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旅游经济可行性范例(3篇)

时间: 2025-07-30 栏目:办公范文

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篇1

1.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性方面,旅游经济作为一类新型产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其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另外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旅游经济的低成本与高效益也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业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地区就业人数的增加,繁荣了地区劳动力市场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成本与效益具有重要的关系,地区资源、经济结构、地理区域位置等都是影响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进而促进区域社会环境、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改变。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强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要做到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充分保证旅游经济及区域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2.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2.1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1)旅游经济的发展会带动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断扩大带动了极大的就业率,因此对城市产业结构布局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产业的扩大无疑造成第二产业的相对缩水,城市产业结构出现一定的偏移,导致城市产业的局部性调整。(2)旅游经济本身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产业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很大程度上导致城市经济结构的单一化发展,另外一旦出现外在环境的变化,旅游业本身也很难承受压力,最终导致自身产业萎缩。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其发展状况如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第二产业的发展,比如游客的增加导致的物价上涨以及供需不均衡等,在影响第二产业产品生产的同时,还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

因此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充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完善,带动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同时,还要保证外在环境的稳定性,建立以旅游业为基础的综合经济框架,平衡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脉络,进而有方向的扩大旅游经济份额,建设可持续性的城市产业结构。

2.2对城市经济结构的影响。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的结构的影响主要受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定,区域经济发展程度高,则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会比较高,相对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来讲,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程度相对较高,某种程度上会导致旅游资源的缺乏。旅游经济对此类城市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对交通、产品制造、酒店旅游、都市消费等方面的影响。比如深圳、上海这类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复杂,受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城市内部形成了一系列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及部门,经济增长来源渠道广泛,经济结构日益呈现立体化的发展趋势。这类城市在其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当地经济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的配置土地与资金,将旅游业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区域内交通、经济、贸易等的发展,推动城市本身产业及布局的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建设多种人造景观,以弥补城市的不足,进而完善城市传统经济结构,突出城市的整体性发展与城市内涵。

2.3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非常大,一方面充分利用城市的旅游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推动人造景观的发展,在推动城市经济持续进步与繁荣的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真正实现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带动城市相关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比如餐饮、交通、住宿、产品生产与消费等,另外旅游业本身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其快速发展还能带动很大一批剩余劳动力就业,这部分群体的就业有效缓解了城市内部的社会矛盾,推动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3.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要与城市的自身特征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协调好旅游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3.1资源型城市。(1)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要对目前已有的各类旅游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进而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2)建立的结构经济应该是基于旅游业而进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扩大旅游经济的作用,并且要做到有步骤、有方向并且循序渐进地进行,要对旅游经济的目标进行明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民。(3)将可持续观念深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确保环保型旅游的建立。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地降低外界对生态产生的干扰,从而留下一定的空间来给生态进行充分的自我恢复。有些地区存在的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所以在保护区域文化方面要予以充分尊重。

3.2经济型城市。(1)对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等要给予充分的保护。(2)对于城市的外形建设,要重视其整体化效果,对于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建筑需要多投入建设。人造旅游景观也要多投入建设以便使旅游景观更加丰富多彩,进而对城市的旅游内涵进行充实。(3)在城市周边将主题游乐园和游乐园等场所合理兴建起来。(4)促进旅游商品建设的大力发展。

3.3混合型城市。(1)有计划的发展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好其它各部门的发展,相互协调好工作,要不然就会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造成制约。(2)匹配好旅游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的条件。就旅游业自身来看,这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食、宿、购等成为旅游业的辅助行业,而且基于这些行业旅游业才能获得生存发展,所以,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将这些辅助性产业建立起来并加以完善,从而做到符合城市经济的实力。(3)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不但是为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合,而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资源。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这样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就会收获更好的经济效益。(4)加强环境保护。旅游业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环保工作。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二者应该做到相互促进。

