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校本课程修习情况(收集2篇)

时间: 2024-06-15 栏目:办公范文

校本课程修习情况范文篇1

关键词:构建高中生物选修课体系

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选修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选修课到底怎么上?怎样科学地达成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我校通过构建以“以人为本、个性化学习”为基本理念的高中生物选修课程体系,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水平、兴趣爱好、个人能力发展方向自主选取,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发展兴趣和特长,提升生物学素养;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一、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实现。建构主义重视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自我发展,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构建主义学习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高中生物选修课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按需发展”的学习环境,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有利于强化专项技能的培养,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有九种紧密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智能组成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存在智能。多元智能认为智能具有多元性、文化性、差异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无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与差。每个学生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因此,多样化的高中生物选修课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学生选修课的学习评价不能再以知识点的记忆为唯一标准,需要我们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为最终目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发现并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实现突出智能超越发展基础上的整体智能的发展。

(三)深化课程改革理论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指出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程。要求学校加快选修课程建设,构建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二、构建科学的高中生物选修课体系

(一)设置多元选修课程

选修课分为限制性选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除高中生物IA限制性选修课、IB非限制性选修课外,还需根据学校实际开设多元的校本非限制性选修课程,供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专长。目前我校已开设以下三种类型的校本生物选修课,教材来源于教师独立开发、改编、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发。

1.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此类选修课包括必修内容的拓展课程、生物学科的大学初级课程、生物学科应用性课程、生物学科发展前沿课程、生物竞赛课程等,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素养。如目前我们已开设《生物竞赛辅导教程》,内容涉及初赛和复赛的相关内容。今后我们将陆续开发开设《生物学简史》、《干细胞研究进展简介》等相关课程。

2.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职业技能类选修课基于本地区的农业、商业发展特色等优势开发,教材凸显实用性,突出技能培训,服务地方经济。此类选修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动手能力、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专业倾向。如我校立足我县特色农产品,与开化县农业局、开化龙顶茶合作社等单位合作开发《无公害蔬菜栽培》、《食用菌的栽培》、《开化龙顶茶的栽培与加工》这三门课程,其中《开化龙顶茶的栽培与加工》内容包括开化龙预选种、育苗、选苗、扦插、栽培、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采摘、茶业的加工等不同环节技术要领介绍,并配有电影《龙顶》的相关剧照、示范茶园胜景、茶业加工过程等等的高清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3.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包括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实践能力、人文精神和生物学素养。如我校已开设《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内容包括蜡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叶脉标本的制作、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其它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今后我们还将开设《芹江野生生物资源的调查》等课程。

(二)建立选修课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1.选课指导体系。选修课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学生在选课上具有盲目性。有些学生选课单纯是以挣学分为主要目的,以为只要选了课就能拿到这门课的学分,有些学生只是喜欢上课的教师,也不管所选课程是否适合自己,等等。鉴于这些情形,为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我校建立了学生选课指导体系,加强对学生选课指导。选课前,我校教科室编制好本学期《学生选课指南》,内容包括本学期开设的选修课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学分、学习目的、学习内容、课时、评价依据等,让学生在选课前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分别召开班主任会、教师会、学生会和家长会,解读《学生选课指南》,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之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认识倾向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对自身的兴趣、个性、专业性向有初步了解,为正确的选择做好铺垫。再次,将课程基本资料、上课时间与人数等内容制作成展板供学生自主选课时参考。最后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确定选课意向并填写选课意向表,实行两轮选课,并在开课前一周内公布最终选课结果,由教科室开出各门课程选修学生名单,一式3份,送任课教师及学生所在行政班班主任各一份,教科室留存一份,并按此选课名单上课。在这过程中,我们生物教师积极参与选课指导与宣传,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选择生物选修课程。

