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色彩心理学;艺术设计;研究
前言:人们对色彩的感知首先通过视觉,然后在心理产生对不同颜色的心理暗示,"红、橙、黄"是暖色心理,"蓝、绿、灰"是冷色心理,暖色能够让人产生激动、兴奋的感觉,冷色让人产生平静、消沉的感觉。在进行艺术设计时,根据人们的色彩心理表现结合色彩心理学,设计出符合心理需求的产品。
1.艺术设计色彩对比
1.1色相对比
不同颜色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色彩呈现上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色相。色相对比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包含原色对比、间色对比、邻近色对比、类似色对比、补色对比。例如将两个图案相同的橙色花分别放在红色、黄色背景中,对两个背景中的图案颜色进行观察,发现红色背景中的橙色花偏黄,而黄色背景中的橙色花偏红。造成这样视觉颜色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红色和黄色按照比例进行调和,最终得到的综合颜色就是橙色;而在统一背景颜色中,具有相同颜色成分被调和,而相异部分被凸显,效果颜色增强。在自然界中我们总会看见绿色叶子、紫色花,绿色、紫色、橙色都是不同颜色想混合而成的间色,这些间色在色相的对比上比较柔和,且间色之间对比比较活泼,具有天然美的视觉色彩效果。临近色的对比是指红与橙、黄与绿、橙与黄之间对比,这些颜色的色谱临近,区别较小,色相较近,对比范畴比较小。在红与橙的对比中,红色中带有橙的因素,橙色中带有红的因素,这些颜色相互渗透,但是在颜色对比上的对立性依然很强,具有统一性[1]。
1.2明度对比
色彩的明度对比是指,由于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在实际的艺术设计中,可以通过色彩中包含白色或者黑色的多少或者色彩本身纯色的明度,来进行明度的判断。纯色颜色的明度不同,例如柠檬黄的明度最大,紫色的明度最小。将两个颜色相同的灰色布置于黑色和白色的背景中,发现在黑色背景中,灰色给人的视觉感觉更加明亮,而在白色背景中却给人一种较暗的颜色对比。由此可见,不同明度中的相同颜色呈现有所不同,不同的配色结果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对比,例如明度比较大的颜色会给人一种不安感。将色彩的明度对比应用到装饰色彩搭配中,明度的对比直接决定着配色的光感、清晰感以及人的心理作用。通常情况下在进行颜色配色中,都需要对黑、灰、白三个颜色进行明度对比,非彩色的明度对比非常重要[2]。
1.3饱和度对比
色彩的饱和度对比是指,当一种颜色和另外一种饱和度比较高的颜色并列对比时,本身彩色度比较低的颜色更加暗,彩色度更高的颜色更加的明亮。例如,当灰色与亮蓝色并列放置时,灰色更加的暗淡,而亮蓝色更加的亮[3]。
2.色彩联想在艺术设计中的呈现
当我们的视觉器官在接收到色彩刺激时,能够在同一时间段唤起与色彩相关的颜色记忆,并能够从眼前的色彩与生活中接触到的颜色相互联系,经过大脑对颜色的分析、总结以及判断,在内心形成一种新的颜色感悟,这种颜色感悟实际上是对色彩的联想。因此,当色彩发出刺激时,能够引起分析器的兴奋,当色彩出现在眼前时,记忆和思维不断的对色彩进行分析。色彩联想主要包含冷暖联想、强弱联想、以及色彩的兴奋与安静联想。下面将以奥运五环的颜色联想进行分析。奥运五环由五个不同颜色的环组成,五个不同颜色能够让人联想到散布在世界上的五个洲,其中天蓝色让人想到欧洲、黄色为亚洲、绿色为澳洲、红色为美洲、黑色为非洲。色彩联想与颜色的波长有关,波长较长的红色让人想到血液、火焰等。而蓝色让人想到水和冰、天空和海洋[4]。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对颜色的联想不相同。例如,小学男生对白色与灰色的联想是雪与白纸,女生则联想到雪与白兔;青年男子联想到雪与与白云,女子联想到雪与砂糖;老年人对不同颜色的所产生的联想比较抽象,老年男子对白与灰的联想是洁白与纯真,女子所产生的联想为洁白与神秘。由此对比中可以发现,男性多联想到外部世界,而女性则联想到自身。人们在不同颜色刺激下产生不同的联想,因此在实际艺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针对不同颜色所引发的共鸣来进行颜色搭配,以审美角度出发,达到产品促销。
3.色彩情感与艺术设计之间相互融合
色彩的明度、对比、色相以及纯度都是色彩情感中的重点表达方式,人的情绪在不同明度、不同色相的表现不同。在进行环境场所的设计中,需要对色相在人情绪上的影响高度重视。通常情况下,在暖色调的房间中人的情绪比较亢奋,在冷色调的房间中人的情绪比较低落。从色调联想上进行分析,暖色调容易让人联想到火焰、温度、太阳等一系列热烈的事物,因此人的情绪容易在短时间内振奋起来,而冷色调容易让人对冰冷的事物产生联想,人的情绪自然就不会高涨起来。在不同色调环境下将人的眼睛遮住,并进行颜色对生理情绪对比变化的实验。用红光照射一段时间的房间,发现人的血压升高、脉搏跳动加快、呼吸急促与人兴奋状态下表现一致[5],用蓝光照射的房间中,发现人的血压下降、脉搏跳动减慢、呼吸变慢与人低沉状态下表现一致。基于不同色调对于人的状态产生的影响,在进行特定环境的设计中,可以依照以上原理进行相关设计。例如,忧郁症病人治疗的房间中,将房间装饰成为暖色调,对病人的低沉情绪有效缓解,在治疗狂躁症病人时,将其房间装饰成冷色调,降低病人的兴奋度,使病人情绪能够变得平和。
