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光化学烟雾防治措施(6篇)

时间: 2025-10-03 栏目:实用范文

光化学烟雾防治措施篇1

[关键词]霾灰霾天气大气颗粒物危害控制治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化石燃料的消耗量随之猛增,汽车尾气、燃油、燃煤、废弃物燃烧直接排放的气溶胶粒子和气态污染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气溶胶污染物与日俱增,使得霾现象日趋严重,城市大气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灰霾天气,这以大气能见度降低为特征的现象,已引起我国民众和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

1.霾的定义

霾是由天然气溶胶(沙尘)与人为气溶胶(污染物)相互作用后,以细颗粒物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溶胶。中国气象局定义灰霾为:“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2.霾的主要化学成分

霾的主要成分是气溶胶(aerosol),气溶胶的主要成分是细颗粒,细颗粒中含有多化学元素和化合物,除砷(As)、镉(Cd)、氟(F)、钴(Co)、镍(Ni)、铅(Pb)、硫(S)、氯(Cl)、溴(Br)、铯(Cs)、铡(La)、汞(Hg)、铬(cr)等无机元素及一些水溶性无机离子外,主要还有元素碳(EC)、有机碳(OC)、挥发性有机物(VOC)、多环芳烃(PAH)等有机化合物及生物物质细菌、病毒、霉菌等。

3.霾的成因

灰霾是以细颗粒物(主要是PM2.5)为载体,与气象条件和污染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危害型天气现象,是环境污染在一定气象条件下的体现。灰霾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但其实质是环境污染问题,霾的形成是污染因素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1霾形成的污染因素

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是灰霾形成的主要因素,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类活动排放。自然源主要包括灰尘、矿物、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物质;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颗粒物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植物秸秆、动物尸体和生活垃圾等)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以及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和生活中排放的有毒、有害颗粒物。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机动车辆猛增,使得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污染物浓度增大是导致霾日数增加、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灰霾天气的形成与空气污染的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3.2霾形成的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如风速、风向、相对湿度、逆温层、降水、日照和大气混合高度等)会影响灰霾天气的形成,其中风速、相对湿度、逆温层被认为是影响灰霾形成的最主要因素。(1)风速增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同时也会使湍流变大,有利于污染物质在垂直方向的扩散和输送,所以风速大时很少出现霾天气。然而,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得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严重阻碍了风的水平流动,地面附近的污染物、扬尘等难以扩散或稀释,在城区内积累形成了高浓度污染,从而导致灰霾天气的出现。(2)相对湿度高有利于霾的形成。空气湿度大,有利于水汽在气溶胶粒子上凝结,从而影响大气能见度。(3)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由于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城市上空容易频繁出现逆温层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层又导致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颗粒物和污染气体等滞留在近地层,极易产生霾天气。

4.霾的危害

灰霾这灾害性天气,不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增加交通安全隐患,影响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还加大了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1灰霾天气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灰霾天气可对人类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1)灰霾天气中大气颗粒物尤其是PM2.5浓度较高,颗粒物表面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能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并粘附在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诱发呼吸道疾病,长期积累还会诱发肺癌。特别是灰霾中的主要成分有机碳,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比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及水材、烟草等有机物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的多环芳烃(PAHs)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其代表物苯并(a)芘(BaP)是最具致癌性的物质,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另外,灰霾粒子中重金属的毒性亦值得注意,如铅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和智力的发育。(2)灰霾大气还会导敛近地层紫外线减弱。由于太阳中的紫外线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唯一途径,紫外线辐射的减弱可能直接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同时,紫外线也是自然界杀灭大气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紫外线的降低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增加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3)灰霾天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灰霾天气容易导致人的情绪低落,让人产生悲观情绪,如不及时调节,很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4.2灰霾天气增加交通安全隐患.灰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差、大气能见度降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直接威胁海、陆、空的交通安全。

4.3影响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灰霾通过对太阳光的吸收与散射,导致太阳辐射强度减弱与日照时数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这可造成农业减产、绿地生态系统生长受阻等。研究表明,灰霾天气太多,农作物减产可达25%。

4.4加大了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大量细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在太阳辐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一淡蓝色的烟雾,它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里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气体在刚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氧化剂,如臭氧、醛类、酮等,毒性很大,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会使人出现呼吸困难、视力衰退、手足抽搐等现象。灰霾天气会加大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

5.霾的预防及控制治理

灰霾大气的实质是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首先要加大对主要污染源的控制,包括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燃煤污染控制等。坚持清洁能源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其次要开展灰霾成因及其控制措施研究,建立灰霾天气的预报、预测、预警系统。

5.1坚持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制定并实施更加严格的火电、石化、钢铁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对动力煤洗选,以及水泥、电力和钢铁行业的除尘,及施工场所扬尘及喷涂等领域的一次性颗粒物排放进行控制,大力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总量,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防止二次污染的形成。

