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收集5篇)

时间: 2024-09-19 栏目:办公范文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篇1

按照省厅党组的统一部署,我站在全站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站党支部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整个活动按照预定方案,结合工作实际,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围绕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通过学习调研、征求意见、系统梳理、检查分析、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定整改措施、撰写分析报告、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了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任务。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本情况

按照省厅的部署,在省厅督导组的指导帮助下,站党支部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围绕省厅“建设大交通,当好先行军”的活动主题,以深入学习为基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解决问题为关键,用更宽的视野审视自身,从更深的层次分析问题,在更高的平台上谋划发展。经过全站党员四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3个阶段6个环节37项工作任务,基本实现了“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预期目标,群众对我站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满意率达100%,对解决突出问题情况的满意率达10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动员,提高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

为开展好我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支部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贯彻意见和活动方案,并召开了由全站职工参加的动员大会,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部署。通过动员,使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顺应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从而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厅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投身学习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深入,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具体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二)紧贴实际,确定学习实践活动特色主题

按照省委“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的主题要求和省厅“建设大交通,当好先行军”的活动主题,结合质监工作实际,党支部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积极推动’两创三比’活动,严格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色主题。既在**交通工程建设中以质量创新为动力,以质量创优为目标,比精细、比节约、比环境。保证和促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促进工程建设管理,控制工程造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建设工程作贡献。我们认识到,积极推动“两创三比”活动,既顺应了交通工程建设协调发展的时代要求,更体现了交通工程建设必须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严格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当好先行军的重要保障,既饱含了厅党组对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殷切期望,更饱含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交通建设发展的热切期盼。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促进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发展的实际能力,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开拓我省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和各面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三)制定方案,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

根据省厅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站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落实。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党支部着重把握以下三方面:

一是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在活动中,我站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省委和省厅确定的活动主题为核心,认真开展“积极推动’两创三比’活动,严格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主题实践活动。制定出台《全省交通工程建设“两创三比”活动(20xx-20xx)精细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典型工程考核评价标准》,加大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力求活动取得实效。探索我省交通工程安全督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规范标准、体制机制、协调监管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着力提高推进交通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不利于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突出问题,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协调、有利于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监督体制机制。

二是实现思想上的新飞跃。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站领导率先撰写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和行业管理工作研究》、《强化检测行业监管全面提升检测质量》调研报告;党支部以改革创新实践来推动质量安全监督和各项管理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路,引导党员干部讨论分析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体制机制问题、质量监督职责进一步明确问题、各建设主体和从业单位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问题、规范建设市场主体行为,培育和提升交通建设从业单位综合竞争力问题以及廉政风险等问题。各科室开动脑筋、敞开思想、深入思考,提出了19条立足本职工作,为建设大交通、当好先行军作贡献的思路和建议,进一步增强了全站职工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进取意识,初步实现了在新的起点上新的思想解放和思想统一。

三是行政能力有新提升。为着力提高科学决策、统筹发展的能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行政、促进和谐的能力,党支部提出了实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具体要求:“眼界宽”就是要有宽阔的马克思主义眼界,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有宽阔的科学文化眼界,把学习新知识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人生追求,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接纳新知识,开阔科学文化视野,完善知识结构;要有宽阔的全国乃至世界的境界,在全国交通大发展潮流中顺势而为与有所作为,及时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变化,抢抓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思路宽”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改革创新的思路要宽,自觉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着力解决交通大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尊重实践的思路要宽,善于把基层创新经验,左邻右舍的创新经验,其他省份的创新经验、本单位的创新经验,上升为科学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胸襟宽”就是要有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素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为民造福的胸襟,要把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干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人生的追求和幸福;要有求真务实的胸襟,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图虚名,不争小利,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要有清正廉洁的胸襟,克服攀比心态、特殊心态、侥幸心态,在思想上筑起抵御腐蚀的坚固堤坝,永葆清正廉洁。按照上述要求,制定印发了32项本年度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要点,以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水平,确保实现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目标。活动的开展,使党员干部真正学会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质监工作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质监工作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质监工作的实际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四)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

党支部按照“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实践特色、坚持群众路线、解决突出问题”的活动原则,认真筹划、精心组织,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活动办公室。按照活动部署,各阶段工作有序推进。

在集中学习、调查研究阶段,我站重点是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找准问题。党支部召开动员大会,支部书记作了动员报告;制定印发了《厅质监站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作出具体安排;组织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党进一步学习十七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精读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辅导教材。各科室还结合实际,分别开展了自学活动。我们还在省厅门户网站设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栏目,集中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展示学习实践活动典型和活动动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干部加深了对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理解和认识,为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奠定了基础。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党支部根据省厅开展“建设大交通,当好先行军”解放思想大讨论的要求,组织各科室结合我站提出的“积极推动’两创三比’活动,严格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色主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同时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交了7篇具有一定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学习体会。选送了“科学发展在交通改革开放三十年”好典型、好建议和好图片。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网上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党支部编印了9期简报,向党员群众通报活动情况,交流学习体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对照检查、分析问题阶段,党支部分别召开了厅质监站科室负责人、各市质监站站长和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单位代表等5个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分析报告初步形成后,为重点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支部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通报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满意度测评为100%。同时,将分析报告发至各市质监站和随机抽取的各10家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单位进一步征求意见,开展评议,评议结果为“好”的占96%,“较好”的占4%。

在解决问题、完善制度阶段,党支部在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对我站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和措施作了进一步细化,分解下达各相关科室,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各科室根据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了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和方式方法。党支部按照省厅部署,对我站活动开展情况和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群众满意度测评。共发放测评表和意见建议表66份,回收57份,回收率为86?4%。本站38名职工、各市质监站和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28个单位代表参加了测评,经过统计,对我站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满意率为100%,对我站解决突出问题情况的满意率为100%。

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成效

经过四个多月的扎实工作,我站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在加深理解科学发展观上有新提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在破除思维定势、陈旧观念,克服自满心理、畏难情绪,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党支部在认真总结经验、全面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形成了5项共识:一是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才能实现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只有紧紧围绕厅党组的重大战略部署谋划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才能高度统一质监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三是只有着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才能树立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新形象;四是只有以创新破解工作难题,才能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获得不竭动力;五是只有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开创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新局面,实现质监工作的新目标。

(二)在服务大交通和解决突出问题上有新成效。党支部紧密围绕我省交通建设目标任务,从基层群众最关心、最有益的事情做起,集中力量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为改善民生作贡献。今年以来,完成了“十一五”前两年全省交通工程“两创三比”活动考核评比工作,57个先进集体和116名先进个人获得省厅表彰;对38个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实施了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通报64件,厅长游庆仲同志对济徐高速、原材料检查、五座大桥的质量监督回访作了重要批示,对全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悬索结构特大桥的运营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苏通大桥,宁宿徐盱眙南段、宁靖盐盐城北段、宁杭二期高速公路项目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工程质量均达到优良等级;组织编制了《**省水运工程质量管理统一用表》和《**洋口港人工岛港口工程专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并已通过了专家审查;举办监理、建造师、安全管理人员等各类培训班40期,6883人参加了培训;针对去年以来材料价格波动情况,及时制定《**省交通建设工程材料价差调整及价格风险控制指导意见》,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目标工期,组织编制并由省厅了《**省公路养护工程定额》和《**省航道养护工程定额》,为规范和应对费改税后的公路、航道养护管理做了前期项目储备工作。根据广泛征求意见和查摆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2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支部把支援抗震救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厅党组的决策部署,组建了灾后重建专家库,报备了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全站捐款13万余元,捐助救灾物资价值近6万元。