结论:色彩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于色彩产生、色彩接受和色彩应用进行研究的一门规律性科学。在色彩研究中,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心理认知,因此不同颜色对人的影响不同。色彩对人的影响分别通过色彩的对比、明度、纯度以及联想等方式来实现。在实际的设计中,根据人在不同色彩中的心理变化与艺术相互结合。
参考文献:
[1]张文静.性格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
[2]滕兆媛.基于设计因素的男装色彩研究[D].东华大学,2012.
[3]王楠.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品牌,2014,07:208.
关键词:色彩景观;园林设计;应用
一、色彩景观概述
色彩景观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色彩规划专家兰卡斯特所提出的,其起缘于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目的也是为了建设一个有序的、规整协调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色彩面貌。园林作为城市环境的构成部分,其色彩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于是就产生了园林色彩景观的概念。在园林色彩景观中,包括2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视觉审美层面的含义,另一个则是文化层面的含义,即一个城市或地区偏爱的色彩所表达的历史传统与地方文化。
二、色彩的搭配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色彩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空间,色彩既可以装点生活,美化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色彩具有很强的心理作用,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给人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最容易将人的视觉美感激发起来,最明朗的体现园林景观的特色,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景观的妥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園林色彩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光对色彩景观的影响。光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者都能够对色彩景观设计产生影响。从根本上来说,色彩只有在自然光存在的情况下才存在,才能被看到,所以光与色彩之间不可分离。自然光的种类有许多,包括太阳光、月光、星光等,这些光照射到景观上,会给景观带来特别的意境。以太阳光为例,晴天的阳光颜色非常浅,呈淡黄色,而日出时的太阳光是橙黄色,日落时的太阳光是橙红色,在这些美丽的光的照射下,园林景观披上了美丽的光辉。人工光是指人为控制与设定的光线,在园林设计中一般是以照明等形式出现。通过人工照明,夜晚的园林景观显示出与白天全然不同的景象,冷色光、暖色光分别营造出不同的气氛。
(二)材料对色彩景观的影响。材料对色彩景观的影响分为两点:其一,材料的质感影响到了色彩景观。从字面上来看,质感似乎与色彩之间没有关系,然而实际上,质感不仅是通过触摸所得到的质感,同时也是通过视觉传达所得到的质感。这样一来,视觉所接收的色彩经人脑的加工之后就形成了一种质地的判断,即质感的判断。所以说,质感能对色彩景观产生影响,一般而言,质地光滑的材料能带给人优美雅致、富丽堂皇的心理感受,而质地粗糙的材料则会给人带来粗犷豪放、朴实亲切之感;其二,材料的形状影响到了色彩景观。如果将色彩与形状联系起来解读,将会发现色彩依赖形状可造成视觉冲击效果。例如,黄色与三角形搭配,表达尖锐、激烈、刺激之感;蓝色与圆形搭配,表达向心、轻柔、永恒。
(三)心理效应对色彩景观的影响。人的心理效应是由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色彩所激发出来的,而不同的心理效应又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几种心理效应会对色彩景观产生影响。以色彩的知觉效应为例,色彩的冷暖感是构成色彩知觉效应的重要因素,暖色主要由红、黄、橙构成,是园林色彩景观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色彩,能起到平衡心理温度的作用;冷色主要是由青、蓝以及附近的色彩构成,通常与暖色搭配使用,用于草坪、花坛,起到降低心理温度的作用。
