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九寨沟旅游市场定位(整理2篇)

时间: 2025-09-04 栏目:办公范文

九寨沟旅游市场定位范文篇1

关键词:黄金周;拥堵;九寨沟

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各大景区出现“爆棚”、“拥堵”、“滞留”的现象。10月2日,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4.78万人次(最大承载量为4.1万人次,最佳日容量为1.8万人),部分游客因不满候车时间过长而情绪激动,翻越栈道,强行拦车,以致观光车受阻并引发连锁反映,最终4000多名游客滞留景区。在各方的配合下,滞留游客全部疏散,事件逐渐平息。但截至10月3日下午3时,九寨沟景区已向没有完全游览景区的游客退票1万2千多张,退回票款370多万元。这一事件对九寨沟的收益和形象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现象分析

景区超载、游客滞留,不禁让公众陷入深思:为何会出现著名景区拥挤不堪,而新开发景区游客量大幅下降的现象?

1、自驾游、自助游增多,景区应急设施不完善

新媒体提供的丰富多样的旅游资讯,网络查询和预订等为自助游提供了便利,并且自助游的自主性更强,在游览空间和时间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加上近些年团队旅游质量的下降,导致更多游客选择自驾游、自助游。因此九寨沟成为了周边各地游客假日自主规划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3年“十一”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中,散客人数占68.9%,团队人数仅占31.1%。然而景区管理部门没有根据这一变化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缺少相应的服务保障和应急设施,如缺乏对自助游的引导,停车位、观光车辆、厕所等的数量不能满足集中式的需求。

2、旅游信息机制不健全,危机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理能力欠缺

目前国内大部分景区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还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游客流量的预估、预警和疏导机制还不完善。九寨沟“10.2”事件就是因为游客不能及时获得景区实时旅游信息,散客盲目涌入景区,造成景区内外拥堵。管理机构的风险意识普遍淡薄,危机防范能力不足,景区管理者觉得游客量还未达到历史最高,因而在管理上有些松懈。事件发生时,由于没有处理危机的经验,缺乏应急处理措施,对事发现场的控制不足,对游客无法实施劝导疏散,导致事态急剧变化。

3、集中式休假制度导致旅游需求集中释放

近几年,一到长假,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在家休息,转而选择带家人外出游览。而自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后,十一长假成为国人旅游的首选时间,这种集中式的休假引发众多游客前往包括九寨沟在内的部分热门景区旅游,强大的旅游流带来时空聚集,导致景区旅游容量严重超载,与景区的有限服务供给形成突出矛盾,进而引发拥堵等问题。

4、新景区度假项目开发薄弱导致旅游流流向传统热点景区

各地均在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兴建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促销力度,同时许多旅行社开出新的旅游线路,这些措施对旅游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但旅游目的地冷热不均现象仍非常明显。如黄金周期间,九寨沟、峨眉山等著名景区内拥挤不堪,而蜀南竹海景区的游客量却大幅下降。原因就是新开发的景区内旅游设施不够完善,尤其是度假项目开发不够,达不到过夜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即使是黄金周这样的集中出游时间,也不能吸引旅游者。

二、建议和改进措施

1、完善景区内自助游辅助体系

旅游活动的发展已进入自助游阶段,传统的、形式单一的管理服务模式已不再适宜自助游游客的需求。为应对节假日期间游客的集中游览,景区应建立和完善自助游辅助体系,比如游客中心相关配套设施应健全并能够为游客所用,厕所布置合理,每个路口放置景区导览图,增添服务人员引导游客自行游览,扩建停车场、住宿和餐饮设施,增添或者临时租用观光车辆,使自助游、自驾游游客在景区通过自主的方式便可顺利完成高满意度的游览。另外,景区也要与政府进行合作,一旦游客量接近最大承载量,相关部门应在景区外各路口对外来车辆进行管制和疏导,做到有序的分流,缓解景区压力。

2、建立旅游信息平台和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旅游信息平台和完善信息渠道。景区应通过广播和网络等媒体,从景区的容量角度考虑,及时安全预警信息引导游客,方便景区内游客选择旅游景点,景区外游客及时调整游览线路,避免由于信息闭塞而导致游客蜂拥而至。在管理上应形成区域统筹与政府多部门联动的管理模式:政府要对旅游地制定旅游分流预案,开辟旅游分流线路,一旦游客量接近景区最大承载量,应在景区外各路口对外来车辆进行管制和疏导,做到有序分流,防止游客过于集中在优质景区。景区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并根据旅游趋势的变化定期进行调整,同时加强景区管理服务人员应急处理的培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3、改进公民的休假制度

国家应尽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国人的出游时间有更多选择,并出台一些淡季旅游的扶持性政策,有效避免热门景区在旺季出现供需矛盾。然而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尤其在企业工作的普通员工,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带薪休假,那么企业可推行错时休假,采取提前或推迟放假,错开黄金周旅游时间,从而避免假期人流过于集中、交通住宿拥挤、旅游质量低下等问题的发生。

4、加大新景区度假项目开发力度,并完善其设施

目前国内的旅游供给满足不了黄金周期间集中的旅游需求,所以出现传统热点景区的“井喷”现象。因此要加大力度开发新景区的度假项目,完善其度假设施,包括住宿、餐饮等,以满足过夜游客的需求。通过新的开发,能有效利用旅游资源,也能使各地旅游均衡发展,促使黄金周旅游流的分流,减少黄金周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国兰.九寨沟景区假日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城市旅游规划.2014年6月下半月刊

[2]张宏敏等.遗产型景区应如何应对危机事件浅析――以九寨沟“10.2”事件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5月

