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主题有:培养专业人才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基石、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临床护理技术规范》框架和思路、护理评估技术、护理部主任的角色和责任、护理部主任如何发挥作用、患者安全与舒适、安全注射与管道护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等。授课的老师有省卫生厅医政处吴少林处长和彭刚艺教授,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冯秀兰,南方医科大医院护理部主任李亚洁,珠江医院护理部主任刘雪琴,中山大学附属一院护理部主任成守珍,暨南大学附属一医院护理部主任陈伟菊,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张莉。
本次举办学习班规模大、层次高,课程安排紧凑、内容新颖。省专业护士的核心能力的培训是在全国护理学科率先开展,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可操性,给我们全省的护理管理者做出了指引。省编写正准备出台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本书在写作、政策、专业上的定位是突破旧的常规,体现新理念;执行新法规,推广新技术;培养思维方式,建立工作方法。护理函盖内容丰富(包括病人的吃、住、行、服药、打针、监护、看护、康复、照顾、教育、沟通、答疑)。在特点和创新方面:1、内容丰富2、贴近临床3、结合实际4、跟踪前沿5突出重点。《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她将成为我们护理专业的一本很好工具书。:
通过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习,使我更进一步明确了护理管理者责任和义务:一、确定远景,确立医院护理专业发展的目标。二、改变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理念可极大地推动护理工作。三、强化专科,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养成勤学习、爱反思、常分析的良好习惯。四、良好态度,态度决定高度,快乐地接受每一项工作,停止抱怨。五、关注过程,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管理中注重细节。六、强化管理,护理工作的主体工作是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护理管理。护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提升护理专业内函、技术质量,以保障病人安全,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七、建章立制,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模式、防止管理真空,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八、予以授权,构建专业护士成长的平台。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给我们传递了新信息、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我省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和专科护士发展与推行,给我们护士构建了一个大舞台,使护士能有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期望;同时也给护理管理者在评价护士专业能力方面作出了指引。根据省有关的规范和要求,同时结合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重新疏理我院护理方面的工作,逐步推进我专科护理的发展,以促进我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理论教学;教学策略;关联性;三步法
医学超声技术因检测快捷、经济、无辐射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医学院校大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理论教学仍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从事超声诊断工作的医生须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所以通过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超声诊断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数年,一直在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不断创新、学习和总结,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就超声诊断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精品课程”这项以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超声诊断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重讲解,轻讨论超声诊断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课时相对少。多数教师不得不顾及进度,有限的课堂时间几乎全用于理论讲解,很少在课堂讨论。授课形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因熟悉内容,教师讲得很透彻,但学生接受能力有限,高强度的知识“灌输”已经被证明效果欠佳。讨论实际上是对知识的运用,但遗憾的是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常缺失这环节。2.对知识点关联性的关注度不够教师授课参考的就是教材,虽不至于照本宣科,但大多也仅是教学大纲的浓缩。教师把内容讲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由于课时紧任务重,教师需一节接一节的讲,知识点之间缺少联系对比分析。学生孤立的学习知识点,没有建立起联系。3.学习兴趣低常规超声诊断理论授课的方式导致课堂教学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授课内容参考教材,学生即使不听课,只要认真学习教材,也可应付考试。所以,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点,且易遗忘。
二、对策分析
1.改变教学策略,加强对课堂的把控虽然很多教师认为“灌注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不理想,但超声诊断学内容多,受限于学时,多数教师不得不继续采用。这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授课累等问题。教师应改进教学策略,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学有所成。在教学策略上,笔者将“以讲为主”转变为“学生自学+教师串讲+知识运用”三步法。首先,学生通过自学,对章节内容进行充分了解,课堂上给学生10分钟再次回顾强化。然后,教师对章节内容串讲,构建知识框架、阐述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所学内容。最后,以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应用训练。将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学生从单纯地听转变为主动地学,各环节相扣,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点间的联系对于超声诊断很重要,因为任何案例都是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但掌握如此众多知识点难度不小。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过的内容反复涉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加强知识点的联系,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授课改节为单位为章为单位。通过教师串讲,学生快速建立起系统性知识框架。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将知识点添加到框架中,形成知识体系。3.适当运用PBL和CBL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是被动学习,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教师通过适当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将所学知识用于超声诊断,理论与应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PBL和CBL的教学方法可促进学生开放式探究、独立学习、团队合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学生自学阶段运用PBL教学方法,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使自学具有较好的方向性,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创造性思维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小组讨论阶段,设计简单的超声诊断临床案例,使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综上所述,“三步法”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超声诊断技能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他们快速把握教学内容。PBL和CBL教学法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超声诊断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为以后复杂案例的分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卓忠雄.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
[2]刘卫勇,隋秀芳,康冰飞,刘力,叶显俊.LBL结合PBL在超声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
