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美丽乡村”;综合发展规划;规划设计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为推动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发展原则是以人为本,因此,必须改善民生,注重生态建设和社会管理,并做好环境保护。所以,乡村的规划设计显得尤其重要,乡村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农村的社会服务在基础设施等完善以及农村用地的结构布局规划,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1“美丽乡村”的规划思路
我国的“美丽乡村”规划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从一开始的乡村物质建设规划转变为乡村综合发展规划,将建设新农村转为新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建设。②在进行乡村规划设计时应将富民、宜民以及和谐作为规划的重点,提高乡村的功能转型速度,实现乡村功能的快速升级,营造乡村美丽的自然风景,提升乡村的环境质量;对于农村的主要产业应促进联合合作,提高产业的收益,对于农村的一些大项目应尽量落实,实现项目的快速发展;另外,对于农村的一些产业,应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提炼出一些独具特色的产业,并打造成地方性品牌,推出地方性的产业文化。在对“美丽乡村”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对建设的质量和数量、持续发展和阶段建设、村建与民富、内涵和特色等几大关系进行重点处理。①应具体体现出村庄项目建设的实质内涵,从村民的意愿和需求角度出发,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同时应注意社会发展规划的统筹工作要做好;②在进行农村项目的规划建设时,不能太注重项目建设的多少和大小,而应从村庄村民的角度出发,考虑为村民和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③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时,应注重民富和村建,并使之形成互动机制,建设好宜居新村,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农村产业的发展研究,并对农村的用地空间进行规划落实,主要体现出促进农村村民精神和物质的共同[1]。
2“美丽乡村”的规划理念
(1)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时,应遵循统一规划、并村共富、整合资源的规划理念。有些村庄非常富裕,而邻近的村庄比较贫穷,因此两个村庄可以合并,利用富裕村庄的产业资源来推动较为贫穷的村庄经济的发展,改变贫穷村庄产业资源缺乏的被动局面;同时,解决富裕村庄劳动力资源缺乏的问题,利用经济比较落村庄的劳动力资源来弥补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的劳动力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对贫穷村庄和富裕村庄的经济福利以及空间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开创村庄建设新模式,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进行“美丽乡村”的统一建设,优化农村的产业资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益。另外,应对配套、布局以及建设等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整合规划,并且,在对贫穷村庄和富裕村庄进行统筹规划管理的前提下,注重每个社区的设施和经济增长项目布局,实现并村共富。(2)在进行“美丽乡村”在规划设计时,应注重全域美景、互动发展以及产业兴村的理念。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产业资源的优化和发展,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路径。对农村突出的产业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发挥其核心作用,促成经济链式的产业经济。①对农村的农业园进行规划设计,在满足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提升农业产品的产量,同时做好旅游线路、产品、基地设置的规划设计,提高农村的农业规模和内涵;②促成农村工业经济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比如在农村建立家具产业基地等,建设完整的木材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的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可供观光旅游、购物休闲的“美丽乡村”,为农村人口提供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引入外来人口进行消费,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通过建设农村产业链,提高农村知名度,增加农村的创业就业竞争机会,以回馈农村的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比如有着“中国十大名村”之称之一的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该村位于浙江省中部,东面是横店镇,北边是东阳市区,地理条件优越,总人口4476图1花园村红木家具生产基地人,主要产业有地产、红木家具(见图1)、基础材料、高效农业、以及食品服装等,且花园村通过进行产业资源的整合,完成了品牌名村商贸休闲旅游产业的建设。
3“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
在对乡村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时,应具体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比如地理条件、经济现状、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产业资源等,对该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进行明确,并对该地区的“美丽乡村”规划主题进行设计。由上文对“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思路和理念的论述可知,“美丽乡村”的建设应遵循“产业驱动、功能升级以及节约高效”的创新理念和规划机制,对不同地区的农村建设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从全面整体的角度来对不同地区的农村进行用地布局、项目建设、生态美景、功能配套等方面的规划设计。3.1“美丽乡村”的用地布局规划设计。首先,因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地理特点,结合该地区的产业资源和其他具体情况,建设该地区的发展元素,进行用地布局的规划设计,如图2所示,为我国十大名村之一的浙江省花园村的用地布局规划设计。该村主要从产业发展、有机整合、块区增长以及用地建设的角度去考虑整体用地布局的规划设计。从用地的整体空间上对地理性质进行改造提升,对整块的土地进行整体性的开发,对该村的商业金融和政治文化加强建设。另外,花园村将东永二线、东永一线和花园大道作为该村主要发展的核心地带,并规划为四大产业发展区,结合居民现状规划服务半径,对该村的社区进行有效整合,最终建设了六代居住块,还对该村的用地布局做了合理的规划[2]。3.2“美丽乡村”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结合“美丽乡村”规划思路和规划理念,对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进行建设。①应将农村的生态建设和村庄的基础建设一起进行规划,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比如浙江省花园村,实施了“退宅还耕”的政策,对该村的主要生态节点以及景观地带进行生态规划建设,并基于该村的生态功能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要求。②对一些棚户区的地块、或其他闲置地块以及边角地块进行规划设计,融入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资源,促进农村产业资源的发展。3.3“美丽乡村”设施配套规划设计。在对乡村单位进行设施配套规划设计时,应以本地区的社区功能为规划设计的依据,做好乡村单位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提高我国乡村单位的人民生活品质。首先,乡村单位应根据具体的用地布局和地块的功能结构,整合相应的道路交通,进行基础设施规划;按照乡村单位的“美丽乡村”发展目标,规划设计相应的乡村单位社会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等社会服务功能设施的规划设计。3.4“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乡村单位要实现相应的健身目标,就必须做好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作为“美丽乡村”的规划要点,应明确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空间布局、实施步骤等。乡村单位的项目建设规划一般有农业示范区、木材产业基地、休闲娱乐公园以及旅游产业聚集区等[3]。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论述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并结合我国综合发展规划理念对我国乡村单位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生态景观、用地布局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以供同类项目的参考。
