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汽车工程专业(整理2篇)

时间: 2025-09-06 栏目:办公范文

汽车工程专业范文篇1

【关键词】汽车产业汽车服务工程特色专业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09261,2015345。校级本科教学研究项目JX20158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31-01

1.前言

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办出特色,改革汽车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较强创新意识的汽车服务业人才,是摆在高等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2.构建特色专业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2.1根据学校定位,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应具有创新观念、掌握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汽车技术服务与经营管理能力,能在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型企业或部门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与经营管理、汽车保险理赔、二手车评估与定损公估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于本专业综合性强,围绕汽车产业链,依托本院车辆工程重点学科,瞄准汽车服务行业的汽车运用范畴,构建汽车后服务企业的汽车技术服务平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2.2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从我校实际出发,结合对有关高校的调研,在课程体系上进行有机结合与调整,探索出了“平台+模块+课群”的课程体系模式。所谓“平台”,是由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和专业课平台三部分构成;所谓“模块”,是由支撑“平台”的“类”分支构成,形成“3+5+3”的分支结构框架结构;所谓“课群”,是由每个“模块(类)”的若干门课程形成。

2.3建立核心课程体系

建立了以“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为主的核心课程体系。

“四位一体”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块、实验实训模块、企业实践模块、自主学习模块”,并将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企业实践、自主学习四者融为一体,互为支撑和补充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两结合”的“汽车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理论与仿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两结合教学模式。结合AVL/Cruise、MSC/ADAMS、MATLAB/Simulink等工程软件建立汽车仿真模型,将课本上枯燥的公式形象化,通过创建模型、变化参数、结果分析等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的理解。

“理实一体化和综合实训岗位化”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重新分解整合,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在每部分理论课程结束后,都有相应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课程的知识。同时实践过程中,提出理论课程所要掌握的要求,结合各个系统典型故障进行讲解,然后按学生分组,通过实训操作完成各个不同故障的实车检测。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的学习单依靠课堂学习和试验是远远不够的,除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在校外实习基地实训的机会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4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为改变传统教学枯燥、抽象的课堂教学方式,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通过优化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此在汽车服务工程主干课程授课过程中进行有益尝试实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当教学主角,增强学习主动性;突出实验实训地位,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综合能力;课堂引入科技创新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2.5创建校内优良实践教学平台,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注重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逐步完善教学实习基地体系,建立与汽车服务企业的战略联盟。先后与亨运集团雪铁龙汽车销售与服务有限公司、十堰市综合性能检测站、东风商用车销售总部技术保障部、东风股份裕隆汽车营销公司技术保障部(武汉)、湖北宇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部门签订了校企产学研合作教学基地协议。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培养适应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模式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工程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针对各课程的实际特点,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校内专职老师与校外兼职教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

2.7搭建各类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赛促学。经过多年建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生已形成了以专业课学习为基础的5大创新平台,分别是:CAD小组、CAE小组、智能汽车小组、节能车小组和方程式赛车小组。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创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了科技创新意识,培养了科技创新能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结论

本研究对省属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经过本研究,使师资队伍得到历练,教师成长迅速。在该模式推动下,教师亲身实践,增强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教学水平日益提高。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更容易提炼科研创新点,带动了教师的科研热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得到增强,研究成果有比较显著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勇.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的探索[J],陕西教育,2009.4(41).

[2]沈美媛.产学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06(5).

[3]储江伟,吴晓红,李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年第25期.

[4]肖生发,邓召文,胡群.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第19期.

[5]储江伟,吴晓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重点任务实施途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第15期.

[6]于春鹏,苏清源,王革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构想[J].职业教育.2013年第4期.

[7]肖生发,邓召文,康元春.强化校企合作、凝练专业方向:打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色[J].科技视界.2014年第36期.

