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教学中的学习方法(收集2篇)

时间: 2024-06-07 栏目:办公范文

教学中的学习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英语教学预习预习方法

根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多样。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和参与。5.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6.开发课程资源,开拓学用渠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时始终面向每一个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尽量营造愉快、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或自主参与活动中习得语言。那么,给予学生的预习任务则必不可少。

何谓预习?即学生预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讲授的新课程之前进行自学。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预习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课的效果。通过预习,学生在对新内容有初步概念的基础上,再带着问题去听、去思考。无论在听课中还是在做阅读中,带着问题去进行的效果是最佳的。这是因为,预习能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在预习中发现了问题,学生会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从心理上产生了需要,激发起探究热情,进而真正地主动去求知、去体验。这就是要让学生处于“愤”和“悱”时去学习,这时的学习最具有针对性,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具有心理需求上的强迫性,它促使我们迫不及待地弄清并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另外,学生在听之前有心理准备,不致于因为突然而感到紧张,感到无所适从,影响了听力的理解,也影响了上课的心情和效率,甚至影响学习的兴趣。

由于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课型不一,教学路子与方法的各异,预习的方法必然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一般的预习方法

1.朗读识记方式

这是预习的最普通的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反复拼读,从而熟悉所学生词,通过多次试读能流畅朗读所学句型和课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由于它的要求较低,学生容易习惯并接受这种预习方式。

2.准备材料方式

预习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句型操练需要的语言材料,可以是会话练习所需要的话题材料,也可以是交流所需要的道具材料,还可以是讨论所需要的对某个问题的意见、主张、看法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除了熟悉所学新课内容外,还可以在准备材料之时激发起兴趣。某种程度上也使教师方便教学。

3.问题发现方式

教师可以把新课中相关内容和有关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题可思考问题,进而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做好准备。教师通过对预习题的检查也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时也可更显重点。

4.分组讨论方式

这种方式涉及预习的组织形式。分组讨论的好处在于能够促进形成同学间的交流气氛,有利于教师进行分层教学,缩小两级分化的状态。而且学生在讨论中可以学到团队精神、共同发展的理念,特别是学优生可以帮助学困生,那些胆小、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必须指出的是,每次预习并非只用一种方法,而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不同的课型需要有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预习,每个课时的预习都有不同,不同教法的要求也有差异。

二、不同教法下的预习方法

1.归纳方式

其普遍用于复习课,特别是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总复习课。教师可以根据复习课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事先对已学知识进行初步归纳,然后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总结。例如,让学生归纳:字母组合发音的异同、同义和反义词、动词的搭配、词组用法的异同、某些语法项目的用法、一些句型的不同表达法,以及同一体裁书面表达的写作特点,等等。这有利于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牢固。

2.听说训练方式

它主要在于加强听说训练,在初中阶段应尽量地采用。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预习可以侧重于模仿练习,如字母、音标的读音,单词的拼读、连读、失去爆破、升降调、意群及停顿等练习;可以听磁带盒和光盘的录音。在课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前听课文录音,也可以跟录音反复朗读,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还可以增强语感。在听力课堂教学前,教师可让学生先了解所学内容,根据内容听所学材料。

3.理解方式

这种预习适合于学生进入了较长课文的学习阶段。阅读理解可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前者侧重于课文本身包含的具体材料,如人物、时间、地点、事实及数据等具体信息的提取;后者要求读者对具体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甚至推理、想象来完成。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两课时的Reading,我认为第一课时的预习任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体现表层理解的预习题,让学生对所学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而上第二课时就可以采取深层理解的预习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学生的预习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往往是零散的、没有明确目的的、不规范的,取得的效果也是较低的。因此,我认为当前的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固然重要,而抓好学生规范性的预习,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尤为必要和迫切的。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教师应在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把预习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使预习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参考文献:

[1]周锦绣.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2]张鑫友.语言学教程[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3]程可拉.初中英语校本培训指导手册[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教学中的学习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的辩证统一。生物教学中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仅供参考: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求同法和求异法是进行比较的两种重要手段。求同法即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如通过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比较可以得出两细胞器三方面的相同点:双层膜结构,遗传上的独立性,与能量代谢有关。求异法即找出不同点,例如通过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可总结出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大液泡、质体,以及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心体。

二、分类法

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有关材料进行科学分类,分类随标准而异,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如新陈代谢从“方向”上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从“性质”上分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从同化作用上分自养型和异养型,从异化作用上分需氧型和厌氧型。

三、联系法

每门学科都有其严密的知识体系,学科内部以及不同学科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去挖掘相关知识的联系。生物体是一个互为联系的统一体,生物体各结构之间、结构与功能间、结构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水平寻找结构间的联系,体会结构与功能、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如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之间以新陈代谢为纽带而相互联系。此外还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现象,做到学以致用。

四、归纳法

归纳法是学生在占有学习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概括形成知识点或知识体系。归纳时思维方式可采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归纳方法可采用符号纲要法和主题词法等。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五、实验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实验是指运用一定的仪器、器具、材料、药品通过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一般情况下不易观察到的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现象的过程。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角度,生物学实验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操作的演示实验、学生家庭课外实验、以学生课堂操作为主的实验,也有的是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进行的实验。

六、阅读自学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要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科学记忆法

1.口诀记忆的方法。例如:“鲤鱼体侧有侧线,水流方向它能辨,水的温度知高低,部分声波听得见。”

2.联想记忆的方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以结构想功能,以功能推结构,这样对提高记忆能力十分有益。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必考知识点(收集3篇)
  • 下一篇:学生军训要带什么东西 军训注意事项(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