5.2切实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有力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采取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经济调节手段,加快推进车用燃油品质与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同步实施,提升车用燃油清洁化水平。加强机动车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

5.3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5.4推进城区绿化.各类植物是净化大自然的最好帮手,不仅能有效吸附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还可绿化美化环境。因此协力推进城区立体绿化、道路绿化、屋顶绿化、居室绿化,让城市绿地发挥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及美化环境等环境效益,从而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5.5增强灰霾监测能力。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3项常规指标基础上,逐步增加细颗粒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黑炭等指标;分析各地灰霾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了解颗粒物中的主要污染成分及来源,这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及污染的防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5.6探索建立大气雾霾预警体系,逐步形成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能力。研究制定大气污染防治预警应急预案、构建应急体系,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实行道路清扫、洒水,重点排放源限产限排、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等应急措施,积极向公众提出防护措施建议。

光化学烟雾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园林树木美国白蛾危害防控

美国白蛾Hlyphantria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下面谈谈防治措施。

1传统物理防治措施:

(1)剪除网幕:1至4龄幼虫期结成网幕危害,可用高枝剪剪下枝条及网幕装于编织袋中,集中烧毁。

(2)围草诱蛹: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时期,在树干离地面1至1.5米左右处,用谷草、稻草、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围草中化蛹,然后在蛹羽化前解下围草烧掉。

(3)灯光诱杀:利用成虫趋光的特点,诱置诱虫灯进行诱杀成虫,诱虫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4)扑杀成虫:利用成虫蛰伏在树干下部,飞翔能力不强,可采取人工捕杀的方法扑杀成虫。

物理防治,效果快,效率较高。采用各类机动喷雾机,进行全覆盖式喷药灭杀,因各地此类储备药械不足,也会很大的影响灭杀效果。

2新型物理防治方案:(各类物理防治药械的比较)

(1)背负式手动或机动喷雾器,对美国白蛾类树木害虫的物理防治效果极差。

(2)各类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安装在各类农用车辆上,优点;机动灵活,加长输药管长度后可以覆盖较短距离的车辆不能穿越的位置,缺点;费水费药、防治慢、占用人工多、各类费用颇高。所达到的效果一般。

(3)各类风送式喷雾机,大部分产品同样安装在各类农用车辆上,优点;射程较远,通过风力对树叶的吹动达到穿透性好的效果,雾滴细小省水省药,漂移少,喷洒面积较大,效率较高(每天可在300亩以上)。缺点;该类机器自重大,不便移动,安全隐患大,复杂的设计也使该产品的成本过高。该产品纵然达到的效果较好,却因为诸多原因,使用者并不多。

(4)烟雾机,依靠汽油燃烧,带动不完全燃烧的柴油和农药原液造成烟雾,在茂密片林中药烟雾弥留达到杀虫效果,这种机器携带方便,有单人操作和车载式,无风或微风天气使用在茂密树林效果不错。缺点;污染大气严重,受天气影响大,不适合频繁使用,更不适合覆盖性灭杀美国白蛾。

(5)当地各级政府曾呼吁用“小蜜蜂“飞机进行空中撒药防治,这样不受地形影响,防治面积大,效率高,但也因树木高大喷洒不透、药效时间短、居民居住环境复杂和美国白蛾的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效果不佳,空中喷洒防治美国白蛾如果控制不严格还会影响污染水源、农产品、蔬菜、养殖等,造成日常生活中不利于人类的各种威胁。

3生物防治:

卵期释放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平均寄生率为28.2%,由于寄生率有限,较少采用。低龄幼虫期:采用美国白蛾NPV病毒制剂喷洒防治网幕幼虫,防治率可以达到94%以上。老熟幼虫期和蛹期:释放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

苏云金杆菌对4龄前幼虫喷施Bt,使用浓度为1亿孢子/ml。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适用于2-3龄美国白蛾幼虫,使用制剂浓度为1.5×107PIB/ml-3.0×107PIB/ml。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3-5头周氏啮小蜂的比例,选择无风或微风上午10时至下午5时以前进行放蜂。放蜂的方法:可采用二次放蜂,间隔5天左右。也可以一次放蜂,用发育期不同的蜂茧混合搭配。将茧悬挂在离地面2m处的枝干上。

仿生制剂防治对4龄前幼虫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5000倍液、24%米满胶悬剂8000倍液、卡死克乳油8000-10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8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植物杀虫剂防治适用低龄幼虫,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化学药剂防治:

(1)喷洒拟除虫菊酯类。美国白蛾幼虫破网后,在树冠上喷洒1500~2000倍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2)树干注射有机磷类。在美国白蛾幼龄幼虫期,树干注射具有内吸性的有机磷类农药,通过树液流动传导到树叶,达到杀虫的目的。

