甘亚弟,李冬梅.北京市大兴区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1):4018-4020.

[6]HemstapatK,MonteithGR,SmithD,etal.Morphine-3-glucuronide’sneuro-excitatoryeffectsaremediatedviaindirectactivationofN-methyl-D-asparticacidreceptors:mechanisticstudiesinembryonicculturedhippocampalneurones[J].AnesthAnalg,2009,97(2):494-505.

[7]徐金芳.系统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28-29.

[8]李彩兰.70例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60-61.

[9]王志杰,庞保东,张双,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260例疗效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2):1759-1760.

[10]ChenCJ,ChengFC,LiaoSL,etal.Effectsofnaloxoneonlactate,pyruvatemetabolismandantioxidantenzymeactivityinrat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J].NeurosciLett,2010,287(2):113-116.

[11]阿依克木·尢奴斯.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79-80.

[12]班弟,陈莉,张国明,等.一起学校手足口病暴发的调查报告[J].疾病监测,2006,21(6):334-335.

[12]王晓华,李文琳.小儿手足口病1602例报告[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72.

[13]李雄,郑伟华,欧维琳,等.小儿重症手足口病2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16-117.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手足口病;监测;流行特征

[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9(b)-0125-03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中国的手足口病疫情引起广泛关注。原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纳入丙类传染病。宜宾市从2011年起开始对手足口病实行实验室检测,2012年又加大了对医疗人员培训等工作,提高手足口病诊断、报告质量,提高发现率。2012年宜宾市手足口病病例大幅度增加,为进一步了解宜宾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科学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本文对2011~2012年宜宾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宜宾市2011~2012年手足口病病例信息,病例报告经传染病漏报调查,其漏报率

1.2实验室检查

宜宾市的哨点医院对发病3d以内的部分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放入装有约3mLHank's保存液的螺口管中,及时送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肠道病毒总核酸、柯萨奇病毒A组16型(KirsachgroupAtype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HumanEnteovirus71,EV71)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反馈结果。核酸提取试剂和荧光定量扩增试剂均由广州华银生物公司提供,有效期内使用。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四川省宜宾市共辖8县2区,根据宜宾市统计局资料,全市常住总人口2011年为447万多人,2012年为448万多人,乡级以上医疗单位均能进行网络直报。全市2011~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344例,其中,2011年444例,发病率为9.9284/10万;2012年900例,发病率为20.0589/10万;多为轻型病例,重症8例,死亡1例。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地区分布全市10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分布广泛,部分县(区)2012年报告的病例数较2011年有明显上升,其中,翠屏区发病率最高,2011年为31.684/10万,2012年为59.9007/10万;发病率最低的县,2011年为筠连县(1.2156/10万),2012年为兴文县(3.9722/10万)。见表1。

表12011~2012年宜宾市各县(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注:“-”表示无数据

2.2.2时间分布2011~2012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但两年的疫情略有不同,2011年1~3月疫情呈高度散发,4~5月发病率上升,6~7月达高峰,8月后发病率逐渐下降,9~11月达到高峰,12月发病率略有下降。而2012年的发病趋势有所不同,1月疫情平稳,2月下旬发病率开始逐步上升,3~5月达全年高峰,6~8月逐步下降,9~10月有所上升,11月略有下降,12月又开始上升。见图1。

图12011~2012年不同月份宜宾市手足口病病例分布

2.2.3年龄分布2011~2012年报告手足口病例中发病年龄最小为2个月龄,最大为15岁,主要集中在<5岁年龄组,共报告发病1304例,占发病总数的97.02%(1304/1344)。发病率居前3位的年龄分别是2~

2.2.4性别分布2011~2012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中,2011年男296例,女148例,男女性别比2∶1;2012年男576例,女324例,男女性别比1.78∶1。

2.2.5职业分布2011~2012年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发现,2011年的444例病例中散居儿童(325例)、托幼儿童(114例)、学生(5例),分别占该年发病总数的73.20%、25.67%和1.13%;2012年900例手足口病病例中散居儿童(673例)、托幼儿童(202例)、学生(25例),分别占该年发病总数的74.78%、22.44%和2.78%。根据两年的分析,宜宾市手足口的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