汽车工程专业范文篇2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课程体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211-02

为适应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增设汽车服务工程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208。通过十年的发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已小有收获,为该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提出一些专业建设构想,仅供探讨。

1专业建设的意义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抽样调查,一线技术人员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正规技术培训的仅为11.7%。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汽车维修领域如此,在汽车销售、配件营销、市场预测、车辆损伤评定以及车辆保险与理赔等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

为缓解汽车服务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需求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汽车后市场的实际情况与学科发展需要,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并依据市场完善该专业的建设就成为必需。

2新专业建设的方案与设想

2.1确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及技术基础,必要的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素质,能够适应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生产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车辆评估及保险理赔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加之对我国汽车后市场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方向的考量,设置汽车运用工程、汽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评估与保险等三个专业发展方向是比较合理的。

2.2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考虑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基础课与专业课两部分。基础课为公共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展开及继续深造夯实基础;专业课则有针对性地分方向单独授课,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好铺垫。同时,为加宽学生的就业面,利用选修课程交叉补充,以实现毕业生既是多面手又是业务尖子。

汽车运用工程是我国设置较早的一个本科专业,因学科划分问题,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将其并人交通运输专业。但考虑到汽车后市场的需求及专业建设的完整性,将汽车运用工程做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还是可行的。该方向的毕业生将主要从事汽车维修、检测、运输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及汽车类企业的规划、设计、经营等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及进口车辆的不断增加,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人才严重匮乏,现阶段的从业人员部分来自汽车类专业,部分来自贸易或营销类专业,其余则为转专业人员,即懂汽车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策划的从业者甚少。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应设立汽车与配件营销方向,主要培养从事整车营销、汽车配件营销、销售市场预测及市场信息反馈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汽车保险已成为各大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由于汽车保险业起步较晚,汽车保险类专业人才的稀缺可想而知。同时,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对车辆评估、损伤鉴定以及车辆质量与事故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急速增加。为缓解这一领域人才需求的压力,应设置汽车评估与保险方向,培养从事车辆评估、车辆定损、汽车保险与理陪、车辆质量与事故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个专业方向均是根据汽车后市场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方向不同学习重点和主攻方向自然不同,考虑到人才素质的综合培养以及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需要,学生在完成各自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课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完成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可跨专业方向选修,也可跨年级选修。这样就使学生完成本专业方向学习并兼顾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可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

2.3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做基础,才能成为汽车后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必须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多为曾设置汽车类专业的院校,其汽车类专业实验室基本形成规模和体系,完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基本的实验、实训教学不成问题。但积累多重在汽车制造及汽车运用方面,汽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评估与保险方面的实验、实训条件则略显不足。组建单独的汽车服务类实验室,以增强汽车营销及汽车评估与保险方向的实验、实训能力是当务之急,应重点入力度,以完善校内的实验、实训环节。

2.3.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多数汽车类院校与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4S店以及保险公司等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力争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分散到相应的单位实习,让各单位借此机会观察和挑选合适的学生毕业后到自己单位服务。若建立这一关系,就可以解决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校外实习基地得以建立,实现多样化和多元化实习环境;其次,学生熟悉实际工作岗位,有利于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再次,学生与企业面对面,既完成了实习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2.4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的源动力是教师,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或具备工程师、技师、评估师等其他系列职称或职业资格,同时获得教学系列职称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对于应用型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的核心。

对于专业教师力量薄弱的问题,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攻读学位、进修、开展科研活动等使专业教师逐步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以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提高教学水平;选派精干教师赴相关高校、相关企业及技术培训单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及实践技能培训。在立足内部培养、挖潜的同时,还要考虑引进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逐步形成教学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群体,从而带动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

另外,兼职教师队伍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聘请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人员做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让他们参与重要教学文件的制定,对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将新技术和信息带进学校,使所培养的学生更贴近社会,更适应社会。

2.5引导学生完成专业学习

专业发展建设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再完善的方案,没有学生的参与也是空架子。如何引导学生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专业发展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2.5.1配备专业导师

专业导师负责在业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技术培训的指导。虽然加大了专业教师的工作难度,但学生的学习及技术需求可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抑制学生的学习惰性,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便于因材施教。

2.5.2组建学生科技小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容易形成小的群体,利用这一趋势,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组建不同类型及方向的科技小组,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科技小组可以进行学习心得及技术交流,开展小的发明创造及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活动。不同小组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可贵,增强责任感和抵抗竞争压力的能力。

2.5.3倡导自修,提高综合素质

中国有句俗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教授及指导只能是以点带面,不可能面面俱到,最终的学习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修能力。因此,应着力增强学生的自修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成为汽车后市场所需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3结束语

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属于新建专业,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培养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必将成为特色鲜明的专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樊晶明,等,汽车专业发展方向和课程设置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6):123-125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汽车文化概论(整理2篇)
  • 下一篇: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