5结论

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我们要加大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特别是生物防治技术,进一步扩大白蛾周氏啮小蜂、美国白蛾病毒、Bt等的生产、引进、推广和应用。加强防治人员技术培训,特别是乡村人员的技术培训,采取办培训班、选派技术人员巡回指导等方式,提高防虫人员的基本素质,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的重要意义,宣传美国白蛾的查防技术知识。同时通过印制发放宣传单、宣传画、宣传册等多种形式,让群众认识了解美国白蛾,提高全社会参与查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光化学烟雾防治措施篇3

除火山爆发、煤田、油田放出的有害气体及腐烂的动植物等自然因素造成大气污染外,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等均可造成大气污染。

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即颗粒状污染物和有害气体。

悬浮颗粒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空气中可自然沉降的颗粒物称降尘,而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通称总悬浮颗粒物,其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因粒小体轻,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飘浮范围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可在大气中造成不断蓄积,使污染程度逐渐加重。可吸入颗粒物成份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例如可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和强致癌物苯并芘、吸附病原微生物等。

可吸入颗粒物随人们呼吸空气而进入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不同的部位,粒径小于5微米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滞留在鼻咽部和气管的颗粒物,与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产生刺激和腐蚀黏膜的联合作用,损伤黏膜、纤毛,引起炎症和增加气道阻力。持续不断的作用会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的颗粒物也会与二氧化氮等产生联合作用,损伤肺泡和黏膜,引起支气管和肺部炎症。长期持续作用,还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并出现继发感染,导致肺心病死亡率增高。

当大气处于逆温状态时,污染物便不易扩散,悬浮颗粒物浓度会迅速上升。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发生烟雾事件时,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比平时高五倍,引起居民死亡率激增,四天内较同期死亡人数增加4000余人。由此可见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突然增高,对人类健康能造成急性危害,对患有心肺疾病的老人和儿童威胁更大。

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结膜炎或造成角膜损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降低大气透明度,减弱地面紫外线的照射强度。紫外线照射不足,会间接影响儿童骨髂的发育。有的城市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这与全市悬淫颗粒物污染严重有着紧密关系。一个城市最浮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地面扬尘,二是燃煤排放的烟尘。因此,在紧急措施当中,关于控制扬、尘就有四条措施。一是加强对施工工地和拆迁工地的扬尘的管理,市区所有工地必须做到围档、路面硬化、洒水、密闭运输、防治料堆扬尘等措施。同时,要加大道路遗洒的检查力度。二是扩大道路的喷水清洁措施。三是加强市区料堆、煤堆、灰堆的防治措施。四是完成已建成道路、裸露地面的绿化和铺装。

除外,发展区域集中供暖,《减少分散烟囱,也可以减低烟尘对大气的污染;改造锅炉、改进燃料的燃烧方法,安装净化除尘设备,可达到消烟除尘的目的;利用一切空地种植花草树木使城市绿化等均可达到防治尘污染的效果。

氮氧化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能刺激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

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毒性最大,它比一氧化氮毒性高4―5倍。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废气以及煤和石油燃烧的废气。

氮氧化物主要是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由于氮氧化物较难溶于水,因而能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并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在一般情况下,当污染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时,对肺的损害比较明显,二氧化氮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污染物以一氧化氮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比较明显。

汽车排出的氮氧化物有95%以上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入大气后逐渐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霉性很强的棕色气体,有刺激性。当二氧化氮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在遇上静风、逆温和强烈阳光等条件,便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曾发生过因短时期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氮中引起疾病和死亡的情况。如1929年5月15日,在克里夫兰的克里尔医院发生的一次火灾中,有124人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含有硝化纤维的感光胶片着火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氮所致。

城市中氮氧化物的47%来自汽车尾气,因此治理汽车尾气刻不容缓。

二氧化硫污染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如煤和石油)的燃烧:含硫矿石特别是含硫较多的有色金属矿石的冶炼;化工、炼油和硫酸厂等的生产过程。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是:

1刺激呼吸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当其通过鼻腔、气管、支气管时,多被管腔内膜水分吸收阻留,变成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2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一起进入人体,气溶胶微粒能把二氧化硫带到肺深部,使毒性增加三至四倍。此外,当悬浮颗粒物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等金属成分时,可以催化二氧化硫氧化成酸雾,吸附在微粒的表面,被吸入呼吸道深部。硫酸雾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约强十倍。

3二氧化硫的促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10毫克/立方米的二氧化硫可加强致癌物苯并芘的致癌作用。在二氧化硫和苯并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致癌因子的发病率。

此外,二氧化硫进入人体时,血中的维生素便会与之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二氧化硫还能抑制和破坏或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使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

城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90%来自于燃煤。因此,在治理大气污染紧急措施中,应采取了推广使用低硫低灰份优质煤、大力推广和强制使用清洁燃料等措施。

一氧化碳污染与人体健康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几乎不溶于永,在空气中不容易与其它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故可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如局部污染严重,可对健康产生一定危害。一氧化碳属于内窒息性毒物。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到达一定高度,就会引起种种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一氧化碳是煤、石油等食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矿坑爆炸和地震等灾害事件,也能造成局部地区一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吸烟也被认为是一氧化碳污染来源之一。

