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花艺插花的教程范例(3篇)

时间: 2025-11-06 栏目:办公范文

花艺插花的教程范文

关键词:插花课程;高职院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12-02

插花艺术是一门用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的造型艺术,也是一项融生活、艺术文化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市场对插花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农、林院校及高中职学校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测评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定位

(一)传授传统艺术文化,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

插花艺术课程在各大院校主要设置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种形式。笔者在此探讨的是作为园林、园艺、环境艺术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从专业课程设置角度,本课程教学内容应让学生系统了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及分类;掌握插花艺术基础理论知识(色彩、造型等);掌握东方式插花基本造型(如倾斜式、直立式等)、西方式插花(如半球型、弯月型、S型、扇型、三角型等)基本造型的操作技巧。多途径了解与掌握婚庆插花、礼仪插花等实用性插花造型的操作手法。

(二)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动手实操中才能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能掌握插花技术的基本要领。同时,当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设计思维,才能创造新的作品。如通过绘制插花造型草图、基本插花造型变化引导、自由创作等方法。

(三)插花作为一门技术,将为高职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目前跟插花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有插花员、花艺师等。其中插花员有初、中、高三个级别。作为一门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提高技能的课程,插花课程将为部门学生就业扩宽渠道。一方面学生可在毕业后根据兴趣选择专门插花培训学校进修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成为专业插花员或花艺师,从事花艺设计工作;更多的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花艺水平,经营管理花店。

二、插花艺术课程内容设置

插花艺术课程内容共设置48个学时,根据难易程度,内容可分为三大块:插花基础理论、插花艺术应用(核心内容)、插花与职业的关系。

第一部分插花基础理论通过对插花艺术基本概念、插花艺术发展历史进行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插花基本概念与分类,并对常见插花材料与花器及其他插花工具等进行全面了解。课时量占12个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如各类花材(特别是鲜花花材)的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以及插花作品鉴赏等。

第二部分插花艺术应用是插花课程的核心,课时量占28个学时。本部分通过教师讲述、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操练习等方法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手法,包括宾馆、酒店绿化装饰中的插花、家居环境中的插花、商业场所的插花以及在办公场所中的插花;同时还包括婚庆和生活插花等。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西方式插花中的半球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弯月型、L型等基本造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现代自由式插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讲述插花与职业的关系,插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实用技术。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花店经营与管理技巧;了解插花员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课时量占8个学时。

除了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外,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根据课程特点开设一周的实训课程。主要进行东西方基本插花造型的操作技能训练、现代自由式插花的引导训练与自由创造操作。

三、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课程上的应用较为普遍,在笔者此文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整个上课内容分成独立的子项目。

教师通过分析子项目、设定项目完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成果反馈与更正、总结等。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为使课程更有效率和有组织的进行,可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操作。以5-8人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共同完成一个小项目或者大项目中的某一部分。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目标,实行课程过程考核

将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考勤等综合评价。教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大纲,将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的教学中去。实践技能考核占70分,其中平时实践技能占30分(小组得分),期末实践技能考核(个人得分)占40分。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特点。

(上接第112页)

四、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经费不足,课程实验课经费不足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受经费的限制,不能购买大量鲜花,学生动手完成插花作品只能应用仿真花,很难与鲜花的质感、美感等媲美。另外,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插花操作室,给实操课程带来诸多不便。

(二)技能操作与技能应用的脱轨

在教学实习时,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难以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模仿性技能训练比重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不够,教师希望通过单个技能的反复性训练来提高岗位适应能。但是,单一技能的累加并不等同于综合能力的提升。重复训练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长期以来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实践学习兴趣不够高,创新意识培养与创新潜能的发挥受限制。因此,教师如何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融合到真正的市场、行业中,开发与市场直接实用的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努力。虽然笔者所在的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运用教好,但是主要针对企业与学校毕业人才的输送,然而企业文化、市场专业技术及高职课堂教学三者的实效性合作远远不够,更别提针对单门课程的校企合作了。