(三)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一是理念创新。在工程建设中,贯彻实施厅党组提出的“优质工程=科学的设计+优质的材料+精细施工+严格的监管+科技创新”的质量公式。坚持把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创新、创优意识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开展了以质量创新为动力,以质量创优为目标,比精细、比节约、比环境的“两创三比’’活动,全省涌现出一批规划设计优秀、工程造价合理、项目管理科学、工程质量优良、生态环境优美、运营安全舒适的交通品牌工程。二是制度创新。重点整合各项管理法规、规定,形成工程质量管理成套制度,切实增强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的执行力和实效性,进一步夯实质量基础工作。制定了《<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办法实施程序》、《**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省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建立起了一套符合我省实际、管理环节严密、可操作性强的质量技术法规执行体系。三是手段创新。在全国率先对重大工程实行监督工程师现场派驻制,通过日常监督、现场巡视、综合检查、飞行突击抽查、考核等多种形式,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组建了9个类别的监督专家组,提升了质量监督水平;质量中间检查和交竣工验收的质量检测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试验检测机构,以避免质监机构在行政管辖范围内垄断检测市场,防止其在工程质量检测方面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建立并完善工程缺陷责任期内的质量回访制度,加强对工程试运行期间的观测,对整改情况及时进行复查。四是科技创新。着重对国内外关于桥梁、路基、路面质量通病的研究进行系统集成,在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节省投资、保证质量、提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组织编制的高速公路养护等7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成为了**省地方标准,扎实推进了**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进程;《**特大跨径桥梁施工测量规范》经专家鉴定,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填补了我国桥梁施工标准系列中的空白,并已在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中试行,为该规范上升为交通部规范或**省地方标准奠定了基础;新修订出台的《**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和工程材料试验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我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和工程材料试验收费行为,有效提升了交通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同时,还会同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在全省交通工程建设的实践梳理编制施工工法,21项工法中有16项为**省省级工法,其中6项为部级工法,为全面提升**省交通建设水平做出了贡献。编辑和即将出版《**省交通工程建设“两创三比”论文集》(20xx-20xx),有155篇论文收录其中。此外,根据厅领导“为扎实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确保质量稳定。”的指示精神,组织编写了公路路基工、公路路面工、桥梁预应力工三类初、中、高三个等级的公路工程职业技能岗位培训教材。已经专家审定,将由交通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四)领导班子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保持清正廉洁。班子成员在行政过程中,自觉做到“不开口、不伸手、不谋求”,保持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二是实行“5个监督”。将自己置身于“自我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派监督、社会监督”之中;三是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省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省交通建设工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和工程材料试验收费标准》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四是确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各级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领导班子清政廉洁,在工作中至今未发现一起索贿受贿和商业贿赂行为,继续保持了班子成员和党员职工防腐拒变的能力。五是领导作风务实亲民。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责任分工意见》,提出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建立作风建设对口联系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施便民措施等要求。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四懂二讲”即懂法律、懂政策、懂规范、懂标准,讲诚信、讲服务。懂法律懂政策的提出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级机关工委、省法制办、省人事厅、司法厅等七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中的切实提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的宗旨精神是完全相吻合。开通在线访谈,增进与服务对象的交流,提高了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做好工作,及时受理、调查及回复关于工程质量和行业管理等问题的投诉事项,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结果,维护了**交通和质监队伍的良好形象。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比如,先后调研了9个工程项目、28家建管单位,了解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状况,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港口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厅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走访了兄弟省的铁路工程建管单位,为探索我省铁路工程监管体系,拓展铁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局面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根据调研情况向厅主要和相关领导进行了汇报,提出了开展地方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建议。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集中学习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省委和省厅的要求相比,与基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分析问题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还需进一步拓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三、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体会

回顾总结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体会:

(一)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质量安全监督和各项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导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进入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各项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只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才能确保交通工程质量全国领先水平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

(二)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质量安全监督和各项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活的灵魂,也是破解交通发展难题的有力武器。每一次交通大发展都离不开思想大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又都推动了交通大发展。我们只有根据交通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以勇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清醒认识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自觉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观念和思路,从而推动质量安全监督和各项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三)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质量安全监督和各项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准。科学发展观内含群众观、体现群众观。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充分发扬民主,扩大群众参与,突出解决问题,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我们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为基层和交通从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必须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任何工作、任何活动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站党支部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日常工作有专人负责,并始终保持与省厅活动办的联系与沟通。在省厅督导组的指导下,四个多月的活动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下一阶段,我们整改落实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仍然必须紧紧抓住组织领导这个关键,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带头作用,才能确保整改到位。

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是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再接再厉,进一步保持和发扬已经形成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推进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大解放。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创新的力度和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发展的速度。我们要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在全站特别是党员干部中继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要引导党员干部着力破除部门局限,着力破除传统思维定势,着力破除区域观念,着力破除自满心态,进一步增强交通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紧迫感。要把我们的工作放在全省、全国的范围内来审视,对照先进找差距,拓宽思路谋发展,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大力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努力拓展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自主创新成果,通过扎实开展“十一五”后三年“两创三比”活动,在交通工程建设领域打造一批优质精品工程。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整改落实。落实反映作风,落实决定成效。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关键就是要把整改方案落到实处。一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细化并实施整改方案,责任到人。分管领导要加强跟踪督查,确保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二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全面整改落实的基础上,坚持把近期整改与中长期整改结合起来,对具备整改条件的,要立即整改;对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要限期整改;对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分步整改。三要实事求是,务求实效。坚持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既要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又要避免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努力使整改落实工作真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三)坚持不懈地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研究综合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和方式方法,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做好相应的法规政策及知识储备。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之中。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把学习实践活动创造的好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好做法转化为制度规范,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期遵循。当前,省政府作出了停止收取质量监督费和定额测定费的决定,站领导及时提出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的要求,积极做好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定额造价管理工作。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篇2

当前,全省交通“六大工程”正在全面推进,高速网络工程正在掀起交通建设的新高潮。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长兴召开全省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施工质量现场会,非常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会议的主题就是实践“三个代表”,推进高速网络工程,弘扬交通精神,打造高速品牌,全面提升某省高速公路的层次。这次会议也是交通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及省委省政府实施“八八战略”、狠抓落实之年的具体行动。湖州市、长兴县政府对这次会议给予了很大支持,交通部质监总站李景和站长也不辞辛劳来参加,对此我们深表感谢。上午,大家参观了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八标段规范化路基填筑、镜面小箱梁施工工艺、自动喷淋养护系统、自动监控系统和标化工地建设。下午又观看了该高速公路抓示范标段创精品工程纪实片,听取了业主、施工、监理单位的经验介绍。刚才,部质监总站李景和站长就精品工程的含义、如何创精品工程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交通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希望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厅党组、厅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杨瑞丰同志、张健康同志都参加了这次会议,赵詹奇厅长原定要亲自参加这次全省现场会并发表总结讲话,但由于省里工作安排,无法亲临现场。厅党组、厅领导对这次会议这么重视,表示了省厅对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抓示范标段、创精品工程工作的充分肯定,也表明了我们交通行业提升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大力创建精品工程,树立某省高速公路新品牌、新形象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受赵詹奇厅长委托,就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讲几点意见:

