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医院培训考核(收集3篇)

时间: 2025-09-28 栏目:实用范文

医院培训考核范文篇1

关键词:综合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探索实践

对于住院医师来说,从专业学校毕业后接受规范化培训是其医学教育生涯的一项重要组成,这也是医生从学校到实践过程中的重要过度。所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指的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医师的职业道德、巩固医学知识、提高医患沟通技能及诊疗技能[2]。现将综合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相关实践及探索成功进行详细论述。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探索实践

综合性医院基本都有良好的住院医师培训管理制度及氛围,一般由继续教育小组从管理、培训和考核等角度执行管理制度。

1.1管理组织架构为了规范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越来越多的综合医院开始构建管理体系来管控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以期培养更多符合医疗发展需求的、合格的、专业的住院医师[3]。①成立培训小组:由院长作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组员,组织并实施住院医师的具体培训工作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以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相关要求为基础,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制定出培训方案及计划,并对培训效果进行审查;指导、协调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进行。②成立规范化培训办公室:选择科教、医务以及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培训办公室,负责具体培训计划的实施以及日常培训的管理。根据卫生计划委员会相关规定筛选各个专业的导师作为培训讲师。

1.2管理制度建设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比较复杂,必要要在完善的管理系统支撑下完成,整个培训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参加,如省或市卫生局领导、医院领导、专业讲师、各科住院医师等。这种复杂的系统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否则无章可循[4]。以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的管理文件为基础,院内制定出细化的培训管理文件、培训管理方案、培训细则以及带教老师筛选方案、学分登记制度等[5]。

1.3培训过程的管理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的目的就是希望成就一批批具有高度责任感、良好沟通能力、扎实基本功的临床医师,以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诊治服务。为此,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内容囊括医德培训、沟通能力培训、基础理论培训、综合实践技能培训等。①医德培训:我们都知道医德模糊会影响住院医师自身的基本以及医疗行业的发展,严重损害医院及卫生行业形象,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课程中强化职业道德、医疗责任意识、法律法规的培训,每年开展2~4次医德培训,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及责任感。②沟通能力培训: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减少或预防医疗纠纷,相反,沟通障碍会引起患者对医师、医院的不信任,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医院每年组织3~5次的沟通能力讲座,指导住院医师学会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保护患者的知情权。③实践技能培训:组织专业的实践技能培训1次/w,以病理询问、临床检查、心肺复苏、换药、吸痰、穿刺、吸氧、急救等为内容,以继续教育培训班形式定期开课[6]。④基础理论培训:各个科室组织查房学习1次/w,开讨论会1次/w,在科室内部形成爱学、爱教的氛围。

1.4培训考核建立培训质量考核制度,囊括培训质量评估及检查,其目的是检验临床医师的培训效果,发现培训中的不足之处,并在后期培训工作中完善。考核内容为专业理论水平、临床技能以及病例分析、论文及科研成果,考核方式分为日常考核及出科考核、结业考核等,培训管理办公室制定考核内容,并进行审核、发证。

1.5师资队伍建设住院医师是否都能成功接受有效的培训与师资水平密切相关。综合医院选择各个科室的负责人、高年资主任医师作为讲师,这些带教老师同样需要定期参加更高级的培训及指导,学习更新的带教方式、教学理念、培训方法、职业精神等。规范化培训管理办公室对带教老师发放聘书,任期2年,并对优秀的带教老师实行奖励措施。

2体会

医学教育是很多医院发展的“短板”,要抓好继续教育,首先要常抓不懈的强化师资建设,造就强有力的带教队伍,秉承“请进来”与“走出去”二者结合、“听别人讲”和“讲给别人听”二者结合的原则,提供多渠道师资培训与被培训平台,确保师资队伍的新鲜流动性[7]。在规范化培训之后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制定出考核手册定期对参训者进行考核评估,竞聘上岗。考核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也提高了执业医师资格通过率。同时,我院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多元化管理模式。

中共中央2009年颁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规定医院需建立持续发展性医药科技创新机制以及人才保障机制,提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设及医学继续教育的实施[8]。综合性医院作为各基层医院的领头羊,有必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优势,具备高学术造诣、良好师德的专家应视作培训工作中的重要资源,并将自身所学教会更多的住院医师,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总之,对于综合性医院来说,实施规范化培训非常必要,是提升医院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及医院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培训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师资力量建设等。对于住院医师来说,接受规范的培训不仅能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还能让自身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者生存。

参考文献:

[1]胡滨.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3,27(8):480-482.

