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北方建筑材料特点(收集5篇)

时间: 2025-09-04 栏目:办公范文

北方建筑材料特点篇1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传承;创新

建筑有其自身的历史思潮,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古代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古代社会文化的缩影,十分珍贵。科学的古建筑设计研究需要从社会地位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我国传统文化在传统建筑中的渗透,来研究其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创新,也就是说,现代建筑设计可以根据文化特点来完成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作为建筑物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建筑材料能够充分的展示建筑形态,材料肌理、颜色、质感等,都是影响建筑设计特性的因素。随着不同时期新材料的出现,建筑形式也发生了发展变化,新材料的出现对传统建筑材料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也迫使传统建筑材料不只存在于传统建筑当中,更应该寻求能够适应现代建筑设计的新途径,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1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主要类型与特点

利用砖瓦和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是中国传统建筑最大的特点,它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所具有的结构形式,使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性。除了砖和木外,传统的建筑材料也有土、石头等其他材料,下表记录了这五种材料的特点。传统建筑材料通常来自大自然,能够体现人和自然最简单、最和谐的关系。将传统材料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既能够继承传统的文化,又能够协调自然和建筑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和谐共处。我们认识传统的建筑材料,除了参考它外观的物理性,还要了解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这些都有助于传统建筑文化的情感联想

2中国传统材料的现代表现形式

2.1传统建筑材料的色彩表现

对于材料的加工,有些运用的是天然的材料颜色,有些是利用了人工着色,前者叫做固有色,后者叫做人工色彩,一般情况下,由人工处理后,其与自然的颜色有一定差异。比如说传统的青砖黛瓦,在进行烧制后,不仅有红棕色,还有灰棕色,如果抛光或做其他处理后,颜色就更多了。在自然界中,传统建筑材料多种多样,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同种材料,颜色亦有不同,这点和人工材料具有较大的差异。将天然的材料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能够表现出材料自然的美。在建筑中可以利用色彩对比来表现出材料的自然色彩,表现出色彩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2.2传统建筑材料的形态表现

通常,材料形态主要是指材料的形状和大小。通过将不同形态元素组合,能使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差异;材料配比恰当,能够提升材料强度,从而提高建筑的稳定性,传统建筑材料通常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材料,人工材料则是人工合成加工而成。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例如园林设计、民用建筑中的砖雕装饰等,能有效改善建筑设计的形式美,具有艺术感。在校园设计中,利用砖瓦材料,既可以挖掘出人文气息,又可以按现代设计手法梳理材料肌理,使得校园中渗透出一定的文化底蕴,并呈现出新的风貌,砖瓦循环使用也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传统建筑材料的创新与运用

将传统的建筑材料与现代的建筑材料组合使用,例如,将水泥、金属、玻璃等与木头、砖瓦、土石等的新老材料相结合,是创新运用的基本手法。通常新型材料冷峻硬实,给人疏离感,与传统建筑材料有效结合后,建筑空间通过材料对比,表现出温暖、时尚、人文的建筑特征。同时,建筑形态也可得益于新老材料的搭配。传统材料自然特征较强,但与先进工业加工技术相结合后,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材料的纹理和色彩,甚至改良创新为新兴材料,如陶板,使传统材料在保存自身特点外,焕然一新呈现出另样风貌。我国拥有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也累积了大量的经验,这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现代建筑的风格,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感观。现代建筑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运用传统材料进行专用空间的设计,或者,传统材料作为整体空间中的部分点缀。现代空间加入传统元素后,人们在使用功能之余,可以感受到传统人文的魅力,使得建筑更加个性化。

4传统材料与现代美学结合

为了既满足现代建筑的风格,又体现传统建筑材料的特色,就需要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美学结合,也就是说在进行创作实践中,要将传统审美与现代美学观点相结合。传统材料在设计之前要进行美学评估,在现代建筑设计应用中,要符合现代艺术思潮和审美观。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相结合,既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思考,在其他领域也具有借鉴和战略意义。

