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言必信,诺必诚。高校诚信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从干部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抓起。要在校园内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气和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意义,深刻领会诚信教育要求。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诚信既是一种义务,也是对自己每一项行为的承诺,更是对社会关注的回报。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干部师生的诚信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意义
高校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而且涉及千家万户。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应把诚信教育变成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全方位的工作中。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大学生一生的成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必须首先要有诚信的德行。他们的榜样和示范是引领大学生走进诚信道德大厦的路标。他们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不论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还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都应当忠于职守,热爱本职,认真负责,老老实实,决不能敷衍失职,虚华浮夸,弄虚作假,得过且过。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高尚人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魅力是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大学生,才能在大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因为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每一个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决不能为了追逐名利而弄虚作假,而应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大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召大学生,以诚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来启迪大学生,通过潜移默化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一批又-#tt具有诚信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以身作则,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身教高于言传。
大学生在高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懂得怎样做人,提高自身素质。《论语·子路》中强调,言必行,行必果,即讲话一定要有信用、不食言,行动一定要善始善终、践行诺言。许多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状况。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加强诚信教育,首先是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学校教育在努力增长他们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讲诚信是人的一种道德品质,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成就一番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有了诚信,就能科学地对待自己和一切客观事物,成为一切力量之所在,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全与升华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总是把诚信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与评价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一个人缺乏应有的诚信品德,不讲信誉,也就意味着背离了做人的道德标准,也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人生价值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实现。学校教育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品德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诚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第三是有利于满足大学生讲求个人信用的需要。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例如大学生向银行贷款是为了完成学业的需要,是保证学习生活的需要。道德需要是建筑在高度自觉的、完全自律的、依靠内心信念来满足的一种需要,也是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认真履行合同的义务和责任来体现的一种需要,这正是我们在大学生中值得提倡的一种信用的需要。
二、深刻领会诚信教育要求
首先,各级领导于部要讲诚信,要做出表率,做事要做实,不要务虚名。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一言一行与社会诚信紧密相连,一定要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落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把师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勤政为民,多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办得人心的事,为师生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要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在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等环节上,把诚信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从制度上保证真正能发现和使用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人,认识和淘汰那些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人,真正做到绝不能让投机取巧、夸夸其谈的人如愿以偿,也绝不能让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人吃亏。
