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范例(3篇)

时间: 2025-07-22 栏目:办公范文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范文

(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为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的要求,根据《万州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报告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学校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营养均衡、“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视力保护等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全面提升健康素养。从而通过教育好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活动,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宣传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一)“三减”背景

三减包括减盐、减油、减糖。

1、高盐导致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2、高油导致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

3、高糖导致龋齿、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二)“三健”背景

三健包括口腔健康、骨骼体重、骨骼健康。

1、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并且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我国口腔疾病负担严重,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0%,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28.9%,并且有增高趋势;成年人牙周健康率仅为14.5%,牙龈出血检出率高达77.3%。

2、成人超重/肥胖率近2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3、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群骨骼健康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最常见骨骼疾病,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会导致严重疼痛和骨折,甚至早死。70%-80%的中老年骨折由骨质疏松引起。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脆性骨折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一)“少用盐,身体健”减盐活动

高盐导致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鼓励学生将“减盐”信息带回家,建立家庭良好习惯

学校食堂推行减盐干预措施

(二)“少吃油脂,身体健”减油活动

高油导致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

将底油膳食与慢病防控内容纳入学校教育。

鼓励学生将“减油”信息带回家,建立家庭良好习惯

食堂推行减油干预措施

(三)“少喝饮料,乐享健康”减糖活动

高糖导致龋齿、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建立无糖,低糖学校,

不向学生售卖高糖零食和含糖饮料

开展减糖教育活动

鼓励学生将“减糖”信息带回家,带动家庭建立良好的“减糖”习惯

(四)口腔健康促进活动

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并且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

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定期口腔健康检查

(五)“轻松童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活动

成人超重/肥胖率近2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开展健康体重主题活动

提高家长及家庭成员健康体重意识

(六)“健康骨骼、健康人生”宣传活动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自我效能量表;骨质疏松症知识测试

[中图分类号]R681;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10-0092-0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增大[1]。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主要提倡预防和对症治疗。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能使人们了解影响健康的行为,并自觉地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总结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本文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6月选择社区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年龄≥50岁的老年患者238例,其中男109例,女129例,年龄50~84岁,平均(75.2±18.7)岁。受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上29人,高中及中专68人,初中54人,小学49人,文盲38人。职业:干部43人,工人114人,农民57人,自由职业3人,无业21人。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健康教育

A组采用健康讲座和面对面指导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并发放宣传资料,包括“高钙饮食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防治手册”。健康讲座的内容主要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高危人群、病因、症状、并发症、预防,包括负重运动、哪些食物富含钙和维生素D、如何补充钙剂、防止跌倒,保证生活起居的安全、健康的心理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健康教育讲座采用PPT的方式,使讲座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讲座结束后,与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解答疑惑。B组仅发放宣传资料。C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

1.3评价方法

在入组时,对三组患者均采用《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2](OHBS)、《骨质疏松症知识测试》(OKT)、《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3](OSES)及“骨质疏松症相关生活方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1个月后,进行第二次调查,比较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骨质疏松症知识测试》共有26道题,答对为1分,答错为0分,满分26分。《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由7个分量表组成,包括易感性、运动的益处、严重性、摄入钙的益处、运动障碍、健康动机、摄入钙的障碍,每个分量表又由6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评分为:很不同意为1分,不同意为2分,中立为3分,同意为4分,很同意为5分。每个分量表中各个条目得分相加为分量表得分,总得分为分量表得分的总和。《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由运动效能和钙效能两个分量表组成,每个分量表6道题目,每道题目评分方法:完全没有信心为0分,完全有信心为10分,患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从0~10分之间的数字,乘以10为此题得分,最后总得分为总分除以条目数,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内教育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三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行×列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健康教育前后各量表调查结果

A组和B组健康教育前后OKT、OHBS、OSES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组两次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间健康教育后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健康教育后各评分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三组健康教育前后生活方式改变情况

健康教育后,三组各项生活方式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3。

3讨论

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提高,老龄人口逐渐增加,骨质疏松成为公众健康的新的负担。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生理性老化的正常过程,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钙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当钙吸收过低时,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摄入奶制品、钙剂、豆制品等含钙较高的食物,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质代谢、加强骨的承受增强,增加骨密度[4],运动主要通过调节神经和内分泌而影响钙的代谢平衡[5]。另外,运动可以增加人的食欲,从而增加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的摄入,也能发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年龄>60岁、身材瘦小、女性等均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6]。老年骨质疏松症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是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方法。