5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中运用的意义

总体来说,传统材料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建筑设计中来,这是我国乃至有历史底蕴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馈赠,是一项珍贵的财富。传统材料形式多种多样,蕴含丰富,题材宽广,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我们为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感到自豪,更应该努力的将这些传统元素传承发扬光大。当然,现阶段,还存在为了体现传统文化而生搬硬套使用传统材料的情况,最终不仅不能够展现出建筑的特色,反而使建筑失去了魅力,甚至贻笑大方,却也引人深思,例如清华大学徐腾博士研究的河北保定“他奶奶的庙”。因此,我们在使用传统元素时,是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其改造运用,表现出时代与文化特色。同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建筑文化也是丰富多彩且多种多样的。我们对国内建筑遗产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本身就是一个有挑战的课题。作为中国建筑师,既要了解自己的传统,还要努力吸收世界建筑的优势,这是更大的挑战。但我们应该致力于让中国的特色建筑文化发扬光大,也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

6传承创新与展望

传统材料与现代设计手法有效结合,能够创造出格调高尚且特征明显的建筑。恰当运用传统元素并不容易,更难的是,我们在运用的同时还要考虑诸多的其他复杂因素。古今结合从来不是粗暴组合,我们在探索美好的基础上,也要回溯过往,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古今文化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7结论

现阶段,新结构新材料以及新技术,不断被探索和应用到现代设计与建造过程当中来。使用传统建筑材料,既要尊重现代建筑具有的文化内涵,也要满足建筑逻辑严密的使用功能,因此,需要寻求适配的多种模式。在这个背景下,传统材料依赖于其所自带的底蕴,与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和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特色个性的建筑空间,是建构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新结构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传统材料更加快捷方便的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来,而传统材料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新的设计理念以及先进技术,继续发展和演变,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现代建筑,给建筑艺术魅力添上浓墨厚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罗唯强.论传统材料在现代装修设计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11):106~108.

[2]袁烽,林磊.中国传统地方材料的当代建筑演绎[J].城市建筑,2008(6):12~16.

[3]于澎.传统建筑材料在当代华景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罗卿平.寻求传统建筑材料的再生之路———对青砖魅力的挖掘和发展[J].华中建筑,2006(3):70~73.

北方建筑材料特点篇2

学校名称

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

执教教师

谢韵菲

课程内容

走进现代建筑

学时

1学时

学科

美术

课型

欣赏-评述

教材版本

岭南出版社

适用年级

三年级

教学内容分析

该课是岭南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在“漫步建筑世界”单元,属于欣赏-评述类型。本课是让学生通过认识现代建筑的功能、新材料和新技术,感受到现代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美和材料美和建筑美术文化的内涵。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一、二年级阶段的美术课堂学习,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观察、整合和总结能力,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达感受。教师可从“形状”“材料”“功能”等美术术语进行引导,学生便能有针对性地对建筑进行有条理的观察与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在观察与比较重认识民居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区别及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探讨中自主了解现代建筑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点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感受现代建筑应用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与科技的联系、尊重科学。

教学要点

1、重点:了解现代经典建筑的造型特点和艺术特色。

2、难点:理解现代建筑新材料与科技的联系。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用恰当的美术术语对现代建筑造型和材料进行描述;

2、较高要求:能用恰当的书面语言对典型的现代建筑进行描述,说出形状、材料、颜色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个性探究:能选择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自己想象的现代建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量

教学准备

1、收集本地老房子的照片;

2、准备相关题材的学生作业。

3、制作多媒体课件。

1、找现代建筑与民居建筑的建筑材料上有什么不同?同时思考居住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2、学具准备:画笔、画纸。

培养主动对比探讨学习的习惯。

课堂发展

1、欣赏现代建筑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走近现代建筑)

思考: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

凝聚孩子学习注意力。

2、欣赏引导示范描述:

现代建筑的几何造型和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所构建的外观、给予我们那些不同的感受?

(1)你觉得它的造型像什么?它为什么要建成这样子?

(2)它和你见过的建筑有什么不一样?

(3)你喜欢这个建筑的创意吗?你够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这个房子的感受吗?

总结:现代建筑材料大量运用了新技术和钢、玻璃、合成材料等新材料,外形简洁美观、奇特、新颖、雄伟。

2、小组思考

根据图片素材,小组思考现代建筑的材料有什么,并说出这些建筑的基本形状或外形像什么。

(罗浮宫金字塔:像三角形,玻璃材料;

北京国家体育场,像圆柱,钢材料;

北京国家游泳中心,像正方形,合成材料。

材料:玻璃、钢等新材料;造型:三角形、圆柱、正方体、莲花、钻石……)

2、了解现代建筑大量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突出轻、光、透、薄等特点,大幅度地延伸了空间,体现高科技的新形象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3、想一想,说一说:

欣赏图片,介绍现代建筑的功能、用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建筑的艺术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现代建筑的优点。

(引导学生从建筑的外形、材料、功能这些方面来想象)

3、小组讨论:

假如你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你想要用什么材料设计什么形状的房子?