随空气进入人体的一氧化碳,在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后,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等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因此,当一氧化碳侵入机体后,便会很快与血红蛋白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造成缺氧形成一氧化碳中毒。当吸入浓度为0.5%的一氧化碳,只要20-30分钟,中毒者就会出现脉弱,呼吸变慢,最后衰竭致死。这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常发生在车间事故和家庭取暖不慎的时候多见。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乃至对后代均有一定影响。

光化学烟雾污染与健康

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它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酯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是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光化学氧化剂。当遇逆温或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时,烟雾会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事件,使人眼和呼吸道受刺激或诱发各种呼吸道炎症,危害人体健康。这种污染事件最早出现在美国洛杉矶,所以又称洛杉矶光化学烟雾。近年来,光化学烟雾不仅在美国出现,而且在日本的东京、大板、川崎市,澳大利亚的悉尼、意大利的热那亚和印度的孟买等许多汽车众多的城市都先后出现过。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石油和煤燃烧的废气、及大量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等。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醛类等二次污染物。在光化学反应中,臭氧约占85%以上。目光辐射强度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一年中,夏季是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季节:而在一日中,下午2时前后是光化学烟雾达到峰值的时刻。光化学氧化剂可由城市污染区扩散到100公里甚至700公里以外。在汽车排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的增高,可视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信号。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咽喉炎,这可能与产生的醛类等二次污染物的刺激有关。光化学烟雾对人体的另一些危害则与臭氧浓度有关。当大气中臭氧的浓度达到200-1000微克/立方米时,会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患恶化,同时也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浓度在400-1600微克/立方米时,只要接触两小时就会出现气管刺激症状,引起胸骨下疼痛和肺通透性降低,使机体缺氧;浓度再高,就会出现头痛,并使肺部气道变窄,出现肺气肿。接触时间过长,还会损害中枢神经,导致思维紊乱或引起肺水肿等。臭氧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酶的活性和溶血反应,影响甲状腺功能、使骨骼早期钙化等。长期吸入氧化剂会影响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衰老。

光化学烟雾防治措施篇4

关键词春季;蔬菜;栽培技术;设施生产;春露地;山东烟台

中图分类号S6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4-0066-02

1日光温室及大棚蔬菜生产管理技术

1.1温度调控

进入春季后,气温变化较快,因此棚内温度控制也尤为关键,应当采取适当的通风或覆盖草苫的方式进行温度的调控,通常情况下,白天棚内温度保持为28~30℃、夜间温度控制为14~16℃较为合适。当夜间棚内温度持续保持在15℃以上时,便可进行昼夜通风降温。

1.2改善光照

对于棚内蔬菜来说,确保光照资源充足十分重要。为了尽可能提高光照强度,在确保棚内温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早揭晚盖大棚草苫[1]。并且在棚膜选择方面,优选透光性强、保温性好、无滴持效期长、抗老化的多功能复合棚膜;此外,定期清理棚膜,确保良好透光环境。科W进行植株调整,及时整枝、绑蔓和摘除老叶、黄叶、病叶等,通过控制合理的栽植密度以及群体结构实现光能的有效利用[1]。

1.3调节水分供应

对于棚内采用地膜覆盖进行栽培的蔬菜来说,浇水通常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2]。浇水宜选在上午进行,午后浇水将会影响土壤温度,进而影响根系;此外,雨雪天气不宜进行浇水操作。浇水量应当视具体天气、土壤墒情以及蔬菜的生长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在3月温度较低时,浇水不必太勤,待温度快速升高后,可适当增加浇水量及浇水次数。

1.4平衡施肥

大部分蔬菜施用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1~2∶3。基肥施商品有机肥15t/hm2,氮(N)、磷(P2O5)、钾(K2O)各90~225kg/hm2。肥料品种可选用专用三元复合肥(15-15-15)600~1500kg/hm2,或尿素225~300kg/hm2、磷酸二铵18~87kg/hm2、硝酸钾18~87kg/hm2。在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的同时,结合浇水采收期前每隔10~12d,采收期后每隔7~8d追施1次化肥。为了提升植株的抗逆性,可以适当增施磷钾肥,但不能破坏施肥平衡。追肥每次用专用三元复合肥(15-15-15)165~225kg/hm2;也可用尿素30~75kg/hm2,工业级磷酸一铵16.5~40.5kg/hm2,硝酸钾18.0~52.5kg/hm2。采收后期也可用0.2%~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以便快速补充植株生长所需养分,实现防早衰、壮苗之目的。