一、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的基本经验

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从前期到建设、从一期到二期的启动,不断开拓创新,做了不少工作。他们抓示范标段、推进精品工程,闪现出不少亮点。通过现场参观及他们的介绍,我个人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值得在座各位学习:

第一,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新一轮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在体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以说是体制创新的典范。实施“六大工程”、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就是以创新为动力。我们在去年适时的提出了某省高速公路体制创新,即实行一路一公司及政府领导下的指挥部代建制,这种体制既体现了项目法人负责制,又体现了政府的政治优势和群众工作经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从项目前期启动开始,某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与湖州市人民政府进行了友好协商,很快成立了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湖州方是控方。在公司成立的同时,湖州市政府成立了建设指挥部,很快理顺了相互的工作关系和职责。成立之日起,这条高速公路就是业主负责制,指挥部一线指挥,职责明确、配合默契、领导有力。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充分履行法人负责制,指挥部发挥政府优势,两者结合,发挥了最大效率。我认为这个公司和指挥部配合非常好,对推动整个项目向前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提出的这种体制的优势在这条路、这个公司上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有一个团结战斗、踏实肯干的领导集体。建设一条高速公路,如同一场大的战役,参与建设的方方面面很多,涉及面很广,在整个工程运作中发生的问题也很复杂。这个项目整体推进非常顺利,领导的核心力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建造一条高速公路首先需要一个事业心强、敢于负责、善于管理、开拓创新、务实奉献的领导集体。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领导层就是这样一个好集体。我去年在萧山指挥长会议上就说过,项目搞得好不好就是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申苏浙皖项目公司和指挥部的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同舟共济,项目运作非常规范,参建人员的积极性也很高,整个项目好中求快、稳中求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第三,他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开展抓示范、创精品工作,工程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创精品工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有一种攀高折桂的决心,从基础做起,编制质量手册、完善质保体系、严抓质量监管,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特别是他们从抓示范标段着手,努力开拓创精品之路,既追求工程内在质量,又注重外在品质,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现场看,应该说做到了精细施工,精益求精。如果能够把他们这种精神在整个高速公路全线推广,这个项目必定能创精品工程。

第四,他们始终坚持科技进步,大力提升质量品质。自成立之日起,该公司就高举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从项目实际出发,搞技术革新和科研攻关,自动化监控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镜面化施工工艺、钢筋骨架定位装置都不是十分复杂,但很实用。他们在提升质量品牌,追求科技进步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刚才已经介绍了,我觉得以上四点比较突出,也值得其他高速公路学习。当然,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要走的路还很长,一期工程正在兴起高潮、二期工程刚刚启动,目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抓点带线,学习其他高速公路好的经验和做法,切实将整条高速公路都建成精品工程。

二、总结经验,认清形势,增强创高速公路精品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通过“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和高速网络工程的组织实施,我省目前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公里,另外有将近公里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下半年还将有一批高速公路相继开工,无论是建成的,还是在建、待建的都具有了相当规模。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以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为主线,通过开展连续三年的“公路工程质量年”等活动,大胆创新,努力创优,在质保体系的建设、质量通病的治理、现场质量的控制、市场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质量意识普遍增强。“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加强了对质量监督工作的领导,设计、施工和监理企业逐步树立了以质量求生存、向质量要效益、靠质量树品牌的理念,以往那种对质量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现象也已大大减少。

(二)质保体系基本完善。通过几年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保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发挥了明显作用,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健全、机制合理、职能明确,探索出不少成功经验。如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建立了全省最完善的中心试验室,参建各方使用统一的用表软件,质保体系建设从标化工地抓起,规范化程度较高;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利用自动化监控系统,加强质量控制,在全省也属于首创。

(三)质量通病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路面早期破损的治理尽管没达到很好的水平,但明显提高。近期建成的几条高速公路在运营中的修补率大大低于早期的沪杭甬;桥头跳车在某些路段已基本得到了解决,如乍嘉苏、金丽温一、二期的部分路段行车平稳,基本感觉不到桥头颠簸;软基不均匀沉降通过科技创新、改进工艺,也得到了较好的治理,如杭宁二期、绕城南线、绕城东线等。

(四)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稳步提升。高速公路优良率从年起连续年保持。在建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监督检查一次合格率达到以上。路基填筑和结构物施工的规范化程度有了质的提高,工程质量的坚固性、耐久性内涵得到了充分体现,几年来还未发生因路基、桥梁结构物内在质量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从近几年建成的几条高速公路来看,如金丽温一期、机场路互通立交以及钱江五桥、六桥等特大桥项目,线型简洁、流畅,结构物美观度明显提高。在建的项目,如甬金高速公路宁波段的四角尖隧道光面爆破、喷护到位,反弹率大大低于标准水平,得到了部质监总站检查组的充分肯定,认为其内在和外观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八标段加强技术攻关,改革传统的箱梁施工工艺,采用镜面模板加工技术、自动喷淋养护技术,经济合理有效地提高了箱梁的内在和外观质量。

在工程实体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也日趋和谐。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普遍重视环保和水保,地质灾害的控制也得到了有效加强,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绿化带正在逐步形成。乍嘉苏高速公路利用铺植草皮强化边坡防护,既提高了护坡强度,又美化了环境,保护了生态,做法比较独到。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高速公路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一些项目中甚至还很严重。如有的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有的桥梁等结构物工艺控制不够严格;部分路基压实度不足,软土地基的沉降控制不到位;路基填筑分层超厚,个别存在“弹簧土”现象;隧道工程锚杆间距不均匀,部分隧道超挖现象严重等等。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质量隐患,需要进行处置并在以后工作中加以避免。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四方面分析:

第一,从业主的角度看,业主行为不规范是导致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业主指定工程分包、材料甲供、管理不到位、变更设计控制不严等,在客观上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部分业主重项目招投标,轻合同管理;重大型实体工程,轻小型结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未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第二,从设计的角度看,由于高速网络工程实施后,有大批高速公路项目要上,因此前期的设计工作量比较大,需要超常规地开展工作,不过前提还是要保证质量。设计质量对整个项目质量的影响举足轻重,这是首先需要重视的环节。目前,一些设计单位为了赶进度,放松对设计质量的要求,设计出来的方案深度、精度不足,少数设计人员不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作品来完成,而是任务思想严重,不到实地踏勘,仅靠看地图,搬一些现成的方案来套,以致设计粗糙,漏项、错项较多,不符合实际,变更频繁,这不仅给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对工程的质量、投资控制也产生了负面效果。这方面,我们教训深刻。例如几年前造成恶劣影响的宁波招宝山大桥主梁断裂事件,虽然有施工等方面的原因,但底板设计厚度不足是造成这起质量事故的主要因素。黄土岭隧道的坍塌也是勘查设计时测量人员将孤石误作为岩层,据此设计方案造成的。目前在建的部分项目也存在地质勘查不足的现象,如隧道的位置定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山体垭口上,导致施工难度增大,质量控制困难,造价增加,进度滞后。此外,因设计问题而引发的二次征地、合同变更也给工程建设增加了不少困难和矛盾。