2.教学过程管理体系。(1)加强学生走班管理,严明纪律。目前我校选修课采用校内走班上课,为了有效避免学生“选而不修”现象,我们除了严格考核制度外,还严明纪律,加强学生走班的管理。为便于走班管理,我校选修课统一安排在周一、周三、周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一个模块总课时为18节,半学期为一个周期。我校教科室制定了《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制度》、《导师负责制》、《年级组督查制度》等制度;实行教学班和行政班相联系,实现无缝隙管理。走班教学过程中,行政班班主任除担负原有的行政班职责外,必须掌握本班学生所选的科目模块,制作原班学生选课走班分布表,成立各学科模块走班小组,向各学科模块教师推选走班小组组长,及时向有关模块教师了解原班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表现,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定期汇总学生的请假情况。走班教学专任教师负责对走班教学实行全方位管理,首先将选修同一课程的学生成立新的教学班,选定“值课”班长配合教师管理班级,明确管理职责,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严格考勤制度,规范课程管理;加强与相关行政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品行表现。同时教科室、年级组不定期开展走班教学生考勤抽查,并及时对学生的出勤进行公示。(2)加强教师教学管理。为加强管理,我校教科室设立选修课开发部门,负责对选修课程开发的规划、审核、管理,学校还制定了《选修课程课堂管理办法》,建立随机听课制度,学校、年级组等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定期对授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随时监督授课质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学生评教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作用,定期或不定期让学生对所学课程做出评价,对教学质量高,学生欢迎的课程给予奖励;对教学质量差,学生不欢迎的课程限期整改或者停开。这一系列的制度的实施,不但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也提高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建立选修课多元评价体系

选修课作为高中生物的补充和延伸,重在发展学生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如果仍像必修课一样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会使得选修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构建多元选性修课评价体系,对高中生物选修课的教学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考核与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1.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与高中生物必修课不同,校本选修课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作为指导。因此,在制定高中生物选修课评价体系时,必须首先为各门课确定详细、明确的教学目标。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指标,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评价标准为教师提供了评估学生行为表现的手段,也为学生展示了优秀行为表现的范例,让他们知道努力方向。选修课评估标准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学习积极性。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可以评价和测量学生学业成绩,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终结性考试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开卷、闭卷考试、小论文、小课题等方式进行。由于高中生物选修课的多数课程为独立课程,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具有不连续性,终结性评估结果无法对某门课的授课过程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形成性评价可以提供动态、全面、准确的信息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发展和成绩进步等方面的情况,用发展的观点检测教学过程所产生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性评价主要依据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以及课后自学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查。高中生物选修课较之必修课虽然课时少、周期短,但与生物必修课相比,教学过程面临更多的问题,如学生出勤率不理想、课堂投入程度欠佳、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因此,高中生物选修课的考核有必要推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采用多种评估手段,使各种评价方式互为补充、共同印证,以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监督其学习过程,对学生能力及成绩给出准确评价。

3.评价结果,突出过程表现。选修课与必修课是不同的,选修课的评价机制也要有别于必修课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过程表现。学生学习选修课的过程表现(考勤、创意、作业、获奖)都要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即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按1:1的比例计分。最终的评价结果我们采用等级制,将学生成绩分成A、B、C、D、E五个等级,其中A为优秀,B为良好,C为中等,D为及格,E为不及格,对于合格以上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

面对深化课程改革实践,谁都在“摸着石子过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在高中生物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尤其在生物选修课程开发与设置、走班教学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地探索和实践。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们不断地反思感悟,使我们不断收获深刻而又快乐的体验,同时也为我们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开辟了新途径。

(责任编校:青凤)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教育厅,2012(6)

[2].许吉安.我国普通高中选修课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4):5-7

[3].张瑞.构建科学的公共英语选修课体系浅探.学园(教育科研),2011(11):46-47

[4].洪松舟.走班走教―义乌市义乌中学.浙江教育科学,2012(5):10-12

校本课程修习情况范文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分制;教学管理

TeachingmanagementofclinicalmedicinedepartmentunderthecreditsystemTUShi,ping.DepartmentofMedicalEducation,theFirstClinicalMedicalCollegeofFujianMedicalUniversity,Fuzhou350005,China

【Abstract】Thispaperelaboratessomeexistingproblemswhenthecreditsystemcarriesoutintheclinicalmedicinedepartment,andonethebaseofrealismputsforwardtheimportanceofteachingmanagementofclinicalmedicinedepartmentunderthecreditsystem.Inordertoimprovethequalityofmedicalcollegestudentstrainingteaching,somesuggestionsonconsummatingthecreditsystemareproposed.