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

摘要:江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提高。本文从江西省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国内生产总值与旅游业收入的回归分析等角度实证分析了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旅游业对江西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大,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没得到充分发挥的结论。

关键词:旅游业;经济增长;江西省旅游业在我国被视为“朝阳经济”“无烟工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波及广的产业,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经济影响越来越被各国政府所重视。2011年3月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更是中国旅游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江西省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近年来随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GDP增幅。2011年旅游业实现收入1105.93亿元,占第三产业GDP的28.2%,占全省GDP的9.45%,江西省旅游局十二五规划更是把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要支柱产业。

一、国内外研究情况

Archer和Vaughan等在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了旅游的乘数分析方法。Ghali以菲律宾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有积极贡献的结论。1980年之后,对旅游经济及其就业乘数效应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引用了投入产出分析法等经济模型方法。Khan和Lee研究了旅游业的发展对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增长作用。Huse等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挪威旅游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Tosun以土耳其为例,研究入境旅游的经济贡献,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入境旅游对于土耳其的经济增长有重大贡献,但影响不够稳定。Balaguer和Dritsakis通过协整及因果检验方法,分别对西班牙和希腊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旅游驱动型经济增长假说理论。Eugenio-Martin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拉美国家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旅游业能促进中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能促进拉美国家经济均衡发展。Soukiazis等利用面板模型对旅游业发展与葡萄牙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对葡萄牙人均收入增长有积极影响,同时会加速经济收敛,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

国内学者对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21世纪以前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近几年定量研究逐渐多起来。李志青引入TSA旅游卫星账户,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对旅游业产出进行了延伸性解释,分析了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不同影响,并对上海市旅游业的产出贡献和乘数效应做出实证性分析。柳思维、吴忠才通过构建协整模型,得到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的弹性为0.21,国际旅游对国内旅游的弹性为1.02,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变量间存在经济增长到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到国内旅游的单项因果关系。还有一些学者运用灰色关联性分析方法来研究旅游业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揭示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性和分析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度。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学者对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从早期的定性研究慢慢向定量研究转变,研究方法也更为多样。但是,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往往仅是从单一角度考虑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尚不能对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进行恰当的、系统的分析。本文以江西省为样本,以1999-2011年《江西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从静态和动态、直接和间接全面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江西旅游产业经济贡献实证分析

1.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依存关系分析

本文提出产业依存度的概念,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产业的总收入与该国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一国或地区对某一产业的依赖程度,可以用产业依存度来表示。那么旅游业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对于旅游产业的依赖程度。

由表1可以看到,近年来,江西省旅游业依存度大于6%,除了2003、2004年受非典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和2007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外,江西省旅游业依存度呈不断上升趋势,江西经济的发展受旅游业经营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

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依存度分析只是静态地分析了旅游业对江西省GDP增长的作用,但并没有说明旅游业收入的增长对江西省GDP增长的作用有多大,接下来从动态角度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旅游业收入作为GDP的一部分,对GDP增长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反映这一作用,我们用区域产业贡献率这个指标来说明。它反映的是经济增长中某一产业所做出的贡献的大小,由某产业的产值增加量与区域GDP增量之比得出。某一产业的贡献率一般可以由下面的公式计算:

Ri=Δxi/Δyi式中:Ri表示产业i的贡献率;Δxi表示产业i的产值增量;Δyi表示江西省GDP的增量。根据表1数据,计算江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江西省旅游业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2000—2011年江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值为10.52%。而同期GDP的增长率平均为12.05%,所以平均来说江西省旅游业收入的增长拉动GDP增长了1.27个百分点。可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巨大,成为江西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的关联分析

产业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某一产业部门的变化通过直接和间接关联,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过程。产业波及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民经济体系某一因素发生变化后,对某一产业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某一产业发生变化后,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产生的影响。产业波及影响一般用两个指标反映: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