(三)男女生对插花课程的兴趣不一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调查结果表明80%的女生对插花课程十分感兴趣,而在所调查的同等数量的男生中却只有20%左右表示很感兴趣。因此,由性别不同导致对特定课程两种悬殊的学习兴趣比例也是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四)师资不足,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机会少

只有竞争才会产生进步,由于插花师资的严重不足,有些高校只能勉强完成教学。根本无暇顾及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国家教育部应重视这部分的培训,目前全国性的网络在线培训课程十分流行,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农林学科专业的教学专业培训少之又少。希望通过多途径加强插花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其他问题

该课程需要大量的实操练习,特别是针对高职的同学,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插花课程需要一定的教学硬件进行支持,如专门的插花教师、丰富的插花工具与材料等等。另外,学校插花课程与对应职业技能证书的对接性存在一些困难。目前很多学校开设了针对园林园艺等专业的插花艺术课程,但是很多地方的劳动管理部门却尚未具备相应资格证书的认证与考核工作的条件。即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想取得有效的技能证书,仍需要花费大量的培训费到相应的培训机构进修后能拿到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对接性政策。

参考文献:

[1]戴月.花卉艺术课:师范院校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128-130.

[2]赵宇.浅谈艺术插花的制作[J].北方园艺,2004,(6):13.

[3]林丹彤,董军.插花艺术教学方法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1):161-163.

[4]郑志勇,王德芳.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J].2008,(2).

花艺插花的教程范文篇2

1.理论教学体系的设置结合笔者所在的学校,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花卉技术方向)插花艺术专业课的定位,在理论体系上应突出“深”和“新”,使学生在掌握插花艺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了解插花艺术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能灵活运用东西方插花技艺和现代花艺创作技术,能解决现代花艺师职业范围内的一般实际问题;而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设计技术方向)对插花艺术专业基础课的定位,内容上只是重点讲解插花艺术概述;插花的基本原理、方法;东西方插花艺术和现代礼仪插花,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为后续园林设计、植物造景等专业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在教学组织上以专题讲座为主,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插花艺术课程是园林专业一门动手能力极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体现课程特色,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笔者所在的专业教研室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制定了不同的实训方案。如插花艺术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总学时100,实践学时占70%)分为3个环节进行。一是一体化的基本技能操作,占总实践学时的40%(购买鲜花耗材20%,学校的植物材料80%);二是阶段性的综合展示,占实践学时的20%(购买鲜花耗材20%,学校的植物材料80%);三是到花店企业进行的生产性实训,占实践学时的20%。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了较为扎实的插花技能,有效实现了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针对专业基础课的特点,则主要是进行集中的项目实训教学(总学时32,实践教学占50%),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动手能力,为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针对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总学时28,实践学时占10%),主要是教师演示,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结合校内植物材料进行趣味性创作。

二、教学方法的选取

高职教育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该课程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对口生,对插花艺术的历史特点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审美意识和绘画设计能力。但面临的问题是:①在学习上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②较高的求知欲与较低的学习能力产生矛盾。针对此类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建立完整系统的插花艺术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案、文献资料、优秀案例和相关视频等,让学生将插花花材、操作过程等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以上电子资料通过学院的网络平台让学生自由选择性地学习,对于专业课的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大量案例,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把理论知识情景化,更好地联系实际。对于选修课的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根据兴趣和能力提高技能水平。