【Keywords】ClinicalMedicineDepartment;CreditSystem;TeachingManagement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如何培养符合时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各医学高等院校普遍重视的问题。因此,临床医学教育应不断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卫生人才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我们试图探讨学分制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应用来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并完善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培养知识更为全面的学生。

1实行学分制管理的重要性

1.1学分制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分制是指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即以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和获得学位资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以选课制为其核心,其本质特征为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它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质量观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因而是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

1.2学分制管理符合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需求都是由市场来调节的,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实行的“双向选择”制度,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医学教育必须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应对能力。实行学分制后,学校和学生个人都具有较大的自与自由度,学校面向市场根据人才需求自主招生,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1]。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并结合自身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爱好自主地选择所学专业和学习年限,实现个性化培养。1.3学分制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现代教学管理发展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服务学生”的管理新理念。学分制是以学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可以从实际出发,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学分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它尊重学生个性和自由,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自身,对自己负责,其培养模式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2]。学分制的最大特点是突破学年限制,学生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这样,既使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学业,也可以使能力较弱,或者需要中途停学的学生,将学习年限适当延长。目前,学分制主要运用在综合性大学中,我们应当大胆地借鉴学分制在综合性大学的成功应用经验,在医学院校中引入学分制。

2学分制在我校临床专业的应用

因为医学院校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专业针对性强的院校,所以,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2005级开始在全校范围内试行以学年制为基础,以选修课为前提的学年学分制,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吸收了学分制的某些长处。并且制定《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以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2.1课程设置

我校各专业教学计划内开设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例原则上为9∶1。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中所列必修课程;而选修课包括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的指定选修课和可选择性修读的任意选修课。

我校各类学生均实行学年学分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对于在规定学制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允许其延长学习的时间。

而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分为五年制临床医学和七年制临床医学。根据学校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其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出其学制三年。

2.2平均学分绩点制

学分只能体现学习量的多少,而绩点能体现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为了体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我校采用了平均学分绩点制(GPA,GradePointAverage)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全部课程都参与GPA计算,但过程中(IP,InProgress)、缓考(IC,In,complete)成绩不参与GPA统计。绩点制,又称积点制,是指用以显示学生每门学科专业学习成绩的质量,以及学年和毕业总成绩质量的一种计算方法[3]。平均学分绩点表示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的学习质量,它等于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所得的各门课程学分制绩点之和除以所修相应课程学分数之和。由此可见,学分绩点制有利于客观评价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为选拔三好学生、评选奖学金和推荐免试硕士生等评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3编级

为便于教学管理,我校对在校学生实行编级管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当前学年修满的课程不满累计学年应修课程的课程学分总数的学期数之一(如第一学年,应修满总学分的1/2;第二学年,应修满总学分的3/4),不予修习高一年级课程,其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

其中,五年制或七年制学生第八学期结束时,累计未修读与不及格的应修课程学分之和达到教学计划规定前四学年安排的应修课程学分总数的1/8者,不予修习高一年级课程,其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

我校实行进入毕业实践环节资格制。凡在进入毕业实习前,累计未修读与已修读但未取得学分的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的学分总数,若达到或超过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的1/10或者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考核不及格(补考后),没有资格进入毕业实践环节,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

在专业学制规定的年限内,未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且未达到退学规定的学生,可向学校申请延长修业期,其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

2.4退学

在实行学分制管理后,对于在某一规定时间内未达到要求或者违背了相关情况的,应当予以退学。我校在实行学分制管理中,常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被予以退学的:①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被批准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者。②在规定最长在校年限内未取得的学分超过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10%者。

3实行学分制管理存在的不足

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与实践时间长短是紧密联系的,并且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及管理模式也与综合性大学不同,因此,实施完全学分制尚有一定的困难。

3.1医学课程的本身特征决定了选课的局限性

在医学院校实施学分制,由于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门数多,必修课多,学时量大,决定了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不可能压缩太多,而且选修课程的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医学院校教师的专业性强、专业面比较窄,在医学院校特别缺乏人文、法制、理工等方面的教学人才,因此开设选修课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开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选课还存在一定困难,学生选择范围就比较有限。

3.2基本教学配套设施不够健全

医学学分制下,对学校的教学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有完备的选课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以及足够的教室、开放的实验室、充足的图书资料和良好的后勤保障设施。但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教学硬件设施资源的短缺,给学校的教学投入带来困难[4]。