四、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一)植物。园林色彩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植物主要以绿色为基调,搭配不同颜色的花、叶、果以及干皮等,组成了色彩缤纷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创新园林意境最佳的素材以及色彩来源就是园林植物,对此,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熟悉的掌握植物的色彩搭配,从而来体现出园林设计的艺术魅力。
(二)建筑。建筑也一样离不了色彩,色彩的渲染能够充分的使建筑表现出其感情的要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在建筑色彩上也往往表现出不一样的特色。比如,我们国家古代建筑用色就比较强烈,并且图案较为丰富,色彩搭配上面也非常的和谐,具有浓厚的艺术风格及设计造诣。
(三)园林小品。园林小品指的就是用于修饰、照明、展示以及供人休息所用的小型服务设施。通常情况下都占地空间小,功能比较简单,造型别致,有些也非常有特色。每种小品也都有其独有的色彩,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并不简单,需要设计者要充分的了解小品的功能、结合所处的环境和景观主题思想的基础条件上进行色彩的搭配。
(四)水体。水是一种透明的液体,水本身没有颜色,但会因为水体面积的大小以及深浅的不同,在受到光源和环境色彩的渲染下形成不同的色彩景象。而且,伴随着四季的不断更换,水也会呈现出与四季不同的色彩感。此外,通过人造瀑布以及喷泉,借助灯光的效果,也可以为园林设计出非常具有特色的绚丽夜景。
色彩对于目前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前景还特别乐观,色彩能够让园林景物的美得到全面的艺术再现,刺激人的视觉美感,具有很厉害的感染力,可以把人丰富的情感激发出来。色彩为园林设计中比较有魅力与生机的构成部分,在一些设计中灵活恰当运用园林的中的色彩艺术,提高园林的形象与品质,让园林景观富有时代气息,构建优良的园林艺术景观。
参考文献:
[1]万奕.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16,01:109+111.
[关键词]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102-01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一年中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时间持续三个月以上可作为我国寒地城市的划分标准。我国寒地城市分布较广,本文主要以东北地区为例进行研究。我们呼吁要保护和延续寒地城市的传统和地方色调,寒地城市的道路景观色彩应尽量采用偏暖调子,以平衡寒地城市人们心理的冷暖感,符合城市特定的气候环境,并且要体现寒地特色和色彩的和谐。
一、寒地城市进行道路景观色彩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美化寒地城市环境
由于寒地城市本身的气候以及环境特点,导致寒地城市整体色彩较为单调。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因此,通过道路景观色彩的设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补因气候和城市规划失控所造成的严重破坏的城市风貌。
(二)为人们提供生活信息
在进行寒地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大部分设计都会运用色彩来重点强调某些东西,例如寒地城市的指示牌、站牌、电话亭等环境小品,其色彩面积小且鲜明有特色,因而可以从周围色彩环境中跳出,使人们更容易捕捉并识别,方便更快捷地获取所要的信息。
(三)进行和谐气氛的渲染
在进行道路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寒地城市的文化传统色彩进行相关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出良好的景观环境。通过色彩设计,我们可以进行相关情感的传达,从而渲染和谐的气氛。
二、现阶段我国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季节景观不易兼顾
在我国东北寒地城市中,我们发现,季节景观不易兼顾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同季节道路景观色彩差异较大,尤其是冬季与夏季。例如,在部分高寒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常常使用白色的雕塑与水池,但是到了冬季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水池往往变成垃圾堆;二是道路两旁的花坛在冬季往往会与枯萎的草木混在一起,让道路景观显得色彩单调。因此,应加强冬季道路景观建设,创造四季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传统城市色彩被破坏
为了提高寒地城市的整体形象,相关部门积极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传统的城市色彩被破坏,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重复现象较为严重,地域色彩表现不明显。