有研究显示,社区老人普遍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知识缺乏,对骨质疏松症预防的意识较弱,部分老年人虽然有一定的预防意识,但是存在误区,如不了解散步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较弱等[7]。知识是影响老年人行为的重要因素,与健康信念等其他的因素一起,调节老年人的健康行为。社区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的易感性、严重性、摄入钙的重要性、运动的益处、影响摄入钙的因素等认识不足,健康信念不足,也影响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达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的效果。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使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国外已经制定了多种关于老年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的评价量表,包括《骨质疏松症知识测试》、《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本文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其健康教育效果。结果显示,在发放宣教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讲座、现场答疑、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获得的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发放宣传材料。C组未给予健康教育,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差异不显著。老年患者一般记忆力下降,因此,采用通俗易懂、生动的讲座可以使患者更容易记住诸多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而现场答疑、面对面交流,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老年患者的疑问。每个患者可能关注的问题不尽相同,现场答疑能解决这个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各种健康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虽然B组患者仅采用发放宣教材料的方式,仍然取得了一定的健康教育效果,其第二次调查问卷评分也优于健康教育前。C组患者第二次健康教育调查问卷评分优于第一次,考虑在进行第一次调查问卷的时候,与患者也会关注一些相关的问题有关,但前后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生动有趣的、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没有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分层研究,因此,对于不同年龄层次、职业、教育背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丽,李文源.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0,17(5):17-20.

[2]KimKK,HoranML,GendlerP.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theOsteoporosisHealthBeliefscale[J].ResNursHealth,1991,14(2):155-163.

[3]HoranML,KimKK,GendlerP.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theosteoporosisself-efficacyscale[J].ResNursHealth,1998,21(5):395-403.

[4]刘潞琳,王靖.口服复方钙剂结合运动处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743-745.

[5]王友成,陈俊红.运动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影响[J].中国初期卫生保健,2008,16(8):61.

[6]谢嘉禧,胡锡其,曾桂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证候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5):22-23,25.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范文

1诊断标准及分类[4-5]

1.1诊断标准1994年WHO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女性),此标准是依据骨密度(BMD)或骨矿含量与同性别骨峰值量的比较,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低于2.5个标准差为OP。中国建议的OP诊断标准根据成人BMD的均值及标准差而定,BMD介于(均值-1个标差)~(均值-2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BMD低于(均值-2个标准差)为OP。

1.2分类根据全身分布情况,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包括妇女绝经OP及老年性OP),继发性(包括药物性、内分泌性、先天性或慢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OP)和特发性(包括妇女妊娠期、哺乳期发生的OP)。

2高发人群

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发人群[1]。据资料报道[6]我国部分省市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59.89%,因OP而发生骨折的发病率为9.6%,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王增英等人研究显示:严重的COPD、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健康状况的老年男性也不例外。老年男性OP不同于绝经后女性OP,没有激素突然变化所致的急剧骨量减少,没有明确的年龄分界,是逐渐形成的过程,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下降,即高龄是老年男性OP的另一个危险因子,老年男性应是OP的重点防治对象[7]。

3治疗方法

3.1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类、钙和维生素D3、依普黄酮等。钙和维生素D3(VD3)是预防和治疗OP的基本药物,无论应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保证每天1000mg钙和400~800U维生素D3[8]。阿仑膦酸钠能够强有力地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9]。胡伟伟等研究认为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腰椎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BMD,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3.2骨形成促进剂如氟化钠、甲状旁腺素、锶盐、生长因子等,但亦有具上述两种作用、双向调节的药物,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等。目前,临床应用的绝对多数药物属于骨吸收抑制剂阿仑膦酸钠能够强有力地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3.3中药治疗中医学认为,OP是由于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之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精血虚弱,不能濡养筋骨,导致骨枯髓减;OP与肾虚的关系尤为密切,肾虚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补肾为主,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治。龙友余等研究[10]认为,仙灵骨葆胶囊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提高骨量的作用。

3.4生物物理疗法有研究认为,低强度复合脉冲电磁场(PEMFs)通过对钙调节激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抑制破骨细胞作用,促进成骨细胞作用,有效抑制甚至逆转骨质疏松的效果,使骨量增加而不破坏骨的重建过程,且PEMFs治疗骨质疏松与药物疗法相比较,有见效快、维持时间长、无不良反应等优点[11]。邵礼仙认为,PEMFs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水肿吸收及细胞损伤的修复,并增加了骨密度,从而镇痛作用好且持久[12]。