产业感应度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产业变动后使某一产业受到的感应能力。这种感应能力表现为该产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能力。感应度系数是某产业的感应度与国民经济各产业感应度的平均水平之比。感应度系数反映了某一产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程度,感应度系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的感应度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反之则在平均水平以下。感应度系数越高,国民经济发展对该产业的拉动作用越大。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该产业在列昂惕夫逆矩阵中横行的系数平均值/全部产业横行的逆阵系数平均值的平均,即:

(si为i部门影响力系数,rij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对应元素)产业影响力反映了某一产业的最终产品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出变动的影响能力。这种影响能力表现为该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影响力系数是某产业的影响力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影响力的平均水平之比。影响力系数反映了某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程度大小的相对水平,影响力系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反之则在平均水平以下。影响力系数越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该产业在列昂惕夫逆矩阵中的列系数均值/全部产业在列昂惕夫逆矩阵中的列系数均值的平均,即:

(fj为j部门影响力系数,rij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对应元素)

表2为江西省部分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由数据可知,旅游业感应度系数为0.418,即旅游业感应度是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的0.418倍,低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这意味江西省其他产业的增长对旅游业需求的增长的带动不及全省各产业的平均水平。旅游业影响力系数为1.031,即旅游业影响力是全部产业平均水平的1.031倍,高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大。影响力系数高于感应度系数,说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后的拉动作用,即旅游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制约力相对推动力较小。所以,我国旅游业应该采取主动发展的模式,即通过主动发展旅游业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3.国内生产总值与旅游业收入的回归分析

旅游收入通过分配与再分配过程对本地相关经济部门所产生的连锁促进作用与对本地整个社会经济的最终影响,称为旅游收入乘数效应。用来衡量这种连锁促进作用与最终影响程度的尺度,称为旅游收入乘数。根据乘数理论,旅游收入乘数效应是指区域旅游收入的获得,引起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旅游收入乘数K可表示为:K=GDP/TI,其中分母TI表示区域旅游业收入的增加,分子GDP表示因旅游收入的获得而引起的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为了更好地表示旅游业收入与江西省GDP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做出江西省GDP与旅游收入的散点图,根据表1数据,以旅游业收入为横轴,江西省GDP为纵轴,做出散点图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西省GDP与旅游业收入呈线性正相关,表明江西省GDP与旅游收入有着密切关系。

为了表示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根据计量知识,建立一元回归方程:

Y=a+bX

其中,Y表示江西省每年的GDP,X表示每年的旅游业收入,a、b为参数。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可得:

Y=761.86+10.3X

(6.04)(41.28)

R2=0.9936,F=1704.144,D.W.=1.528

R2=0.9936,说明该直线很好地拟合效果,江西省GDP的增长能够用旅游业收入的增长来解释。F检验和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的P值都接近于零。进行怀特异方差检验可知,

nR2=5.10,在a=5%下,χ20.05(2)=5.99>nR2,不拒绝同方差的假设,可知不存在异方差问题。取a=5%显著水平,查DW统计表,dL=1.010,dU=1.340,4—dU=2.660,dU<D.W.<4—dU的关系,

所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综上所述,该模型通过以上各种检验,很好地反映了江西省GDP与旅游收入的关系,其经济上的意义是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江西省GDP平均增加10.3元。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对江西省经济的间接影响更为显著。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江西省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依存度高,2000-2011年江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值为10.52%,拉动经济增长1.27个百分点。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江西省GDP平均增加10.3元。江西省发展旅游业具有优势,江西省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大,旅游业发展直接和间接地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必须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继续积极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应,重视旅游业的直接、间接和诱导作用。

江西省旅游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相对来讲还不够大,说明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作用带动还不够强,对旅游产业的挖掘深度还不够。应当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方式,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增强旅游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位赶超,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做出更大贡献。

江西省旅游业影响力系数大于感应度系数,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后的拉动作用。所以,江西省旅游业应该采取主动发展的模式,即通过主动发展旅游业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等国民经济发展了再来考虑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