第三,从施工的角度看,部分施工企业不能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降低质量要求,重工艺、轻工序,重部位、轻环节,重实体、轻源头,质量控制不均衡。部分承包人工程中标后寄希望于通过违规转分包、设计变更、造价调整来牟取不当利益,有的施工企业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管理不规范,存在分包不报监理与业主批准、不签订分包合同等现象,分包及劳务协作管理流于形式,以包代管。去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施工分包情况检查,就严肃查处了家在合同管理上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施工单位。有的施工企业为了牟取非法利润,千方百计在偷工减料上做文章,如丽温高速公路丽青段一家施工单位在我们质量监督部门检查过后,竟然将路基开挖回填超粒径大石块,被当地媒体曝光,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对此省厅已经在全省进行了通报。省厅质监站在龙丽线遂昌段检查时,也发现某施工单位在进行隧道施工时锚杆长度不足,而且部分没有灌浆。对此类现象,今后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此外,施工企业使用一些不具备基本技能的人员从事关键岗位工种(如砼模板工、砼浇捣工、钢筋工及焊接工等)的现场操作,也导致施工质量上的欠缺,如砼构件跑模、漏浆、过振或漏振,表面色泽欠佳、钢筋分布不均匀等。

第四,从监理的角度看,不少监理单位制度执行不严,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履约能力普遍低下。部分项目的现场监理人员数量不足,持证率低,旁站制度执行不严,质量控制水平和能力有限,现场“三控、二管、一协调”落实不到位。有些监理人员根本就是摆设,对现场情况一问三不知。一些现场监理仅满足于应付日常的检查工作,对质量控制中关键环节、技术难点、施工重点监理不到位,缺乏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常见性、预见性分析,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总是被动应付,难以做到对工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监理单位监理费率偏低也严重影响了监理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监理单位受命于业主,监理的独立“第三方”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有碍职能的有效发挥。

总之,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在稳步提高,但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各级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建设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将高速公路建设成精品工程。

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创高速公路精品工程的坚定信念

赵詹奇厅长在去年的高速公路例会上明确提出,新一轮高速公路建设要创精品工程,要打造体现新时期某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品牌,树立某省高速公路在全国的新形象,并且提出了“三高一优”和“三个一流”的具体要求。“三高一优”就是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和优美环境,“三个一流”就是一流设计、一流质量和一流作品。也就是要把某省高速公路打造成与某省经济社会地位相符合的品牌,建设成为与某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现代化相适应,与某省交通实现新跨越式发展相一致的现代化水平高速公路,树立起在全国能叫得响的某省高速公路新品牌。“品牌”是全社会、全行业所认同的,对特定企业、地区生产的优质产品的一种标识。品牌的树立需要通过创作“精品”来实现,“精品”是“品牌”的物质载体和具体体现。“精品”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生产出来的,它要通过精细劳动加工才能形成。目前,省厅正在拟定我省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树某省品牌的实施意见,初步提出“精品工程”的内涵要求,就是通过精心规划、精心勘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达到规划设计优秀、工程质量优良、生态环境优美、项目管理科学、造价经济合理、干部队伍廉洁、运营安全舒适的水准。要达到这样的水准,需要我们每一位高速公路的建设者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创精品工程、树某省品牌的认识。

首先,创精品工程、树某省品牌是某省交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创精品、树品牌,我们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动了公路科技发展,提高了建设管理水平,这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时,在创精品、树品牌的过程,我们可以提高交通建设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服务水平和精神面貌,实现施工规范化、管理人性化、制作工厂化,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创精品、树品牌最终结果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畅通、高速、安全的通行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这也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

其次,创精品工程、树某省品牌是贯彻“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质量理念,提升质量层次,紧紧抓住实施交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理念,把全新的质量理念贯串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正确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实现高速公路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和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创精品、树品牌,统筹兼顾实用性、耐久性、美观性等多种要求,形成人人争优良、处处求精品、事事创品牌的氛围,实现人、车、路、环境的协调发展,就是我们某省交通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再次,创精品工程、树某省品牌是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大大缓解了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作用,有力支撑了我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如果用科学的发展观审视已有的成绩,将我省交通建设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在前期规划、质量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为此,我们需要组织实施交通“六大工程”,努力实现某省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新的跨越式发展不是单纯在原有基础上加快建设速度,而是要把发展理念从侧重于发展规模和速度,逐步转向注重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实现综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创精品、树品牌的重要目标,就是为了达到工程内在及外观质量优良,工程安全性、耐久性良好,行车舒适,景观优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都体现了新跨越式战略的本质内涵和要求。

总之,创精品工程,树某省品牌,有利于提升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服务水平、管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有利于树立交通作为负责任部门的形象,有着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参建单位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动员干部职工行动起来,把这件好事做实、做好。

四、把握机遇,求真务实,全面开创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新局面

实施“六大工程”,实现新的跨越,为我们提高质量管理的工作创造了难得机遇,也提出了严峻考验。本届政府任期内要完成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其中包括了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工程等一批世界级的大项目,容不得半点闪失。面对如此繁重的建设任务,面对历史性建设高潮的来临,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求真务实,切实加强高速公路的质量管理,争创精品工程,全力打造某省高速公路新品牌。具体来说,就是要牢固树立一个观念,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确保四个到位。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目的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速公路建设也是如此,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统筹质量与速度,统筹实体质量、功能质量与外观质量,以全新的质量理念来推进创精品工程的步伐。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首先要兼顾质量与速度。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我们高速公路建设数量要增加,规模要扩大,这是既定的方针。本届政府任期内,我们实施高速网络工程,要确保建成公里,力争建成公里,有可能的话,还要争取建成更多里程的高速公路。但我们在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坚决摒弃不重质量、乱干蛮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其次要全面理解质量的内涵,把内容与外表、功能与美观、安全与造价统一起来。“坚固、耐用”是人们对工程建设质量的基本要求,确实很重要,必须放在第一位加以保证,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我们还要尽量做到工程外表的美观,重视景观、线型以及每个局部、细节的技术处理,使高速公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能向人们展现建筑艺术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我们也要尽量节约概算,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降低工程造价。那种以安全为借口,不顾经济成本,简单套用技术标准的做法,是一种片面的、懒汉的质量观,同样是对工程、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还要拓宽工程质量的范围,把社会、环境因素也考虑进去。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需要跳出单纯的工程自身质量的范围限制,着眼于工程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加以综合考虑。使高速公路建设在为社会创造文明财富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展现人文景观,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寻找质量与进度的最佳结合点。无论是勘察设计、工程监理、业主和承包商,都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求进度。尤其是作为施工单位,更应摆正质量与进度的位置,在实践中寻求质量与进度的最佳结合点,使二者协调发展。这一最佳结合点在于提高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工程的一次成功率、合格品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返工现象,从而达到确保质量、加快进度的目的。

二是要处理好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各个利益主体都要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就不可避免的在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形成对待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关系问题上的矛盾。我们要善于协调这种矛盾,在提高质量水平的同时,保持工程投入和产出的平衡,保持质量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和谐统一。不合理地加大投入追求质量或偷工减料牟取利润造成返工修补,违背了经济合理性原则,都应当避免。

三是要处理好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关系。优良的设计是创精品工程的前提。工程的品质、创意、特色,主要来源于设计,勘测要“细”,设计要“亮”,高度重视外业资料的收集,把设计的准备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对技术标准、技术方案等要进行充分的比选论证,采用能最好兼顾各方面要求的科学方案;大力开展设计质量监督,全面推行勘察设计招投标工作,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查,推进初步设计概算双审制。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有足够的设计深度,尽量减少或避免施工时的设计变更。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要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及时提供质量咨询服务,必要时进行设计变更。

四是要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精品工程有一个“协调性”的要求,要与周围环境和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将高速公路打造成生态路、环保路。在规划、设计、施工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要注意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只有质量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工程项目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精品工程。

