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国内旅游市场现状分析(整理2篇)

时间: 2025-09-14 栏目:办公范文

国内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篇1

关键词:当雄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当雄草原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度,我们通过对当雄草原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特征做出有针对性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对当雄草原旅游资源现状做出调查、整理与分析,通过这两项工作,更有针对性地为当雄草原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做好铺垫,从而为当雄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更加合理的建议。

一、当雄草原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特征

(一)地域特征分析

根据图1当雄草原国内客源分布状况分析显示,当雄草原的国内客源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川渝云贵藏)(27%)和华东地区(沪苏浙皖鲁赣闽台)(26%),其次为东北地区(黑吉辽)(12%)和华中地区(豫鄂湘)(12%),而对于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蒙)(8%)和华南地区(粤桂琼港澳)(6%)而言,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我们将其定位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以及市场为西南地区和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二级市场为东北地区和华中地区的客源市场;三级市场为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对于一级市场,宜采取维持巩固的策略,尽量保持其现有的客源;对于二级市场,宜通过宣传效应带动其营销;对于三级市场,宜通过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创新性旅游产品以吸引客源。

(二)行为特征分析

1、旅游目的

根据表1当雄草原旅游国内游客出游目的构成状况分析显示,大部分游客来当雄草原旅游的目的为观光游览,占总人数的73.2%,其次来拉萨当雄草原旅游的目的为休闲度假,占总人数的11%,其余的旅游目的占总人数的比例不大。因此,我们开发的旅游产品应当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以便满足游客的需求。

2、旅游资源偏好

根据图2当雄草原旅游国内游客旅游资源偏好构成状况分析显示,大部分游客入当雄草原旅游是对当雄生态草原的民俗民情最感兴趣,占总数的32%,其次是节庆活动,占总数的26%,第三是对雪山、湖泊和草原风光感兴趣,占总数的21%,而对当雄草原的藏族餐饮、宗教文化、旅游购物、文物古迹和其他旅游资源的感兴趣程度不大。所以我们要开发的旅游产品应该以节庆活动为主,在节庆活动中应突出民俗民情和雪山、湖泊和草原风光等内容。

二、当雄草原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

(一)当雄草原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当雄草原不仅旅游资源种类繁多,而且旅游资源等级较高,五级的自然旅游资源拥有2处,分别为纳木措自然保护区和羊八井地热田,人文旅游资源拥有2处,分别为藏族歌舞和藏戏。四级的旅游资源有5处,三级的旅游资源有五处,具体分级如下表2所示。

(二)雄草原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

我们将从生态适宜性、游客的高原适应性、资源开发难易度等因素对当雄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

海拔因素:当雄草原周边波动不大,呈东低西高南低北高分布。所以在该海拔高度内,当雄县的旅游资源适宜开发大众的旅游产品。

旅游容量因素:由于当雄草原的生态环境脆弱,导致该地区旅游容量小,同时,大量游客的到来,难免会对宗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了加强宗教旅游资源的保护,应对当雄草原宗教旅游资源进行低强度开发。

交通因素:当雄草原三级及以上的旅游资源大多数距离交通干线30km范围以内,所以当雄草原三级及以上的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较强,均较适宜开发。

人口因素:在对拉萨地区人口密度的调查中发现,当雄草原的人口密度小于50人/km2的地区,较不适宜开发旅游资源,但已开发的三级及以上的旅游资源数量较多,可以直接利用。

水域因素:据《2015年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2015年,拉萨地区主要江河、湖泊水质状况保持良好,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纳木措湖泊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所以当雄草原的纳木错均较适合开发。

环境质量因素:拉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整体保持良好。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QI)统计,拉萨地区城镇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优良率分别为:拉萨地区为95.73%,所以当雄草原的旅游资源适宜开发。

游客的高原适应性因素:内地游客刚到高原时,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但这并不说明游客不适应高原,如果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懂得正确地保护自己,那么在休息2~4天后,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状好转或消失,所以当雄草原较为适宜开发旅游产品。

资源开发难易度因素:由于当雄县三级及以上的冬季旅游资源数量较多,品质较高,所以旅游资源丰富,这为当雄县旅游线路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要适应当雄县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数据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未来几年拉萨当雄草原旅游主题的确定和具有吸引力的特色线路的设计与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当雄草原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拉萨当雄草原温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

