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医药行业风险点(收集2篇)

时间: 2024-06-14 栏目:办公范文

医药行业风险点范文篇1

关键词:集团化管控;医药企业;医药流通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当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医改方针政策的实施,国家加大了对医药企业的监管力度,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加大,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做好企业管理工作,而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财务管理,正确合理的分析医药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种类

1、筹资风险

集团化医药流通企业经营范围很大,一些企业为了满足周转需要,或者为了开扩更大的经营空间以提高效益,会从各个途径筹集资金,主要来源于投资者的投资、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和商业信用等方面,而当宏观经济环境或资金供需市场发生变化,或者筹资来源结构和期限结构发生变化时,会带来资金短缺或贬值的风险,具体表现为筹资成本费用增高、银行利率调高、债务结构和期限不合理等形式,从而导致医药企业的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

集团化管控下的医药流通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投资的项目规模和涉及的行业覆盖面较一般医药企业要广,因此当决策者过于高估投资收益,而因市场占有率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发生变化时,其实际收益远远不及预期投资收益,从而造成财务风险;或者投资的项目利润下滑、投资回收期延长,会导致企业大量资金无法全部收回,造成财务风险。

3、经营和库存管理的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产品是否畅销的风险和并购风险。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流通企业规模较大,总部在金字塔的顶点,往往不了解下面市场的需求情况,在产品采购和经营的过程中,因不了解产品是否畅销而造成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集团化医药流通企业在扩大经营收购一些较小的医药销售公司时,在并购的过程中,会产生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现金流动性风险和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等。在医药流通企业中,库存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对库存的管理中,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或者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要求实施,对企业的库存药品管理不当,使存货丢失或损坏,或者没有及时仔细的盘存,使部分药品过期,这些都会对企业造成损失,也是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一项因素。

二、造成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1、企业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完善

由于集团化医药分销企业涉及业务面广,内部结构也较复杂,因此一些法规制度在细节上还不够完善,如财务预算制度、销售发货制度、产品采购验收制度、库存盘存制度、配送审批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等。即使总部制定了相关制度,但由于集团化医药销售企业子公司和单位部门较多,在接受和执行过程中较被动,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2、企业财务人员配置不合理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一些医药销售企业内部财务组织关系不合理,财务人员配置和分工不明确,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利润分配时职责不清,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且造成资金和企业资源的使用率低下。

3、筹资决策存在不合理性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很多医药流通企业都在筹资上市,伴随着高风险高收益的医药现状,许多企业会通过提高债券和股票的发行成本以及贷款筹资的成本,企图获得财务杠杆的收益,这种行为会使企业背负的负债急剧增加,违背了风险报酬原理,筹资决策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资金结构严重失衡,造成企业财务风险。

4、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很多大型医药销售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在医药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会进行或大或小的企业兼并行为,但是,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理想,造成这种决策失误的原因一是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合理披露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被合并方没有提供真实有效的负债和财务报表,就会使合并企业产生评估风险。另外,并购过程中环境的不确定性例如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利率发生变化、企业经营环境和资金状况发生变化等等方面都会对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产生影响。

三、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流通企业要做好风险防范,首先要提高企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意识,并按照GSP标准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存货盘存制度,不仅要强化企业在采购、审批和流通过程中的管理,还要加强对库存的管理和盘点,从各个方面预防可能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机制,增强企业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企业安全发展。

2、预算管理做到全面性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销售企业要建立起预算管理体系,将预算管理制度渗透到企业从上至下的各个经营管理层面上,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医药流通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经营销售活动,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全面计划和控制企业从采购到验收入库到审批配送的整个经营销售过程,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流通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灵活应对企业在运行中出现的风险变化,对因各种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4、对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流通企业资产负债相对来说比较高,为了避免企业资金出现短缺,企业在并购时应该充分合理的分析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防止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另外,针对医药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在进行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时,要统一并购后的经营销售活动,统一企业的财务目标,使财务协调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四、总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种类,和造成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并提出了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如何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相关措施。(作者单位:国药控股河南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金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58

[2]李鑫.Li.Xin.企业信息化视角下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31

[3]冯明磊.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20):37

医药行业风险点范文篇2

(一)原因

。中国实行“以药养医的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机制,而医院的用药利益与医院的经济利益一致,医生的个人收入与医生为医院创造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这易促使医生为获得个人收入而提供过度医疗服务。(2)第三方支付制度。社会医疗保险特殊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使得医、保、患三方权利义务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对等,医患有可能合谋产生高额医疗费用。且第三方支付制度容易导致患者缺乏费用意识和节约观念,从而导致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产生。(3)后付制费用支付方式。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后付制支付方式最大特点是医院的收入与其向病人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价格和数量直接相关。因此会使医院或者医生具有提供过度服务的动机,容易产生过度检查、用药等现象。