[3]李颖嘉,崔忠林,文戈.超声诊断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成果
实训教学是高职学院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进一步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创造性的谋划工作,使实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打造全国一流、全区领先的实训中心,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
1破除传统,修整实训授课计划,发挥实训场地的效能,满足学院不断扩大的招生形势
随着我院扩招,护理学生人数成倍增加,教学任务繁重。每学年20多个班,几近1500人,共需进行29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实训,常规实训时间又只能安排在下午进行(学生上午绝大部分时间上理论课),各班上课进度不同,实训准备也不同,实训工作量大增。在实训场地不扩大的情况下,实训中心老师顾全大局,破除传统的实训授课计划,增加实训时间,强化学生的实训工作。一是每日实施第8,9节开课授课;二是每日晚间开放实训室,供学生训练;三是双休日开放实训室供学生复习。由此,实训教师加班加点,呕心沥血,使实训室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确保了实训教学有条不紊的开展,满足学生对实训功课的不断需求。
2打破框架,聘请医院护理专家,实施开放式办学,建立新的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实施开放式办学,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路子是必由之路。实训中心大胆创新,打破从课堂到课堂的框架,聘请医院护理专家参与护理实训中心的授课及基地改建,努力体现实训基地真实的临床护理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临床护理情境下按照护理岗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得到护理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技能训练与临床护理岗位零距离,让学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
3集思广益,超前谋划,建设具有现代元素的信息化管理实训基地
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建立以之相匹配的实训基地,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根据现代护理技术发展要求,必须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得到完善的护理职业训练。同时,还需体现临床护理岗位新技术,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因此,实训中心不满足现状,在原有实训基础上,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一是根据各种临床技能要求,制做1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视频,安装到学校的教学资源网,共校内外学生学习;二是实训室通过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建设和软件开发,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视频与实训中心触摸屏系统连网,供学生训练时,随时触摸屏登录、点播和查询,实现高质量网络化实践教学实时声像直播等;三是在仪器设备的配备上注重高水平、高层次、先进性和实用性。如中心配置的心肺复苏模拟人,其仿真性、先进性已达国内先进、区内领先的水平。
4博取众长,组织编写护理实训指导教材,不断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方式
开发具有高职护理特色的课程和教材,能更好的适应护理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因此,实训中心全体人员,积极开发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实训教材,规范并完善各课程实训项目。在系主任的牵头下,经充分筹备,利用半年时间,编写出有高职特色的护理实训指导的《护士职业基本技术实训指导》教材。在2012级已正式使用。其特色表现为:一是通过常用护理操作的每一个步骤的沟通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自我练习,教学效果已得到良好的评价;二是明确训练的临床路径,让每一位教师的带教程序规范、统一,使学生对每一项技能操作流程明确、易于掌握;三是进行临床病例的综合实训分析和操作指导。拓展学生临床思维。因此,该书受到教师学生的欢迎。
5科学管理,大胆尝试,建设区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卫生技术人才实训基地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护理实训基地应是一个开放型、综合型实训基地。为此,护理实训基地,不仅是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区服务、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和可靠保证,同时还应具有前瞻性、持久性,并向社会开放,为社区所用,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护理人员提供合适的培训基地,为公众谋福祉。因此,实训中心在系分管领导的指导下锐意改革、规范管理。具体有五:
一是建章立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梳理各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行为标准,把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紧密结合,促进实训中心内谋发展、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二是建强队伍。实训中心牢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之宗旨,在高效、高质完成大量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科学规划,不断送教师外出学习。从“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以来,共安排3人次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不断建强实训中心师资队伍。
三是提升理论。请进来和坚持集体备课是实训中心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另一法宝。对每一项护理技能操作,坚持开课前备课已成为实训中心一曲主旋律。但由于实训工作量的大增,各个老师课程的大满贯,集体备课时间只能安排在中午进行,每一位教师毫无怨言,全力以赴,坚持到课,确保实训课程的规范。大讨论后,针对实训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集体备课又融入了新元素:请临床一线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使学生技能训练与临床护理岗位零距离对接,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要求。
四是循循善诱。实训中心教师爱生如爱子,兢兢业业。教学中即严格要求,又耐心启发,在教会操作的同时,更是注重学生沟通的技巧和思维的开发。教师提前到位,准备示教。学生提前到课,统一着装,一样的坐姿观摩,一样的站位训练,把实训室当病房,将模型人当患者,完全按临床一线护士来要求学生。另一方面,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引导学生思考,拓展思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再次,引进学生“自我管理”方法,通过报名、选拔,从学生中征用实训中心管理员,全天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能力得到磨练和提高。
五是以考促进。实训中心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护理礼仪操比赛”和“操作标兵评选”活动,营造比学敢帮、以考促进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学习,锻造学生不怕考试的心理应对力。今年,更是在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的契机下,实训中心教师,科学训练学生,把每一次训练都当成比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前面提升,为参赛获奖奠定坚实的基础。
6戒骄戒躁,打破思维定势,构建科学、开放、高效的实训教学工作新格局
实训中心通过“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在院领导和系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系师生员工的支持下,敢为人先,甘于奉献。年长一代勤勤恳恳,年轻一代茁壮成长,实训中心不断发展壮大,不断科学、规范,连续两年荣获系部先进集体。在第三届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系韦振霖、韦则、覃桂姬、陶琴、于小妹、许兰芬6位同学,不负众望共囊括区内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全国级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
总之,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转变,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必然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从传统的、经验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综合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超前思维、发展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实训教学工作新规律、新办法,着力构建科学、开放、高效的实训教学工作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孙涌,蔡学军,孙宏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地位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