其次,广大教职工要讲诚信,要遵纪守法,廉洁从教,敬业爱生,教人求真,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教职工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高尚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大学生,感染大学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教职工应当是诚信的典范,他们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我们常说的为人师表,这不只是赞扬教职工,更是给教职工的一种责任,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责任。教职工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大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大学生,才能在大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教育大学生诚信是关系其健康成长的一辈子的大事,更是关系到能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使教职工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把诚信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认真制定《教职工行为准则》和《教师师德规范》,把教职工的诚信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聘任、评优奖励、评聘晋级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再次,大学生要讲诚信,要尊敬师长,遵章守纪,诚实学习,诚实做事,自尊自律,学做真人。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诚信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立身之本,也是其造福社会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校期间给大学生打下良好的诚信根基,不仅可以使之受益终身,更是我们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使大学生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教育。
三、认真贯彻诚信教育原则
学校在开展诚信教育中,要认真领会以下原则:一是学校要把生动活泼的诚信教育活动与扎扎实实的日常工作相结合。要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和载体,努力营造出浓郁的活动氛围,才能对师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同时,活动的开展又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要力求诚信教育活动的可持续性、渐进性和实效性。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既切实地提高师生的诚信素质,又能使学校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要把诚信教育与基础道德教育相结合。要把诚信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结合起来,努力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三是要把诚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形成诚信教育的特色和经验。四是要把学校教育和社区、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内,还要通过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形式,与社会道德环境建设、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努力扩大诚信教育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力,提高诚信教育的整体效益。
四、切实把握诚信教育方法
第一,要营造舆论氛围。学校要大张旗鼓、广泛深入地对师生进行诚实守信、践诺守约的思想教育。要结合学校和师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加强师生的诚信教育。例如,张贴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宣传诚信美德的故事,在学习上经常注意表扬那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平时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在评三好学生等问题上让老实人不吃亏等,引导大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形成讲诚信者人人夸、不讲诚信者遭鄙视的校园道德风尚,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就会更有实效,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就能得到更好的确立和巩固。
第二,要加强环境建设。一是要把诚和信作为学校行为的基本准则,规范学校管理部门自身的活动,特别是直接与大学生相关的工作绝对不能作假,对大学生的承诺要真正兑现,这是引导大学生诚实做人的基础。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学校就必须给大学生一种诚实待人的印象,除了规定的收费(例如物价部门核准的学费、住宿费等)要如实向学生公布外,其他的收费(例如体检费、军训费等)也应有规范明确的费用标准,学校在招生简章中的承诺一定要能够真正兑现。二是要注意解决教书育人环节中的具体问题。对于大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和要求,例如教学检查中大学生希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学校不能抱着敷衍的态度,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否则,就会失信于大学生。总之,要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一点一滴做起,优化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育人环境。
第三,要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在办学理念上要牢牢坚持诚信原则,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在师德教育中要强化诚信的育人品格。要建立健全评优公示制度、奖项申报制度以及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等,使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与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师生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和学术道德。例如,在学校奖助贷补减等工作中,一律实行公示制度。学校可以实行个人发展综合考评制度,每年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把考察大学生的诚实信用等资质作为其中重要指标。例如,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载大学生诚信情况和诚信素质的发展情况。在大学生综合测评和各种评优中,要把诚信建设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辅以污点消除制度,对大学生偶尔犯的小错误,可以将功补过,并在档案上消除,以体现学校管理上的人文关怀和宽容精神。
第四,要依靠思想教育。诚信教育应该纳入学校日常教育体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这是提高公民诚信水平的必由之路。要努力建设一个从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全体教职工到每一名大学生都讲诚信的环境,首先要从领导干部、教职工做起,不因各种干扰因素而破坏规则,以制度而非会议决定有关工作,以制度化取代随意性。对大学生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思想政治课到各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要加强诚信教育。同时,通过各种方式,用社会上的一些失信败德现象及其造成的危害教育大学生,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信任透支总是要偿还的。这种偿还不仅包括道义上的深刻谴责,而且包括法律上的制裁。超级秘书网