五是要处理好工程建设与廉政保障之间的关系。创精品工程必须走阳光之路,做到“一个坚持,三个绝不能”,即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科学的发展观作为质量控制的落脚点,决不能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决不能搞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决不能搞权钱交易的腐败工程。腐败现象是造成质量隐患、质量事故的温床,是危害工程质量的头号蛀虫,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实施廉政保障工程,围绕工程招投标、工程分包、材料供应、设计变更、资金拨付等重要环节,进一步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相互监督、上下监督、自我监督、社会监督的全面监督体系,规范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行为。要加强对各项制度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查问题、找原因、订措施、堵漏洞”活动,保证制度规定的落实。

(三)确保四个到位。要将我省每一条高速公路都打造成精品工程,必须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建设体制到位、行业管理到位、科技保障到位。

.组织领导到位。高速公路创精品、树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将此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稳步推进,为创精品工程提供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要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效能建设、廉政建设水平,为创精品工程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创精品工程中的先进经验,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认真加以总结,积极进行推广。

.建设体制到位。职责明确、运转正常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是创精品工程的体制保障。我们自去年开始,全面实行了项目法人负责制和政府领导下的指挥部代建制,这一建设体制既发挥了市场作用,又符合国情省情,有利于理顺参建各方的关系,有利于保证项目顺利建设,也有利于加强质量管理工作。要在高速公路项目的“工可”阶段,及时组建项目业主公司及代建指挥部,按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明确项目业主、代建指挥部、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职责,规范业主行为,严格执行代建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等“四项制度”。项目业主和指挥部要对工程质量负总责,要建章立制,制定精品工程实施细则;要强化监督,严格检查工程建设质量,查处违规行为;要抓好样板工程,以点带面,促进全线工程质量的提高。

.行业管理到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实守信的建设市场是建设精品工程的基础条件。必须以打造诚信交通为目标,不断规范市场行为,努力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一是强化施工管理,完善质保体系。工程施工是精品工程的关键,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要严格按照招投标有关规定选择施工经验丰富、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任务,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施工,投入充足的技术设备,采用先进工艺,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做到精工细做、标化施工。在工程开工前,要根据合同文件和创精品工程的要求,编制精品工程施工方案,明确各项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控制好材料、机具、工艺及质量检验等关键环节。要抓好人头、源头和苗头,抓人头主要是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要提高对混凝土浇捣工、钢精工、焊接工等关键工种操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抓源头就是要加强材料试验等源头控制;抓苗头就是要跟踪观察关键环节、关键部位,一有质量失控的苗头就着手解决。

二是强化合同管理,落实合同稽查制度,建立健全揭发举报和处理通报制度,认真查处合同管理中的违规行为,遏制非法转包现象,规范分包行为,严格控制施工监理单位的到位率和调换率。引导参建各方诚信守约,提高合同履约能力,促进规范我省建设市场。

三是继续整顿监理市场,加强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监理工作质量是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的必要保证。要继续加大监理市场的整顿力度,实施监理市场整顿“”工程,通过加强三个层面的教育,采取三项制度,实施两证管理,完善一个信用信息体系,进一步规范监理的招投标和现场质量行为,重点加强现场监理人员在工程建设期间的管理工作。各监理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文件和监理规范的要求,把好“开工关、材料关、工艺关、检测关、程序关和到位关”,用第一手数据说话,切实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理,坚持独立的抽检和平行试验,坚持旁站和巡视,对一些关键工程和隐蔽工程,如在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公路各层沥青路面的铺筑时,要实行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的监理,不留任何盲点。监理人员要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职业操守,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拒绝各种不正之风的诱惑和腐蚀。

四是大力发展检测市场,规范检测行为,进一步提高试验检测工作的水平。试验检测体系能否正常有效运转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要继续加强对试验室资质和工地试验室的管理,规范检测机构的执业行为,提高现场试验检测的工作质量,保证检测数据特别是标准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要继续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

.科技保障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于我们创建高速公路精品工程至关重要,我们要实施“科教兴交”战略,以科技的新突破来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以科研促进工程建设,以科研打造精品工程,成效很显著,自动化喷淋养护、小箱梁镜面化效果等先进工艺的应用,使该项目在桥梁工程施工方面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上了一个新台阶,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篇3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数量质量

高校不仅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任务,而且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学生党员在发展中的数量、质量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和数量的关系,使两者能够和谐统一,准确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确保发展工作的成效,确保我们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然而,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学生党员时数量与质量的问题,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入党前的培养工作不到位,没有严格把关,入党后忽视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就会导致学生党员质量下降,对党员发展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大力发展大学生党员时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对党组织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大力发展学生党员,壮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重要的创造者、传播者和推动者,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力军。高校作为培养和选拔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其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与造就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把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大学生吸收入党,不仅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维护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高党在广大知识分子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需要,而且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和分布,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的需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大学生党员队伍,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应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并要把大力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落到实处。

二、发展学生党员应把学生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

党组织力量的形成在于党员队伍的质与量的统一。数量固然是决定党的力量大小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党员质量的高低。党员队伍素质高不高、党员合格不合格,不仅关系到党组织是否有战斗力、在群众中是否有威信,而且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学生党员生活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周围的同学影响很大,不少同学就是从他们周围好的党员身上感受到党的伟大,端正了对党的认识,进而产生了入党的愿望。

在高校党员发展中,有的学生党务工作者过分追求党员在学生中的比例,以发展党员的数量作为衡量学生党支部工作好坏的标准。支部在吸收新党员时,很难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忽视入党动机考察,且考察发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出现了一些“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培养”、“重学生干部,轻普通学生”的不良现象。因此,在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应把党员质量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入党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把关,将正确处理学生党员发展中质与量的关系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全过程之中。

(一)大学生入学教育引导阶段

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但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还未彻底成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对要求入党的大学生,我们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开展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培训,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以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注重引导和培养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二)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阶段

入党积极分子是党员发展队伍的后备力量,是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核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和培养力度,是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一种精神力量。党组织应在保证入党申请者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对其入党动机的正面教育,不断提高其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使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激发其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同时,对入党积极分子素质的考察,要深入群众,要在其培养联系人、党小组组长、组内成员,以及班级中了解情况,不能只听取部分同学的意见,要做到全面、公正。

(三)大学生党员发展阶段

发展党员这个阶段的质量保障在于严格执行入党程序。结合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考察的主要内容可以涵盖以下八个方面: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学术学业、科技创新、工作表现、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群众认可。因此,在学生党员的发展阶段要以规定的党员标准为尺度和准绳,建章建制,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履行入党程序,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

(四)大学生党员党内教育管理阶段

党员质量的保证不仅体现在党员发展的条件和标准上,更体现在入党后的具体表现中。这就要求党员发展工作不仅要重视对大学生入党前的培养教育,重视发展过程中的培养教育,更要加强入党后对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和考察,对正式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一支一定数量的并有较高质量的党员队伍,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必要补充。

三、在保证党员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学生党员数量

“质量”和“数量”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承的。质量是内涵是核心,数量是载体是外延。质量体现了党的性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威信力,质量的精益求精是我们党保持长久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员发展的奋斗目标。数量则是我们党的战斗力的体现,一定的数量反映了党的基本面和影响力。数量是发展的基础,质量是发展的保证,只有具备一定的质量,数量才有意义,只有具有一定的数量,质量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坚持标准并不是发展越少越有利于党的事业,注重质量也不意味着苛求和创造完人。在发展党员时应当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的原则,要注重党员的结构分布和梯队建设,保证党员队伍稳定发展,对思想要求积极进步的学生的考察范围应该扩大,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干部,全面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考察,不放过任何细微环节,切实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这样可以给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只有既坚持党员标准,又注意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在工作中处理好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我们应按照的要求制定有关细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对学生学习成绩有严格要求,更注重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现实表现,使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和入党人数之间、学生党员数与学生数之间大体保持一个适当比例,从而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保持适当发展的数量。

