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而生,校园网络文化为高校传播先进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强化校园网络文化组织领导、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监管以及积极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新空间,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作用越来越凸显,已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平台。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精神的要求,坚持“弘扬先进网络文化、塑造学生高尚人格”以及“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的原则。由此学校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网络管理机制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等多方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学校特色,把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努力把校园网络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积极构建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环境。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培养“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以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为重点,按照“特色性、先进性、示范性”的要求,全面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为先、特色竞争、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区域特点,充分发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将具有时代特点,有较强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地方红色文化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内涵引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之中,宣传科学真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二、强化校园网络文化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定期召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研究会、研讨会,定期研究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总结交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经验,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规划,制定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方案。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全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要求,各部门对口管理,各负其责,确保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不断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对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将以适当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同时,要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力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形成领导有力、各部门密切配合、师生广泛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机制。
此外,在网络文化建设中,为加快建设一支政治意识强、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包括网络管理专家、网络教育专家、网络心理专家在内的高素质专业化校园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根据建设需要,学校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网络建设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出去参观、考察、学习和交流,不断拓宽视野,提高网络文化建设队伍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时性、主动性和服务性的作用,坚持“引导者”角色,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健康、正确、有益的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监管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严格依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校园网络秩序,严肃上网纪律,坚持依法办网、依法监督、科学管理、有效传播。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规范ip地址管理和使用流程,对于校园bbs、qq校友等实行用户注册实名制度,对各种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和处理,对网上反动、迷信、庸俗、污秽等不良信息采取及时封堵和删除,以加强对校园网的舆论监督。通过“文明上网讲座”、“大学生文明上网万名签字”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方向,要求师生文明上网、文明聊天、文明交友、文明用网,提高广大师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构筑“网上个人防火墙”。
四、积极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网络交流平台,建设服务性、立体式校园网络文化交流体系。以数字校园系统为条件,精心设计网页,恰当设置内容,合理划分层级,在集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学校主流网站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校园网上聊天室、bbs和qq(群)等互动式网站建设、通过博客、bbs、qq(群)、公共邮箱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开展社会热点重点问题探讨,及时公布各种相关信息,为师生学习、查询和服务提供便利。不断创新网络校园文化建设沟通渠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紧密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以“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书香校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完善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体系,全力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学校活动品牌。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园网的文化功能,扎实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不断开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35—02
在全球化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国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为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影响到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大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传统文化,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文化,加强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一)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大学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把教育与学生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感情。
(二)培育优良校风
校风是学校全体师生经过共同努力,在长期教育、管理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好思想作风,是一个学校领导作风、教师作风、学生作风的集中反映。校风一经形成,就会对师生的思想意志、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等发展潜移默化的、深刻且持久的巨大影响,因此,培育优良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校训
校训能集中体现一所大学的精神,是大学精神内核的凝练。所以在制定校训时一定要体现大学自身的特色。
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环境的优化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高校学生直接熏陶于其中的身边环境,物质环境除了营造美感以外,还必须有效发挥它的育人功能,用环境所承载的文化感染在校的师生员工。在校园整体布局、建筑雕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整洁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场所及设施等方面着力体现文化育人功能,使校园环境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三、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一)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和隐形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社团活动是一种生活教育,它丰富学生大学生活,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促进青年服务社会,获得道德和艺术发展,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追求快乐的人生观等等。
(二)开展多种形式艺术活动,装点多彩校园
校园艺术是集艺术欣赏、艺术实践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以强烈的感染力、新颖活泼的表现形式、绚丽斑斓的视觉效果,集中体现了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所以制定严谨高效的管理制度,为师生员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使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制度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
(一)制定“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
校园日常规章制度的制定应该广泛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理解和尊重广大师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当制度制定后,要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做到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加大执行力度,贯彻落实到位。
(二)引进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高校教育管理激励机制的重要原则。对表现突出的师生员工予表扬和鼓励,对一些违反制度规定的人,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做到奖罚分明。
(三)坚持稳定性和动态变化相结合原则
校园常规制度一旦制定好了就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持它的权威性,但是也不能僵化,一成不变。[1]社会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发展着相应的变化,应该对制度进行考核和评估,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完善,使制度更好地贴近现实生活和服务实际工作。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要适时调整原有的规章制度,取消阻碍学校进步、不利于于学生发展的旧制度,吸收新的思想,与时俱进,制定与时代同步、与学校发展相协调,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制度。
