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建筑法适用范围(整理2篇)

时间: 2024-09-19 栏目:办公范文

建筑法适用范围范文篇1

建筑节能法规体系的现状分析

1994年建设部成立了节能工作协调小组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开始有组织地制定建筑节能政策并予以实施。《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和《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确立了开展建筑节能的目标、阶段与任务;建设部多次下发关于实施建筑节能标准的通知,推动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1997年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将节能确立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第一次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合理利用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节约能源、鼓励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节能法》的颁布对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建筑节能工作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为了贯彻执行《节能法》和推动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的实施,2000年2月18日,建设部颁发了76号部长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对建设项目有关建筑节能的审批、设计、施工、工程质量监督及运营管理各个环节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处罚措施。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相关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缺乏系统的针对建筑节能的法律。我国目前没有专门对建筑节能立法,相关的法律中也缺少关于建筑节能的具体规定。因此,建筑节能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第二,具有操作性的法规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大。我国建筑节能领域具有操作性的法规多是由建设部制定的一些办法、规定和通知等,在具体运用中难以产生法律效力,缺乏对行为主体的法律制约,对建筑节能工作的推动与监管力度远远不够。第三,有关法律法规滞后。我国目前执行的一些法律法规还是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由于时空差异已出现适用范围有误、规定内容过时等问题,急需补充和修订。第四,法规体系结构不完善。目前《建筑法》中关于建筑节能的规定存在空白,而国务院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行政法规,建筑节能法规在结构上还很不完善,法规体系尚未形成。

完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的构想

针对我国建筑节能法规的现状和问题,分别对四个法律文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从内容和结构上完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

修改《节能法》的建议。《节能法》作为国家能源节约方面的根本法律,对建筑节能工作有总体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对《节能法》中建筑节能相关规定的修改意见如下:一是扩大《节能法》的调整范围,把建筑的终端能源消耗纳入其中,并作为重点调整对象之一;二是强制措施和奖励机制相结合,将市场调节机制、政府调控机制、社会调整机制结合起来,为建筑节能制定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提供法律依据。

修改《建筑法》的建议。《建筑法》作为建筑业的根本法律,是调整建设领域各项活动的法律基础,必然要为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法律依据,而现行的《建筑法》中缺少建筑节能的相关内容。因此,建议借修改《建筑法》之机,在《建筑法》中增加有关建筑节能的条款,这是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迫切要求。

制定《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的建议。《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部门规章,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了法律效力不足的缺陷。因此建议加快制定和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由国务院颁布,以改变目前建筑节能领域行政法规缺位的现状,从而完善建筑节能的法律依据,提高执法效力。

建筑法适用范围范文篇2

关键词:山体;高度控制;景观;唐山市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高度控制的意义:

唐山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城市建设急需提高土地利用率,不可避免的要求建设高层建筑,与某些景观保护区域建筑高度控制产生冲突。

面对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建筑高度的适度提升不仅有利于土地和资源的集约利用,而且为人类生活活动空地的预留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具有保护环境和生态、促进社会公平、体现城市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此次规划研究充分利用城市特定的自然资源优势,尊重历史和地方文化,保护和发展城市特色,着力打造文化名城,需将一条时空景观走廊、六条景观通廊、九条景观主轴、若干门户景观地区和“三山”景观风貌作为城市生态结构体系进行控制。

二、规划范围、规划建筑分类:

1、规划范围:

唐山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大城山、凤凰山、弯道山周边地块建筑高度控制。

2、规划建筑高度分区:

低层区:(1-3层)9m以下;低、多层混合区:(4-6层)9-18m;小高层区:(7-9层)18-30m;高层区:(10-14层)30-45m;中高层区:(15-19层)45-60m;超高层:(20层以上)60m以上。

三、总体概论:

1、区域发展分析:

规划将唐山发展为紧凑城市,通过对城市三维空间尺度的发展控制,有效引导城市形态向紧凑模式发展。

通过历史文化、道路容量、土地区位、自然生态、城市形象、人口密度、未来发展框架这七方面内容对区域建筑高度控制的评估。

唐山地震文化、老唐山风貌以及在近代工业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其具有丰富的近代工业文化,是城市人文风貌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

2、视线分析概述:

2.1山体周围的建筑不得对山体形成遮挡,所有高层建筑及山周围500米范围内的建筑,必须进行视线景观分析。

2.2强化重要山体、广场的视觉控制作用,将各视点的建筑高度控制进行叠加,取低的高度,确定视线控制范围内建筑高度分区,不得对视线造成遮挡。

3、视角水平线基准:

由于唐山市地面高程有波动,为保护山体景观风貌,建筑高度控制取最大值,因此本次控制规划研究以海平面高程为视角水平线。

四、唐山市“三山”周边区域建筑高度控制研究:

1、现场踏勘:

1.1弯道山:现状高35米。东侧约400米处,可视山体1/3;约600米处可视山顶(即山天际轮廓线)。

1.2大城山:现状高125.1米。周边约1000米处,可视山体1/3;约1500米处可视山顶(即山天际轮廓线)。

1.3凤凰山:现状高85.7米。周边约600米处,可视山体1/3;约1000米处可视山顶(即山天际轮廓线)。

2、理论依据:

2.1眺望控制法:

竖向控制法计算公式:(如图1)

图1计算模型示意

本次规划中在保护山体风貌前提下,以可视山体1/3标准,同时由于唐山现状地质情况,确定建筑与山体的最大高度比系数n(h/H)为小于等于0.3。(如图2)

图2竖向控制示意

2.2俯视控制法:

根据前苏联关于“距离和天气条件对城市建筑的影响”研究,人对城市建筑的注意力依距离而变化。(表1)

表1:距离与视觉效果简表

根据以上视觉原理,因为3000米是人眼清晰感受城市的极限距离,所以将3000米作为观赏景观标志物的视界范围,而景观重要节点周围1500米范围内,为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区。

3、推论:

3.1俯视计算法:

3.1.1俯视角为10°-30°为最佳观赏角度,因此需计算求出俯视角10°的可视范围和俯视角30°的可视范围,设定观景高度为山顶(俯视范围最大处)。(如图3、表2)

图3俯视角计算模型示意

表2:俯视角相对可视范围一览表

依表推断出,弯道山俯视最佳观赏范围为60.6-198.5米;大城山俯视最佳观赏范围为216.7-709.6米;凤凰山俯视最佳观赏范围为148.4-486.1米。

3.1.2正常人的眼睛视力距离为50-100米,观察某个个体建筑物时的清晰距离为300米,视野范围为60°角的圆锥面。300-1500米,可感知建筑群体的形态,任何突出的形态都对整体景观感受带来较大影响。

本规划规定景观重要节点(主要山峰)周围300-1500米范围内为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区。

3.2仰视计算法:

为保护山体风貌,规划规定可视1/3山体的范围为一级保护区域,即建筑高度严格控制区;可视范围由1/3山体至山顶(即山天际轮廓线)的范围为二级保护区域。

3.2.1仰视一级保护区域:弯道山在可视400米范围内,建筑最大高度控制在10.5米;

大城山在可视1000米范围内,建筑最大高度控制在37.5米;

凤凰山在可视600米范围内,建筑最大高度控制在25.7米。

3.2.2仰视二级保护区域:

计算公式:。(如图4)

图4二级保护区域建筑最大高度控制计算模型

得出:弯道山在可视400-600米范围内,建筑最大高度控制在11.7米;

大城山在可视1000-1500米范围内,建筑最大高度控制在41.7米;

凤凰山在可视600-1000米范围内,建筑最大高度控制在34.3米。

3.3俯视与仰视结合:

3.3.1俯视角计算与仰视一级保护区合并,得出:

弯道山在可视400米范围内,建筑最大高度控制在10.5米,处于俯视最佳观赏区域、仰视可视1/3山体;

大城山在可视1000米范围内,建筑最大高度控制在37.5米,处于俯视最佳观赏区域、仰视可视1/3山体;

凤凰山在可视600米范围内,建筑最大高度控制在25.7米,处于俯视最佳观赏区域、仰视可视1/3山体。

3.3.2俯视横向距离与仰视二级保护区域相交,得出:

弯道山二级保护区域为可视400-600米内,建筑最大高度控制在11.7米,仰视可视山体最远距离,可视600-1500米范围内建筑可适当提高;

大城山二级保护区域为可视1000-1500米内,建筑最大高度控制在41.7米,仰视可视山体最远距离,可视1500米以外建筑可适当提高;

凤凰山二级保护区域为可视600-1000米内,建筑最大高度控制在34.3米,仰视可视山体最远距离,可视1000-1500米内建筑可适当提高。

五、结语

唐山市是一座沿海现代化的城市,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通过对“三山”周边区域的建筑高度控制,进而延伸至整个城市建筑高度的控制,保护城市的特色元素,促进唐山建设成独特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条例(收集3篇)
  • 下一篇: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