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问题启发式教学(收集2篇)

时间: 2024-06-14 栏目:办公范文

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启发式问题型教学运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是一门讲授交、直流电动机控制理论和控制规律,以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及运动控制品质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解决运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启发式问题型翻转课堂

“启发式问题型翻转课堂(HPBL-FC)”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派生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及自身发展中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整合已有学习资源

《运动控制系统》是一门综合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基础和电力电子技术知识,遵循运动控制系统规律,训练学生综合设计、调试能力的一门专业课程。如何让学生对本课程中复杂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是教学的首要工作。因此有机的将前期课程引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对多种学习资源进行整合。

2.选择实例引入新知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一听就会,一考就错”究其原因,就是对学生的学习的内容没有深度的领会。如何把握好学生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寻求最佳的学习起点,进行难度适宜的教学,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主动开展探究,进行新知识有效建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大学教师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创建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氛围,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环境之中,当学生无法利用已经有的知识经验与思维方法对新知进行分析时,就会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本课程的学习。

二、电机模糊控制器设计实践教学实例分析

电机的控制系统分析是《运动控制系统》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前期的教学活动中控制系统都为层详细介绍,如何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堂,就需要利用HPBL-FC对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整合。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在课堂中选择一个由学生所提供的“向水杯注水”控制实例进行新知的引入。用水箱来代替水杯,用直流电机控制三通阀门完成注水、排水的工作,一起来看看如果用计算机来替代人脑,利用自然语言的知识完成控制任务。

2.探索新知

在引入授课内容后,对电机的模糊控制器设计步骤进行分析,对照其组成部分,分析各模块的设计思想。模糊控制器的形成来自于实际问题,部分教材隐去控制器规则形成的思维过程,只给出了定性的描述,针对这一问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模糊控制器中相关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模糊控制器形成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它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高校教学中,专业英语学习也是专业课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本课程中适当的引入专业词汇,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外文文献的阅读而且对于他们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积极的作用。

虽然在前期课程中已经对《矩阵》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但为了让学生对利用矩阵运算建立系统总的模糊蕴含关系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中选择板书推导的教学方法。以此为教学手段对照被控对象进行定量分析模糊规则产生过程。

模糊蕴含是一种模糊算子,使用模糊数学中相关的算子将“如果A则B”这句自然语言数字化过程。是在规则被满足程度与[0,1]这个集合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引导学生对第一条规则模糊蕴含数字化处理进行如下分析。

(重点分析)

这里1是误差论域中-1隶属于负大这个模糊子集的程度,0是阀门转角论域中-1属于负大这个模糊子集的程度,水位低于目标值,不需要再度排水,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怎么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mamdani模糊蕴含最小算子选择它们隶属度的最小值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0。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写出第一条规则所对应的矩阵。

如何让现在设计的控制器要“考虑周全”呢,其实就是列出基于这三个矩阵的总的模糊蕴含关系。

有了这个模糊规则矩阵表示的模糊关系,怎么得到系统可以利用的信息呢,就需要将这个矩阵再次映射,也即制备模块控制表。

3.解决教学重点

利用解模糊可以得到系统的控制规则表如表1所示:

表1电机控制规则表

如此设计,将控制规则表植入整个系统之中,在matlab中搭建仿真界面,就可以观察到在电机的作用下系统的工作情况了。

4.巩固

针对课堂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增加输入模糊子集数目重新设计模糊控制系统,通过课后练习令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创新思维;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手段现代化;超前意识;素质教育

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可见,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新的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问题预设启发式教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一、问题预设启发式教学法的内含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统总结教学理论的著作《学记》,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意即: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生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启发诱导。

二、问题预设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通过预设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各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指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性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预设问题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一)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通过预设问题,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想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预设问题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及时性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则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实用性原则

预设问题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同学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学生。

(四)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引导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的重要。

第三,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加学习活动,以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我们更应该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出问题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的再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创设情境法、激情法、设疑法、寻思法、暗示法等。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在当今信息时代,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方法,我们应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含。师生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及当代高科技赋予的各种快捷的服务信息,自我充实,把课本知识及外界的现实世界相联系。每一个教师更应当在“解惑”上多下功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解决知识症结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识。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任重而道远,培养人才就要具有超前意识。在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中,只有不断创新、勇于创新,才能使我们走在时代的前沿,面向未来,肩负起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教学法.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团队讲话稿(收集3篇)
  • 下一篇:自我介绍(收集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