[2]朱滨海,占伊扬,孙宁生,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江苏省住院医师培训阶段考核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医院,2012,16(12):56-59.

[3]邓娅,邓世雄.新形势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3):1337-1339.

[4]吴韬,邹丽萍,杨歆宁,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8):1125-1127.

[5]黄发云,李小平,杨凤娥,等.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6):639-642.

[6]黄发云,李小平,曹华,等.面向基层医院培养住院医师工作的实践[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12):1026-1027.

医院培训考核范文篇2

培养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需要有系统的医学教育体系,通过学习国外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教育体系,不断摸索和积累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逐渐形成了以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其中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指导临床医师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际工作,从医学生转变为临床工作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联合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并规定医学生在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后需要在培训基地接受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2]。

美国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从1893年开始,不断改进,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作为社会人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早于1921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始实行,当时叫做“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度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度”[4]。经过不断摸索,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还是在不断改进中。目前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分为三类,第一类与美国、英国相似,即社会人,这种模式在中国南方一些省市已开始实施,如上海的“行业人”模式和华西的“社会人”模式,培训结束合格者可以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自主择业[5];第二种类型为单位人,即医学生毕业后,首先应聘医院成为职工,之后由医院派送至有培训资格的基地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返回原单位工作;第三种是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研究生。将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衔接,研究生期间要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要求,按照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的研究生在毕业时在除授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外,还可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6]。

三种类型的规培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是否有差别?带着这个研究目的,我们对北京市报名参加2016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的住院医师的考核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对2016年报名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的3419位住院医师的一阶段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单位人2461,社会人40,研究生885,33名住院医师缺考。报名参加2016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的共80个住院医师培训基地,24个专业。

2.考核内容2016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所有报考的住院医师均须参加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个考试同时通过才算通过。技能考核内容以考核岗位胜任力为原则,强化沟通与人文素养考核。考核站点数不少于6站,可包括五个部分:一、病史采集(病房或门诊或利用SP)、体格检查、书写病历摘要(或病历首程)、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并回答专家提问;二、技能操作:根据各专科特点选择相关技能操作项目,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穿刺术等;三、辅助检查读片和分析:①医学影像检查结果②心电图③临床检验报告分析等;四、医疗文书:修改病例、书写会诊申请单等;五、沟通与人文素养考核。

3.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P值取双向,P

二、结果

1.北京市住院医师一阶段结业考核不同类型考生考核结果比较

2016年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一阶段结业考核的考生共有3386,其中单位人比例最高为72.7%,研究生其次为26.1%,社会人最低为1.2%。所有参加考核的一阶段住院医师最终通^率为85.1%,技能通过率为87.9%,笔试通过率为94.1%。其中三种不同类型的住院医师考生中研究生的通过率最高,最终通过率、技能通过率、笔试通过率分别为92.2%、92.7%、99.0%,社会人通过率最低,最终通过率、技能通过率、笔试通过率分别为70%、72.5%、82.5%,单位人通过率居中,最终通过率、技能通过率、笔试通过率分别为82.7%、86.4%、92.5%。三种类型的考生通过率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北京市住院医师不同类型单位人的一阶段结业考核结果比较

2016年参加一阶段结业考核的北京市住院医师单位人分为基地本单位人和外单位人,比例分别为42.0%和58.0%,以外单位人为主。基地培训的本单位人最终考核通过率85.7%高于外单位人80.6%,本单位人技能考核通过率88.7%高于外单位人84.7%,本单位人笔试通过率93.3%也高于外单位人91.9%。其中本单位人与外单位人最终考核通过率和技能考核通过率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两者笔试通过率有差别。