(二)具体表现

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服务需方道德风险

(1)违法违规的道德风险行为。主要表现为出借与冒用医保卡、超量配药与贩卖、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外的费用造假骗取报销等。

(2)合规性道德风险行为。主要表现为增加非必要的检查和看病次数、要求医生多开药或者开贵药、延长住院时间等。这些多数都是在医生支持下的合谋,否则病人自己没有决定权。然而,此类道德风险的隐蔽性给对它的直接控制带来了困难。

2、医疗服务供方道德风险

(1)违法违规的道德风险行为。常见的供方违规行为包括挂床住院、分解住院、串换药品使用名(假处方)、串换诊疗项目、挂空号(即未提供诊疗服务却伪造挂号费和诊疗费并据此结算)、虚记费用、过度检查、超常规用药、降低入院标准和分解收费等。

(2)合规性道德风险行为。医生对患者疾病处置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诊断,有权在不违规的情况下,从多套备选方案中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的。在收入与诊疗费用挂钩的情况下,医生的效用最大化倾向使其总是选择最昂贵而不是最有效和最节约的方案。相关理论表明:医生创造需求和床位创造需求,即医生人数每增加1%,医疗费用就会相应的增加1.1%。

二、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规避机制

(一)医疗服务供方道德风险的规避

1、正激励机制

(1)引进约束机制,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费用结算方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可以分为后付制和预付制。前者有按服务项目付费;后者有总额预算包干、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方式。而后付制会加速医疗费用的上升,导致医方的道德风险。因此,应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逐步由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采用按疾病种类付费与总额预算控制相结合方式,能够较好地对供需双方的道德风险进行规避。

(2)健全医疗供方考核评估激励机制,构建医疗保险市场诚信体系。第一,建立定点医疗机构诚信制度。由社保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考核评定,确定定点医疗机构不同诚信等级。对于诚信等级高的定点医疗机构可以免除医疗保险检查,对于诚信等级低的列为医疗保险管理部门重点监督检查对象。对有违规欺诈行为的,取消定点资格或暂停医疗保险协议;第二,建立医生诚信体系。由社保部门根据执业医师的具体表现将其守信情况记入其信誉档案,对严重违规或者一般性违规多次的,列入黑名单进行重点跟踪监察。对有违规欺诈行为的医生,取消其为参保患者提供服务的资格,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医师证。

2、负激励机制

(1)健全以实施负激励机制为特征的监督机制。第一,加强监督机制的法律法规。首先,在社会保险法中增加防范道德风险的相关章节、条款,以加大司法机关介入打击医疗保险欺诈行为力度;其次,制定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日常管理机构相关的反欺诈处罚办法,对医疗保险欺诈行为做出明确可操作的规定;第二,强化社会各方的监督功能。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企业和病人对医院服务质量、费用等有权进行监督;加强患者和外部专家对医院的监督等。通过完善举报来信来访制度,降低举报成本,为社会公众监督建立便利渠道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

(2)健全以医疗服务供方收入补偿机制为特征的激励机制。改革以医院收入补偿机制为特征的激励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实行医药分开,改变以药养医的医疗服务模式,采取药店直接由医疗机构经营,药品生产企业只需要通过竞标的方式与医疗保险定点药店之间产生业务往来,以防止“以药养医现象。

(二)医疗服务需方道德风险的规避

1、正激励机制

(1)基于医疗服务需方费用支付方式的激励机制。社会医疗保险对参保者的常用的在费用支付方式方面的激励机制有设置起付线、封顶线、自负比例等,此外我国具有特色的激励方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际上,统账结合制度已融合了上述激励机制,成为一个综合激励机制设计。

(2)加大以预防为主的激励机制。考虑加快社区战略,可以将社区居民按照区域范围与保健医生签订合同。不论疾病发生与否,保险机构根据对地区疾病发生费用的测算以固定的数额支付给医生,实施“节约归己,超支不补的方针。

2、负激励机制

(1)扩大拒保范围。主要是加大对疾病和药品的审核,将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的疾病和药品及时排除在外。

(2)加大监督奖惩机制,建立参保患者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医保机构对患者的监督核查处罚力度不够,使患者在违规医疗消费时没有后顾之忧,而加大违规行为发生。所以应增加对患者的惩罚力度。同时,还应建立参保患者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其信誉档案及时对其进行跟踪监察,一旦发现患者具有违规行为,对其进行惩罚。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制度(收集2篇)
  • 下一篇:毕业生的自荐信(收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