关键词:旅游经济结构;“三维”结构;耦合协调

一、引言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广泛引起国人关注,起始于1978年10月到1979年7月邓小平就我国旅游业发展问题先后作的5次比较集中、系统的谈话。之后相关谈话内容形成了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成为指导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长期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过分注重总量的提升,对结构问题有所忽视,具体表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实践上表现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数量矛盾转变为结构矛盾。理论上表现为有关旅游经济结构的理论研究存在明显不足。

基于此,本文尝试从经济结构出发,界定旅游经济结构的内涵和构成维度,探讨旅游经济结构基本特征,并剖析旅游经济结构的内在机理,为旅游经济领域落实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其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二、旅游经济结构内涵

1.经济结构内涵。目前学术界关于经济结构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一般来说,经济结构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和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国外对经济结构的代表性观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计量的经济结构。佩鲁将经济结构界定为“表示时间和空间里有确定位置的一个经济整体的特性的那些比例和关系”,丁伯根认为:“经济结构是对有关经济对某些变化做出反应的方式的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特征所作的考虑”,他强调的是经济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特征,是只能通过使经济功能形式化的系数体系来间接反映经济结构关系的(皮亚杰,1978)。第二,以生产力二元结构为核心的经济结构。刘易斯(1989)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是一种由资本主义部门(即现代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即传统部门)组成的二元经济。第三,以产权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诺思(1994)指出:“‘结构’是指那些我们相信是决定实绩基本因素的社会特征。在此,我把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技术、人口及意识形态都包含在内”。

国内对经济结构的概念探讨起步较晚,对经济结构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概括而言,以生产力角度的界定为主导。如张雄龙(1997)认为“经济结构指社会生产的合理结构,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及技术结构等方面,是制约社会再生产是否顺利进行和实现的一个基本前提”。曹新(1998)认为“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结构通常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口结构、生活消费结构等方面”。杨伟民(2009)在阐述我国将于“十二五”期间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时指出,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方面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全方位调整”。

综上,经济结构是指与经济系统紧密相关的所有重要因素在一定时空上、层次上的构成形式及相互关系。

2.旅游经济结构内涵。依据经济结构的概念,旅游经济结构是指旅游经济系统各组成部门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对旅游经济结构的理解需要结合旅游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行。

旅游经济是指以旅游市场有效需求和旅游产业供给为基础,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政治、法律等环境下,游客在由客源地往返目的地之前、之中和之后的整个过程中,出于满足旅游需要的目的而与各类旅游从业者发生各种交易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理解这一概念要把握三个关键词:“市场有效需求、产业供给、往返”,它们分别体现了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和旅游区域空间三个核心方面,是旅游经济的内生变量;而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政治、法律等则是外生变量。

综上,旅游经济结构至少包括旅游市场结构、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区域结构三个维度,如果考虑旅游经济系统的外生环境变量,那么旅游经济结构类型将会非常广泛。

3.旅游经济结构类别。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经济结构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旅游经济结构也可以分成旅游生产力结构和旅游生产关系结构两大类。其中,旅游生产力结构主要包括: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就业结构、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技术结构等,旅游生产关系结构主要包括:旅游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旅游投资结构、旅游消费结构、旅游收益分配结构和旅游产品流通结构等。从旅游经济运行层面考察,旅游经济结构不仅是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地区结构、旅游行业结构、旅游产品结构、旅游企业组织结构等,还可以按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分为旅游生产结构、旅游交换结构、旅游产品或收益分配结构和旅游消费结构等。同时上述结构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各种子结构,例如在旅游产业结构内部还可以再分为旅行社结构、星级饭店结构等。

旅游经济结构完全可以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经济结构系统,而且旅游经济结构的构成内容十分丰富,对旅游经济结构的研究需要首先把握整体性的性质,才能得出全面的结论。但如果对旅游经济结构的研究,不能深入到其构成要素,则会使旅游经济结构的研究显得空泛。然而,要对旅游经济结构的构成要素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深入地探索,往往因涉及范围过广而无从下手。因此,如何兼顾旅游经济结构的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合理选择旅游经济结构的研究视角,成为研究旅游经济结构的首要问题。