三.讨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结业综合考核,是由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结业综合考核办法,会同有关高等学校和培训基地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平台,能一定程度上客观有效地反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7]。通过2016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主要以单位人为主,其次是研究生,社会人很少。

从2016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的住院医师考核通过率是最高的,单位人其次,社会人最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研究生的考核结果最好,分析原因一是研究生整体的医学基础好,二是研究生接受规培基地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和监督[8],有利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三是研究生面临毕业择业的压力,在培训中有很强的主动性与紧迫感。

单位人的考核通过率居中,但是两种类型单位人的考核结果存在差异。基地培训的本单位人考核通过率高于外单位人,其中其中本单位人技能考核通过率高于外单位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本单位人和外单位人笔试通过率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者笔试通过率有差别。这说明两者医学理论基础水平不存在差异,但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技能培训效果却不一样。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培训基地的问题,在临床培训的资源分配上更倾向于本单位的住院医师,带教老师对本单位人员更加重视和严格。二是住院医师本身的问题,

外单位住院医师因为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要回到聘用的单位,所以在培训中不愿意承担更多的临床工作。而本单位人则心态不一样,因为这是他们以后的工作单位,住院医师规培的表现直接影响以后在医院的发展,所以他们竭尽全力多学多干。这种身份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三是双重管理的矛盾,住院医师在基地培训期间应完全服从基地管理,但聘用单位与培训单位之间、住院医师与聘用单位之间的一些矛盾仍无法完全避免。单位人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面临双重管理,住院医师被原单位要求参与夜班及周末值班的情况,从而导致住院医师疲于协调两单位的工作,繁重的工作严重影响了住院医师的学习,工学矛盾突出[5]。

社会人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考核结果最差,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通过率均最低。在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构成,社会人比例只有1.2%,大部分住院医师是单位人占72.7%。一般情况是签约单位的医学生其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均较好,而社会人的个人能力和基础则参差不齐。另外,社会人相对单位人来说没有单位的工资收入,在住院医师培训中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压力,相对单位人来说社会人在住院医师的培训中也难免存在心理不平衡[9]。导致最后社会人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果的不理想。

综合上面的三类住院医师的考核结果,不难看出研究生住院医师培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而单位人和社会人的差异不利于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想效果。单位人的培训模式并不合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作为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孵化器,在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培训基地是有限的。如果按照单位人培养的模式,势必会存在本单位和外单位培训,从而影响培训的效果。如果统一按照社会人培训模式,就不会有这种差异,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后再择业,竞争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发挥所有住院医师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EB/OL].2013-12-31.

[2]王辰,齐学进,陈昕煜,余秋蓉,邢立颖.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正式建立与政策体系.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4):1041-1043.

[3]赵大仁,何思长,孙渤星,刘志会,张瑞华.国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启示与思考.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5(5):48-51

[4]薄红,张东华,郭劲松,等.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52.

[5]雷笑瑜,杨凯,张勇,张新升,陈博,刘学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源转型问题探讨.医院管理论坛,2015,32(6):6-8

[6]教育部,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EB/OL].2014-06-30

[7]张博,汪卓S,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构建.中国医院管理,2015,35(9):48-50

医院培训考核范文篇3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规范化培训

在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务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分离的危机[1]。这就是,长期以来我国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各自独立发展,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协作;既往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侧重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实习,而缺少在医院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及培训,不同程度地导致了与临床之间的脱节[2-3]。改变这一现状还需一个较长的时期,为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合感染病学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专业背景,就公共卫生医师在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了理论(培训方案)和实践探索。

1加强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的目的既包括医治患病个体,又包括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因此将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进行整合,培养具有整体医学观念、能提供防治一体化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此次肺炎疫情的防控中更是体现了“防治结合”“医防融合”的重要性[4-6]。针对肺炎疫情,王辰院士曾指出“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然而,长期以来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培养体系的平行状态,导致知识结构及观念差异,公共卫生医师对医院感染管理实际情况的了解不足和对于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的短板,使其在重大疫情出现时不能与临床医学真正交叉、融合协作。对此,一方面要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健全和加强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防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面对现实,在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充实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内容,并切实强化相应的教学培训,提升公共卫生医师对医院感染管理等实际工作的了解,增强公共卫生医师对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知识的掌握,对于促进公共卫生医师在今后工作中与临床医学的合作交流,协同制定更符合医院实际的防控方案,完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