2.3病原学检测

宜宾市从2011年起开始实行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两年共采集标本519例,其中,2011年EV71阳性率较CoxA16高,而2012年CoxA16阳性率较EV71高。见表3。

表32011~2012年宜宾市手足口病原分布[n(%)]

3讨论

通过对宜宾市2011~2012年1344例手足口病例分析发现,本市的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以下特征:①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且无暴发疫情;②发病率呈现一年高、一年低的现象;③发病以5岁的散居儿童为主,男性高于女性,重症率和病死率较低,这与其他城市的数据基本一致[1];④2012的发病高峰在3~5月;⑤EV71与CoxA16型感染交替出现,其他肠道病毒比例比较大。

分析2011~2012年的病例发现,2012年的病例较2011年有大幅度增加,这可能与手足口病病原体型别多、传播途径广、本身又是一种自限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关[2]。而且两年中病例的发病月份不同。据文献报道,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5~7月,10~11月呈现次高峰[3]。这与我市2011年的病例走势相当,但是2012年的病例走势有所不同,3~5月和10~11月呈现2个流行高峰,且12月份的发病率又突然增高,而我国很多地方报道手足口病的暴发在夏季7~8月[4]。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①2012年3~5月的气温比2011年的同期气温要高,并且2012年的冬天气温也比往年温度高,而且当时是流感的高发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发热的警惕性,而手足口病本身也要发热[5],使手足口病就诊率提高[6]。②2012年年初我市加强了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培训、宣传、督导等防控措施,使群众就诊意识、托幼机构晨检筛查质量、医疗机构诊断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疾病报告率也相应提高。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病,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用于手足口病的预防,而且发病后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7]。预防控制措施如下:第一,采取三级预防策略,通过早期发现患者,并给予及时隔离、治疗,以减少疾病传播、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8]。第二,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和托幼机构教师的防控意识和水平,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搞好环境卫生。第三,各级疾控机构要与教育部门配合,加强对学生常见病的防治督导,特别是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把手足口病纳入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进行管理。第四,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和标本检测,重点加强对重症病例和暴发疫情的监测,对可能出现的聚集性发病等异常信息要及时核实、排查,全面落实应急处理措施,防止疫情蔓延。第五,对手足口病病例要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手足口的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9-10]。

[参考文献]

[1]温怀加.瑞安市2006-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5):217-218.

[2]杨坤,汪霞,彭丹,等.12008年湖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2009,19(5):271-274,277.

[3]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4]张莉莉,朱洪梅,翟玉霞.大庆市第二医院200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2):122-123.

[5]刘宝芳,李玉杰,顾伟玲,等.980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3(3):38-40.

[6]姚正钢.手足口病220例临床分析[J].医护论坛,2009,6(32):150,153.

[7]詹志强,李宛,余光清,等.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6):41-42.

[8]颜云盈,邱宝强,李梅,等.重症手足口病9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12):1644-1646.

[9]项兆蕊.95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1):20-21.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4

关键词:性传播性疾病;哨点监测;综合性医院

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性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而发生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吸毒、贩毒和卖淫嫖娼等社会丑陋现象屡禁不止,性传播疾病高发及不安全性行为的问题日显突出[1],性病发病率近年快速增长,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中山市性病的报告数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梅毒的报告数增长迅速,已跃居全省前列。为了解本地性病疫情情况和变化规律,本院承担了综合医院性病哨点监测,为政府制定性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科学根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09年7月,选择皮肤科、妇科、泌尿科(含男性科)门诊就诊者。根据《中山市性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病例发现、报告监测。

1.2调查方法: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病例诊断标准与实验室检测方法分别为卫生部颁布的卫生行业标准(WS268-2007、WS273-2007、WS235-2003、WS236-200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标准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根据《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组织专家制定。门诊、实验室、管理监测人员都接受市统一组织的专门培训;门诊专人负责用试管和尿杯采集血、尿道/生殖道拭子标本。

1.2.1信息收集:卫生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传染病报告卡》范围进行收集。

1.2.2标本采集、保存:①采集:血样本用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5ml,离心后取血清;拭子标本采集前(尿道拭子采集前2h内还不应排尿)先用生理盐水清洗采集部位,取新鲜分泌物;②保存: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本院中心实验室自行检验。