3、拓展学生图形组合夸张的想象力。

创作实践

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

设计自己喜欢的房子,要求:

(1)构图饱满;

(2)造型奇特;

(3)花纹丰富。

学生作业

展示评价

1、哪位同学描述得最清晰、最生动、最精彩?为什么?

2、哪位同学语言描述得特别好?

3、哪组同学绘画表现得最仔细。

学生能用恰当的书面语言对建筑外形、材料、功能造型特点与使用功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小组评选最佳评论家。

1、引导孩子用评论的方法介绍设计的房子。

2、引导学生分享描绘建筑材料细节的方法。

拓展延伸

课余时间参观体育馆等现代建筑,观察建筑用的材料和其造型特点。

北方建筑材料特点篇3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节能新能源太阳能建筑

前言

农宅作为一种普通的居住形式,反映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它的影响,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自然条件、民族文化,造就了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在环境,建筑,室内布置方面打下深深的而文化烙印,农村的居住环境则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东北地区地处我国最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其特有的气候条件与自然特征,必然对居室的环境设计产生影响。农村传统住宅多为红砖房,取暖能源以秸秆、柴草为主,平房居民的采暖形式仍以烧炕为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建住宅越来越多,由于建造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大都是自己搭建,建房时选用建材比较落后,使建筑在节能和功能造型上比较混乱,造成了在材料、金钱、土地、甚至房屋使用上产生极大的浪费及不便。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村民住宅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同时对于建筑平面进行了设计以更好的满足不同的农户对建筑功能和建筑经济的要求。新农村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传统形态的保留,东北农村住宅中取暖的火炕在新农村住宅中仍然使用。对于新能源,在新农村住宅在也要充分得到利用。比如使用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沼气等。

1优化住宅建筑平面设计

农宅的平面包括庭院平面和建筑平面两部分。农宅的庭院设计要尊重自然,综合考虑东北的地域风格,适应气候条件,以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为原则。

东北新农村住宅庭院在功能布局上紧凑,分区合理,充分利用空间,符合村民的生活习惯。庭院采用坐北朝南的方位,菜园子不布置在南向区域,利于作物生长。厕所与家畜区布置在住宅的下风向,并布置在相近出,便于建沼气池子,利用新能源。庭院有效的分割家畜,住宅,菜园等不同功能的区域,便于保持庭院的整洁优美。

住宅平面应多样化,这样可以满足农户中不同人口和不同经济条件的需求。建筑平面应将起居,会客,餐饮,储藏空间科学组织起来,合理的划分生活空间。使建筑中生产生活分开,净浊分开。对建筑的热环境进行合理分区,把储藏空间放在住宅的北面,有利于挡住冬天的而寒冷,把起居,卧室放在建筑的南面,便于吸收太阳的热量。

2住宅护结构的节能保温

东北地区农宅的护面积相对较大,其热量指标为73.35w/,是城市多层住宅的一倍以上。因此降低住宅的能耗是非常必要的。

控制体形系数,减少散热面。

东北地区多是以户为单位的单层住宅,为减小体形系数,住宅造型设计应尽量规整,加大住宅进深。另外也可降低北侧房间层高。由于北侧的次要房间面积都不大,所以对层高要求相对较低。北侧房间卧入土中。可取得减小北墙面积和消减北侧阴影区的效果。有利于北墙保温外。

降低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

现在农宅的墙体建筑材料仍然是实心粘土砖,这种材料必须选用上好的粘土烧制而成,毁坏大量农田,且在制造过程中还要消耗大量的煤碳,造成空气污染。新农村住宅将由复合墙体取代粘土砖实体墙,采用外保温复合墙体,240砖墙,保温材料可选用70厚苯板,也可就地取材,选用由废弃稻草制成的稻草板。经计算,厚度只比苯板厚20mm,但要注意的是,稻草板的防潮能力不如苯板,所以要设置空气层。由保温地面取代传统的水泥地面,保温层宜选用抗压与保温性能都好的保温材料,目前东北地区农村可得到适宜材料有高密度聚苯板,炉渣等。有密封和保温性能好的双层中空塑钢窗户代替单层木窗。此外,加设厚窗帘也是减少夜间散热的有效措施之一。加强入口门的保温,应减少直接风的吹入,加设门斗,构成具有保温功能的而过度空间。