2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建立

我院作为“加强疾病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省内3个临床培训基地(试点单位)之一,是肺炎疫情期间唯一一个招生并开展相应培训的单位。我们以解决问题、服务需求为导向,围绕公共卫生医师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岗位胜任力,研究构建了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2.1培训内容与要求

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实际和公共卫生医师岗位需求,确定以下培训内容及要求。

2.1.1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范、技术及方法

培训后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1)医院感染的定义;(2)医院感染病例识别诊断、上报及监测;(3)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概念及预警;(4)手卫生时机及步骤;(5)标准预防的定义和内容;(6)不同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7)感染性疾病的隔离要求;(8)各种隔离措施的技术及方法;(9)常用消毒方法及监测;(10)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方法及要求;(11)医疗废物分类及管理;(12)耐药菌监测及隔离;(13)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14)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15)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16)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7)侵入性诊疗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8)重点人群、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19)职业防护及处置。

2.1.2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基本操作

包括:(1)掌握正确戴脱防护口罩的基本操作;(2)掌握正确穿脱隔离衣/防护服的基本操作;(3)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操作;(4)熟悉物表微生物监测的基本操作;(5)熟悉空气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操作。

2.2培训形式

结合工作实际以及培训要求,开展多元化的培训。主要有:(1)现场查房培训。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的日常巡查督导工作,让公共卫生医师一起参与其中,尤其是针对重点科室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等的巡查,将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置、耐药菌隔离措施落实、导管相关感染措施落实等内容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让学员有切实的体会和深入的了解;(2)理论培训。根据培训方案确定的培训内容,安排带教老师,进行以PPT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课后带教老师与学员互动,进行提问并答疑,确保知识的掌握;(3)技能带教。以带教老师亲自示范以及视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某些重要或有难度的操作,采用事先录制的视频进行培训,学员可以反复观看、提出问题,带教老师进行逐一讲解,确保掌握要点。对于防护用品方面,进行一对一防护用品穿脱示教讲解;(4)感控病例讨论。选择典型与不典型的院感案例,制作PPT,针对感染病例的诊断、病原学、感染危险因素、感控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讨论。

2.3培训时长与考核

2.3.1培训时长

系统完成上述公卫医师院感规培,一般需要2周。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根据两大类24项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实际工作,采取类间和项目间交叉结合,现场查房、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感控病例讨论相穿插的形式完成整个培训。按学时计算,现场查房培训约24学时、理论教学约17学时、技能带教约8学时、感控病例讨论约6学时,共计约55学时。

2.3.2培训考核

公卫医师院感规培的结业考核,主要分为平时表现(过程性评价)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考核(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具体考核内容、方法和标准如下:(1)平时表现考核。自编平时表现评价表,评价表包括职业素养、出勤情况和院感工作量3大方面。对院感工作量的评价,通过“医院感染病例识别审核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数量是否达到要求;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患者隔离落实率调查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是否积极主动辅助院感科完成临床科室日常巡查;是否按要求参加院级或科级感控相关培训;是否按要求参加感控病例讨论;是否按要求辅助院感科参加消毒供应中心、内镜中心等督查;是否按要求辅助院感科参加手术室等有创操作科室的督查”进行细化评定。考核由带教老师和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需重新参加医院感染相关培训。(2)专业知识及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的识别诊断;手卫生时机及操作;医用防护用品的穿脱;锐器伤的应急处理;医疗废物分类及管理;多重耐药菌的识别判断;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患者隔离;感染性疾病的隔离;保护性隔离患者的识别及处理;含氯消毒剂的配置及监测;血液或体液溢出的处置;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处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中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环境微生物监测方法。考核采取面上专业理论知识考试和重要操作项目现场操作考核的形式。其中,专业技能操作考核结果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不合格者需重新补考,直至合格才能参加专业理论知识考试;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需重新参加医院感染相关培训。(3)结业标准。平时表现考核60分及以上、专业技能操作考核等级为合格及以上、专业理论知识考试60分及以上,予以核准通过公卫医师院感规培。