本文针对旅游经济结构系统中的关键环节,结合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的基本特点,从旅游经济的三个内生变量出发,选取旅游市场结构、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区域结构三个子系统,有侧重地解决了当前旅游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抓住了旅游经济结构的核心。

三、旅游经济结构基本特征

旅游经济结构系统是国民经济结构大系统的子系统,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和其他部门经济结构(如农业经济结构、工业经济结构等)相比,既有一般经济结构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也具有个性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整体性与多元性。旅游经济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围绕满足游客需求而组合起来,各组成部门之间互异,不能互相取代,也不是单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合理的比例及构成状况,从而使旅游经济结构具有高度的整体性。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经济结构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因此又表现出多元性特征。

2.层次性与功能性。旅游经济结构包含了不同程度的层次类型。例如,根据不同的地理空间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旅游区域结构;从旅游需求角度划分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结构等。旅游经济层次结构决定旅游功能,旅游功能又促进旅游经济结构层次的变化,不同的旅游经济结构层次会产生不同的旅游功能。例如,上海传统旅游经济结构是以都市观光型旅游为主,其属性和功能都是与都市观光型旅游相适应的。近年上海都市旅游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度假、娱乐和各种专项旅游等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不断发展,必然要求对旅游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提供满足人们新需求的功能。3.动态性与协调性。旅游经济结构的动态性体现在量变和质变两个层面。量变表现为规模的增长和各种比例关系的变化,旅游经济结构的质变主要表现在旅游经济的效益和水平上,并通过各种量的指标反映出来,最终表现为旅游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旅游经济结构各构成维度之间的协调性,促使其协调发展,成为旅游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内容。

4.关联性与外向性。从旅游经济结构内部看,旅游经济结构区别于国民经济结构和其他部门经济结构的最大特征在于旅游经济结构是相关行业以满足游客需求为中心而构成的结构,因此关联性较强。从旅游经济结构外部看,旅游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它所服务的游客需求为导向。从长远来看,与其他产业结构相比,旅游经济结构将最先与国际标准接轨。

四、旅游经济“三维”结构耦合协调机理

“耦合”(Coupling)一词最早应用于物理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在各子系统的良性互动下,而呈现的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动态关联关系。旅游经济结构系统耦合指旅游经济结构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形成的新的、更高一级的结构功能体。若将旅游经济结构看作一个系统,根据前文对旅游经济“三维”结构的界定,旅游经济结构系统则是由旅游市场结构子系统、旅游产业结构子系统和旅游区域结构子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有机整体,三个子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旅游经济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表现在“三维”结构与旅游经济结构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三维”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两个方面(图1)。

1.“三维”结构与旅游经济结构的作用机理。

(1)旅游市场结构为旅游经济结构调整指引方向。目前国内外旅游业已经全面进入买方市场发展阶段,旅游市场结构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为旅游经济结构调整指引方向:第一,旅游市场行为特征结构决定旅游经济结构类型。任何类型目的地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类型旅游市场的需求,必须依据最基础的客源市场游客特征结构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选择某一细分市场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市场。第二,旅游市场时空结构体现旅游经济结构的成熟度。旅游市场时间结构主要体现在客源市场的年际结构变化和月度(季节)结构变化两个方面,旅游市场空间结构主要体现在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度和市场吸引力半径两个方面,上述时空结构指标体现旅游经济结构的成熟度。第三,旅游市场竞争结构体现旅游经济结构的竞争力。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是反映旅游市场竞争结构的两个指标。亲景度指标反映了某个目的地(如上海)相对于更高层级目的地(如全国)对相同客源市场的吸引能力。旅游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之一就是使目的地在更高层级目的地体系中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并发挥增长极作用,带动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态能够反映不同客源市场在同一目的地内部的竞争和发展,为优化市场结构指出了具体方向。