四、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实现学生党员质量和数量和谐发展

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学生党支部,是高校青年学生中的战斗堡垒,应按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党务工作人员。党建干部队伍建设要本着对党建工作负责的态度,制定择优选拔、按需培养、合理分流的机制,要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关键岗位关键人,使党建工作队伍不仅可靠、可用,而且能战斗胜利。

党支部书记的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和从事党务工作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党员的质量。高校党组织要注重选拔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工作能力都过硬的,热爱学生工作的教工党员担任学生工作党支部书记,并结合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训指导,建立支部书记岗前谈话制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保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切实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质量和数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质量上和数量上和谐统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霄.关于正确处理大学生党员发展中质与量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2).

[2]庄辉,杨松.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12).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篇4

一、回顾行程,鼓足提升教育质量的自信心

近年来,全市上下致力于追求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质量,树立新型的教育质量观,咬住青山不放松,紧抓质量不松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绩效,在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中,趟出了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1.厘清了提高教育质量是时代的主题。

从我国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来看,提高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和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确定中国未来十年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是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字方针中,把提高质量作为根本任务,这是对教育价值目标的追求。同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教育部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始终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正在明确制订基础教育质量的标准,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控体系,引导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提高教育质量上。因此,我们认识到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更是永恒的价值追求。

从市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我们的主攻方向。随着办学条件的明显改善,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教育数量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今年“两基”迎国检历史性任务的完成,就必须适时地把工作的着力点从抓普及转到抓质量提高上来,抓规模扩大到抓丰富内涵上来。如果说当年抓普及,重点是改善办学条件和提供受教育机会的话,那么现今抓质量则更加注重软件建设和内涵发展,这对整个教育体系、师资队伍、管理水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的核心主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重点。对学生的要求是主动学、都学好,对教育的要求是上好学、学得好。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正在迎来教育质量的新时代,提升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发展必然的目标凝聚,是教育工作的主攻方向。

从以上国际国内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对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把提高教育质量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审视,精心谋划全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行动。

2.树立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观念。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乃至同一时代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和评价标准都有很大差距,我们所追求和倡导的教育质量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使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体的脑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发展,人的自我能力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方针所指的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有必要指出的是,这里讲的教育质量指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考试成绩,而是指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和谐发展。要从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与方法、社会实践与创新精神等方面全面考量教育质量。学校不能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美育、体育以及社会实践、创新精神的培养。当然,强调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更不等于样样都好,门门一样,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天赋或潜能,教育应当成为“扬长”的教育,不能只盲于“补短”,压抑有特长的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发展,这也是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的基础。

(2)全体发展的质量观。教育要给予每个学生独特的具体体验,关注学生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兴趣。教育要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服务,把面向全体学生变成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到每一个人的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所谓全体发展的质量,一是我们应当信奉这样的理念,“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着眼于所有学生,不能只盯着少数尖子”。二是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向着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有差异性地发展。三是要求办好每一所学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智优学生的培养,而且要更加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学生,包括流动人口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要用全纳教育的思想,关注这些学生的发展。

(3)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新的人才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确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意味着要把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质量的核心内涵和首要指标。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以丰富美好的人性,完善美好的人格,提升高尚的人品,来实现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作为学生,不是仅为分数而学习的,也不仅仅是为将来就业而学习的。从教育的原点来看,教育就是使人有好的发展,使人比原来更好,这也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思想。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质量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为当前的发展和终身幸福负责。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习的质量就是自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从长远看,是把个人的幸福生活与国家民族的进步有机融合的过程,这也是《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就是要高度尊重学生,按照学生的天性、人性、本性进行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就是在顺应人性本质的基础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和能够自主、能动和全面发展的人来看待。

(4)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可持续发展是从时间上讲的,这也是终生发展的质量观,其本质是一种创造的、可再生的质量观。教育教学本身具有长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从长远的、终身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衡量教育的质量,不是看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要看二十年,甚至几十年后,我们培养的这一代人具备了什么,以后干什么,干成了什么,在追求着什么样的价值。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身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既要为学生的眼前负责,更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正如《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策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牢坚实的基础。

(5)个性发展的质量观。从心理学上讲,每一个个体在先天的潜能、禀赋以及后天的性格、爱好、志向、才能、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元质量观是以固定的和绝对的标准来“剪裁”和“扼杀”这些差异,使学生的个性服从于固定的教学体系,甚至以绝对的和一元的固定标准“剥夺”许多人的受教育权。而多元质量观则要求用一种开放式的、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同样,对不同学校的学生,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应当有不同的多元的衡量标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学生一样发展,但必须个性一样舒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有个性、各有特长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成为既能全面发展,也有个性特长的人才。对此,我们在实践中,要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使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挖掘,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3.实施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行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我们的教育必须谋求素质教育旗帜下的高质量。为此,我们近几年开展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行动。

(1)加强了教育质量管理。近年来,市教育局在致力于改善学校内外部环境,为校长潜心于教育教学管理创造条件的同时,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教育局建立了研究分析教育质量的例会制度,局领导班子每年都召开教育质量分析会、教育质量对策会、教育质量推进会。分管教学的局长经常性地召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校长座谈会,深入了解学校的情况,研究落实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把提高教育质量始终当作中心工作。市教育局还提出了“三走进三服务”的要求,即“走进学生、走进教师、走进学校”和“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教育局班子成员主动联系县区和学校,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从而在教育行政管理的层面上切实抓紧抓好教育质量,力求取得实效。市教育局每年还召开全市教育质量会,拿出150多万元,奖励教育质量优秀学校。同时,要求校长要回归到学校教育教学组织指挥者的位置,切实履行起教育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努力为教师教学服务。要求校长这个学校之魂,一定要附在师生身上。校长要全面指导教育质量工作,分管校长要镇守此项工作的阵地,其它校长要全力配合抓质量、要效益、做服务。

(2)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我们从抓校长队伍入手,抓好教育质量的每一责任人。近年来,我们持续不断地举办了三届全国校长发展学校,高端培训了200多名创新型、研究型的校长,为全市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我们下大力气,搭建“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金城名师—特级教师”的金字塔式教师培养培训和成长机制。对基础性培训用校本培训实施,教学新秀以县区为主进行培训,对骨干教师、名师以市上为主实施培训。特别是我们今年评选产生了20名“金城名师”,组建起了由20名领衔名师带领的160多人参加的名师工作团队。其三,开办了市教师发展学校。我们在总结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办了由100名骨干教师参加的市教师发展学校,全力打造一批名优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学水平,紧紧扭住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4)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教育质量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优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近年来,我们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和新翅膀。在农村,加大了远程教育作用的发挥,特别是今年,乘“两基”迎国检的东风,全市购置配备了10000多台计算机,市电教中心派出了5个专业技术指导组,指导帮助学校开齐开足了信息技术课。同时,市电教中心开发引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了各个学校,解决了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城市,建设校园网及校校通工程,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应用工作,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应用的力度,将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应用于教与学的过程,应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切实转变了课程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以丰富的优质资源,有效的教学手段,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实施了教学绩效评价。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学校绩效评价方案,围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科学设定评估要素,合理设置评估权重,以推进率作为基本评价标准,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绩效评估,学校以教师为单位进行评估,教师以学生为单位进行评估。从而达到对不同起点学校给予不同评价,主要看学校在原来起点上发展了什么,发展水平怎样,推进率多高,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发挥激励、促进、导向作用。通过这一评价杠杆,使校校有奔头,人人有干头,每年都有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教育质量提升中做出了成绩、展露了头角。如今年的外国语学校名列前茅,还有五十六中、二十八中,这些过去教育质量不起眼的学校,如今创造了佳绩,遥居前位,勇获殊荣。