3住宅能源的利用研究

传统能源利用。

沿用火炕采暖,但应改变火炕的传统做法,做成节能的吊炕,方便室内采暖,减少热量流失。吊炕热效率高,节省能源,炕面可保持30度的温度,在周围形成一个舒适的微气候空间。

新能源的利用。

与城市相比,农村利用太阳能的环境优势主要体现在大气透明度上。大气透明度是表征大气对于太阳光线透过程度的一个参数。影响它的因素有天空中云量的多少和大气的清洁程度。在晴朗无云的天气里,大气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量多;而当天空中云雾或风沙灰尘很多时,大气透明度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量就少。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对太阳辐射量的吸收。建筑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围护结构的保温、集热、蓄热、遮阳等方面。集热是东北地区农宅利用太阳能热技术的本质所在。通过集热部件使建筑尽可能地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再经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向室内传递,来提高采暖期的室内温度,以便减少其它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东北地区农村的畜禽粪便产量非常大,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沼气技术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还可以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沼气与空气混合燃烧时温度可高达1200℃,是优良的炊事、取暖燃料。

新能源由于其本身来自自然环境,并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之后对环境不造成任何影响。新能源中太阳能设备投资相对较少的经济性清洁能源,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与手段,新农村建筑只有以可持续发展的节能观念为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考虑农业的特有规律、农民的生活习惯、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强生态意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细致分析并有取舍的把这些有价值的节能建房思想利用到新农村的住宅建设中,不单是对传统民居生态思想的弘扬。更大的意义是把这些经典的、优秀的民居生态营造技术对注入到那些同样需要生态思想的现代农村住宅建设中。

参考文献

[1]施丽芳.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考与体会[J].山西建筑,2010,36(2):68-69.

[2]刘静霞,卢素英,安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浅析――以河南省汤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1):15-16.

[3]杨丽娜,林士军.尊重地域文化建设东北新农村[J].住宅科技,2008(1):21-22.

北方建筑材料特点篇4

一:关于建筑节能材料:

节能建筑材料作为节能建筑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建筑节能的根本途径。在建筑中使用各种节能建材,一方面可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效果,降低采暖空调能源损耗;另一方面又可以极大地改善建筑使用者的生活、工作环境。

走环保节能建材之路,大力开发和利用各种高品质的节能建材,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同时又对实现我国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发展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就成为未来建筑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指在制造过程中使用新的工艺技术,产品具有节能、节土、利废和保护环境的特点,能改善建筑功能的一类建筑材料。建筑节能材料则突出在产品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节约能源的特点。新型建筑材料是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材工业中的新兴产业,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也是节能建材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陶瓷材料、新型化学建材、装饰装修材料以及各种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等。就其品种而言,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包括砖、块、板等,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

1,新型墙体材料

墙体材料有很强的地方性和区域性,但共同特点是:走节能、节土、低污染、轻质、高强度、配套化、易于施工、劳动强度低的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道路。总的发展趋势是:产品结构趋向合理。以黏土为原料的产品大幅度减少,并向空心化和装饰化方向发展;石膏制品以纸面石膏板为主,增长迅速;建筑砌块持续增长,并向系列化方向发展,产品以砼砌块为主,且向空心化发展,装饰砌块和多功能、易施工的砌块也将得到发展;质量轻、强度高、保温性能好的功能性复合墙板将迅速发展。

生产技术向高层次发展。生产设备向大型化、生产向规模化、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发展;充分利用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使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

开发各种新的制砖技术,如垃圾砖生产技术,蒸压粉煤灰砖生产技术,烧结粉煤灰砖生产技术,泡沫砖生产技术等。建筑砌块向多品种、大规模、自动化方向发展。

2,化学建材和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1)铝合金及塑料门窗

铝合金及塑料门窗门窗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档次高。门窗组装设备向连续化方向发展,型材送进、切割、打孔铣槽、贴标记一人

操作一条线。另外,焊接生产线从焊接到清角全部自动化,铝合金及塑料门窗总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绝缘性好、多颜色、视角和触觉良好、复合化的方向发展。

