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整理2篇)

时间: 2025-09-25 栏目:办公范文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清洁工;医疗垃圾;收集运送;个人防护

医院是特殊的医疗卫生单位,是各类细菌、病毒密集的场所。每天大量的医疗垃圾需要清洁工及时清运,以保证各办公区域和病区环境清洁、卫生。但由于基层医院清洁工对医院控感知识的认知较匮乏,致个人防护意识差的现状令人堪忧。笔者从事护理管理工作近20年,现就基层医院清洁工在收集、运送、处理医疗垃圾时如何搞好个人防护体会如下,愿与同行分享。

1目前我院清洁工现状

我院是县级一所国家“二甲”中医医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00张,实际开放床位260张。设病区6个,业务科室27个。目前医院聘请有清洁工13人,全系女性。年龄46~60岁,平均年龄50岁;文化程度高中1人,初中5人,小学7人;从事清洁工时间最短1年,最长18年,平均工龄10年。因清洁工中大多数来自农村,接受教育少,文化水平差,医疗知识极度贫乏。

2当前基层医院清洁工在收集、运送、处理医疗垃圾中常见的问题

2.1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卫生法规不熟悉,对医疗废物、医疗垃圾处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中存在对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理等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处理医疗垃圾。

2.2个人防护意识差,“无知者无畏”是基层清洁工在处理医疗垃圾时的真实写照。医疗垃圾携带大量细菌、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部分清洁工在收集、运送、处理医疗垃圾中未重视搞好个人防护,存在着装不齐、未戴口罩、未戴手套、未使用专用密闭容器运送医疗垃圾的现象。

2.3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有时未严格分类,存在混装、乱放现象。

3清洁工在收集、运送、处理医疗垃圾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医疗垃圾具有传染性。基层清洁工在收集、运送、贮存、处理医疗垃圾的每个环节都有受污染的机会,如不重视和搞好个人防护,都会造成细菌的传播和医院感染,给其身体造成伤害。为此,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是杜绝清洁工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

3.1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清洁工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力度鉴于基层医院清洁工学历低、控感知识匮乏,医院控感科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清洁工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卫生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使之掌握医疗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性及医疗垃圾处置相关知识,严格按照医疗垃圾处置流程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等工作,以避免和减少在医疗垃圾处理中的职业暴露,确保自身健康安全。

3.2加强个人防护清洁工在对医疗垃圾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等各环节必须穿长袖工作服和着长统胶鞋、带工作帽、口罩及厚长胶手套等防护用品,每次作业结束后,及时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min。防护用品有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3.3做好垃圾分类、暂存处理工作医院垃圾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盛装,医疗垃圾(感染性废弃物)用黄色专用塑料袋盛装。杜绝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污物袋应坚韧耐用,首选可降解的塑料袋。收集好的医疗垃圾应先消毒封口后贴上感染性废物标识集中放入专用密闭容器运送,存放在专用的暂时密封贮存室的专用密封桶中,标明标志并加锁,以防止医疗垃圾的流失、泄漏和扩散。暂时贮存室由专人每天上、下午使用0.2%~0.5%过氧乙酸或1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墙壁或拖地消毒1次。生活垃圾按《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执行。

3.4加强检查,防止感染清洁工在收集和运送医疗垃圾过程中,应注意检查盛医疗垃圾的包装袋、贮存容器是否有渗漏,以防止职业暴露。对放置医疗垃圾的贮存容器、运送工具要定期消毒和清洁,以防被污染和感染。

3.5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鉴于清洁工从事的是高危作业,每年应组织清洁工体检2次,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以防止其健康损害。

参考文献:

[1]郑爱英,杨伟,黄泽泓.实施ISO14001标准规范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01.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范文篇2

1.1领导不重视随着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提高,部分院方领导更多的关注于临床治疗效果而忽视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片面的认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投入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只是临时的应对检查工作,未形成医院感染的系统管理模式[2]。未能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并制定相关制度。

1.2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缺乏医护人员未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医院感染的标准未形成正确认识,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知识知晓率低。

1.3医院感染的管理混乱杀菌消毒设施简陋,器械消毒程序不明确,医疗器械杀菌消毒不彻底,操作方法不规范,甚至使用过期消毒剂杀菌消毒,盛放消毒液的器具未及时更换造成污染,不能保证杀菌消毒的有效性。无菌包出现过期及潮湿等情况。医护人员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无菌操作规程不规范。未建立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不规范。高压灭菌容器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员,经过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参与调查的卫生院的高压灭菌容器的消毒人员均未进行专业培训,不了解消毒的具体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对手部清洁的具体步骤不了解,部分医院为了节约费用,甚至没有洗手液及消毒剂。医护人员在进行诊断、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洗手,造成感染。

1.4医疗垃圾管理不规范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未分类处理,医疗垃圾未进行妥善处理,增加再次流入市场的风险。多数卫生院存在医疗垃圾存放地点及医疗垃圾的处理记录不完全。

1.5环境布局不合理部分卫生院的手术室、处理室、产房及供应室布局不合理,未严格划分各个区域。

1.6消毒记录不完善消毒记录应真实、完整的记录器械的消毒情况,同时消毒记录也是在产生医疗纠纷时具有法律效率的依据。消毒记录的规范化书写是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护人员对自我的保护措施。

2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的预防对策

2.1领导需提高重视卫生管理部门加强对各卫生院进行监管及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卫生院领导及上级领导应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充分认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预防传染病在院内爆发的重要措施。应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投入和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正常运行。

2.2建立独立科室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模式,在院内设立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需专人负责,消毒过程及消毒标准需要严格遵照卫生部的规定进行规范化的消毒,消毒供应室人员分工明确[3]。

2.3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了解国内外医院感染的新知识,针对在防控医院感染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同专家进行交流讨论,及时掌握文件的精神、具体要求,并更新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整体水平[4]。通过学习提高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定期组织考核,考核成绩同职称评比挂钩。医院感染的专职人员需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医院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将培训学习的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

2.4加强医疗垃圾的管理力度制定医疗垃圾的监管制度,明确医疗垃圾的分类及相关管理责任人,将生活垃圾同医疗垃圾分类。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需要及时毁型,防止再次流入市场。设立医疗垃圾储存站,并定期对医疗垃圾储存站进行消毒,对医疗垃圾的转运及处理进行登记,妥善保管记录。对医疗垃圾储存站的工作人员需进行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提供相关防护措施。

2.5建立监督及考核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的监督队伍建设,通过绩效及激励机制,提高监督人员及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监督部门应定期进行全院医院感染工作的检查,针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习及讨论,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2.6加强病例监控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控工作,制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上报,妥善处理,防止医院感染的爆发[5]。医护人员若出现迟报及漏报的情况应根据奖罚制度给予处罚。

2.7加强消毒隔离监管力度做好物品的清洁和杀菌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配置浓度,合理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工作,做好高压灭菌炉的监测,做好消毒隔离人员的知识培训,需要定期检查杀菌消毒的效果,保证杀菌消毒的效果。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整改措施。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的规范化管理,手部卫生是预防卫生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手的正确清洁方法培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合理的佩戴无菌衣帽及手套,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8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管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一次性医疗物品需严格执行准入制,一次性医疗物品需核查三证,进货时严格把关,防止伪劣物品进入医疗部门。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旅游市场问题(整理2篇)
  • 下一篇:医疗废物的管理办法(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