1.5及时防治病虫害

对于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来说,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最终实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灰霉病、黄萎病、青枯病、枯萎病、溃疡病以及霜霉病是危害春季蔬菜的主要病害,可采用50%多菌灵600~700倍液,或28%灰霉克5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喷雾,对黄瓜、西葫芦、番茄的灰霉病进行有效防治;对于番茄晚疫病来说,可用瑞毒霉800倍液、晚疫净600倍液、百菌清粉尘剂(15kg/hm2)喷粉,或20%霜疫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此外,可采用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或60%DTMZ600倍液对茄果类的黄萎病、枯萎病等进行防治,为了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确保病虫控制在允许阈值内,需连续用药2~3次。

春季多发的虫害包括白粉虱、蚜虫以及斑潜蝇等,对于白粉虱、蚜虫来说,可通过10%吡虫啉、50%抗蚜威2000倍液、1.8%虫螨克3000倍液或2000倍液或丰收二号(灭多威)10~15mL/15kg水进行喷施防治;对于斑潜蝇来说,可采用斑潜净1500倍液、1%灭虫灵乳油4000倍液或敌杀死2000倍液喷雾防治。

2春露地蔬菜生产管理技术

2.1越冬蔬菜返青期管理

圆葱、大蒜以及菠菜是典型的露地越冬蔬菜,在春季来临之际,应当及时进行中耕保墒,促进该类蔬菜的根系茁壮成长。

2.2露地蔬菜定植

定植前要施足底肥并充分整地,并在搭设拱棚10~20d后进行定植,浇足定根水。对于越夏蔬菜来说,根据其具体上市时间适当推迟定植。

2.3肥水管理

定植前施基肥,果菜类蔬菜施用商品有机肥12~15t/hm2,氮(N)、磷(P2O5)、钾(K2O)各90~225kg/hm2,肥料品种可选用专用三元复合肥(15-15-15)600~1500kg/hm2,或用尿素225~300kg/hm2、磷酸二铵225~450kg/hm2、硝酸钾18~87kg/hm2;叶菜类蔬菜施用商品有机肥7.5~12.0t/hm2,氮(N)、磷(P2O5)、钾(K2O)各45~90kg/hm2,肥料品种可选用专用三元复合肥(15-15-15)300~450kg/hm2,或用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30~90kg/hm2、硝酸钾18.0~43.5kg/hm2。第1次灌水采用沟灌方式浇透水,以促进有机肥的分解和沉实土壤。

此外,肥水管理方面建议遵循前轻后重的原则。前期适当控制肥水的供给[3],以避免出现幼苗徒长问题,待瓜类、茄果类坐果后、叶菜类进入迅速生长期时,可适当增加肥水供应,以促进高产。要上架的叶菜类蔬菜,当有5~6叶时需及时上架,每间隔7~10d浇施1次速效肥料,待进入旺长期施1次重肥。

3灾害性天气的应对措施

3.1大雪天气应对措施

大雪天气通常会造成棚内温度下降,且存在压塌温室等风险,为此,应当在下雪之前提早覆盖草苫保温,并在上面加盖防雨雪薄膜,下雪过程中及时清扫积雪,以免积雪过厚压垮温室。

3.2大风天气应对措施

大风天气可能会将棚膜连同上面的草苫吹起,造成棚内冻害。为此,可在拱杆之间用压膜绳压紧,为了防止因摩擦造成的棚膜损伤,可在压膜绳上用布条缠绕,以减小摩擦。此外,在大风来临时,可横向带压加布套的细钢索,以牢固棚膜避免被风吹起。

3.3连续阴天和雾霾应对措施

首先,前期做好预防工作。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在连阴(雪)天到来之前,减少通风并喷施抗寒药剂,做好增温御寒措施,如铺盖草苫等;其次,当连续阴天到来时,在确保棚内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前提下,可在中午适当进行揭苫通风透气,增加棚内光照强度。在发生雾霾天气时,光照条件会受影响,此时,应及时将病叶、老叶以及死叶等摘除,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光照条件,必要时,可通过人工补光措施,具体可选用碘钨灯、LED光源、钠灯等进行补光[1]。此外,雾霾天气也会影响温室内温度,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增温措施。最后,待恶劣天气过后天气好转时,应当加强规范管理,不能过快过早揭开草苫,建议进行间隔揭苫。揭苫后,需注意是否出现光伤害问题,如出现植株叶片萎蔫问题应当及时回盖草苫,直至恢复后再逐步揭开。对于萎蔫问题,也可通过喷施温水、营养液或者氨基酸类肥料,以补充营养缓解萎蔫现象。

3.4“倒春寒”天气应对措施

首先,做好苗期低温锻炼,具体可在幼苗期进行适当的通风,不断提升秧苗的御寒能力。其次,在寒流到来之时,进行必要的增温操作[4],如覆盖地膜、设置风障等保护措施,亦可在棚内搭建简易的煤炉进行有效增温;此外,在夜间通过烟熏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冻害发生程度。最后,中耕操作利于抵抗寒流冲击,畦土锄松措施可以很好地吸收和存储太阳热能,降低冻害发生概率,在蔬菜遭受一定程度的冻害时,可通过灌水方式进行升温,也可通过补充肥料的方式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