2.互动式教学理论教学中适当增加由花店经营者、花艺师及往届优秀的从业者参加的座谈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提出对该门课程的困惑,一线工作者以身说法为学生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训课程的组织则是由教师先演示,学生先模仿后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之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突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园林工程技术(花卉技术方向)的学生还成立了课余兴趣小组,学生站在组织者的角度上,向其他同学传递知识,无形中巩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3.项目教学针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给定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结合插花员的技能标准,把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划分成若干个工作场景。笔者所授专业的插花艺术专业课根据课程性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主要划分为15个工作场景,如插花耗材的选购对应的知识技能为花材种类的识别、基本的整理加工;某一馈赠花篮的插制,对应的知识技能为插花艺术基本原理、礼仪插花的步骤、技巧与方法;婚礼现场的花艺布置则在此基础上对应着东西方插花艺术和现代花艺设计等。结合专业基础课则根据教学目的设置了8个工作场景,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主。选修课则主要介绍常见的艺术插花和礼仪插花。

三、考核方式的选取

插花艺术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是以实践性内容为主的课程,采用文化课或基础课的理论考试或期末考试的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作水平,因此,应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实行过程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表现30%、作品创作70%。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5%、学习态度5%、阶段性插花成果展示20%;课程结束后的作品创作,主要是充分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件综合性的花艺作品,写出详实的立意构思,并以班为单位举办展览。学生自行设计陈设场景,评定时邀请相关的专业教师、非专业教师及学生共同参加,通过他们的综合评定来衡量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针对花卉技术方向的专业课特点,再加入用人单位和企业的考核,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一是能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对于选修课的学生,可以通过撰写相关论文,来了解学生对插花这门艺术的领悟。

四、建议与讨论

花艺插花的教程范文

她几十年如一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美学融入插花艺术。她所有的作品,无不有着逃脱烟火的怀想。

林爱卿,台湾“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花艺教授,2008年开始在北京教授插花,致力于将传统融入日常。

万物皆美,美就是合情合理

林爱卿从小就特别爱好插花,工作后,因为清闲,就跟着老师学插花。那时,所有插花教程都是日本的。学了半年,她问老师,如果想深造,必须去日本吗?老师说,日本插花只能教技巧,无法述说背后的故事,它没有故事,因为插花是中国的。

林爱卿便研习中国文化,一做就是30年。

2007年,她已是名满全球的插花教授,应邀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插花艺术展。艺术展上,日本、韩国,包括欧洲一些国家的艺术受到追棒,中国大陆却寂寂无闻。

林爱卿深受刺激,“插花曾是中国文人的主要生活方式,在唐宋时期,曾影响了整个世界。时至今日,插花舞台上却没了中国的一席之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结束,林爱卿的北京花艺工作室就成立了。首批就招收了80名学生,学生中除了家庭主妇,还有公司白领、企业董事长。花艺教学围绕写景、理念、心象、造型四大类型,以及传统六大花器展开。核心就是对自然界的观感。

学插花,先要学习如何欣赏大自然,然后移花入室,经过心理转换,以花,将作品变成一幅画,并融入自己的生活理念。

林爱卿认为,最好的花材在野外。她让学员们在上班路上,在散步的公园里,在登山路途中,寻找材料。野花、野草、棉布、枯枝都可以用,食品包装纸、田野里捡来的旧篮子,可成为插花器具。创作时也不给固定章法,唯一要求就是作品不能华丽,必须清淡简洁。寻找花材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们放慢行走脚步的过程。

林爱卿教大家和一枝花对视,细细观察。插花时要将花姿最美的那面表现出来。

插花人的站位、花的朝向也有讲究。坐北朝南是中国的方位艺术,人站北面,花枝面向南,绝不能为了操作方便面向自己。在写景盘花中,两株花之间的水道方向如能切合八卦图样,则给人灵动自然之感。反之,整个作品则死气沉沉。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核心是万物皆美,美就是合情合理。一件简单作品,也要你具有宏大宇宙观,然后独自逃脱喧嚣,才能使作品取其形、求其意、悟其道。”

插花是一门需要专注的艺术,很能磨练耐心。一名学生沉浸在公司破产、婚姻失败的阴影中。林爱卿就让她每次插花前,都拿着一根枯藤反复抚摸。一两个小时后,在人手心的温度下,枯藤变软了,容易弯曲造型。这名学生也在漫长的抚摸中冥想,和自然对话。