九寨沟旅游市场定位范文篇2

关键词:入境旅游;产业结构

一、九寨沟入境旅游现状分析

1.九寨沟旅游客源国分布情况。据2000年至今数据统计知,入境游客总量每年保持在5万人次以上,2003年受非典影响,九寨沟入境游客总量仍然达到51821万人次,但上下波动较大,2004年入境游客出现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据统计九寨沟目前入境游前十客源国为台湾、日本、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美国、印尼、澳门。九寨沟入境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港澳台、日韩、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其中,港澳台市场入境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台湾一直占据入境游客总量第一,日本、泰国、新加坡等也占据重要市场。

2.九寨沟入境游客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国。印度入境游增长速度最快,达1780.00%,加拿大以1742.86%位居第二。瑞士、澳大利亚、美国也出现较高增长速度,排在第十位的比利时,其增长速度也达775.00%。这十个国家和地区,以欧美地区居多,欧美地区正以较高的增长速度,逐渐在九寨沟入境旅游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入境旅游行为偏好分析

1.港澳台地区。其旅游产品需求趋势为“更短、更小、更低、更少”。即停留时间更短;出游半径更小;产品价格更低;提前付费的活动项目更少。其中多次出游者和工薪阶层喜欢单点停留,不会在一次旅行中选择许多地方,他们多进行短期休假。在出游方式中,以散客出行为主,团体旅游比较少。

2.日韩地区。从其旅游方式的选择和偏好看,44.4%的日本游客选择团体游,32.1%日本游客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出游,个人游的占22.29%。而韩国游客团体游的比例高达70.9%,通过旅行社进行促销具有极大的优势。和家人、朋友一起出游的占24.19%,是韩国游客选择的第二种主要方式。

3.东南亚地区。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为主,其出游方式以团队为主,大多喜欢包价旅游,对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有较高要求。

4.欧美地区。欧美地区旅游者出游目的主要是放松休息、偏重异域文化体验,他们更喜欢单独出游,不喜欢受约束,参加旅行社、团体出游的比例较少。重在体验浓郁的民族文化,一般停留时间比较长。

三、发展九寨沟入境游措施

1.风景与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生态旅游产品。欧美及澳大利亚游客对九寨的知晓程度并不高。为进一步发展入境旅游市场,优化游客结构,急需针对目标游客的文化特征及游览目的,打造一批使观光风景与当地文化有机结合的旅游吸引物。如针对欧美背包游客增设参与性较强的徒步生态旅游环线,针对喜爱增长知识与当地文化的游客集中打造藏羌民族风情文化村,增加相关文化外语解说等。其次,因欧美为旅游发展较为成熟客源国,其游客具有较强环保意识,因此应在目标市场营销中大力打造生态牌,使其与风景、文化牌融为一体,有力增强九寨沟的国际知名度。

2.进一步挖掘九寨文化,增强文化吸引力。九寨沟长期以来为藏民族聚居地,地域特色鲜明的藏族文化及地区风情可与奇异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互补、相得益彰。此外九寨沟从地域E处于藏汉羌回等多民族文化交汇区,因而九寨沟的藏族文化也带上了多民族文化融合影响的印记。九寨沟沟内藏族人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生活、生产方式,至今还保留着浓郁而古朴的传统精美的服饰、剽悍的腰刀、香醇的青稞酒和酥油茶、洁白的哈达、欢快的踢踏舞、稳健的二牛抬杠等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炽爱;遍地的马尼堆、高耸的喇嘛塔、循环不息的转经轮代表着他们对宗教的虔诚。九寨沟的文化特色不完全同于其他藏族地区,草地上英俊的骑手,清真寺膜拜的回民,岷江畔大禹的传人,咂酒与锅庄,碉楼与羌笛,共同谱写着一首悠扬的民族融合之歌。而九寨沟入境客源国许多游客对九寨藏文化较感兴趣,例如欧美游客及澳大利亚游客等需要神秘的九寨藏族文化与独特山水风景有机的结合;东南亚游客对九寨沟的“苯波”佛教文化及相关文化产品有较大兴趣。九寨沟的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但目前对文化产品的开发、整合及营销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尚未针对主要入境目标市场开发并包装推出具有吸引力及产生国际影响力的相关九寨文化产品。我们需要整合相关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九寨沟文化内涵,结合自然风光与当地实际,合力增强九寨文化的吸引力。

3.发展特种旅游,提高游客参与性。九寨沟目前产品体系中的一个缺口主要是其只有风景及部分文化产品,虽然山水景色具有较强的知名度,但其弱势为游客缺乏参与感。欧美等主要目标市场游客有很强的参与性。而特种旅游的推出恰好能弥补九寨沟以前产品缺乏参与性的缺陷。因此可推出动植物欣赏、科学考察、藏文化探谜、徒步探险、环山骑游与攀岩、登山、休闲等特种旅游项目。再者九寨沟丰富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动植物资源、藏区文化等,与九寨沟景区独具优势的水资源相得益彰,具有发展特种旅游的良好条件,推出符合入境目标游客口味的产品,提高游客的参与感。

4.开发国际会展旅游市场。(1)虽然目前九寨沟周边的部分宾馆、度假村等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国际会展接待功能,但是接待规模普遍偏小,商务活动基本设施缺乏等现状,大多没有根据目标市场进行“对症下药”。②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及会展中介公司的合作。九寨沟发展入境目标市场会展旅游,需要与国际会展组织、中介、政府、企业及国际会展中间商合作,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会展单位与国际会展中间商沟通洽谈,合作双赢,共同促进九寨沟国际会展旅游的发展。与成都入境会展市场联合开发会展旅游线路。(4)加强横向沟通,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旅游产品,推出“山水、草原、藏情”环线旅游。

参考文献: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生物技术概论心得体会总结(整理2篇)
  • 下一篇:九寨沟水(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