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改变观念;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
1、森林和森林资源的功用及意义
森林作为地球土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具有蓄水保土、防风固沙、减少灾害、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美化环境、降低噪音、养育生物、保留物种、提供林产品,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保护森林,减少森林火灾,对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2、森林火灾的特点和对人类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的失去人为控制并对森林造成破坏作用的森林燃烧现象。它是危害森林资源的主要灾害之一,具有季节性、突发性、难以预料和发现晚、但可以顶防等特点。森林火灾一旦发生,能对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休息。我国早在20世纪印年代就颁布了《森林防火条例》,说明我国对森林防火的高度重视。
3、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
碧城镇地处禄丰县东部,辖区面积187.1平方公里。东与昆明市富明县接攘,南邻县内勤丰镇,西与和平镇相连,北与仁兴镇毗邻。镇内最高海拔2754m,最低海拔1750米。全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冬春干燥,夏秋多雨。气候温凉,属滇东北亚热半干燥地区,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升,霜期100-120天。全镇有林地面积19.31万亩,森林覆盖率57.6%。辖15个村委会,236个村民小组,96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474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6人,农业人口45084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3414人,占总人口的7.20%,镇内农民的生活问题主要依靠种植业,农地多开垦于林缘或林中,农业生产中烧杂草桔杆、烧地埂、烧灰积肥等陋习难以改变,容易跑火形成森林火灾,是本地区最大的火灾隐患。
4、森林防火措施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是我国防火的一贯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与省、州、县森林防火工作同步,在碧城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定岗、定人、定责,组建镇森林防火指挥所;制定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带班制度及24小时值班制度;组织义务扑救队,定期进行各项防火技能和常识培训;明确后勤保障措施,保障通信畅通、车辆及时到位,以及其他各项的协调配合;逐级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和与村民签订防火责任书;进行防火宣传教育,严格控制火源。从制度上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位,但仅有严密的制度,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广大群众的传统观念,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更无法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支持。对防火,靠你靠我靠大家,人人有责;灭火,打早打小,事事无患,无法落到实处。
5、传统的防火意识及现实状况
由于环境、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原因,重取轻予观念的存在,人们对森林防火,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淡薄,对生存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普遍存在的观点:森林防火是林业部门的职能工作,与己无关。“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观念没有贯穿到日常生活中,虽有完善的防火措施,但森林防火工作仍处于被动局面,无法实现群防群治的日的。同时山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通信的滞后,全镇在历年虽没发生一般森林火灾,但防火工作也面临严峻考验。针对此情况,在各项措施并重的同时,结合实际,把狠抓宣传教育,提高全镇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作为重点,变被动为主动,群防群治,实现森林防火千秋业,生态安全万代兴,为子孙后代幸福的目的。
6、宣传教育采取的应对措施
“以人为本,依法治火”的理念和原则,始终贯穿于我国的《森林防火条例》,新的(森林防火条例》是我国森林防火发展史仁的里程碑。碧城镇在针对森林火灾的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害性高、处置困难等特点,以森林火灾重防源,严格控制火源是关键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了以下宣传教育措施。
6.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
结合省、州、县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在采取严格防火措施的同时,狠抓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从当地实际出发,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在防火宣传月,大张旗鼓地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云南省森林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社会性、必要性、长期性以及预防和扑救林火的基本常识。进一步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各项防范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并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以实现全民总动员,防火保安全。
6.2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坚持把抓好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的第一道防线,仅仅围绕强素质,提能力,减灾害这一主题,突出防火政策法规,森林防火基本常识,应急避险知识,先进典型等。对居住在林区的村民、放牧人员、林区从事经营活动人员及长期出人林区的人员,必须宣传到位。对林区中小学校开展“五个一”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对特殊人群,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加强怜理。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森林防火氛困,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而。
6.3森林防火与林业持续发展相结合
森林防火,保护森林和森林资源,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把森林防火上升到社会主义建设高度,有利于带动全乡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使森林防火山由自发阶段上升到自觉阶段。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后盾,林业经济才能得到持续发展,才能带动国家、集体、个人的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6.4加强联防、积极宣传