五、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高等院校成为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场所,大学生群体也成为与互联网接触最紧密的群体。网络已经走进了高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大学生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正悄然发生变化,给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创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丰富多彩、高雅健康、积极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发挥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严峻挑战都出现了新情况,我们只有积极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途径,坚持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载体创新,提高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增强主动占领意识,牢牢把握网上阵地主动权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完全打破了国家的地域界限,把全球不同角落的人们紧密联系起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的生活风气极易趁虚而入,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网络环境中,我们要占领网络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将党的声音传到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时效性和影响力。
(二)加强网络硬件环境建设
硬件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比较重要的物质载体,加强网络硬件建设,能够为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力争通过各种可行的渠道加大网络建设的投入,增加网络信息传输线路的带宽,输入我国各领域的政策和信息,建设好网上宣传体系,使我国的信息辐射空间得以拓展。建设好校园网络硬件系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载体,为师生从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三)完善网络管理监控机制
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上网综合症、“黄潮”、“黑客”、网上谣言、网上犯罪等。我们需要建设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比较完善的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相关条例,建立相应的网络管理机构,并出台长期一贯制度化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形成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体系。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校园网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通过强化管理机制保证校园网稳定可靠运行。
(四)着力建设网络文化
网络环境下,高校能否有效地开发和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资源,将是能否有效地进行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教育者应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虚拟性和超时空性的特点,运用新媒体、新方式、新手段,努力开发能够有效地、长久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容和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内容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到更直观、更生动、更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从而占领网络阵地。
(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
加强网络文化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行机制,严格网络纪律,是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为此,必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分析,加强网上舆论导向的监控和引导,探索建立网上新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制度和网络管理制度,确保网络能按国家的管理规范运行。校园网络要积极开辟网络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培养网络法制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的文明网员。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网;建设;应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6665-02
TheDiscussionofCampusNetwork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
WENPing-fang
(Chi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Chizhou247000,China)
Abstract:Asamaininfrastructuralfacilitiesforschooleducationinformatization,campusnetworkplaysamoreimportantrolethanbeforeineducation,scientificresearch,administration,andlife-supportservicesofschool.Inordertoadaptdevelopmentandrequirementofmoderneducation,manycollegesarebeginningtoconstructandschemethedigitalizingcampus.Thisthesisdiscussesconstruction,applicationandadministrationofcampusnetworkfromdifferentareasasrequirementsofcollegeeducationoncampusnetwork,featuresofnetworkandteaching.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campusnetwork;construction;application;administration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校园网络建设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必备的信息基础设施,更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教育资源,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使高校教学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此,如何建设和完善校园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使其高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校园网的建设
1.1校园网的设计建设目标
校园网的设计建设目标就是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校园区内部的Intranet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具体而言这样的建设设计目标应该是: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和获取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1.2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建设
由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技术与设备的生命周期很短,因此,校园网建设应在软件、硬件方面同步进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各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基础建设比较落后,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校园网基础建设与升级改造、技术队伍与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很欠缺。因此,在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时应立足于学院的实际情况,根据学院的建设能力,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构建校园网是要坚持先进性、安全性、开放性、标准型、成熟性相结合的原则,建设覆盖全院的网络体系,从而形成数字化校园的开放的、可扩展的硬件基础条件。硬件基础形成后,切勿轻视校园网的软件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校园网的核心。在应用系统资源建设上,要发挥高职院校应用型教育的特色,结合本院实际,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资源,开发切合本院校的应用系统。除此之外,对于以应用型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网建设,还必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既要能够解决校园网应用中的各种问题,又要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特色。
2校园网的应用
将校园网的功能应用于教育管理与提高教学效果才是校园网的主要目的。所以,在校园网的职能中,网络只是一种手段,应用才是主要目的。校园网作为一种应用性局域网,有其特定含义和应用范畴。
2.1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网服务系统
校园网是为学生学习活动服务的,是一种学习工具。它不但是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
2.2为教学服务的校园网系统
校园网是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服务的,如提供教学资源、辅助教师备课,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支持教师再学习活动等。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整合并优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内容,而且可以避免各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实现人才资源、实训资源、课程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
2.3校园网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
校园网是为学校各部门的管理服务的,如辅助学校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等。提高各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提升学校竞争力和整体水平。除此之外,校园网也是沟通学校与外面的窗口,利用它既可以从校外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向外各种信息。
因此,在校园网络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在注重设备、技术的先进,同时应更注重应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只有建立和完善校园网应用系统,才能发挥校园网的教育教学管理功能。
3校园网的管理
3.1校园网的管理制度
根据各高职院校的特点建立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校园网信息管理制度》、《校园网网站管理办法》、以及《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现对校园网运行的有效管理。并结合本校建立一支以信息化管理中心为主体的校园网设计、建设、维护及管理的专业化队伍,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应用服务体系。除了承担校园网的建设及运行维护外,同时向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校园网相关的应用服务及技术培训。
3.2校园网的安全管理
由于校园网具有高带宽和大用户量的特点,网络安全问题一般蔓延快、对网络的影响比较严重。为了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首先配备较为完善的防火墙、IDS、网络信息审计系统等网络安全设施;其次,制定完善的防止反动及黄色信息传播、防止病毒侵害、防止垃圾邮件等网络危害的措施;最后,校园网应用系统要建立安全存储系统,能进行数据管理、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制订业务持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
高校校园网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便捷,但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将管理制度与管理技术密切结合,很好地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是留给管理技术人员的一个永恒话题。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安全问题也将层出不穷,在网络的管理领域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我们研究探讨。
4结束语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建设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优先完成最需要、最迫切的工作;同时,还应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学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水平,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充分调动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并且制定应用系统使用评价指标,督促业务部门深入使用系统,实现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根本目的,从而推进高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最终高职院校的校园实现真正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赵仕伟.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