(三)缺乏整体色彩设计
在现阶段部分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过程中,整体色彩设计观念的缺乏直接导致城市道路景观色彩缺乏关联性,道路两旁的绿地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根据寒地城市的特点以及人们的需求进行设计。
三、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的相关策略
由于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寒地城市居民理应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以补偿不利的气候条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城市规划与各项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寒地居民在不利自然条件下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色彩搭配策略
色彩调节是一种手段、一种技术,是利用色彩所具有的心理、生理、物理性质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舒适的并且具有高效能的道路环境。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都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城市往往会面临严寒的侵袭,冬季降雪较多,大部分时间城市是白雪皑皑,城市本身色调较为单一。因此,在进行道路景观色彩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多种色彩的搭配。例如,在冬季我们可以使用暖色系进行相关景观的设计;在炎炎夏日,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些冷色系的色彩进行景观的设计。在景观色彩选择上,我们尽量选用2―3种色彩较为合适,通过这种色彩的搭配,我们可以平衡寒地城市的气候环境,进而做到夏冬兼顾。
(二)道路绿化策略
在寒地城市的绿化主要使用常绿乔木,这导致寒地城市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灰绿。因此,我们在进行道路绿化过程中要注重色彩的使用。例如,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树种,这样可以较好地美化环境。
(三)保护生态环境
进行寒地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很多南方树种是不适合在寒地生存的,移植过来也是昙花一现,无法长久。寒地城市的自然环境限制了绿色植物的种类,只有把重点放在道路景观的其他方面。因此许多寒地城市都力图塑造积极的冬季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冬季的活力和吸引力。
四、结语
寒地城市往往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地域气候特征对于人居环境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一直是困扰寒地人居环境发展的一个大问题。通过对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色彩设计在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色彩是美学形式美法则中一个重要的感性质料,也是园林艺术理论中研究最多的问题之一。色彩的重要特点是能够传达某种人生意味,反映某种时代特征。园林色彩的好坏是园林作品成败的关键,正确使用园林色彩,园林作品才能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2园林色彩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1遵循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规律造景
色彩学是美术和设计学等学科的基础科学,园林设计必须以色彩原理作为前置科学。做园林设计前,一般要掌握的色彩原理有色彩的产生、色彩的分类、色彩的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间色、复色、色彩构成原理、色调的掌握等,其中在园林设计中运用最多的规律为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规律。所谓对比,是指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各种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和色相、纯度、明度以及心理刺激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具体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聚散对比等。