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汽车服务工程论文(整理2篇)

时间: 2025-09-07 栏目:办公范文

汽车服务工程论文范文篇1

大学阶段的基础素质教育课程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且全是必修课程,目标是以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能力为目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礼仪;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等。工程技术教育课程。工程技术教育课程是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为目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上。课程中包含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学科基础课程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现代汽车导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汽车制造工艺学;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测试技术基础;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技术;汽车材料;计算机在汽车服务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管理科学教育课程。管理科学教育课程也是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为目的。课程主要由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组成。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二手车评估与交易实务;汽车保险与理赔;营销心里学;汽车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汽车技术法规与法律服务;供应链管理;汽车保险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心理学。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在达成培养目标,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我校2009级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及汽车电器实训;汽车构造与拆装实训;汽车底盘检修实训;转向系统拆装与试验实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实训;课程设计(论文、大作业);毕业实习;军训与入学教育;汽车场地驾驶基础;劳动。课程设置的特点学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为:第一,工科基础特点更加明确,从课程设置看,包含了大部分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只是相对于其它机械类专业及车辆工程而言,课程相对较软;第二,专业知识范围更加扩大,贯穿了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整个应用过程的技术服务;第三,工程技术主干课程作为管理科学类课程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这既保证了工程技术教育具有系统完整的学科基础,又有利于毕业生在知识层面上能够应用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服务。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体系优化探讨

相对于其它专业该专业发展历史较短,不管是从专业定位到专业培养目标再到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执行以及实践教学的目的、方法与安排,均不够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专业培养目标的优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总体培养目标是“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但在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企业或公司与大学毕业生的认知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企业或公司反映大学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毕业生接到企业的任务或项目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不知道做事的流程,不知道怎么去做。第二,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有效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第三,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不够。学生的抱怨是: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在企业或公司不适用,在学校的所学与企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其实,学生在学校不是没学到东西,也不是学的东西没有用,而是不知道用在哪里,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如何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我们通过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分析,认为教会学生将自己的所学如何应用到完成企业布置的工作中,如何按工作流程完成企业项目或任务极其重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将培养目标设定为:面向“汽车中、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掌握现代汽车技术、汽车贸易、企业管理、保险理赔方面知识,并熟悉相关法规,适应汽车营销企业管理、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制造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定损与理赔服务等领域的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将“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确定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使得毕业生成为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我们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校重视三个方面的学习:(1)学习知识: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2)学会做人:要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应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有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心;扶贫济困的同情心。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参与行为、与他人交往的社会能力。(3)学会做事:应让学生在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的过程中,熟悉企业或公司的工作工程,项目开发的过程和过程控制的方法,熟悉企业或公司的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建立过程与过程控制的概念和理念。课程体系重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必需就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处汽车制造、汽车服务领域最起码专业知识;够用就是本专业毕业生所学知识能满足本层次人才就业岗位所需知识(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新建课程主要有: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汽车材料;汽车技术法规与法律服务;供应链管理;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心理学。其中,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针对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的岗位技能,分成若干典型实训项目,通过质量管理典型案例的开展、分析、讨论、实施,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质量管理技能。本课程为学生熟悉企业或公司的工作流程,项目开发的过程和过程控制的方法,熟悉企业或公司的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建立过程与过程控制的概念和理念很有帮助。实践教学的定位与教学方法根据纲要要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必须强化与市场需求接轨[1]。我们通过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汽车服务相关产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工程师和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的定位、方法与安排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设计,突出行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实践教学的定位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践教学的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做事方法、做事的习惯和做事的程序,应注重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具有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工程和服务项目的应用,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突出学生就业岗位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为其特点。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应以提高学生工程或服务项目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此,我们以培养学生就业岗位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主线,把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实际操作与理论学习相融合,逐步摸索出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验教学对接实际工程服务应用的新模式,并在实训中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目前,几乎所有的制造企业、服务类企业都建立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每一项工作或对客户的服务都是按项目及流程进行管理的。因此,围绕本专业培养“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结合企业实际,在实训教学中,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强化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根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在工程技术教育课程和管理科学教育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组织教学,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应紧贴生产实践和服务现场,使学生的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熟悉生产和服务现场的实际问题,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便知今后就业的岗位任务和环境。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属于一门交叉学科,既有机械工程、车辆运用工程专业的内容,又要掌握汽车营销、汽车保险理赔、供应链管理等新内容,更要有汽车装饰与美容、二手车评估、汽车保险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心理学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专业知识的面上看,教师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分散。况且,要实现本专业培养“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教师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第一,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对学习者进行鉴定的能力。第二,还要具备职业、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开发的能力。第三,应具备组织、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第四,不仅要具有宽厚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必须具备将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培养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批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教师。所以本专业教师队伍,急需一批高素质人才组成一个团结、高效的教学科研团队。建立这样的师资队伍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从社会上汽车服务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这些高级技术人才具有丰富的汽车服务实践经验,熟知社会对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可为更好地制定培养计划提供实践依据;二是加快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要求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深入汽车企业进行实践;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依托企业、兄弟学校和高一级学校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四是鼓励专业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职业技术等级。