针对与外乡(镇)、县接界的林区,坚持“自防为主,积极联防,团结互助,保护森林的原则的同时,必须广泛.深人地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提高片区内广大干部群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把控制火源,搞好护林防火及禁止一切破坏森林的行为变成自觉行为,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把森林火灾降低到最低水平,为开创林业的新局面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森林火灾会对森林的资源造成严重的损害,会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生态环境,所以森林防火工作异常重要。目前,我国的森林管理部门都设立了森林防火办公室,并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安排护林员,与周边的城市或乡镇建立联合防火协议,国家也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电台、对讲机、消防车等防火设施。具体的做法包括:着力宣传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实行地方首长对火灾事件负责制,严格管理,限制野外,尤其是森林及其周边的火源的使用,做好森林火灾的应急预案,与周边的乡镇联合起来,加强对森林火灾的监视与预防工作。但是,森林防火工作依旧存在着未能解决的问题。
首先,现代化的新型林场正处于建设中,对于森林防火管理制度规范不完整,对于某些问题没有及时规范。其次,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许多青壮年纷纷进城务工,森林周边的村庄中一般只有老人和儿童,缺乏青壮年,森林一旦发生火灾,很难从周围募集到青年人来扑救。再次,森林防火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虽然有了许多现代化的森林防火装备,但防火手段还是比较落后的,基本上都要靠护林员巡山监视,只有在火灾的高峰期才会出动直升机巡视,但也难以顾全整个森林,森林防火工作效率低下,成效不高。最后,森林里必要的防火基础设施不足,森林的防护工作没有做到位。比如说森林所处的海拔较高,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赶到现场灭火。指挥混乱,没有统一有效的指挥中心以指导各相关部门的人员灭火,一般只各干各的,灭火效率低。因为森林过大,单靠护林人员监管火源必然不够,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在森林中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应当尽可能安装预警的装置及简易灭火装备。
2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森林火灾
随着气候变化及平均温度的上升,对处于经济林业转型期的森林火灾预防工作要求也越高。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严阵以待,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
2.1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落实领导负责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完善森林防火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管理部门领导责任制度,明确管理的目的,把责任细化到每个人的身上,将事情分配到每个人的头上,个人负责自己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相互配合,管理部门领导整体调控,对于工作完成出色的人员加以奖励,工作不认真的人员给予惩罚。领导要针对本地区的情况,及时调整防火措施,尽到自己的责任。
2.2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强化森林火源管理对于居住在森林周边的人们要经常宣传森林火灾的危害和防火知识,提醒人们尽量不要把火源带进森林,带进森林的火源要处于人们的视野内,当离开时要确认火源确实被彻底熄灭,让人们养成安全用火、防范森林火灾的意识。同时,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森林火源的监管力度,利用现代设备,加大巡视力度,对进入森林的人员严格检查,防范火灾隐患。
2.3种植符合要求的生物防火林带,引入先进的防火技术在森林中种植生物防火隔离带是现代科学森林防火措施之一。按照规定,凡是新种植的林木在20hm2以上的,生物防火林带应按1∶14的比例种植,现有的森林,每200hm2以上也应当种植生物防火林。这样能够更为有效地抑制森林火灾的蔓延。经过科学研究,通过卫星等监测森林,结合天气预报来预防火灾,将森林火灾的管理信息化。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省、市森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2012年全市森林防火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强化群防群治,为保护生态安全、构建和谐林区营造良好环境。
二、主要工作
(一)重点宣传《森林防火条例》、《禁火令》、《浏阳市森林消防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法规。切实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和森林防火意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重新印发《禁火令》。各乡镇、街道将《禁火令》发放到林场、风景区、涉爆企业等重点防火单位和村、组、户,要求单位法人和户主签收并张贴在墙。
(三)增加固定宣传标牌布设密度。各地要结合实际,全面做好现有防火宣传警示标牌的更新、维护及固定宣传碑(牌)的布设密度,林区公路每5公里要确保有1块醒目的森林防火宣传牌,宣传标识要做到外形统一美观,内容规范醒目;在森林火灾多发地段设立森林火灾警示牌,注明起火原因、受害面积及处理情况。
(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阵地建设。开展“一台三栏”建设。“一台”即森林防火短信平台,在春节、清明节、“五一”、“十一”等节日以及森林高火险期,向干部职工、村、组长、护林员、森林消防队员发送防火短信,传达上级森林防火指示精神和火情信息,森林防火宣传警示信息和大风高火险天气警报,提高人们防范森林火灾的警惕性;“三栏”即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报刊开设森林防火专栏,宣传森林火灾危害、防扑火知识、林火避险自救常识和森林防火成功经验做法及扑火先进事迹,对违规用火和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予以曝光,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宣传教育群众。
(五)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在森林高火险期,组织巡查队伍鸣锣、出动宣传车进行游行宣传;组织干部、群众、企业消防员、森林消防员、护林员、学生群体举办森林防火专题知识讲座;设立森林防火宣传一条街、森林防火万人签名、森林防火文艺演出、森林防火知识竞赛和森林火灾典型案例反思纪念等活动,以宣传月活动为载体,强化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
(六)抓好重点人员的宣传。聋哑、智障、精神病等特殊人群要有专人监管,其监护人要列为重点宣传对象;林区中小学要开设森林防火知识课,重点林区、涉爆企业、风景名胜区周边村落的农户要进行重点宣传。
(七)在林区社会倡导文明祭祀。春节、清明节祭祖和殡葬活动,护林员、森林消防队员要上户规劝,发出《文明祭祀--致市民森林防火公开信》,防止上坟烧冥纸、燃放烟花炮竹,大力开展献鲜花、植长青树等文明祭祀活动,积极支持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移风易俗,树立文明祭祀新风。
(八)播放森林防火公益广告。在森林高火险期,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要积极协调电台、电视台、制作并播放森林防火公益广告,广泛增强群众森林防火意识。
三、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保障宣传工作经费。主管领导对宣传工作要亲自部署、认真组织,把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二)搞好协调,密切配合。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要主动向本地党委宣传部门汇报请示,争取党委宣传部门的支持和指导,积极与当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单位协调沟通,确保宣传工作顺利进行。
(三)突出重点,营造声势。各地要认真执行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宣传教育工作部署,把握工作时机,精心策划,制定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的森林防火宣传工作方案;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媒体宣传与社会宣传相结合,以重要节日和森林高火险期为重点宣传时段,大造声势,宣传森林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