4护理措施

4.1心理护理由于治疗时间长、收效慢、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因而有情绪低沉、悲观或烦躁、易激怒等负面心理。护士应与患者交朋友,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以开导,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失衡状态,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适当娱乐、听音乐、冥想,使情绪放松以减轻疼痛[13]。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症状,提高疗效,促进康复,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4.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人群,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从生理、病理等角度了解OP的预防,发病机制和康复等问题,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调动机体内在的抵抗力,积极配合治疗。所以,对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选择有一定临床经验,并且熟练掌握骨质疏松症相关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方法的护理人员担当护理干预。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知识掌握情况,并定期随访。从而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3饮食护理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荐的钙摄入量[14]作为指标,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资料显示:80%的女孩和60%的男孩的钙摄入不足以获得正常的骨量,75%成人的钙摄入量不足以维持骨量。中国人摄入量仅为需要量的半数。低钙摄入是一个全球性的营养问题[15]。钙有广泛的食物来源,通过膳食来源达到最佳钙摄入是最优先的方法。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配餐,烹调时间不宜过长。主食以米、面杂粮为主,做到品种多样,粗细合理搭配。副食应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含钙的食物有奶类、鱼、虾、海产品、豆类及其制品、鸡蛋、燕麦片、坚果类、骨头汤、绿叶蔬菜及水果。对胃酸分泌过少者在食物中放入少量醋,以增加钙的吸收。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有鱼类、蘑菇类、蛋类等。腊食中蛋白质应适量。近年有很多研究表明,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低蛋白质摄入提高了骨量的丢失,而过高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可提高骨折的危险性。一般情况下绝经期妇女每日摄入钙1200-1500mg为宜[16]。通过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调节饮食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OP的有效、安全、经济的措施。

4.4运动指导运动项目的选择应依个体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能等特点及运动史选择适当的方式、时间、强度等。一般来说,年轻人宜选择运动量大的体育运动,老年人宜选择逐渐加量的力量训练,强调户外运动至少1h/d。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运动方案,采用散步、慢跑、爬楼梯和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以身体能适应为原则,由小渐大,以轻度疲劳为限。运动强度要求适宜,根据心率判断运动量,老年人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220-年龄;或运动中出现身体发热出汗、轻度疲乏、肌肉有酸痛感,但休息后次日能恢复,且精神愉快、精力充沛、食欲和睡眠正常表明运动量适宜[17]。

4.5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根据不同的疏松程度,按医嘱及时、正规用药,严密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每种药的用法、注意事项必须详细告诉患者,如使用激素时要注意乳腺癌、中风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预防。钙剂服用最佳时间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好[18],因甲状旁腺介导的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服用钙剂要多饮水,减少泌尿系结石的机会。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改善较慢,在服药的同时,提醒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影响疗效。

4.6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研究显示,OP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生活方式能加速其发生与发展,对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士,特别需注意纠正偏食、挑食、节食等不良习惯,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避免酗酒、嗜烟、饮过量的浓茶、浓咖啡及碳酸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户外活动,适当日晒。OP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适量规律的运动、适当补充钙及维生素D营养、饮食调节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OP有效、安全、经济的措施。通过护理干预,为群体提供骨质疏松的保健知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当今预防和控制OP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231.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18.

[3]HaavK,Ganant.赵燕玲译.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报告和防治建议[J].中国肿瘤骨病,2002,1(5):247-250.

[4]王建华,杨华清,姚建祥,等.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非药物治疗[J].中国娇形外科杂志,2002,10(增刊):1418-1419.

[5]贾云,张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44-45.

[6]黄燕兴,朱弼堃,张红.髋部骨折住院治疗费用统计和分析(1998-2003)[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2):195-198.

[7]王增英,吴伏娜,钟紫茹,等.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相关因素与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879-880.

[8]李平生.骨质疏松症治疗用药的最新进展[J].人民军医,2005,48(7):411.

[9]ChapurlatRD,PalermoL,RamsayP,etal.Riskoffractureamongwomenwholosebonedensityduningtreatmentwithalendronate:FractureInterventTrial[J].OsteoporosInt,2005,16(7):842-848.

[10]龙友余,王英,王旭凯.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41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0):1537.

[11]余雷,罗二平,申广浩,等.低强度脉冲电磁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01-1802.

[12]邵礼仙.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7):2419.

[13]梁毅玲.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7,10:2746-2747.

[14]盛春卿,陈李丽.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健康干预[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9):541-542.

[15]张青莲.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42-43.

[16]陈玉平,刘雪琴.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40.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篮球的基础训练方法范例(3篇)
  • 下一篇:元宵节作文三年级下册400个字(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