1.2.3实验室检测种类和方法:医院实验室2008年通过了ISO15189:2007国际标准认可273项,检测4种性病:梅毒(TP)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TRUST)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TPPA),淋病(NG)采用细菌培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采用核酸检测(PCR),生殖器疱疹(HSV-2)采用酶免疫试验抗体检测(ELISA)等。

1.2.4资料处理:使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5质量控制:为保证监测效果,防止偏差和错误,需做到:①哨点监测人员由各相关科室专业医护人员组成,接受监测统一培训;②时间定为上午8时至下午5时门诊的整个上班时间,即采即收即送:主要是为防止采样标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影响检测结果;③ISO15189:2007国际标准认可体系质控。

2结果

2.1性病监测报告数:监测门诊报告性病患者919例,就诊者中检出率为2.9‰,较开展前同期增长38.1%。(收集2007年8月~2008年7月数据为同期对比)。见表1。

表12008年8月~2009年7月性病监测报告数(例)

2.2病种分布:病种构成情况:梅毒594例,尖锐湿疣214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69例,淋病42例,生殖器疱疹0例。病种构成比依次为梅毒64.6%,尖锐湿疣23.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7.5%,淋病4.6%,生殖器疱疹占0%,未发现同时患2种以上性病患者。见表2。

表22008年8月~2009年7月性病病种分布(例)

2.3年龄分布:性病患者中年龄0~78岁,平均39.5岁。见表3。

表32008年8月~2009年7月性病年龄分布(例)

2.4性别分布:性病患者中男性占51.6%,女性占48.4%;男:女为1.07:1。见表4。

表42008年8月~2009年7月性病监测性别分布(例)

2.5职业分布:商业服务人员224例,占24.4%;其他187例,占20.3%;不详172例,占18.7%;无业(或待业)88例,占9.6%;工人74例,占8.1%;餐饮食品业57例,占6.2%;农民55例,占6.0%。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开展监测以来1年性病报告数较未开展同期增加64.6%,表明监测效果明显。将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参照乙、丙类传染病管理方式报告更有利于更全面掌握新时期性病的发病情况,这些资料是以往所不注意收集的,增强了医务人员的报告意识;强调监测中的统一诊断标准和检测标准防止或减少了偏差,医生诊治更加规范、有序,一直按规定报告的淋病、梅毒报告也如此获益、增加;医院建立了无缝隙传染病监测报告计算机局域网,开发了传染病报告软件,监测中报告非常简便、快速,信息做到即报即得,审核再报中间时间差非常短;检验部门与临床部门、监管部门的通报制度和监管部门的查漏制度都防止了漏报的可能。

淋病、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左右,但受梅毒发病量大、平均年龄高的影响,性病发病平均年龄达到了39.5岁,这缘于梅毒隐性感染特点决定的,长期无症状潜伏而逐步累积,甚至可以侵犯身体多个器官,不仅危害严重,且传染性大,症状多样,临床易误诊、漏诊,还会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在性病防治中地位特别重要[1]。提醒医务工作者在进行手术、输液输血(及制品)、生产等接触血液、体液的有创操作前筛查患者,均应也只有做好防范。除梅毒外、病种的性别分布差异非常明显,这与各自感染特点相符。监测中未接到生殖器疱疹报告,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职业构成显示那些是高危人群,个别儿童因家长感染而受到波及。但也明确指明应该重点关注对象以进行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和手段,对产妇进行筛查干预,避免传染到下一代。男女感染比例接近,与张武力的研究结果相同[2]。

受西方崇尚所谓个人自由思想的冲击,国民性道德的淡化,以及社会对性开放的容忍,让处在性活跃阶段的人们更容易获得性释放。安全性行为便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而教育和服务是最有利手段。国外的研究显示,性病是HIV传播的重要辅助因素[3]。因此,加强性知识教育,抵制婚前性行为,固定性伴侣,在不可避免的危险性行为时,自觉使用安全套非常重要。同时,通过张贴宣传画、办宣传栏、发放书面宣传材料和安全套,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以及举办针对高危人群的性病防治知识宣传讲座和现场咨询,在适宜的地方安装安全套自动销售机等形式的宣传活动和手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性病、艾滋病侵袭的能力[4]。

同时,促进患者主动、规范的健康求治行为,规范性病的诊疗服务,及时正确地诊断性病,提高治愈率,避免医院感染。对最终控制性病、艾滋病传播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5]。

参考文献

[1]叶顺章,邵长庚,王千秋,等.性病诊疗与预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2]张武力.北京市怀柔区2004~2007年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2):184.