3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实施效果

按照上述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2023年3月至11月,我院分13批次开展了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来自省内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工作年限不超过2年的33名公共卫生医师,参加了培训并核准通过公卫医师院感规培。

3.1考核结果

平时表现考核成绩呈负偏态,X=86.21,S=5.59,M(Q)=90(10),最高分95,最低分70;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良好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合格5人(15.2%)、良好21人(63.6%)、优秀7人(21.2%),其中有3名学员在穿脱二级防护用品的操作考核中未能一次通过,经重新培训补考后通过;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P=0.200),X=94.09,S=4.20,M(Q)=95(8),最高分100,最低分85。以上结果表明,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实施,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3.2各项考核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为:平时表现考核成绩与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成绩r=0.743(P<0.001),平时表现考核成绩与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成绩r=0.627(P<0.001),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成绩r=0.683(P<0.001)。以上结果表明,3项考核成绩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考核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3.3学员问卷调查结果

设计针对培训内容及形式方面的调查问卷,对每一位完成公卫医师院感规培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学员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工作单位、工作年限等;(2)有无需要增加的培训内容;(3)培训时间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4)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建议;(5)公共卫生医师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如何具体发挥作用等开放性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员对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培训均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培训十分必要且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绝大多数学员认为目前的规培形式和规培内容能较好地满足规培要求;部分学员建议对培训要点做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需求特点;有学员建议增加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医院环境监测方面的内容。总之,学员对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及实施是满意的。

4公卫医师院感规培的完善

作为肺炎疫情期间唯一一个招生并开展公卫医师院感规培的试点单位,虽然圆满完成了试点,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在方案实施中较好地达成了试点目标。但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023〕34号)的新要求,遵循问题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我们深感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还有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主要是:(1)坚持高度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相统一,调整规培时长。如,鉴于医院感染管理内容丰富且专业性强,2周的培训时间相对较短。本轮培训考核中,个别学员对部分复杂医院感染病例的识别诊断力和对手术室、内镜中心等医院重点科室感控细节的掌握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计划在下一轮的培训中,根据学员基础,将培训时间设置成2~3周不等;(2)坚持为掌握而培训、为提升岗位胜任力而培训的原则,探索平台+模块的培训,从深度上进一步优化培训方案。我们计划在下一轮的培训中,从参训的公共卫生医师大多数已定岗,且其岗位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实际出发,结合学员不同岗位特点,制定模块化的规培计划,使培训更具个性化;(3)从广度上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体系。如本轮培训考核中,标准预防及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成为大多数学员的主要扣分点,这就提示我们,今后应强化这方面内容的培训。我们计划在下一轮培训前,深入一线、回访学员,调查研究、健全内容,进一步提升培训方案的适用面。总之,作为疫情防控“哨点”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其在岗公卫医师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传染源早发现和有效管控的关键,如何提升他们的医院感染管理能力是时代之问。我院的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与实践,仅是对这一时代之问的初浅答卷。虽然这一初浅答卷仍有诸多有待完善之处,但我院将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在基层公卫医师院感规培上,为重要窗口提供更优样本,交出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高分答卷。

参考文献

[1]段志光.肺炎疫情后的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3,(04):37-40.

[2]张爱华,肖婷婷,洪峰.医防结合培养实用性公共卫生人才[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954-955.

[3]史宏灿,龚卫娟,郑英,等."5+3"医学教育与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改革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5):661-663.

[4]王晓阳,刘军.紧密型医共体参与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短板及对策分析[J].现代医院,2023,21(2):185-187.

[5]刘文生.医防融合的"人间正道"[J].中国医院院长,2023,(06):52-57.

[6]张馨月.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公共卫生教育政策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23,28(2):181-184,191.

[7]邢玉斌,季之欣,陈世平,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03):61-62.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政教处期中总结(收集3篇)
  • 下一篇:中职思政教学总结(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