3.3基本教学配套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深受传统学年制管理模式的影响,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弹性学制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影响,在教学管理中教学任务安排、选课、考试安排、教学实践等各环节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复杂性,增加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此外,招生人数、招生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增加导致的各专业培养计划的细化,以及教学场地的缺乏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基本教学配套制度的完善。

3.4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全面

在医学院校实行学分制,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要求,而且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特别是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由于临床分科较细,长期从事某一专业,缺乏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同时医学专业教师往往人文学科知识缺乏。而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往往对医学科技知识知之甚少,讲课联系医学实际较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吸引力。

3.5重修与临床专业学生学习时间紧的矛盾

如果学生有课程考试不及格,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的做法是补考,而我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后,区分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置:对于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不及格者经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者应当重新学习。任意选修课不及格者可以重新学习,也可以改修。

学生补考后无论哪门课程不及格,均须跟随下一个年级重新学习,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但医学生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课程设置多,临床实践时间长,多数学生只能是自学或间断听课,从而增加重修学生的压力。学生无瑕重修,难以做到重修取得的学分与其获得知识成正比。

4建议与意见

针对我校学分制在我校临床专业实施所遇到的问题,我们查阅文献,访谈相关人物,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扩大选修课比例

在不影响临床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减少某些必修课程学时数,让学生有较多的自主支配时间,予以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求参加其他学院的课程。同时增设多门人文社科、专业基础和专业拓宽任意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科教育。另一方面,加强新课程的开发,积极开设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课程,为学生的选课提供较宽广的范围。

4.2打通校际通道,实现跨校选课,互相承认学分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我们应当打通校与校之间的壁垒,地域相近的学校可以互开选修课,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选课[5],学分相互认可。本校无条件开设的选修课,允许至相邻学校选修,学分回校得以承认,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院内部,各院系之间更应做到课程向全校学生开放,打破专业、年级的界限。

我校新区位于福州市新开辟的闽侯上街大学城,邻近有7个高校。大学城内的各所高校可建立各校之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建立开放、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所有课程在师资和教室容量允许的情况下,都可逐步对外开放。学生在教学计划内进行的跨校选课按学分收费,费用可由学生所在学校进行校际结算。

4.3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推进学分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立与学分制适应的运行机制,更需要教务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管理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以保证学分制的有序实施。因此,学校应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和临床教学二个阶段,逐步完善一系列与学分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分制的实施,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及后勤部门的培训,增加服务意识,以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管理队伍,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有利保证。

4.4改善基础设施,确保学分制的实施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实施学分制的物质基础。在政府投入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走自我发展之路。改变以往单纯由国家投资办教育的局面,走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培育科技产业,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分制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争取社会各界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在长期有效的合作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争取必要的经费援助和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例如我校今年增加了4个非隶属附属医院,充分发挥这些医院人才和智力优势,丰富了临床实践资源。

4.5加大师资培养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分制的实施,提高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教师只有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学习,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提高开课能力,增强任教课程的吸引力。

首先,学校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教师到高校任教,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鼓励在职教师脱产外出进修与培训,拓宽专业知识面。还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4.6加强临床实践阶段的管理

4.6.1制定量化的实习评分标准

根据临床实践大纲和实践科目,组织专家制定量化的评分标准,要求全体师生认真学习此标准,以保证严格实施。在实践阶段,带教老师根据评分标准的要求,结合实习时间,引导和指导实习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在实习生出科或实习结束前,均要审核实习阶段学分完成情况,并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用文字表述,合格者带教老师签名认可,并由科室主任最终审核,以保证规范完成实习任务。

4.6.2提前进入临床实习

适当减少临床见习的时间和取消大学四年级医学生的寒暑假,将所节余出来时间用于提前进入临床实习。这样既可以保证充裕的实习时间,又满足医学生弹性安排实习,便于空出重修实习、考研温书和就业面试等时间。

综上所述,学分制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新理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专业教学管理中的矛盾,符合现代医学教育要求。我校虽然已实行学分制管理,突显其优势,但还是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今后还应加强学分制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不断完善该制度,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庆.目前我国高校暂不宜实行完全学分制.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17(3):30,32.

[2]陈联英,陶立坚,易露茜.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24,26.

[3]张相乐,刘绍平,张光明.关于学分制的理论问题.石油教育,2008,(5):35,38.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试用期满工作自我总结怎么写(收集4篇)
  • 下一篇:人生需要磨练初三年级毕业700字(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