[3]KreissJ,CaraclM,MeheusA.Roleof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intransmitting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J].GenitourinMed,1998,(64):11.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5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在全市选择可能有CRS就诊的医院(包括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产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五官科专科医院等)进行主动监测,全市共207家,监测对象为年龄在1周岁以内符合CRS临床表现的病例。

1.2监测病例定义和分类按照WHO标准病例定义开展监测及进行病例分类[1]。

1.3检测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M抗体,疑似病例血清由县级实验室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省级实验室进行复核。省级麻疹实验室承担病毒分离和鉴定工作、国家麻疹实验室承担病毒基因定型工作。

2结果

2.1病例报告及样品采集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31日,2010年全市共监测到CRS疑似病例49例,疑似病例发生率为0.54/10万,均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流调率为100%。其中血清学标本采集18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36.7%,咽拭子标本采集17例,尿液标本采集27例,病原学标本采集率为44.89%。随访19例,采集血清及病原学标本例11例。除1例血清学阳性病例,所有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2病例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44例,占89.80%,白内障3例,占6.12%,白内障+青光眼1例,占2.04%,青光眼1例,占2.04%。

2.3病例报告单位级别

省级医院报告22例,占44.90%;市级医院26例,占53.06%,其中儿童医院报告24例;乡镇级医院报告1例,占2.04%。

2.4阳性病例情况

XX,女,2010年4月16日出生,出生40天时,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并同时以CRS疑似病例上报。该血清学标本经县级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随后经省疾控中心复核,验证其风疹IgM抗体阳性结果。该患采集了两次尿液标本,均送省疾控中心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讨论

自2004年1月1日起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正式启动,报告包括37种法定传染病,风疹按丙类传染病管理[2]。目前我国除了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收集风疹发病信息外,尚无针对CRS的监测系统,基本处于自然流行状态。据估算中国CRS的发生率约为2/1000~3/1000活产儿,每年约发生4万例CRS。从美国1996~2003年报告的风疹与CRS流行趋势可以看出,每次风疹流行之后会出现一次CRS的流行。2007年,开展CRS监测的34个国家报告了975例疑似CRS,在这些病例中,19例经检测风疹IgM抗体被证实[3]。

哈尔滨市自2009年起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项目。项目启动以后,开展了相关方面的工作。一是卫生行政部门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加强各部门协作。市卫生局转发了《黑龙江省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卫生局妇社处协调市妇幼保健院,提供相关出生缺陷资料,保证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层层培训、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三是主动监测,按时报告、流调和标本采集。在按方案要求对皮肤科、儿科、传染科等科室进行疑似风疹病例监测的基础上,又新增添了产科和检验科。CRS监测的科室为产科、心内(外)科、儿内科、新生儿科、儿科的ICU病房、眼科、耳鼻喉科、听力筛查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医院的疫情报告员按要求对相关科室进行监测,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四是全面督导考核,重点医院增加督导频次。五是加大宣传力度,下发培训教材。六是总结与分析。各区、县(市)疾控中心每旬将监测到的病例上报至市疾控中心,由市疾控中心通知病例居住地疾控中心,由报告地及病例居住地疾控中心共同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随访等工作。市疾控中心每旬向省疾控中心上报病例监测情况。对多家单位进行督导后,分别撰写督导报告,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要求,确定下步重点工作,为更好地完成项目工作奠定了基础。

