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参与式教学(收集3篇)

时间: 2025-10-23 栏目:实用范文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1

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7)08―0112―01

所谓“参与式”教学是指师生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热烈的学习氛围,让所有学生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与思考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参与式教学强调:“每个孩子都有发展与展示的机会;强调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等,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让所有学生同等参与,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呢?笔者认为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创设“乐学”的学习氛围

我们都知道,课堂氛围的轻松愉悦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欲望的高低,而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旋律优美的音乐、轻松有趣的游戏等融入课堂,使学生快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就笔者所带的六年级(2)班而言,本班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笔者在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就选用了旋律优美的歌曲《父亲》来导入课题。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在一起的生活点滴,为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埋下伏笔。

二、创设“敢说”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点,而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工具性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训练,也是时代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语言表达能力极为低下。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不愿说、不敢说。对此,教师要走下讲台,多做换位思考,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积极创设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想说、敢说的欲望。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当然,学生在参与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我要说、我能说”的信心,使学生大胆参与,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获取知识。

三、创设“善思”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一旦学生提出问题,就应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从设定的情境或已解决的问题中提出新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发挥个人的创造力,而且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比课本上的问题更能激发其进行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去思索、去探讨,要教会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将答案告诉学生;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索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不要随波逐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想方设法激起学生乐于参与的意愿,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积极创设“善思”的课堂氛围。

四、创设“合作”的学习氛围

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对文本对话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愿。如,笔者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参与式教学法,首先,把全班同学每四个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学习活右孕∽槲单位完成。其次,围绕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各组进行汇报,实现了资源共享,加大了课堂密度。

五、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2

首先,我们消除在认识上的误区。从组织形式上看,有的教师认为,参与式教学无非是将课桌往一块凑一凑,摆一摆,学生围坐四周,老师还是老一套地照讲不误。这样的观点和方法,就是在认识上的不足,是纯粹的比葫芦画瓢,照猫画虎地机械主义。

在教学中将课桌三张或两张地并在一起,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为了能让学生方便交流与讨论;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如果误认为摆桌子就是参与式教学,而不去挖掘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潜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势必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负面影响,再者,将学生分成某种若干个小组,其目的是扩大师生之间的参与面;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和发现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问题,以及时地引导或调整教学计划。如果草率地认为分组活动就是参与式,而不去认真地研究和设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不使教学内容融入活动的过程,不注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给整个教学活动时间、人力、物力上的巨大浪费。

其次,我们要消除在组织活动上的误区。注重学生活动的过程,而忽视学生活动的目的。有的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为体现以活动为主体的原则,精心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活动过程,乍看起来精彩至极,而实际上我们的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就是说,如果只注重学生活动的外在的表现,而忽视活动本身的内涵,其效果势必是“嘴尖皮厚腹中空”。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我们所设计的每一项活动的目的,是为达到所预期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是将内容巧妙地融入之中,而不是花架子的摆设。只有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活动有机地结合,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再者,在整个组织过程中,注重强势而忽视弱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对学习基础好的、思维敏捷的、注意力集中的、胆大的、喜欢表现自己的、争胜好强的学生,教师往往是一眼就扫射到这些学生身上,在小组活动中发言的,也往往是这些学生;而那些所谓的基础差的、反映迟钝的、胆小的、不爱说话的,教师就把他们甩在二股道路上,不闻不部问,致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大打折扣。要知道我们所设计、组织的教学活动是为了什么,这样的组织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有背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

其三,我们要消除在理解上的误区。参与式教学特别注重平等。而有的老师则认为是学生之间的平等,学习过程上的平等,而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特别是教师人格上的平等,受师道尊严思想的束缚,老师居高不下,可可以想象,学生学生的参与水平。所谓的平等是难以实现的,参与式的教学只能保留在形式上。我们讲平等,并非是平均,而是指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活动过程中的相互合作的交流的机会、权利、人格和效果。我们不能用“拿来主义”只留以形式,真正实现平等的全部内涵。再者,参与式教学追求开放性。而我们的教学过程却停留在课堂内。可以说,我们在思想上开放了,在教学方法上开放了,在教学内容上开放了,但我们的教学场所还是没有开放的。开放教育场所,有助于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讲教学场所的开放,并非易事,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有所预见,善于发现问题,确保教育场所的完整性、安全性。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将会更加注重学习结果向学习过程的转变。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课堂中的程度。参与式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以教学活动为平台,在课堂中学生是通过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而获得数学知识的。参与式学习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参与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自主探索能力,进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1.实施参与式课堂的原则

1.1尊重原则

民主与平等是课堂上最为基础的原则,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关系的基础。假如教师对学生打骂、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只会让学生感到反感,进而与教师形成对立面。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够有效的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

1.2平等原则

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沟通是开展参与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参与式教学更加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参与。教师应该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使用换位思考方式来了解小学生的需求与心理活动,使得学生与教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沟通。

1.3真诚原则

教师要给予学生最为基本的真诚。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赞美与认同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利用“你真棒!”“我相信你”等肯定性语句来赞同学生。即使当学生的表现不是很好的时候,教师也应该用恰当的方式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虚心接受。

1.4信任原则

信任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以及经常犯错、跳皮的学生。教师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鼓励,赞同。这样不单单能够缓解教师与学生的对立面,同时还能够推动参与式课堂的进行。

2.参与式课堂教学策略实践

2.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参与式课堂教学要的就是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小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通过参与来掌握数学技巧。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准备一些不同面值的教学道具人民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进行买卖交易活动。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人民币的面值以及使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的教学情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紧密度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大,自然能够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4]。

2.2尝试探究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叫应该更多的给予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提升数学知识与能力。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准备好实物钟表,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手上的钟表有什么特征,看谁能够发现最多的特征。学生对观察钟表十分有兴趣,都纷纷参与到观察钟表的过程中来。学生们有的发现了钟表中有两根针,一长一短,有的学生发现了两根针都是顺着一个方向旋转的。在观察钟表的过中,学生对钟表进行了观察、触摸,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

2.3课堂参与知识巩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都会有“做一做”等习题,通常来说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在几分钟内完成,然后由教师讲解并且订正。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候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教学都脱轨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全新的课堂参与知识巩固的方式。将集体订正转变为学生之间互相批判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习题在书本上完成,然后在三分钟之内完成后与同桌相互检查,对比一下谁做的又快又好。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小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课堂上来。

2.4引导学生课外参与

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了,但是数学教学的内容依然在延伸。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人让学生与家长一同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完成了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图形自由组合的课后活动,由于这个活动需要涉及到图片的修建,所以需要学生与教师一同参与[4]。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展示自己课后拼组的团,有的是房子、有的是自行车、有的是事物等等。这一引导学生课外参与的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与家长的智慧,让学生对图形的影响更加深刻。

3.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显著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参与式教学法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让小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沟通、与同学讨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贺粤湘.初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3):147-148.

[2]肖绍菊,陈粤媛.苗族银饰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4,(06):149-153.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收集3篇)
  • 下一篇:民法典的撤销权(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