当雄县地处地热资源密集带上,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因此,当雄县温泉星罗棋布,十分丰富,这里拥有世界最大的地热资源――羊八井,让游客能够享受到当雄温泉的独特魅力。

国内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篇2

关键词:丹东旅游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丹东市旅游业简介

丹东市辖振兴、元宝、振安三个区,东港、凤城两个市和宽甸满族自治县,人口235万,面积14950平方公里,属温暖带气候,是一个以商贸、旅游、港口和轻型工业为主体的边境城市。

丹东既有沿江、沿海、沿边三大地像自然资源优势,又有江、河、湖海以及潮汐、湿地、瀑布、山峰、森林等自然风光资源优势。北有层峦叠嶂的青山为屏,南有一望无际的苇塘与黄海相接,一千多条河流,五十多座水库组成的水网交织在高山、丘陵、平原之间,多变的地形,丰富的动植物、火山群、瀑布群、温泉区、江海岛屿等构成了无数奇丽的景观,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鸭绿江畔的虎山,反映五十年代朝鲜战场史实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我国万里海疆的北部端点江海分界碑,弹痕累累的鸭绿江大桥,中朝界河鸭绿江等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原始村落、历代古城池,古战场遗址,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理想的自然气候,边境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地方特产,良好的接待条件,先进的电讯设施,方便的交通条件,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这些旅游综合资源优势,就是丹东区别于全省任何城市的最强地区优势。

二、丹东市旅游业营销现状

丹东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在于高度复合性,丹东旅游是以鸭绿江为核心品牌的大旅游丹东旅游资源的综合竞争力在于:在鸭绿江的纽带作用和龙头带动下,山水生态与特色人文资源的高度复合。鸭绿江是世界级品牌,“鸭绿江风情”是丹东的世界级旅游产品,将在规划近中期引擎拉动沿线山水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温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发展,同时向内陆逐渐延伸,带动内陆腹地旅游业发展。远期成为一条上接集安、下接入海口的,世界级的大鸭绿江深度游憩带。

三、丹东旅游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丹东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丹东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配套设施却没引起足够重视,导致景区间交通不便捷,沿街路灯及景区内的许多地方照明不足。

(二)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国内旅游业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三)旅游品牌意识薄弱,重视品牌打造,忽视品牌管理

丹东著名旅游景点众多,但是没有科学的管理方式。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

四、丹东旅游业营销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借助当前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机会,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的首先就要筹重要方面,有计划地加强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集更多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既需要政府部门尽力增加投入,也需要在民间筹集资金,如融资、发行债券、利用外资等,从而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先决条件。其次,从以下方面加强建设: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把旅游交通与一般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盲目性;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二)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为了减少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使旅游业的相关部门融入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利用经济手段,以价格杠杆为基础,制定符合旅游业正常经营范围的价格内容;利用法律手段,健全相关法律政策,维护利用者的正当权益;利用行政手段,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

(三)深度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塑造旅游品牌

城市旅游业的开发、建设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旅游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旅游产品若能得到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欢迎,则旅游地开发、建设也就能获得成功。因而,旅游地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就集中在旅游产品的营造上。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开发中产品的定位、质量、品牌往往成为选择旅游地时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地正趋向于品牌产品的营造,依靠名、优旅游产品促使旅游地成为广大旅游者实现休闲、度假区就必须以品牌产品的标准和要求抓好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工作。

(四)加强丹东经济宏观调控,大力发展丹东旅游业市场

根据丹东旅游市场开发现状、潜力和可能,拟分成三个层次:一级市场为主体市场,二级市场为次级市场,三级市场为机会市场。其中主体市场以丹东本地居民为主;次级市场以辽宁省内地区客源市场和从全国来辽宁“金三角”旅游区逗留的客源;机会市场主要包括京津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北腹地的吉林、黑龙江等地。因此客源市场目标主要是立足于本市及辽宁地区,加速发展一级客源市场,大力拓展二级市场,逐步发展三级客源市场。即着力发掘本市居民郊游潜力,以此为支点,向500公里内外旅游圈出击,争取在目标期内对市区、辽宁地区有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向全国乃至于海外渗透,力求做到:宣传配套、重点营销、内外结合、全面吸引、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姜乃力.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J].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矿业企业管理(整理2篇)
  • 下一篇:花生的作用(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