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理;护生;考试;干预;症状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09)01-0041-02
为了全面了解我院护生考试前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在考试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并为指导学生掌握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掌握应考方法和应考期的身心保健方法等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7年1月对341例护生进行考试前心理调查,并在干预后6个月再进行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03级高护专业3个班168名女性护生,均为初中起点通过江苏省中考的普招生,学制5年,年龄19~21(20.0±0.4)岁。以我院05级高护专业3个班173名女性护生为对照,年龄20~21(21.0±0.6)岁,均为高中起点通过全国高考的普招生,学制3年。
1.2调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两次进行测试,由专业心理学教师担任主测,向学生说明测试目的,消除顾虑,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测试在20min内完成。
1.3心理干预措施我院心理健康中心针对护生考试焦虑心理,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生心理压力。(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针对护生在考试前测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为每位护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由心理老师采取不同方法进行集体指导或个别咨询。(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护生对考试心理健康认识。学院在护生中常规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育过程中。从新生入校即开始指导护生学习心理卫生课程,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心理压力。在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活动中。采取广泛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方法,在对全体护生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少数护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开展咨询为其进行治疗,增加护生考试前的自信心。(3)院系积极组建、大力扶持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社团骨干的作用,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认知,提高学生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4)班级建立心理委员制度。通过心理测试,挑选出心理素质较好的班级干部担任心理委员。使他们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带头发挥自我教育、自我调适、自我服务的作用;及时发现班级中心理异常的学生,并向辅导员汇报,辅导员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必要时请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
1.4统计学方法每个项目均采取0~4五级评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护生在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比较结果表明,三年制护生在考试前心理较稳定,除了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3项外,五年制护生与三年制护生在其他6项指标中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其特点是五年制护生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等方面明显高于三年制护生。见表1。
2.2干预后结果干预后五年制护生与三年制护生在干预后SCL-90各因子分结果并与青年常模比较,见表2。由表2看出,经过半年的干预,三年制护生心理与青年常模相同,五年制护生在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方面与青年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五年制护生和三年制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群体相同,趋于稳定。
3讨论
3.1护生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原因分析考试对于大多数护生来说,还是令人畏惧的,尤其是五年制护生自身的情绪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的影响,考试为应激情景,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也容易引起焦虑,三年制护生的心理状态相对较稳定。考试前五年制护生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五年制护生由于初中毕业来我院,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学校里,五年制护生自己认为比不上三年制护生,产生了自卑心理。认知上有偏差,尤其是焦虑者认为分数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敢去面对考不好的事实,越紧张,就越有压力。部分五年制护生求胜动机过强,给自己定的目标太大,也是她们焦虑水平过高的一个原因。(2)客观因素。五年制护生初中毕业进入专业学校,其思维方式、学习方法都不如三年制护生(高中毕业入校)。经学校测试比较,同门课程同一老师执教,学期结束时以相同试卷测试,五年制护生平均成绩低于三年制护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使得护生心理压力增加,常出现头痛、背痛等躯体不适感,平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相对较多。(3)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以及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使护生们感到前途渺茫,自卑、失落,这在五年制护生中较为普遍。
3.2建议