一段时间后,这名学生每次来都气定神闲,说起那段生活经历也能轻描淡写了。每次看她的作品,林爱卿都惊叹不已,绝望、动荡、枯萎荡然无存,代之的是温暖、动人、苏醒,还有丝丝撩人的招惹。这是自然和人之间最好的应和。

兼收并蓄,美的过程保持尊重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林爱卿追求的至高目标。

她告诉学生,中国插花的精髓就是天人合一。优秀作品必须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因此,取材必须从自然界中信手拈来,通过自己理解的形态美、色彩美,去表现一种“真态”。

她极力反对工匠似的人工制作,不允许有一丝一毫雕琢的痕迹。她要让中国插花自然多变,既有形式,又不拘泥于形式,既有规范,又不规范。

而这个观念的转变,林爱卿经历了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

最初她学日本插花,上课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铁丝把花材穿起来。林爱卿很拒绝这种技法。可没有铁丝,就插不出日本插花要求的姿态、角度。她下决心,要摒弃这种人为的理念。足足用了两年时间和自己抗争,她才清零。

这段时间里,她跟花草为伍,每每拿起花材,她就对自己说,不能加重它的负担,要保持原生态的样子。

林爱卿承认,日本插花的美是走向极致、简约极致的美。但她不喜欢它达到这种美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太多人为元素,是对花的摧残。

对于日本插花简约的理念,林爱卿则融入到教学中。对于韩国插花的内敛、巴西插花的热烈,她也都有所吸收。兼收并蓄各类艺术思潮,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之意,是她的最大梦想。

这需要高妙的融会贯通。西方花艺强调色彩,形式次要,最后才讲究意境。日本和韩国花艺强调形式,意境第二位,最后是色彩。中国花艺则强调意境,色彩其次,形式不太重要。所以,不管西方的色彩,还是东方的形式,最终都要能为中国式“意境”服务。

回归生活,艺术引领产业

潜心研究以后,林爱卿发现,和众多流派讲究“花道”相比,她更喜欢用“花艺”这个词概括中国插花文化。道,层面太高,属于哲学领域,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花艺则拥有更多尘世气息,从物到艺,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然后才是道,道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

于是,她做了变革,不再让传统插花束之高阁,变阳春白雪为下里巴人。现在,新招收的学生从简单的生活花艺入手,致力于应用。他们中有开茶艺馆的、开陶艺坊的、做家居设计的,甚至有专程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花店业主。

2015年3月8日,林爱卿应邀为一家高档会所的主题活动插制桌花。她带了五个学生一起制作,以写景花的原理,用帝王花搭配浅粉紫色玫瑰,配以洋桔梗、雪柳、海棠等,高低错落,疏密有序,犹如再现春日花园美景。作品随着转盘移动,可360度观赏,恰似移步换景。

几个法国来的客人说,在世界各地从没关注过餐桌花,但在中国,这餐桌花却美得惊心动魄。

事后,主办方给了3万元报酬,林爱卿扣除了花材费用,每个学生发了5000余元的辛苦费。学生们没想到,随意一个作品,竟有这么大的经济效益。

林爱卿意识到,让传统插花回归生活,就要引入商业元素,而在之前,这一点恰恰是她极力回避的。

于是,林爱卿陆续进行了一些尝试。她举办北京插花艺术展,对外承接各类订单的消息。她成立图书策划工作室,出版花艺研究与展览成果、花艺丛书、花艺杂志等。她冠名一些模特大赛,让插花变成模特展示技艺的必选项。

一枝花、一片叶、一颗安静的心,就可以变幻出一道意蕴无穷的风景。插花变成一种社会参与力量之日,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之时。对此,林爱卿充满信心。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绿色建筑的目的范例(3篇)
  • 下一篇: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