4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4.1降低棚仁度

通常情况下,温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温室内的温湿度的方式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在中午时分进行适当通风可有效降低棚内的温湿度。

4.2害虫诱杀技术

首先,可通过生物食诱剂持续稳定释放昆虫取食定位的植物挥发性物质,从而吸引害虫前往味源取食,便于集中杀灭;其次,可通过在棚内挂置黄蓝板和杀虫灯,进行物理诱杀,该方式适用于诱杀粉虱、蚜虫等害虫。

4.3土壤消毒和修复技术

土壤是病虫害发生、传播的重要场所,对土壤进行有效消毒可消除大部分病虫害的侵染,具体可采用石灰氮、棉隆等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同时配合使用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进行必要修复,进而实现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活化土壤环境[5-6]。

4.4提高植株抗性

为了增强植株抗性,可通过冲施微生物菌肥、氨基酸寡糖等实现[7-8]。此外,为了有效阻止病菌的侵染,可通过喷施26.9%石英水剂(硅鲨)的方式在植株表面形成二氧化硅晶体层作为很好的物理屏障。

4.5配置防虫网

在棚室出入口、上下通风口处配置防虫网,可有效防止外来虫害的侵入,也能有效防止棚内虫害及虫传病害向外传播蔓延[9-10]。

4.6选择不同剂型药剂和喷药时间

撒施硫磺或采用硫磺熏蒸,对预防白粉病、灰霉病等具有较好效果。采取化学防治时,尽量选用粉尘剂或烟雾剂,喷施液体药剂的时间选择下午。

4.7选择使用大功率脉冲动力喷雾机

大功率脉冲动力喷雾机弥雾颗粒小,穿透力强,省工省药。适用于露地及温室大棚内各种蔬菜病虫害防治和叶面喷肥。

4.8采用植物增产器

ZC-3型植物增产器将二氧化碳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及灭菌药盒等合为一体,能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二氧化碳自动工作,同时气肥当中直接含有的药物成分,可以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进行灭菌,明显降低白粉病、霜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化肥农药的喷洒次数,增强植物的抗病性,能极大地改善、提高蔬菜品质和等级质量。

5参考文献

[1]别之龙.蔬菜设施栽培专题讲座第十讲:冬春季设施蔬菜栽培环境调控技术[J].长江蔬菜,2005(10):52-53.

[2]潘新环.春季大棚蔬菜管理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2016(5):17-18.

[3]王玉成.大棚果菜类蔬菜春季早熟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6):36.

[4]张建萍.春季保护地蔬菜生产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园艺,2015(11):50.

[5]李昌新.大棚蔬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9):17.

[6]汪李平,周国林,刘义满.有机蔬菜:绿叶蔬菜生产技术规程[J].长江蔬菜,2013(15):4-7.

[7]孟平红,李苍山,杨军,等.贵州主要蔬菜抗旱生产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12(6):72-76.

[8]王翠英,巩玉芳,杨莒,等.敦煌市无公害茄果类蔬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3):30-31.

光化学烟雾防治措施篇5

关键词:森林叶部害虫种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210-02

乌尔旗汉位于大兴安岭西麓,施业区总面积为592606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2'~122°40',北纬49°15'~49°52'。平均坡度为150左右,海拔高度在700~1400m之间。属大陆性气候,无霜期短,温差大。年平均气温在-2.6℃~-5.2℃之间。低温、霜冻是乌尔旗汉林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植被以森林为主,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和白桦。土壤主要是棕色针叶森林土。

乌尔旗汉林区分布的森林病虫有1300多种。按分类系统分属于13目136科1297种,已鉴定到学名的有656种,其中乔木病虫486种、灌木病虫143种、苗木病虫27种。主要森林叶部害虫有: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中带齿舟蛾等。

1落叶松毛虫

1.1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28~38mm,翅展69~85mm;雄虫体长25~35mm,翅展57~72mm。体色变化大,浅灰色至黑褐色。头、胸及前翅色较深,腹肌后翅色较浅。前翅宽大,斑纹变化较大。后翅赭色,中间有淡色斑纹。雄蛾触角羽状。雌蛾触角栉齿状。

卵:椭圆形,长68~72mm,宽1.75mm,初产为淡绿色,后变为褐色。

幼虫:老龄幼虫体长68~72mm。体色变化大,烟灰色、灰黑色或灰褐色。全体被长毛束,特别是两侧;背毛黑色,侧毛银白色。胸背部有两条明显的蓝黑色毒毛横带。

蛹:体长40~60mm色,被灰白色茧,上缀毒毛。

1.2发生规律

落叶松毛虫经常发生于海拔200m以下,背风向阳、林地干燥、林分稀疏的10年生以上的人工落叶松纯林。造成大量发生的内因是该虫产卵量、孵化率高(95%左右),通常情况下幼虫死亡率低。外因是具有丰富的食料、光线、干燥、温暖的林地等。落叶松毛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大约10年出现一次周期性的猖獗危害。