3.2.1定期对护生进行心理调查并及时干预三年制和五年制护生在考试前均有程度不同的焦虑、恐惧等反应,干预后护生焦虑水平有显著下降,证明干预效果明显。干预后五年制护生与青年常模比较,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差异还是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考试焦虑属于应激性的焦虑,教育护生积极应对能缓解考试焦虑,消极应对则反之。总之,加强对学生有关学习方法及心理健康的教育能降低考试焦虑水平,提高考试成绩。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焦虑;干预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慌,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功能减退、全身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1]。在龚娴静(2013)对大学生考试焦虑水平的研究中显示,中等焦虑水平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4.7%[2],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考试会有程度较高的焦虑。因此研究大学生考试焦虑以及相关的干预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应对考试过度焦虑。
1.案例描述
黄明(化名),男,某校大四学生,平时在校表现良好,无违纪违规记录,与同学交际正常。大一到大三学习成绩中等,无挂科科目,但大三学期末的时候,情绪方面有些低落,不怎么与人交流。在考试前和考试时心理会特别紧张,不能认真复习,考试时不能集中精神,有两个科目因此不及格,他本人非常想顺利通过考试,但是一到考试就会心理过度紧张,并引起身体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抵抗能力下降,身体抖动等。严重时,全身抖动,手抖得最厉害,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口水外流。但只要没有考试他就没有以上症状,所以应为考试焦虑的心理症状。
黄明同学在一次考试中,脸色惨白,鼻涕口水外流,似严重感冒症状。监考老师通知笔者到考试现场带学生去校医院,笔者赶到他考试的教室,看到他的试卷空白。他身体有些发抖,感觉意识有些模糊。于是先送他到校医院看病,并通知他的室友陪同。医生诊断没有感冒,因此主要是考试焦虑引起的身体不适。在回来途中大概了解到他是因为到了大四,面临毕业和就业,心里有许多担忧。特别害怕不能通过考试导致毕不了业,也害怕找不到工作,因而心理特别紧张。复习看书的时候根本看不进去,考试的时候头脑一片空白。因此心理更加紧张,焦虑,不安。
从室友和他那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笔者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学院领导,并联系通知家长,家长知道情况后表示会来到学校。其次,安排他的室友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他,防止他出现意外情况,掌握他的动态,及时反馈,充分发挥朋辈的作用。再者,笔者也试着与他沟通,缓解他的焦虑,稳定他的情绪,帮助他释放压力。
考虑他在学校这个环境下压力比较大,我们联系家长商讨,家长了解情况后希望带他回去缓解一下压力,按学校规定办理手续后,家长带黄同学回家。一个月后,黄同学再次回到学校,情绪较之前好很多,身体没有了之前的不适症状。能正常上课,有可能是回去治疗后焦虑症状有些缓解,也有可能是还未到期末不需要面临考试。由于怕他面对考试时情况反复。回到学校后,我和他的班主任密切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解决困难。任课老师专门给他进行辅导。同学和朋友也友好的关心帮助。经过自身努力和大家的帮助,期末考试时他不再出现考试过度焦虑症状。
2.干预措施与结果
问题发现时,该生为毕业班学生。面临毕业和就业,压力大,精神负担重。特别是面临考试,焦虑情绪严重,且引起身体严重不适,任其发展会严重影响该生的身心健康。上级领导十分重视,及时指导我如何利用资源做好该生的干预工作。
了解该生的情况后,笔者及时与其沟通,并咨询学校心理中心的老师,与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共同帮助其舒缓焦虑。对于考试焦虑,国外做了相关的干预研究。专业的考试焦虑干预方法有心理分析法、格式塔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系统脱敏疗法、行为榜样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3]。心理咨询专业的老师建议运用放松疗法舒缓其紧张的情绪。于是,笔者带他运动舒缓他的压力。将其带到篮球场打球,跑步。压力释放后,笔者发现他嘴角露出了微笑。
帮他分析他所面临的问题,正确认识考试和学习,去除不合理的担忧。引导其重新树立信心,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确立合适的目标,鼓励他发挥自己的长处达到目标。
发挥朋辈的作用,叮嘱同宿舍同学密切关注该生情况,生活上尽量多帮助和关心,有身体不适的症状及时通知老师,尽量不让其单独行动。另外,发动班干部学生党员了解他在学习上的困难,并尽力帮助他解决。
协同班主任和专任课老师重点帮助其解决学习和考试上的困难。笔者与班主任和专任课老师沟通联系,让他们了解他的困难,一对一的帮助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及时联系家长,说明情况,也从家长那了解他的情况,让家长多与其沟通,减轻他估高的家庭压力。与家长共同努力帮助他走出焦虑。
该生经过干预辅导,最终通过了所有考试,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顺利毕业并且找到了工作。
3.总结
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和就业压力都会引起大学生考试过度焦虑。通过该案例,笔者总结了考试焦虑的干预方法。
首先,从组织结构上,建立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院系领导、辅导员、班长、班级心理委员五级干预网络。尽早发现,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考试过度焦虑的问题,从而防止考试过度焦虑对其身心造成影响。及时对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了解心理咨询方面的相关原则、方法和技巧,让辅导员和朋辈委员具备对心理问题初级评定的能力。
另外,从人文关怀方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能够理解关怀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学生的困苦、压力、担忧,“以人为本”,实实在在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其次,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来帮助考试过度焦虑的学生。充分发挥朋辈的辅助作用,安排与其交好的同学和学生干部从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其帮助关心。协调班主任专任课老师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一对一的帮助过度考试焦虑的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和考试,树立信心,不错误的估高学习和考试难度。要联系家长参与干预,学校和家长充分沟通,掌握学生的全面信息,分析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通过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亲情的力量。总之,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帮助学生渡过困境,在克服考试过度焦虑的困难中成长。[科]
【参考文献】
[1]周婷.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及调节方法[J].考试周刊,2010(3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