(2)塑料管材

塑料管材的发展趋势是由重质向轻质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欧洲开发了铝塑复合管、交联聚乙烯管、改性聚丙烯管等新型管材的生产技术与装备。近年来,美国又开发了发泡的ABS管和PVC发泡共挤出复合管材,后一种管材的结构中间是发泡层、内外两层是密实层的三层结构。

3,建筑涂料

建筑涂料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基础材料和配方的研究,向无公害、功能型方向发展。水乳性涂料仍将是建筑涂料的主流,但无机高分子涂料、弹性涂料、具有除虫、防潮、防霉、防污、防结露等功能型涂料、粉末涂料、纳米材料等高技术涂料也在广泛的应用于涂料工业。

4,新型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建筑业及其他相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材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对防水材料提出了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

如今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为主导屋面防水材料,防水涂料已成为对油毡与高分子防水卷材的一种补充。尤其是高分子防水卷材应用明显呈增长趋势,并向复合化方向发展。防水涂料以橡胶类为主,并向功能化发展。

5,新型保温隔热材料

我国现阶段以岩棉、玻璃棉和泡沫塑料制品为主导,膨胀珍珠岩也占一定比例。从今后发展看,现场发泡的聚氨酯泡沫塑料、高密度的膨胀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防火性能的各种泡沫塑料、高耐水性的泡沫塑料等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和无氯氟烃的健康型保温板将获得较快发展。

三: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要求结构建筑向轻质高强方向发展。目前主要目标仍然是开发高强度钢材和高强混凝土,同时探索将碳纤维及其他纤维材料与混凝土聚合物等复合制造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以节能、节地、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的,大力发展各种轻质板材和砼砌块,开发承重复合墙体材料。

防水材料重点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和硅酮、聚氨酯密封涂料;

保温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用矿物棉、玻璃棉制品;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

门窗重点发展塑钢和断桥铝合金门窗,并解决好五金件的开发配套;

上下水管道重点发展化工类塑料管材件,并解决好管材与管件的配套问题。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支柱产业所需的各类玻璃钢和制品,以及农渔业等行业所需的玻璃钢渔船、风力发电叶片等产品,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在大空间建筑中“第五代建材”膜材料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它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涂层与基材通过特定的加工工艺粘合而成。可以发挥极大承载力,构筑灵活大空间,并且具有自然生态美外观。很多城市的地标性建筑都采用了膜结构。

建筑材料也有向细微发展的趋势,随着纳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纳米材料也可制成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生态建筑材料,包括空气净化建材、抗菌灭菌建材、除臭和表面自洁建材等。

利用废弃物持续开发研究环保型建筑材料。充分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矿渣、煤矸石等)可生产水泥、砌块等材料;利用废弃的泡沫塑料生产保温墙体板材;利用废弃的玻璃生产贴面材料等。

未来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与预测: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型建筑材料代表了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发展的需要。新型建筑材料将一直更新,有毒害的材料不断减少,新的绿色建材产品不断涌现。它的应用遍布各行各业。新型建材不断开发应用必将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静.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刘之洋,王连广.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3]赵鸿铁.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北方建筑材料特点篇5

在景观设计当中,材料作为表达设计概念的基本单元和主要物质基础,与设计本身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材料的种类、质感等,直接关系到景观的艺术表现力,适当材料运用能突出设计的特点,增强景观的氛围。每个地方都有其盛产的地方材料,对这些材料的利用往往能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环境空间。不论是古代园林景观还是现代城市景观,其艺术形式都是遵循特定的文化脉络而创造出来的,地方的特色材料在其中承载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在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和景观设计中,就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地方材料在地域性建筑、景观当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精神。

二、地域性景观中常见的地方材料

(一)植物在地域性景观中的应用

说到地域性景观,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构成景观的地方植物,不同的地区,因其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不同,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也不同。这些在某一地区自然分布生长的植物被称作乡土植物,不同的乡土植物往往表现着不同的地域特点,有很强的景观氛围感。比如,当提到椰子和榕树,人们会想到东南沿海的南国风情;苍郁的松树林则让人想起东北地区;而胡杨是西北边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设计当中,合理的运用这些乡土植物,往往是最便捷最节约成本的构成景观、体现地域特色的一种方法,也是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表现。在进行地域性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时,场地内及周边的植物就代表着场地特有的品质,反映了植物对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是该地景观深层次的体现。对这些植物的保留和一定程度的利用,能最快的形成地域性景观也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城市文化的尊重。四川的都江堰因其著名的水利工程闻名中外,逐渐发展成为热点旅游城市,其城市景观的规划也随之发展起来。该城市常见楠木、银杏、水杉和柳树等树种,均为自然本部的乡土植物,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基本保留和利用这些树种作为景观构成的一部分。