1.3防治方法

1.3.1营林技术措施

在常发区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建立自控能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的成片林地,应进行封山育林,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同时对郁闭度较大的松林,加强抚育,对现有纯林、残林和疏林补植速生阔叶树种,逐步诱导,改造为混交林。

1.3.2生物防治措施

(1)招引益鸟:在虫口密度较低林龄较大的林分,可悬挂人工鸟巢箱招引益鸟。此方法已在林区广泛应用。

(2)阿维菌素防治:可实施地面喷烟,也可进行飞机超低量喷雾防治落叶毛虫。

(3)人工(物理)防治:可采用人工摘除卵块、蛹或根据成虫具强趋光性的特点,使用高压电网诱杀成虫的方法降低下一代松毛虫的虫口密度。

(4)植物杀虫剂防治:采用1.2%烟参碱喷烟防治幼虫,效果比较理想。

2落叶松鞘蛾

2.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mm,翅展8~11mm,前翅面为银灰色,雌成虫触角长为26~27节,腹部较雄虫粗壮,前翅超过腹部末端部分短;雄虫触角长度为27~28节,腹部细小,前翅超过腹部末端的部分长。

卵:卵产在针叶的背面,非常小,只有针尖大小,呈米黄色,半球形。

幼虫:幼虫共4龄,老的幼虫暗黄褐色,前胸黑色,有光泽。胸足3对,为黑色,腹足退化,只有1对臀足。

蛹:蛹初为鲜红色,后变为黑褐色,体长2~3mm。

2.2生物学特性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年发生1代,成虫从6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见到羽化。羽化高峰时间是每天上午10时左右,此时成虫大量交尾。交尾后一天便可以产卵,产卵量平均为19枚,产卵期只有1~2天时间。交尾后的雄成虫便死去。卵产于针叶的背面。成虫平均寿命为4天。另外成虫具有强的趋光性,白天多集中在林缘活动。卵期大约15天左右,幼虫于7月中旬大量出现,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叶内取食叶肉,受害叶片外表呈锈褐色的条痕。幼虫第一、二龄期一般无鞘,3龄时开始制鞘,并在鞘内越冬。

2.3防治方法

落叶松鞘蛾是乌尔旗汉林区的优势种、常见种之一,其一生完全在落叶松树体上生活。在大龄幼虫期负鞘生活,且能大量取食落叶松的树叶。因此其防治技术主要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1)物理防治:根据落叶松鞘蛾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利用高压电网进行诱杀,控制该虫局部地区的虫口密度。

(2)生物防治。

①性引诱剂防治:在成虫羽化期,利用落叶松鞘蛾成虫性引诱剂配高压电网进行防治,防治效果比较理想。

②在4龄幼虫期,使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烟参碱进行喷烟防治,或使用灭幼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效果都很好。

3中带齿舟蛾

3.1形态特证

成虫:前翅暗灰色,略带棕色,在翅前缘1/3处至2/3处有两条灰白色波曲细线,在翅后缘1/2处几乎相接。因此该虫被称为中带齿舟蛾。翅展约40mm。后翅灰褐色,中央有一黑色斑点。

卵:圆形,灰白色。大小在2mm左右。

幼虫:幼虫共有5龄,老的幼虫体长为38~50mm,头部黄褐色,有光泽,体为青绿色,形状像纺锤形。

蛹:鲜红褐色,黑褐色,有光泽,体长20mm,腹末有一根刺。

3.2生物学特性

中带齿舟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6月末老熟幼虫开始下树,7月上旬开始化蛹,蛹开始时为鲜亮红色,后变为红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笠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到5月中旬羽化结束。成虫具有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交尾后的雌蛾过1~2天便产卵于白桦树枝上,每个雌成虫产卵量160~280粒,大发生时可达600粒,猖獗阶段末期产卵量下降,一般为100粒左右。成虫寿命为6天左右。4月末为产卵盛期,5月下旬产卵结束,卵开始时为黄白色,后变为灰色。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初孵幼虫浅灰绿色,在野外受惊后可以吐丝下垂。4~5龄的幼虫为暴食期,从5月下旬到6月末为幼虫为害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下树,7月上旬开始化蛹,

蛹期最长,约有9个月时间。

3.3危害状

在树冠上部数量较多,主要取食叶部,多数在叶边缘开始取食,形成缺口,严重时叶片象网一样。

3.4防治技术

(1)灯光诱杀:每年的4月下旬可以在蛹较多的地块进行设灯来大量诱杀成虫,对降低虫子的数量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2)幼虫期喷烟喷雾防治:由于该虫的发生范围集中连片,且此时树冠部已经郁闭,有利于笼住烟雾,可以集中在6月上旬进行喷烟喷雾防治,防治用药主要以环保型生物农药为主。

(3)加强营林措施,改善环境条件,保护害虫天敌。

由于人为大量采伐兴安落叶松,使天然森林退化为以白桦林为主的次生林,如果利用人工措施促进推进次生林改造,增加针阔混交比例,将有利于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有利于扼制白桦食叶害虫的大发生。另外据调查发现,在白桦林内,有各种食虫鸟5种,捕食蜘蛛6种,寄生蜂及寄生蝇和病毒等。

参考文献

[1]王立纯.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法[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1.

