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整理2篇)

时间: 2025-09-10 栏目:办公范文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1

l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蘑菇JY一l菌株,引自浙江。

1.2试验方法3月开始由我市最大的蘑菇菌种制作大户生产原种,5月制栽培种,6月初~10日堆料,采用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研制江阴市食用菌指导站生产的“蘑菇增温发酵剂”进行堆料,现将其工艺过程简述如下。

1.2.1配方按lllmZ用量,稻麦草2。。okg,尿素Zokg,菜饼粉sokg,复微石青sokg,干猪粪sookg,新鲜米橄右okg(或狱皮),石灰约sokg,增温剂Ikg。

1.2.2操作流程①截草:稻麦草预先截成10~20cm段备用。②预湿:稻麦草用浸水或淋水方式使其充分吸足水分,含水量达7。肠左右,感官测定以手紧捏滴水3~5滴为宜。③软化:将草料铺成宽Zm、长度不限、厚约20cm,在上面撒一层化肥、铺一层草,在草层上撤石灰后铺一层草,再撤石灰,如此层层相夹,直堆至高1.3~1.sm,堆完后外班塑料薄膜,3~4天后翻堆一次,共7天。④拌小堆料:软化操作结束的这天晚上,将石青、粪粉、饼粕粉、米糠、增温发醉剂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童达60写,感官测定以手握成团,抛地能散即可.夜膜闷堆8~12小时。此操作也可在室内进行,增温发醉剂可在闷堆结束时混入。@混堆:大堆草料和小堆料均匀混合。至此,室外堆料告一段落。⑥进房发醉:6月20日左右进房进行床架发醉。菇房先经常规空房消毒,大小堆料混合后直接进房上床架。控制含水分63写~65%,底层暂不放料,料层厚50~60cm,进完后封闭门窗,地窗留缝约scm通气.在增温剂所含微生物群作用下,很快进入升温发醉期,料温在2~3天达到70℃左右,以后自然下降,这阶段要注意对菇房的保温,要求在52℃附近保持72~弱小时,料温降至46℃以下可开门窗通风,发醉过程9~10天.⑦播种覆土:料温降至室温即可翻格播种,于7月初播种,7月15日采用河泥曹糠极土,8月2日开始出菇,至9月中旬出菇结束.

2结果与分析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质量较好,菌丝洁白无杂菌.堆料采用了增温发酵剂后,不仅具有省工、节能、降本、高效等优点,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播种后,按照高温蘑菇特殊的环境要求,床面覆盖报纸,菇房密闭以提高C仇浓度,发菌情况良好。但覆土后,有一户菇农的2间菇房首先在覆土层下方至培养料间发现了白色杂菌,其后迅速蔓延,并形成了白色球状子实体.我们采取了“克霉灵”喷施、石灰覆盖等措施,均未取得好的效果。由于该杂菌发病位置特殊,且蔓延迅速,有子实体形成,又没有好的消灭方法,致使落菇菌丝开始萎缩,不出菇或极少出菇。其它10户菇农的菇床先后也发生该病,仅轻重程度不同,产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32如公菇床总.产金3o28kg,平均单产仅2.29kg/m之,但创产值也达37·50元/m,,平均单产值16.37元/kg,大部分菇农都有了较好的收成。详见表1.从表i可看出,杂菌的出现是影响本次试验的主要因素。据我们初步观察分析,该杂菌可能是扰抱褐地碗菌,属真菌门子囊菌亚门,30℃时致殖速度较20℃时快l。倍以上。而该高温蘑菇则要求28℃以上才能出菇,发菌阶段又需提高CO:浓度,因而高温、高湿正好也为该杂菌创造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助长该杂菌的支延。

此外,我们分析发现.培养料pH值偏酸,,土层过厚、菇房透气性差都有利于杂菌繁殖,而影响出菇.

3小结与讨论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2

关键词食用菌;秸秆;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3-0124-01

在农村大力推广食用菌产业,既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又能促进农民增收,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越来越被人们青睐。利用麦草、豆秸、玉米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高产技术,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栽培周期,提高菇的品质、档次及效益,是食用菌大发展的重中之重。

麦草、豆秸、玉米秆等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既不需要特定的栽培环境,也不需要任何机械化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投入小、效益高、实用性强的特点具有简化栽培程序、缩短栽培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优势。所需要的材料广泛,一年四季皆宜栽培。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品种

麦草、豆秸、玉米秆等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的品种只有平菇、秀珍菇、凤尾菇、杏鲍菇、双孢菇等。

2栽培前准备

2.1原料处理

麦草、豆秸、玉米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预处理草料的好坏是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用稻麦草秸秆一定要晒干,霉变、腐烂的秸秆绝对不能用来栽培,否则不仅影响产量,严重者还会造成栽培失败。为了确保栽培成功和高产,一定要选择新鲜、无霉烂的稻麦草秸秆。栽培之前要将稻麦草秸秆用生石灰水浸泡[1]。