二、把握关键,明确提升教育质量的着力点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在新形势下办好高质量的教育,就必须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扭住不放,抓出实效。

1.要把“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

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这是我们喊了多年的口号。但是,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或者把“以教学为中心”狭隘地理解成“以应对学科考试为中心”。在整个教育管理中,必须正确认识和重新确定教学的中心地位。教育行政工作要以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教学和服务学生成长为重点,学校各项工作要以服从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为重点。校长要不断增强提高教育质量的责任意识,努力成为教学的专家,成为组织管理的高手,善于组织力量和协调资源,营造出人人关注教学和个个支持教学的校园氛围。

2.要把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精细化管理是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思想,是对常规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的更高提升。要使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一是要突出团队管理观念。要求学校下大力气通过提倡、培植和宣传,形成学校的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人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细节中来,人人有职责,人人负责任。二是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仁爱的工作氛围。尊重每一位教师,最大限度地团结人和激励人,使人尽其能,力争以精细工作创精品业绩。三是要提高执行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培养完美极致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打造精工细作的本领,做到“唱功”、“做功”样样通,样样都要行。

3.要把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到实处。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是要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广大教师聚精会神地教书育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大力推进“师资素质提升工程”,继续开展“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和“教学新秀”等培训及评选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培养出更多的名优特教师。特别是要以联校培训、校本培训、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和学科创新培训为重点,落实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

4.要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

要认真落实好市教育局《关于推进科研兴校工程的若干意见》《市科研兴教工程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从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出发,从改进学校管理的实际出发,从解决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问题出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工作,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切实际,更加实用,更有实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要注重发挥名优特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卓有成效的本土化的教育教学经验,深化对本土化教育经验做法的提升和创新,不断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成为引领教育科研工作的榜样和旗帜。

5.要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落到实处。

课堂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主渠道。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学校就要组织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拓展和开发课程资源,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共同努力者,让教师的教更具创造性,让学生的学更具主动性,让课堂唤发出生命的活力。特别要学会吸纳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东西教自己的学生,使自己的“教”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使学生学得更积极、有主动、更有所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6.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落到实处。

今后,教育的腾飞还要寻找新的引领,寻求新的拓展,寻求新的途径,那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翅膀。我们深知信息技术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深刻地改变着学习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过去进计算机房要换衣服换鞋子,现在人们夹着笔记本电脑随处使用,信息技术的革命,已经带来了教育的全面变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学习的时空无限拓展,带来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根本性变革。通过信息技术挖掘的教育财富将是成倍增长,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教育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自由、更加有效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受教育者检索到最好的教育资源、最有力的教育帮助,同时也随时随地把自己的经验、创意、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的教育手段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聚焦核心,增强提升教育质量的内生力

做任何事情,不但要考虑目标,更要考虑关键环节,目标明确不等于抓住了核心,谋划和推进未来教育的发展,让美好的愿景如愿实现需要聚焦核心,增强内生力,具体说就是教育内在的动力、活力和驱动力。

1.聚焦知全局、精本行、有能力的校长。

每个地区、每所学校的发展,团队中都要有领跑者,我们这里所指的领跑者,就是校长。校长在学校发展中引领方向、鼓舞斗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缺乏领跑者,广大教师的热情容易消散,力量不能凝聚,价值观难以一致。作为领跑者,我们必须胸怀理想、意志坚定、知晓全局、精通本行,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跑得快,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能坚韧。要努力做到“三立”,即立德、立业、立言;努力做到“三宽”,即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以自身的学识,人格的魅力、工作的能力、事业的业绩,赢得大家的尊重和追随。如果我们的校长思想无人追随,倡导无人响应,行为无人尊重,班子软弱涣散,业绩乏善可陈,那么这个领跑者就发挥不了作用,也就是不称职的校长。因此,各位校长要当仁不让,义无反顾者肩负起推进教育质量提高领跑者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投身到教育质量提升的事业之中。以敢创一流、追求卓越、不甘落后的信念,以敢闯敢试、先试先行、奋发进取的精神,以“当政者必须有为,无为者即是有罪”的思想,开拓学校发展的新途径,创造教育质量的新佳绩。

2.聚焦有爱、有识、有为的教师。

未来十年教育要保持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追赶国内先进地区,今后不能仅仅靠凭财力、凭人力、凭规模,而应该激活和释放教育内在的动力,这个内在的动力主要指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广大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实践主体,更是教育的关键所在,他们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学识水平、创新创造的能力,深刻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努力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安心从教、乐于从教,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活力。在过去的有关会议上,我曾经多次提到教师要具备“三有”,即有爱、有识、有为;我也曾提过教师要具备“三力”,即教育能力、事业动力、人格魅力;我还提过抓师资队伍要“三让”,即让最优者从教、让从教者敬业、让敬业者乐业。在新的形势下,这些期盼和要求仍然可以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新航标。特别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具备“三有”和“三力”。那么这些“三有”和“三力”会自然具备吗?没有我们在座的局长、校长的精心引领、培养、培训,搭建良好的平台、营造成长的环境,提供发展的沃土,不会自然生成。为此,我们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有效培训和有力培养,引导教师带着大爱走向学生,带着感情走进课堂,带着使命从事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中,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敬业的态度、以过硬的本领,在崇高的教育事业中,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共赢。要严把教师进口关,精挑细选优秀教师从教,在从事教育事业生涯中,让他们产生对教育的敬业,在敬业中安心乐业,从而使广大教师将教育事业做为一项神圣的事业,付出毕生精力,奋力拼搏;把教育事业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投入全部心血,执著求索;把教育事业作为一种崇高的艺术,灌注所有思想,创造卓越。

3.聚焦自主、能动、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质量提升的落脚生点,在于能否让学生自主能动全面发展,最终归结在培养人才的质量上。那么,我们过去做到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实现了“两基”的普惠大业。今后十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努力追求不让一个孩子厌学,力争做到每个孩子乐学,也就是让孩子把上学作为最期待的事情,把课堂作为最快乐的场所,把教师作为最喜欢的长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灵性,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好奇,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求知,发展每一位学生的心志,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活力充分舒展。当孩子们每天带着兴奋和期待去上学,那学校一定会是学生成功与幸福的出发点,他们终生都会对学校产生深深地眷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以上所述的理想变为现实呢?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广大教师要实施爱心教育,学校要创建爱生学校,通过爱心培育学生的学习力,使学生自主、能动、全面地成长。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远大的人生理想追求中、在学生学习的茫茫征途上,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坚持学、不停学,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学习的毅力。在学生学习的精神世界中,要引导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动机,激活学习的原动力。在学生成才的道路上,要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积极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使自己的潜质和潜能得到全面发挥和展示。