作者:洪卉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参考文献
[1]许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2016(12).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民;生活品质提升
一、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将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1],环境之美首当其冲。也多次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随着农村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群众对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对创造清洁、整齐、优美城乡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条件,是顺应群众期盼、践行群众路线的民心工程,对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一个地方城乡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群众的生活品质,还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的成效,关乎对外形象。
二、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1.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差。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伴随着的是垃圾数量日益增多,由于部分群众自觉收集垃圾的意识尚未养成,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置,往往是道路沿线村民随意丢弃在路边,等着公路养护人员、卫生保洁员上门清理;河、溪沿岸村民将垃圾随意堆放江边;住在村中的村民则将垃圾倾倒在房前屋后,等着天长日久自行腐化[2]。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卫生意识欠缺,导致政府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无法实现,进而影响农村环境。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先后建设和购置了一批基础设施,但是客观上仍然存在数量不够、覆盖面不广等现象[3]。同时,由于乡镇清运力量薄弱,部分偏远村庄垃圾清运几乎处于真空状态。许多垃圾卫生死角由于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垃圾等互相混杂,加上人力、财力和精力等因素制约,造成垃圾无法转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
3.财政支持保障不到位。由于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卫生保洁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目前多数主要靠上级拨款。但是考虑到农村地区广大的面积和人口,考虑物价上涨和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仅靠财政补助的经费,远远无法应付卫生保洁开支,垃圾收集清运工作资金压力很大[4],无法做到全域保洁,客观上导致了农村环境差。
4.监督管理考核有待增强。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监督管理考核机制是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基础。但是,目前很多乡镇一级政府忽视监督管理考核,在督促、激发保洁队伍方面力度不大;考核中对模式化的常规内容较为重视,在以村为主的保洁模式下,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往往以集中整治应付突击检查,环境卫生管理不够常态化、精细化。
三、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建议
1.要深化宣传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农村环境治理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热情,要通过行政化的推动,充分调动广大人们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要通过宣传标语、墙体广告、倡议书、广播等方式,对环境整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式宣传,让广大群众知晓整治、关心整治、融入整治,做到全民发动、全民参与。要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模范带头作用,不等不靠,攻坚克难。要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户的评选表彰,引导和支持农户开展“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组规民约,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群众自治,细分卫生责任区,规范和约束群众行为,巩固农村环境治理成效。
2.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想办法。每个乡镇要制定规划,科学选址,建设、添置垃圾收集设施,延伸收集终端覆盖范围,真正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运行体制,实现增点扩面。要结合各乡镇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市场化工作新机制,鼓励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形式实现服务外包,使得环境卫生工作业务上更专业,责任上更明确,管理上更有效[5]。
3.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建议采用县财政补一点、乡镇财政出一点、村出一点、村民自己出一点“四结合”的资金筹集方式,实现运行经费的正常保障[3]。同时,还应激发和提高保洁人员工作热情,适当提高保洁报酬,结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更多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众克服“难为情”思想,积极参与卫生保洁工作。乡镇要加大环卫设施投入,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打实基础,要集中整合其他项目资金,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爱心人士等通过投资、捐助、认建等方式,参与农村环境治理。
4.要健全制度强化督查。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主体,分阶段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要强化环境卫生管理机构作用,重视常态化、目标化管理,彻底走出抓一阵好一阵、松一阵坏一阵的怪圈,实现“建一片、成一片,管一片、美一片”的效果;要坚持疏堵并重,引导居民守法经营、规范经营,对乱摆乱卖、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引摊入市,还路于民[6]。同时,还要加大督查力度,采取日常巡查、专项督查、舆论监督等形式,严格按照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对整治的每一阶段、每一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要建立常态化督查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各地进展情况,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督办、限期整改,督促工作落实。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情况作为奖补资金、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文斌,颜毓洁《从“美丽中国”的视角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策略》生态经济(中文版),2013(4):184-188
[2]邱福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6):00115-00115
[3]浦江新闻网《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013年5月20日
[4]史小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财政思路与对策》《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3(7):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