2.2室内菇房选择

栽培菇房要求有光照,能保温,通气好。春夏季栽培,可选择闲置民房、仓库进行栽培,有条件的可建标准化栽培房。如果选择旧房,首先要把房屋打扫干净,用漂白粉喷洒1次,地上撒石灰,再打开门窗通风。

3栽培料处理

3.1建水池

在地上挖一个长4m、深1m、宽3m的池子。池内放上薄膜,四周压实,水池面积一般定位一次性浸泡草料250~550kg为好。水池要建在栽培场地附近,要有堆放草料的地方,有排水沟。

3.2浸泡草料方法

先将水池放入干净的水,按1kg水加入0.5kg生石灰的比例,先把生石灰放入水池中拌匀,再将草料投入池中,边往池子扔料边压,要使草料全部浸入石灰水中,再盖上木板后压上重物,绝不能有草料露出水面。一般浸泡时间为2~3d。

3.3草料灭菌

为保证栽培成功,建议将草料去除多余的水后,进行常压灭菌。常压灭菌要使草料堆温达到100℃,保持6~8h,才能达到灭菌效果。

4菌包制作

栽培所用的打菌包模具是用木板自做的,规格为长120cm、宽20cm、高20cm的长方型无底盖框架模具。打菌包薄膜,选择地膜即可,把薄膜剪成宽100cm、长180cm做包膜,同时要准备好捆包绳子,绳长为120cm。把已灭菌好的草料、揭去薄膜,摊开冷却,草料温度下降到25℃左右就可打包。把模具放在平地上,在模具内放3道包扎绳,放上已准备好的包膜,用手将膜按到模具底部进行上草料[2]。

5菌包培养管理

菌包培养管理是栽培最为关键的一环,管理最关键是温度控制,每天要密切注意菌包温度情况,在发菌时,菌包温度保持22~26℃菌丝生长最好,如果菌包温度超过30℃,及时将菌包层数降低,散开,打开通风道降温,仍然降不下温度就向地面洒水,直至温度降到26℃为止。其次要检查有无杂菌污染菌包,如果发现有杂菌污染严重的菌包,要及时把杂菌清除培养室,轻微的杂菌污染的菌包就采取补救措施。在发菌时要注意鼠害,发菌5~7d反堆1次,把里面的菌包翻出来,上下翻。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20~25d菌包长好。

6菌墙垒制

菌包长好后,进行垒墙出菇。垒墙前,首先要将营养土配制好,选择水质好、质地松、无杂虫卵的深土层,加入0.1%尿素、1%磷肥、1.5%石灰、0.1%多菌灵,土的湿度为45%,用手捏成团,一触即散为宜,再喷洒适量的敌敌畏,用薄膜盖好闷2~3d就可使用。其次要准备好垒墙用的泥浆和木桩。再次要将垒菌场地扫干净。垒菌墙的方法:将捆绑菌包的绳子解开,脱去薄膜,将菌包平行排放,菌包上面填好配制好的营养土,土厚1cm,继续上包,然后再上1层营养土,接着放第3层菌包。菌墙垒好后在菌墙的两边各打一木桩,以防菌墙倒塌。菌包与菌包之间用泥浆抹平,菌包顶上用营养土覆盖,再用薄膜盖好菌墙[3]。菌墙与菌墙之间相隔60cm,以便探菇管理。

7菌墙出菇管理

菌墙垒好后,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7~10d菌墙上就会出现原基,这时需在走道上空和地面上喷水雾以增加空间相对湿度,需要增加光照和通风。待菇蕾形成后,把覆盖的薄膜揭掉,要求哪个部位出了菇就揭开哪个部位。随着菇蕾长大,每天通风量、湿度逐渐增大,通风要开南北对流窗,通风不要过于激烈,以免吹干菇蕾,每天要喷水2~3次,空间湿度保持98%,有光照[4]。

8采菇

菇的采摘选择生长中期最佳,品质、产量也最好。采菇的方法:一手按住草料,一手抓住菇体轻轻旋转即可摘掉。大菇用刀割下,放入框内。一般采大留小,采完1茬菇后,清理菌墙,把死菇、烂菇都摘掉,菌墙上泥土掉下要补平,停水3~4d,养一养菌丝,再喷水,重新盖好薄膜增加温差刺激,要有光照,通风5~7d后又会出菇。整个菌墙可出5~6茬菇。

9参考文献

[1]丁伦保.长稻麦草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高产新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40.

[2]孙勇,王小利,张肖林.秸秆栽培食用菌高产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5):46.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岗位心得体会(整理2篇)
  • 下一篇: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