工作中的难点:1.医疗机构的配合尚待加强。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只有在医疗机构和业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此项工作方能顺利开展。部分医院此项工作未落实到位,相关科室不重视,甚至有的科室不了解该项目的工作内容及监测范围。发现就诊病例未及时上报及未及时采集血标本。由于监测病例为1岁以下儿童,出现了即使病例还在医院就诊,由于家长不配合,血清标本也不能采集的现象。如果在儿童刚刚入院时,医院采集常规血标本,化验室可以为我们存留部分血清,这样就能提高血清样品采集率。另外在医院采不到血标本,病例回家后再采集难度将更大。2.医学伦理学问题。在开展此项工作,来自医生、患者关于保护个人隐私问题给此项工作带来的困难。一是在医院监测到病例,医生不愿意透漏患者的详细信息,造成病例失访。二是即使与患者取得了联系,患者不愿意透漏相关信息,不配合流行病调查,甚至不承认自己或孩子有病,还要追究提供信息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三是妇幼保健院在提供出生缺陷病例时也考虑了患者隐私问题,造成初期与我们合作很好,现在合作还需进一步协调。四是产前诊断的TORCH实验,检测风疹项目的诊断试剂全市各家医院未统一,可能出现疾控与医院检测结果不符,所涉及的医院将对孕妇采取何种医学建议。

此项研究在国内首先报告CRS监测结果,积累了我国、我省、我市在开展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和控制方面的经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CRS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2012年我市如期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项目方案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6

1资料与方法

1.1精细化管理前纸质检查报告归档管理现状1.1.1精细化管理前纸质检查报告归档管理方法本院的纸质检查报告单由中央运输人员送人我科A,B病区护士站,放人病区贴有“送人”标签的检查报告专用抽屉中暂时存放,每日由各医疗组医师将检查报告及时归人患者病例档案资料中。

1.1.2精细化管理前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情况2013年8月一2014年1月,每日由办公班护士收集各类纸质检查报告的总例数及未及时归档的例数并记录在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情况登记本,统计出半年来纸质检查报告共10641份,未及时归档的有1212张,未及时归档率为11.39%0超声检查报告、肾脏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心电图报告、X片CTMRI报、心脏彩色超声报告、病理诊断报告、细胞病理报告单、其他检查报告(如幽门螺旋菌检测报告、结核杆菌检测报告等)未及时归档率依次为7.18%,27.96%,17.70%,2.26%,6.99%,7.32%,7.60%,11.38%。各类纸质检查报告未及时归档率波动2.26%一27.96%,'肾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未及时归档率最高为27.96%01.2精细化管理前纸质检查报告未及时归档的原因分析

1.2.1临床医护人员对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重视度不够,法律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够临床医护人员专注于临床专科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法律知识的学习以致法律知识欠缺,对纸质检查报告的法律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认为在临床科室只要治疗好患者的疾病就行,至于检查报告看过知道结果就可以,归不归人病历内并不重要,而忽视了检查报告的归档工作。

其次,伴随着网络化的高度发展,医师可以简单地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对纸质报告单的重视程度下降导致检查报告久置于检查报告“送人”抽屉中。再者,医护人员的工作非常琐碎,未能及时完成检查报告的归档工作。

1.2.2纸质检查报告专用抽屉并不“专一”我科A,B病区护士站均有贴有“送人”标签的检查报告专用抽屉中,虽仅有2个,但增加了中央运输人员为检查报告分区的流程,多了一重分类犯错的机会,致使医师不能及时找到检查报告,而不能及时的完成检查报告的归档工作。

1.2.3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无明确的负责人既往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由各个医疗组医师负责,每个医疗组由一名主治医师和数名进修医师、研究生、实习生组成,检查报告归档工作参与人员多,无明确的负责人。而进修医师、研究生、实习生流动性大,对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流程熟悉度不够,对医院各项制度的执行容易遗忘或者欠规范。

1.2.4特殊患者的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有一定难度特殊患者即转科、出院、死亡患者,由于部分检验项口其检验过程需要几天甚至1周以上才能得出检查报告结果,当其纸质检查报告送人科室时,患者的病例已送病案科或者其他科室,不能及时将检查报告归档。

在本科,主要以肾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出检查报告的等待时间较长,待检查报告回到科室时,多数病人已出院,这也是导致2013年8月一2014年1月1699份肾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未及时归档比例(肾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27.96%未及时归档)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报告的主要原因,如表1所示。