汽车服务工程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地方院校;课程体系;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历史短,特别是在地方院校,办学经验有限。面对世界规模第一的我国汽车服务行业,要体现办学特色、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进一步完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课程体系及其改革

1.课程体系的内涵

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课程体系是为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探讨课程体系必先考察其人才培养目标。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哪些理论知识结构、掌握哪些实践技能,是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并将这些要求贯穿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中去,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其次,课程体系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各要素是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课程安排、内容设置及讲授课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专业课程课时与人文素养课时的比例,以及必修课时与选修课时的比例,都能影响到学生知识构建、实践技能水平的高低。可见,不同专业不同高校,因其课程体系不同,使其所培养人才各具特色。

2.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

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明确指出,2000年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向职业教育转型,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这对正在进行的地方高校改革,无疑是强大的促进,地方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对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而言,课程体系改革,就是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对课程的类别、比例进行合理的调整、组合,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汽车服务行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人文素养类课程与学科专业类课程的关系调整上,以促进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时俱进,结合汽车服务行业发展的具体特点,处理好上述关系,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也是相关讨论研究的重点。

二、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分类成为必然,研究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开发创新型人才为主,而地方本科院校则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所培养的人才必须面对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生产和管理的正常运行。地方高校办学历史不长、办学实力相对薄弱,无论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还是生源质量,都无法与重点高校、研究型高校相比,如果一味地模仿老牌大学,不仅会加剧“千校一面”的状况,而且地方院校的生存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为原则,找准办学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地方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2.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指汽车从新车出厂后进入流通、销售、使用直至报废、回收的各个环节的服务,与其他专业相比,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吸引了许多地方院校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安阳工学院作为河南省首所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售中、售后服务基础知识,能胜任汽车保险理赔、汽车营销策划、汽车检测维修、汽车交通管理等工作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南阳理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技术、营销和贸易理论基础,能从事汽车检测、维修、保险理赔、交通事故查勘、市场营销、汽车运输等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黄淮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综合运用汽车原理与构造、营销、检测维修和保险理赔等相关知识,能够在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服务、汽车金融保险服务、汽车相关产品规划等领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可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细化。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顺应时展,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面向生产一线,将造就汽车服务行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形成自身办学特色。

三、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1.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以培养胜任一定汽车服务工作岗位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其课程体系应围绕汽车服务行业一线生产实际需要进行构建,在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具有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培养。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多、领域广等特点,理论课程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学习和素质教育,实践课程重点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构建满足汽车服务工程岗位能力要求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2.提高实践、实训课程比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无论是汽车生产服务、汽车检测服务、汽车维修服务,还是汽车营销、汽车保险理赔均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专业课程要着重讲授与职业和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强调知识应用、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适当增大实践、实训课程的所占比例,在提高实验课时的基础上,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不间断安排集中性实践教学,如金工实习、汽车构造课程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汽车营销实习、汽车维修实习等,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顶岗建业的专业技能。

3.增设人文素养课程,培养健全人格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根据汽车服务行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汽车服务业服务对象构成复杂,涉及各行各业,素质高低各不相同。因此,要求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改变传统的工科课程设置,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理念,适当开设人文素养课程,包括文学、美学、礼仪、心理学等,提高人文素养,造就团队协作精神,开展以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与人文知识有机结合、具有健全人格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4.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构建柔性课程体系

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平台。通过构建公共基础一级平台和专业技术基础二级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业发展,设置不同发展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三年级下学期由学生的根据个人志向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以利于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实现培养人才的多样化。

随着汽车的普及,我国已逐步进入汽车社会,汽车服务行业急需大批“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实践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优化课程体系,造就大批胜任汽车服务业工作岗位、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嫣晓.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2).

[2]蔡敬民,余国江.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吴海荣.应用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2).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通用(8篇)
  • 下一篇:发生火灾后如何逃生(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