此外,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客源市场日益广阔,但同时各类目的地都在努力营造良好的区际、国际旅游经济联系,积极发展旅游业。世界范围内来看,对旅游客源市场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因此,准确把握旅游市场需求变动趋势成为目的地应对激烈竞争的关键。长期来看,旅游市场需求具有一定发展规律,如旅游产品消费类型趋向于度假休闲产品、旅游组织方式趋向于散客方式等等,这同样为旅游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指出了方向。

(2)旅游产业结构为旅游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产品和服务基础。第一,狭义旅游产业结构是旅游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抓手。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其他旅游企业是旅游特征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它们之间的产业经济水平、产业关联水平、产业结构变动度、产业结构效益水平以及产业专业化率等反映出来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比例关系又决定了旅游特征产品和服务的类型、数量、质量、结构等属性。旅游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调整的便是狭义旅游产业结构。第二,广义旅游产业结构开阔旅游经济结构调整思路。广义旅游产业结构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联系起来考察,体现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关系,调整旅游经济结构除了紧抓狭义旅游产业结构外,还需要平衡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如增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效应、波及效应等。

此外,产业政策(制度安排)通过下列两种方式对旅游产业进行调整,确保与旅游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相一致:第一,提出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战略,同时倾斜配置资源或出台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旅游业发展;第二,不断完善产业自我调整机制:一方面通过提高市场竞争度,确保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另一方面健全市场制度,加强市场和行业管理。

(3)旅游区域结构确保旅游经济结构调整落地。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的首要特征是具有区域空间属性。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具有区域散布而非集聚的特点,导致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业供给在区域空间上处于分散状态,与金融等产业高度集聚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为何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中显得“小、散、弱”的原因之一。

旅游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就是以旅游市场结构为方向,通过将旅游产业在区域空间层面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各类旅游生产要素(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资源的功能,引导游客在区域间合理分布,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对旅游区域结构进行研究,将旅游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与旅游资源、其他生产要素(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产业政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必然有助于将调整结果合理落地,实现实效。同时还将促进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2.“三维”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机理。

(1)旅游市场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间的耦合协调作用机理。旅游市场行为特征结构、旅游市场时空结构、旅游市场竞争结构反映的旅游市场结构对旅游产业结构的发展、调整起到需求引导作用,决定了狭义旅游产业结构和广义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方向。反之,旅游产业结构决定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类型、数量、质量、结构,为旅游市场结构提供供给支持。旅游市场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两者互相协调、共同发展。

(2)旅游市场结构与旅游区域结构的耦合协调作用机理。旅游市场结构为旅游区域结构提供需求导向,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旅游企业布局、旅游产业政策制定起到方向性指引作用。旅游区域结构是旅游市场结构的空间载体,旅游资源禀赋、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规制等是吸引客源市场游客的基础,旅游经济总量区域结构是旅游市场结构和旅游产业结构在区域空间上共同作用的结果。

(3)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区域结构的耦合协调作用机理。旅游产业结构为旅游区域结构提供供给支持,狭义旅游产业的四大核心行业——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其他旅游企业具有区域空间散布的特点,在区域范围内向游客提供产品和服务;广义旅游产业同其他产业之间存在产业关联等结构关系,促进旅游区域结构发展。旅游区域结构是旅游产业结构的空间载体,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行社、星级饭店)等狭义旅游产业必须依托一定的区域空间才能进行正常运行,提供以旅游市场结构为导向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不同区域的广义旅游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即广义旅游产业结构具有目的地间差异;同时,区域旅游产业政策深刻影响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结构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72.

2.(美)威廉·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149.

3.(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

4.张雄龙.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理论与当代,1997,(12):56-57.

5.杨伟民./gov.cn/jrzg/2009-11/14/conte-nt_1464665.htm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教案范例(3篇)
  • 下一篇:道德经的读后感(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