1、高校教师的特点
我国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为特别权力关系,这种管理和服从关系模式下.学生成为师生关系中被动接受知识传授和管理的一方多数大学的校、院(系)、班三级学生管理的工作重心是用严格的校纪校规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以一种管束学生的强制性态度和检查、监督的方式对待学生,而忽略了启发、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的主动性,那些外在的各种社会规范,不仅很难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要求,而且容易引发学生与管理者的冲突。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并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
2、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教师的理想、信念和立场,而这些又影响着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教学。在现阶段,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含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防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时事教育、理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1]。因此,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务必要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从人的需要出发,根据高校教师的思想特点,认真审视高校教师的合理需要,并开创性地开展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校老师的思想现状
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很多人将“生产力与思想政治工作对立起来,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此时稍被减弱。
2、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来看,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总体很好。
由于外部社会的各种因素,加之市场经济的推动,高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等分配制度的改革使一部分政工人员觉得不被重视,在工作上受到冷落,工资待遇、晋升机会、住房以及奖金方面皆不如专业教师。所以,很多政治工作者存在失落感,不安心本职工作,觉得本行“没前途。而前高校职称评定基本上是按照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数量和质量(譬如说是发表刊物论文)来确定晋升或评优,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块功效不明显。
3、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来
因为大部份教师工作繁忙,课种多,课时多,工作压力极大,很少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少数老师甚至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觉趣,认为自己把本质工作做好即可。为此,导致教师大搞科研学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则“及格就行,甚至忽视师德等方面。
4、从高校思想政治的内容、方法、和针对性
从本角度来看,还存在覆盖面不全面。解决问题思想滞后,教育内容及方法相对陈旧,与当前社会现状不符,也太过理性化,无人性温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许多老师对学生工作亦是如此。很多高校未把教师师德和业务二者关系位置摆对,导致很多高校还用业务来衡量,这从某种意义上就导致了高校教师重业务、轻思想,同时由于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过于宏观,致使把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形式,用不着接受专门统一,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是教育产品的提供者,而学生是消费者。对学校办学成败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消费者,他们有自主选择产品的权利。如何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教育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其应尽的义务。为此,应该加大力度对高校政工作者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大方针,扩大教育的覆盖范围。
三、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措施
1、领导管理体制
政工领导应该在此加深重视度,统一思想以及思想教育工作路线,在管理上形成良好的机制。在其实施过程当中,应该首要解决高校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只有领导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有了必要和严肃积极的认识,从学校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角度来看待工作。这是作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之上,领导之间应该积极配合,形成抓管统一的教育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调动各方面配合干部,提高管理,责任教育等效力。建设一支自主解决问题并且素质高,理论强的高校政工队伍。时常更新自身知识,长期对直接工作者培训,使他们的教育方法加强,人性、多元化。
2、工作原则、方法、及基本途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在坚持过去政治导向的基础之上应该结合时代,社会以及专业的特点,增加自身的各方面知识,并且做到与时俱进,定期更新。如:增加自身在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等各方面的新知识和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新思想、新知识。尤其是增加绪多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员工保障制度等方面知识。挖掘潜力,优化专业教师资源,合理分配工作,缓解教师紧张与压力。同时给予人性温关怀,做到教师身心与身体,工作节奏和工作环境的和谐,树立成就感,提倡无私奉献精神,增加教师对工作成就感的满意度,使其身心愉快的投入工作。
3、教育内容丰富创新
学校成立教师心理咨询处,指导教师个体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放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领教师视野。正确的对待竞争、晋升、福利待遇、工作量等方面的关系。在教师关系之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为教师各方面的需求提供必要条件,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人性化。在以上基础之上,还必须抓好四个教育:
1).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筹全局,树立科学发展观。更新学习方法,将理论结合现实情况,提倡教师奉献精神。
2).抓好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提倡老师的奉献精神。
3).加强老师品德、作风的教育,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
4).加强八荣八耻教育,教师要带头贯彻八荣八耻教育,在学生之中做到带头作用,提高教师的工作荣感和教育积极性。