1.3精细化管理:“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方法

1.3.1法制意识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科室领导的带领下,科室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纸质检查报告的重要性,强调纸质检查报告单归档所具有的临床作用及法律意义;学习基础法律知识与医德医风,对当下有关检查报告的医疗纠纷展开讨论与分析;开展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宣传,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提出精细化管理思路和方法,并在实施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1.3.2加强检查报告归档流程的环节管理纸质检查报告由中央运输人员送人我科,置于B病区贴有“送人”标签的检查报告专用抽屉暂时存放;中央运输人员和科室负责人在检查报告单签收登记本双方签名及交接,登记本上详细注明科别、住院号、姓名及签收的检查检验报告单项口及数量,做好交接工作;“送人”的检查报告由本科室专人负责整理,及时准确归人患者病历夹,保证患者病历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1.3.3将纸质检查报告归档管理工作责任到人科室纸质检查报告归档管理工作具体责任人:白天是办公班护士,夜间是B区加强夜班护士,责任人每天签收纸质检查报告并做好交接工作,对检查报告认真仔细核对、整理并将其归人患者住院病历夹中。

1.3.4加强特殊患者的纸质检查报告管理特殊患者包括转科、出院、死亡患者,患者转科患者纸质检查报告由中央运输人员送达患者所在科室,与相应科室具体负责人员做好签收、交接工作;出院或死亡患者由办公班护士负责将纸质检查报告送病案科归档。

1.4评价指标

2014年2月一2014年7月,每日由办公班护士收集各类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情况,在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情况登记本记录报告总例数及未及时归档例数。

对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各类纸质检查报告的未及时归档率(未及时归档例数/总例数100%,各类纸质检查报告未及时归档率差值(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前未及时归档率一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未及时归档率),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住院患者纸质检查报告总的未及时归档率、未及时归档率差值。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丫检验,检验效能a=0.050验报告未及时归档率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3.95%0总未及时归档率由精细化管理前的12.38%下降至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014年2月一2014年7月,住院患者纸质检查报告采用精细化管理后,检查报告共10642份,其中107份未及时归档。超声检查报告、肾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心电图报告、X片CTMRI报、心脏彩色超声报告、病理诊断报告、细胞病理报告单、其他检查报告未及时归档率分别为0.38%,4.01%,0.53%,0.50%,0.59%,1.88%,0.92%,0.00%,较2013年8月一2014年1月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除X片、CT,MRI报告未及时归档率下降1.76%,其余均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以肾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

3讨论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各级组织和单元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的一种管理方式;简单地说,就是要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规范化,规范化的事情程序化,程序化的事情标准化。

精细化管理在本科6个月的成功运用,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情况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精细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纸质检查报告归档的重视,增强法律意识与责任心

精细化管理策略中强调指出纸质检查报告的重要性与学习基础法律知识与医德医风的必要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良好的职业操守,也是从根本上加强医护人员对纸质检查报告及时归档的重视,增强自我防范和管理意识,它是提高纸质检查报告及时归档率的前提。

3.2精细化管理使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流程化、简单化、细节化,从而提高纸质检查报告及时归档率

3.2.1精细化管理使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流程化

检查报告由中央运输人员送人科室,置于B病区贴有“送人”标签的检查报告专用抽屉,并和科室负责人做好签收及交接;本科室负责人及时整理、归人病历。检查报告归档工作流程化管理方式使归档工作衔接协调,保证了归档工作的有序进行,明确了归档工作的责任与口标。

3.2.2精细化管理使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负责人简单化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使每份纸质检查报告有了明确的负责人,与之前的参与人员众多、无明确责任人的管理模式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纸质检查报告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2.3精细化管理使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特殊情况细节化细节化的管理模式针对高频率发生情况特殊管理,促进出院、转科及死亡患者的纸质检查报告及时归档,促进病例资料的完整性。其中以肾活检光镜、电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未及时归档率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3.95%,这无疑是细节化的管理模式的成功之处。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企业诚信的案例分析(6篇)
  • 下一篇:动物检疫专业(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