对比是普遍存在的,园林中经常运用色彩对比来突出主题。如青岛五四广场中央的大红火炬雕塑,就和周围的绿色植物形成鲜明对比,从视觉上给人深刻印象。调和是指运用同类色和邻近色造景。一般先确定园林的色调,再在同一色相中选用不同的颜色(同类色)或选用邻近色。如园林中为了营造一片幽静、轻松的环境,一般采用常绿植物烘托,建筑多用灰、白色调,而为了营造热烈、喜庆的环境,就会采用彩色叶植物或秋色叶树种、开花植物、盛开的花卉等,建筑假山多用红、黄色调。当然,调和与对比不是绝对的,既调和又对比才是园林设计追求的目标。古诗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既展现了红绿对比的效果,又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和谐的景象。2013年北京园博会的局部景观,景石与植物的色彩协调一致,但乔木、灌木、花卉的色彩既对比又协调,宛若一幅自然的画卷。
2.2充分利用色彩的生理和心理作用造景
长时间以来,由于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使色彩在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不同的反应。如红色使人兴奋,让人联想到喜庆、温暖、激情的岁月、革命烈士的鲜血等;绿色使人平静,能让人联想到和平岁月、温柔的脸孔、缓缓的溪流等;蓝色让人联想到纯真的孩童、明净的大海、浩瀚的天空等。色彩还有一定的保健、康复功能。例如绿色有助于消化,促进身体平衡,能起到镇静作用,对好动及身心压抑者有益,自然的绿色对昏厥、疲劳和消极情绪均有一定的克服作用;而红色、橙色、金黄色等能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产生活力,诱发食欲;蓝色能降低脉搏、调节体内平衡等。园林设计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各种景观元素及其组合的色彩必须考虑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如医院的景观色彩布局应以适宜病人疗养、休养为主,一般采用冷色调;而校园景观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绿化上可以选用一些色彩鲜艳的植物,建筑、小品、铺装的色彩也以鲜明、多变为主。纪念性园林或公园中的纪念性区域,色彩布局应以素雅为主;儿童公园、休闲公园、公园中的休憩活动区,色彩布局以明艳为佳。
2.3充分利用色彩的文化意义造景
色彩的文化意义是指色彩联想引发的文化象征意义。人们对于色彩的爱好、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制于民族、地域、宗教、民俗习惯等。园林景观要体现文化的功能,营造一定民族、地域、宗教等特性的景观形式,而色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如江南一带的古典私家园林的色彩以水墨淡彩为主。建筑色彩体现了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特点,屋顶多用灰黑色的砖瓦,墙面用白色。门厅、廊柱上略施色彩,梁枋、木柱与门窗多用黑色、栗色或本色。粉墙瓦檐等黑白色调,显得恬静自然,古色古香,幽雅清新。园林植物主要为渲染环境、烘托主景、创造气氛的,因此它的基调以白、蓝、紫或墨绿色等冷色调为主,不大采用赤橙黄等暖色调。北方的皇家宫苑建筑宏伟,装饰富丽堂皇,琉璃瓦顶和朱红门墙随处可见。琉璃瓦色彩鲜明,有黄、蓝、红、紫、白、绿、黑多种颜色,其中黄色最高贵,只有与帝王有关的建筑或皇帝批准的建筑才能使用。皇家园林金殿玉宇,雍容华贵,体现出宫廷气势和皇家气派。如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一律是金黄色琉璃瓦顶,在昆明湖碧波蓝天和苍郁的万寿山映衬下,显得格外金碧辉煌。江南的私家园林和北方的皇家园林的色彩布局特点,一方面是由两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中国封建社会森严的阶级等级制度决定的。色彩包含的文化意义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2.4充分利用色彩的识别功能造景
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小品和构筑物的色彩,可用作为标识和区分的手段,或显示其不同的功能和用途,一般采用纯度及明度都比较高的颜色,或者对比强烈、互补的颜色来完成这一任务,交通信号灯中使用的红绿黄可以看成是识别提示的最常用的三种色彩。如在广场铺装设计中,地砖色彩的变化被认为是丰富景观,增加游人新奇感的重要手段。设计要求每隔20~25m,广场铺装的色彩必须变化,此时一般采用红、黄颜色的地砖作为过渡和标识;再如一些校园和公园中的主题雕塑,往往会选择一些明艳的颜色以示区别和标识。色彩的标识功能,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被广泛地运用。
2.5充分发挥色彩的美感功能