都江堰的公园、城市广场、街道,都可以看到这些树木形成的植物景观,如玉垒公园(现都江堰景区)中的楠木林,便是对天然楠木的保存而形成一处景点。又有街道“杨柳河”,因河岸两边都是柳树而得名,街道两边多为茶馆、小吃店,垂柳、河岸、复古的建筑和喝茶聊天的人,共同形成了具有川西地区休闲特色的城市风景。而每到秋天银杏金黄之时,都江堰的街道都被染上一抹热烈的色彩,也是一道颇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植物材料的应用还能带来别样的乡土田园景观。东北大米一直是公认的优质大米类型,出产这种大米的水稻也是东北地区具有特色的乡土植物。沈阳建筑大学便利用这样的乡土植物材料,建造了稻田校园。校园所在地原来是一片农田,土地肥沃,盛产东北大米。设计师俞孔坚在保留稻田的基础上,与当地的乡土野生植物结合,规划了极具农业和地方特色的新型校园。水稻等乡土植物不仅具有景观观赏功能,也有着生产功能,同时还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学习和户外活动的场所。出产的稻米也由此被称为“建大金米”。与建大的水稻一样,很多乡土植物不仅能形成地域性景观,具有观赏作用,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如西南地区的油菜田,是极具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开花时节颜色鲜艳,引得许多人游玩观赏、拍照留念;而到了收获的季节,不论是作为蔬菜上市还是提炼菜籽油,都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同样,四川龙泉驿盛产桃树,春天桃花开遍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而龙泉产的水蜜桃也是相当有名。

(二)石材在地域性景观中的应用

石材属于一种很传统的自然材料,天然的石材具有自然的亲和力。石材是人类最早用于建造的材料之一,因此不同的石材往往代表着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地域特性。我国浙江、贵州、福建和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对石材的利用都很充分。石材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最典型的要数太湖石。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形成,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闻名。南方尤其是江南的古代园林,大多用太湖石叠石为假山,在园林中塑造风格各异的石质景观,唤起观赏者对崇山峻岭的联想,仿佛置身在大自然的怀抱当中。因为其大多出产于江浙一带,特点鲜明又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太湖石几乎成为江南园林的一种象征,由太湖石构成的景观往往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地域特点十分突出。而在北方园林当中,同样使用石材,但更多使用北方盛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一类,这也是不同石材在不同地域景观中应用的表现。在我国西南的羌族地区,山高水险,民风淳朴,在建造房屋时大多就地取材,用当地山中的石片堆砌成平房和碉楼。平房用于居住,碉楼用于贮藏粮食和防御外敌,作用不同,但其石材的质感赋予两种建筑同样的美感和文化气息,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随着经济发展,在这些地区也出现许多现代城市景观,但城市中的文化广场和纪念性建筑,依然使用当地天然的石材,以保持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质朴感和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

(三)砖、瓦材料在地域性景观中的应用

古语有云,秦砖汉瓦,砖和瓦应该是除石材、木材外,在建筑和景观当中应用历史最为悠久的两种材料。砖瓦都要经过烧制而成,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烧制技术,因此,景观和建筑中的砖瓦本身就代表着时代和地域的特点。而在现代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中,对废旧砖瓦的再利用是一种既环保又新颖的手法。比如国美象山校区的设计师王澍在设计中喜欢使用“瓦爿墙”,均利用回收的旧砖瓦制成。在他的作品中,不同性能的材料掺杂在一起,废旧的青砖、青瓦、混凝土多孔砖等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建筑。这些砖瓦有着不同的历史痕迹,不同的质感和色彩,共同调和成了全新的建筑色彩。这样的建筑和周边环境构成独特的景观,既富有时代特征又蕴含地域气息。在景观设计中,瓦片除了构成屋顶,还能用于景墙和地面铺装,许多地方将废旧的瓦片作为传统文化的特征,作为填充物用于景观墙体的装饰和地面铺装当中,能增加丰富的光影和色彩效果。由于这些瓦片大多来自于当地的传统民居,因此也是非常富有地域特色的一种装饰。

三、结语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北方下雪(收集5篇)
  • 下一篇:医疗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