光化学烟雾防治措施篇6

【关键词】设施栽植;瓜果蔬菜;虫害防治处理

【中图分类号】F306.3【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9-0100-01

一、设施瓜果蔬菜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设施种植栽培的瓜果蔬菜最容易发生及危害的害虫有20余种,其中蔬菜类容易发生的小型害虫有:烟粉虱、红蜘蛛、蚜虫等;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韭蛆、蝼蛄等。这些害虫均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繁殖非常快且发生的世代很多。

春季及冬季害虫会在保护的设施内继续繁殖与生长发育,这样会导致发生期的提早和世代的增多,很多害虫会在保护的设施内发生周年害虫的危害。

(二)害虫的寄生作物多。

害虫大多数为杂食性的害虫,寄生的农作物非常广泛且具有极高的适应能力。例如红蛛蛛、烟粉虱等都是可以危害到绝大部分的瓜果蔬菜。

(三)防治的难度高且部分害虫具有一定的抗药性。

由于各种害虫的混合生长,而导致在防治时期内的药物使用上增加了难度。而且现在在农作物的生产上过多的依赖化学药品,这种用药的频繁及药量的增加都会使害虫的抗药性明显提高,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二、制订害虫治理防治措施的依据

首先,制订害虫治理防治措施必须建立在以优化农作物的生态环境着手,要以农作物做为一个整体的核心,在安全的前提下制订高效、优质的生产目标。以此为前提再对所产生的害虫的危害性进行研究,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害虫防治处理措施。

这种防治需要的是加强生物防治处理,首先优先考虑使用生物源的农药,然后再以毒性低、效率高、残留少、没有公害的农药作为一种辅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大量降低农药的使用。从整体上建立一个具有立体的无公害防治措施。

三、立体的无公害防治措施的方法与使用

(一)针对设施种植栽培的地面防治措施。

(1)选用优质的农作物品种的种子。在选用农作物的种子时,应该选用优质的品种,需要农作物的种子具有较强的生长及适应能力。

(2)采用科学的设施种植栽培法。采用高垄的全膜进行覆盖种植,并且进行合理的科学施肥,这样做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改善农作物的生产生长环境,保证农作物在透光好、通风强的环境下生长,进行合理地密植种植;及时对农作物进行枝叶的疏理、及时去除病叶、坏叶、老叶等,经常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清理,采用科学的手段,损坏害虫的生活环境。

(3)科学合理的用药:①必须严禁使用毒性高、残留高的化学农药。应该大力推广使用生物源类的农药,例如辣椒碱、苦参碱等与一些效率高但是毒性低、没有公害的农药一起结合使用。②对药物的实施方法同样需要改进。由于雾喷法会增加设施内部的湿度,给害虫的生长带来良好的发育环境,所以要尽量采用粉尘法或烟雾法来进行施药。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对一些使用雾喷法不易杀害的害虫起到良好的效果,还能降低人们的劳动量,减少劳动强度。

(4)充分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对农作物的自然保护。

(二)针对设施种植栽培的空间防治措施。

(1)充分利用科学的手段来防治害虫:可以恰当地使用挡阳网、塑料大棚、防虫网等具有科学性的设施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阻断害虫的传播途径。

(2)充分利用害虫的各种趋势性进行防治害虫的管理。例如利用蓝板可有效的诱杀棕榈蓟马;对蚜虫、烟粉虱等可使用在每个标准的大棚内设立长25cm宽5cm左右的黄板,可以达到防治这些害虫的目的。

(三)针对设施种植栽培的地下防治措施。

(1)面对一些地下的害虫或在地下生产发育的幼虫,可以采取水淹、太阳热能等方法进行杀灭。例如利用在夏季农闲的时间段内,灌入适量的水后再将棚室密闭七天以上,这时的棚内温度最高可达到60℃左右,而大多数害虫都会在这样的条件下被杀灭。

(2)对农作物的生产环境进行及时的翻耕也可以达到杀灭多种类的地下害虫的效果。

(3)使用草木灰进行地下害虫的防治。将草木灰适量放于瓜果蔬菜的根部或周围即可。这种方法对防治韭菜、葱蒜等地下害虫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设施种植栽培的瓜果蔬菜虫害防治的方法有很多,但都是必须建立在对农作物无伤害,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来进行害虫的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科技创新的途径(6篇)
  • 下一篇:英语期中考试工作总结(收集11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