能产生视觉上的美感,是色彩作为一种造型语言在园林景观运用中发挥的最主要的作用。通过景观构成元素,如地面、水面、植物、小品、建筑物等在色彩上的合理布局与安排,形成视觉上的对比与协调的平衡效果,塑造出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空间气氛,组织出优美的园林景观构图。如布置在植物附近的建筑,色彩上与植物应形成对比关系,但如在水边,建筑与植物的色彩应以协调为主。一般休憩性建筑以具有宁静感觉的色彩为主,观赏性建筑以醒目色彩为主。绿色的乔木、灌木、草坪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清新宜人的感觉;在大面积草坪中,配置少量红色的花卉更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在花坛设计中,常用多种颜色的花配于一起,创造出一种欢快的节日气氛;根据“量多为美的美学原则,可以在园林中密植大量叶色和花色艳丽的乔灌木和花卉,以期达到缤纷烂漫的效果。草坪中的步道可以选择亮一些的色彩,而其他地方的园路则应以温和、暗淡为主。
3结语
一、色彩营销的内涵与方法
基于色彩营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色彩营销的实用价值,针对不同的营销市场、不同的消费人群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一)色彩营销的涵义
色彩营销是在明确目标消费者对产品色彩情感需求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位,有计划、有策略的将色彩与营销组合来促进产品销售,实现需求、色彩、产品三者的有机结合。使企业品牌或产品高度情感化,从而使产品能够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将产品的思想传达给消费者,使营销省力和高效[1]。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企业开始将色彩营销理论运用到营销实践当中,奇瑞汽车公司的奇瑞QQ系列,将色彩因素率先运用到家用轿车外观色设计之中,推出“苹果绿”等高彩度的家用轿车外观色彩。
(二)色彩营销的方法
1.调查色彩消费市场
针对目标消费者对产品色彩的使用习惯进行调查,将消费群体以区分方式对每类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得出每类消费者的色彩喜好,从而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色彩心理感受,进而分析消费者需要产品传达给他们怎样的的色彩信息,才符合他们的色彩感受及购买欲望。
2.设定企业色彩形象与产品造型色彩
通过以上色彩消费市场的调查,定位企业产品的消费对象,结合色彩流行性、品牌文化、消费者的色彩喜好等色彩环境方面的分析测定,进行色彩组合、产品的造型、材料和图案等设定企业的色彩形象与产品造型色彩。
3.展开色彩营销计划
对目前家用轿车市场分析,得出以下三种适用于中国家用轿车色彩营销方法:第一,家用轿车外观色彩共鸣化,在营销过程中突出家用轿车品牌理念和引起消费者共鸣的色彩;第二,轿车外观色彩名称个性化,在家用轿车外观色彩营销的推广中,推出富有家用轿车外观色彩特点的个性化色彩名称;第三,家用轿车外观色彩形象化,把家用轿车外观色彩形象与卡通人物形象或音乐等结合起来,使消费者与产品形象之间更好的沟通[2]。
4.建立色彩信息管理系统
获取对于目标消费者的产品色彩市场调研资料,归纳总结“最受欢迎的产品色彩”及“色彩受欢迎的理由”两个要点[3],并根据标准的色彩特征、色彩模式及产品色彩使用原则,建立一套合理的色彩信息资料系统。
二、家用轿车外观色彩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在家用轿车外观色彩的选择上,由于目标消费者的身份、色彩感受的不同,色彩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一个具有创造性并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家用轿车外观设计,在色彩的运用中需要遵循产品的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独创性这四个原则,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感与认同感,使家用轿车的更富有时尚化、人性化、科技化。
(一)遵循色彩与造型互动、统一性的原则
设计概念的定位是由目标消费者的需求所决定,而造型与色彩是表现设计概念的两种手段。如:表达“稳重”,使用简洁规整的形体和沉稳的冷色要好于采用复杂多变的造型及红色、黄色。在家用轿车外观色彩设计时,充分的运用色彩规律中的色相、纯度、明度的不同将色彩进行恰当的组合与协调,产生色彩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面积效应等变化,从而丰富色彩的表现力。主要组合有对比色彩的组合和相似色彩的组合,对比色彩的反差效果具有强烈的色彩生命力,刺激消费者的视觉效果;而相似色彩的组合选用同色系颜色形成色形成统一色调。
(二)遵循流行性、地域性原则
家用轿车外观设计的流行性是根据人们的审美意识及社会倾向而随之改变的,当符合消费者的认识、兴趣、欲望时,具有色彩特征性的颜色就会流行开来。这需要掌握人们对色彩喜爱的变化规律,了解时代特征、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如20世纪80年白色汽车居多,90年代所占比例开始下降;21世纪,银色系列又成为主调色;近年,舒适明亮的色彩开始受到欢迎,蓝色、火焰黄色等相继成为大众所热衷的色彩。