4.聚焦先进、特色、精品的课程。

课程是国家意志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成果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是科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是教和学过程中不断生成的生态系统。那么,如何有效地执行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和实施好课程,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自主能动全面地成长。我们必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努力做到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并使三者有机地融合。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要把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为建设精品课程发挥作用。过去我们把课程等同于教材,静态地固化了的课程,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就不仅仅是教材,只能说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多元化的组成。从课程的载体上说,不但有教科书,即纸质教材,还有电子教材,网络教材,辅助教材,教学挂图,实验仪器,教学环境等;从课程的生成性上说,有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从课程的拓展性上说,有校内资源、校外实践资源、自然资源等,这都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城关区开发的《生命、生活、社会》教学资源包,就是发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开发的良好的课程资源,是一个课程资源的集成。再如,江苏东庐中学的导学案,就是课程的再开发,对课程一开始就让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家长配合,共同形成新的更具针对性、真实性的教学案,这些都是大家共认的精品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开发、实施中,既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合作能力、教学能力。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们参与课程的开发建设实施之中,从而转变了课程的呈现方式,转变了教师的教的方法和学生的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课程不断生成的生态系统中,自主发展、能动发展、全面发展,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其次,校长们必须要认识到你们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如何,不仅影响到课程的顺利实施,更主要的会影响到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三,要努力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一是要提高对课程价值的理解能力,二是要提高对课程的规划能力,三是要提高对课程的开发能力,四是要提高对课程的实施能力,五是要提高对课程的管理能力,从而为学校建设精品课程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实实在在的内生力。

5.聚焦管用、实用、有效的机制。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事管理;工作平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9-0168-03

一、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特点和意义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源头,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事管理,而是指通过制定和完善与高校有关的人事法规,运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教职员工和人事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计划、决策、指挥和协调等一系列的综合管理活动。其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制定高校内部人事制度、政策和法规,进行人事决策和组织安排,研究并建立为高校吸引和保留各领域宝贵人才的人事机制,采取适当的措施充分调动起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对于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和高效开展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在高校整个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通过人事管理使各方面的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由于各项人事管理措施,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科学、配套的人事管理措施,严格、周密的考核、用人制度,是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关键。因此,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是关系到高校发展命运的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必要性

(一)人事管理观念有待改进

传统人事制度是以事为本,侧重于对事务的管理,忽视了对作为第一生产力主体的人的关心和重视,严重阻碍了高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广大教职员工是高校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合理运作的核心力量。这就客观上要求高校人事管理转变传统观念,从以事为本转到以人为本上来,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转到以系统化过程管理为模式,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方法上来。同时,应转变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定位,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把人的发展、人的解放放到主要地位,在高校真正树立正确、科学的人事管理观念。

(二)人才结构有待优化

从宏观角度分析,高校发展的关键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高校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比例对高校的发展均有很大影响。最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和大规模的高校合并,建立了以综合大学为主体的高等教育格局,这使得目前高校人才数量储备明显不足。在教学、科研人员中,多数教师只能进行一般课程开设和知识的传授,缺乏能够在某一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的人才,尤其是缺乏大师级的领军人物。在管理人员中,多数管理者只能进行一般的日常工作运转,缺乏现代管理思想、管理能力及较高的整体素质。这种人力资源结构比例上的失调妨碍了高校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限制了高等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在保证高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逐步地进行人才结构的调整,使高校的人才结构趋于合理化。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人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工作中仍存在着循规蹈矩、过分拘泥于执行现成的政策和法规的现象。一些管理人员为教职工做好服务的意识还很淡薄,不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能主动地开展工作。一些管理人员只注重应付日常的人事工作,忽视了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政策理论的学习、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工作中存在开拓性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人事管理工作过程有待规范

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目前的人事管理人员往往以经验为依托,按习惯去实施人事管理活动,不能体现各高校的自身特点和管理科学的最新成果。此外,由于缺乏科学而系统的工作过程管理和评价方法,人事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的差异,使人事管理带有较为明显的随意或僵化的特点,缺乏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因此,有必要对人事管理工作的过程本身进行有效地管理,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三、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科学化的目标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要开拓创新求发展,必须全面推进内部改革,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高校的发展方向、办学模式、学科建设等重大决策,都需要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考评制度等各项人事管理制度中得以强化和引导,才能得到全面落实。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是高校改革的重点,又是高校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学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保证。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必然要求进行制度改革,无论是管理模式、内部机制的改革,还是学校校内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其目标归根到底都是要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的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成长的氛围,创建有利于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环境。因此,建设科学、稳定、高效运转的人事管理工作平台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发展目标和重要保障。

四、ISO9000管理体系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科学化

ISO9000质量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目前已经为诸多国家和地区所等同或等效采用。ISO9000质量体系管理模式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新模式,其核心精神是把质量管理的重点从传统的结果评估转变为生产过程的控制。ISO9000管理体系是一种科学的过程管理体系,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采用该体系有利于促进管理的科学化。

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平台采用标准化的过程管理体系,将可以保证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建立在管理科学和现代前沿技术的基础上,有助于完善高校人才考核测评体系,有助于不断开发和完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且对整个高校人事管理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控制,从客观上保证高校人事工作的科学性、标准性和规范性,从思想意识上可以树立全新的管理服务产品观和质量管理观,极大地促进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ISO9000管理体系为模

板,建立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平台,对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平台的建设

采用标准化的过程管理体系是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科学化切实可行的途径。ISO9000管理体系的典型特点是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各种标准用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从而规范一个相对稳定和程序化的生产过程,并在各个关键环节上实施有效的控制。ISO9000质量管理文件化的特点是高校人事工作实现正规化、法制化、计划化的重要保障。

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是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法规依据和见证的信息及其承载媒体,它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形成文件的程序、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和运行控制所需的文件及质量记录等。按照其具体要求,高校人事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平台的建立应按照要求,编写所需的各层次文件。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质量方针是由高校人事管理人员制定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它应与高校的办学思想一致,与高校章程中规定的学校定位、办学宗旨、办学任务、教育形式一致,体现高校长远发展的规划。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质量目标是人事管理工作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目标应逐层制定、可测量、与质量方针一致并且满足质量要求。既要适合高校人事工作发展实际需要,又要符合标准要求,便于以目标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质量手册是规定高校人事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平台的重要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质量手册的建立应适合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目标,满足高校对人事管理工作的要求,描述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及各过程要求和过程之间的相互接口关系,明确各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质量职责,编制或引用体系各过程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确定各过程需开展的质量活动和控制要求,提出人事管理工作质量手册的评审、修改和控制办法。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程序文件,是为体系中某项活动或过程的运行途径所进行的规定。程序文件应描述影响有关质量活动或过程的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列出活动的输入、转换、输出内容,规定开展活动应具备的条件,阐明必要的纠正措施等。人事管理工作程序文件的编制过程应遵循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同时也要考虑到人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方向性。

作业指导文件用于描述实施各质量活动的可操作性技术细节,是质量管理体系中作业文件的代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作业指导文件是对人事管理工作相关程序文件的支持和对其中某一过程的细化,是对程序文件的一种补充,其制定应本着使高校人事工作有章可循的目的。

质量记录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阐明质量管理体系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文件,为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如管理记录、客观证据和技术记录等。由于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记录应结合高校人事工作的实际情况,如实反映体系的运作过程,并确保记录的运作和填写符合要求。

六、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平台展望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建筑法适用范围(整理2篇)
  • 下一篇:未成年人保护专题讲座(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