家用轿车外观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还具有地域性原则。热带地区喜欢浅色调,寒冷地区喜欢深色调;低纬地区,人们喜欢柔和的中间色调来消除日照和车身的反差,而在高纬度地区,人们喜欢强烈的纯色以加强车身造型效果;在寒冷的北方,人们喜好暖色调的轿车,以满足人们色彩心理的温暖感,南方城市多喜好冷色调的轿车,满足人们色彩心理的凉爽感。
(三)遵循安全性原则
家用轿车行车的安全性主要受到车身色彩能见度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视认性好的色彩能见度佳,用于家用车外观设计可以提高行车安全性。视认性与色彩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数据显示:白色视认性好于银灰色、蓝色、绿色、黑色。而红色易引起视觉疲劳,不利于行车安全。在雾天、雨天或清晨、傍晚时分,黄色、浅绿色轿车最易被人发现且发现的距离比一般深色轿车要远3倍。所以,浅淡且鲜艳的颜色看似增大轿车外观体积,使轿车有较好的可视性,让迎面的家用车驾驶员精神振奋,利于安全行驶。
三、色彩营销对家用轿车外观色彩设计的作用
色彩营销作为第一视觉的元素,在家用轿车外观色彩设计中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家用轿车外观色彩设计是对消费者的色彩需求、色彩文化、色彩视觉效果等的解读,使外观色彩设计满足功能与审美的双重需求。
(一)满足细分消费群体的色彩需求
在家用轿车外观色彩设计中,通过对色彩营销应用,满足消费群体的色彩需求,细分消费群体的色彩感受,将其不同类的感受应用于外观色彩设计中。色彩营销在家用轿车外观色彩设计的应用成功的区分消费人群的色彩需求,凸显家用轿车外观设计中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家用车外观的色彩多样化。
从消费者的年龄、职业、性别、文化品味等角度区分,智慧的蓝色深受白领阶层的喜爱,激情的红色,多为女性所钟爱。从价格上划分,分为经济型、中档型和中高档型,经济型轿车定位为收入基本稳定的消费群体,此消费群体多为数量庞大的年轻人,对轿车外观色彩的多样化需求较高,如红、橙、黄、绿、蓝等颜色获此类消费群体亲睐。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区分,由于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色彩在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意义。如:银灰色受德国人喜爱,蓝、绿、红色受美国人喜爱,黑、白色受日本人喜爱等。[4]。
(二)提升家用轿车外观色彩视觉形象和体验
家用轿车车身色彩沟通方式的选择是色彩营销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的方法有:选择车身沟通色;选择车身颜色名称;车身颜色形象化。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选择适合轿车车身的颜色,合理的车身颜色的沟通方式可以更好的将设计出的车身色彩传递给消费者。
在传播渠道中通过合理的车身沟通色突出产品理念并成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如法拉利已有20世纪80年代历史红色的经典,激情与速度的运动精神已经成为法拉利的品牌象征。充分证明成功的家用轿车外观色彩设计可以让一个色彩代表一个品牌。同时,在家用轿车外观色彩宣传中,个性化家用轿车外观色彩名称,并丰富家用轿车外观色彩形象,与人物形象、音乐等联合起来,是一种有效加强消费者与家用轿车外观色彩形象沟通的手段,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同时关注用户体验的感受。
四、结语
色彩已俨然成为消费者在选购家用轿车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满足消费者的色彩情感、提升消费者的色彩品味、凸显消费者的个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挖掘色彩营销的魅力,了解目标消费者的色彩感受,遵循家用轿车外观色彩设计的应用原则,才会最大化发挥色彩营销在家用轿车外观色彩设计中的作用,更凸显色彩价值的体现并在家用轿车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注释
[1]梅澎、鲍坦、邴丽:《论色彩营销及其应用》,《商业时代》,2004(2)。
[2]马钧、俞一鸣:《中国汽车市场色彩营销现状及建议》,46~48页,《汽车营销》,2008。
[3]杨莉:《包装色彩色营销策略》,167~182页,《包装工程》,2007.28(6)。
[4]许世虎、叶东海:《工业产品设计与色彩流行》,205~206页,《包装工程》,2006.27(2)。
参考文献
1翟音:《色彩设计》,6~82页,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2[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9版中译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