在做好以上教育方法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深入开展学校“职工之家活动,深入了解我们教师生活上的关系,的谐教师之间关系。并且可以弘扬爱国主义,加深中华传统民族主义精神。树立尊师重教的优良风气和团结成信,师生共荣的校园文化气氛。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此活动上,进一步维护职工合法正当权益。使职工的工作问题或生活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我们可以在这个环境之中,努力解决教师反映的问题。也可以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煅炼教师的身体,使教师在工作中保持健康,以及旺盛的工作状态。
1)鉴于本研究主旨是通过智慧教室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1教学环境舒适,教学内容呈现优化。
智慧教室中环境感知系统、情境感知系统的嵌入可以使温度、光线等自动进行调整,多屏显示可以降低认知负荷,合理调整后的混响效果使教室前后声部能均衡,给教师营造了一个舒适自然的教学环境。
2引入各种教学资源,互动体验友好。
计算机、平板、无线投影等各种设备在教师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地接入。人机互动界面友好、功能齐全、导航清晰,便于教师快速掌握和利用。
3视频录播清晰,真实展现课堂场景。
音频信号采集系统中通过多个灵敏度较高的拾音吊麦全方位清楚地拾取师生音频信号。摄像跟踪定位系统在课堂中较迅速地捕捉不同主体的动态,通过进一步聚焦体现具体环节。教师、学生、计算机场景平稳切换,高清展示。通过一键设置实现课程在录播的同时自动上传至视频管理平台,便于直播实时观看。所以相对于微格教学的微型化和录播教室突出的录播功能,智慧教室营造了一个认知低负荷、资源便利、交互友好的环境,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发展。
2)为了更好地利用智慧教室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在启用智慧教室初始学校便拟定了一些相关策略来促进目标实现。
1优秀教师示范激励策略。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学习优秀教学者的经验和风采,学校在每周推荐2~3门优秀课程在智慧教室进行示范,积极利用智慧教室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向广大师生展示教学技能,对于优秀的教学技能,通过专家点评等措施使之详细化和突出化。
2自我反思改进策略。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和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教师将自己课程通过课程回放,查看自己的言语行为及时地修正口头禅、习惯性的肢体动作;通过分析自己的教学技能表现和学生的表情动作反应,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通过与优秀教师视频比较,找出教学技能上的差距,思考改进策略。
3指导评价提升策略。
指导评价提升策略主要来源于教学指导专家和教师同伴的指导和评价。通过智慧教室的课程名称等信息的设置,可以让教学指导专家、教师同伴远程实时或非实时的进行教学观摩。每次实时观摩学习后,学校会组织专家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二、研究假设
教学技能包含多种技能,本研究以《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为蓝本,结合国内教学技能训练教程和高校教师常用教学技能,主要研究导入技能、板书技能、提问、讲解、变化、运用信息技术、结束等七种技能。研究假设如下:
1智慧教室系统能促进教师部分教学技能的提高。
教学技能各项指标较多,不同的技能在不同的策略和环境下才能促使其发展。所以,智慧教室能提高某些教学技能,而非所有技能。
2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年龄相关。
中年教师由于教龄较长,各种教学技能模式会趋向固定化,而青年教师在职前没有受到系统化教学技能训练,可塑性较强,所以运用智慧教室系统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会比中年教师明显。
3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的学科背景相关。
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各教学技能上领悟不同,所以运用智慧教室对不同学科背景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会有显著差异。
三、研究方法
1样本信息。
从运用智慧教室的105门课程中随机选取35门课程,在每个课程中选取学期初始和学期结束时的课堂录像(需要包含所观测的各种教学技能)作为样本。
2评价指标的建立。
本次研究中评价各项技能的指标以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指标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国内该领域学者著作中关于教学技能的训练指标而确定。
3数据采集。
将上述样本信息对照指标进行赋分,各技能分别统计,各观测点权重根据本技能要点数量进行分配,观测点确定等次系数:完全达到为1,基本达到为0.8,没有达到为0.6。
四、究结果及数据分析
1对假设“智慧教室系统能促进教师部分教学技能的提高的统计分析
在假设1验证过程中我们对各个教学技能分别进行了统计,采用了配对样本t检验,在统计中,“1表示学期初始运用智慧教室时录制视频中的教学技能状态,“2表示运用智慧教室一个学期后的教学技能状态。(1)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在运用智慧教室及策略前后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且在运用智慧教室及策略后这些技能有显著的提高: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的p值均小于0.01。(2)在运用智慧教室前后导入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无显著变化,p值均大于0.05。所以,假设1“智慧教室系统能促进教师部分教学技能提高成立。
2对假设“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年龄相关的统计分析
根据研究假设2,将教师年龄分成两组,小于等于40岁的定义为青年组(group1),40岁以上的定义为中年组(group2)。将教师各技能的前后变化量总和作为一个变量,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3对假设“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学科背景相关的统计分析
根据假设3,将教师的学科背景分成为两个大类:理工类(group1)和人文社会类(group2)。同样将教师各技能的前后变化量总和作为一个变量,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4研究局限
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新要求
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幼儿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有了系统的规定。“以幼儿为主体,提供适合的教育”,“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标准》不仅要求幼儿教师了解教育对象,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还要求教师根据地区、对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即具备课程创生能力。
二、民族地区对幼教人才的需求
笔者在民族地区幼儿园见习时与园长就“想要招聘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展开了讨论,都匀市某幼儿园的园长说:“我们想要打造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类幼儿园。因为资金有限,我们需利用本地的一些少数民族资源来创设环境,幼儿活动中也会渗透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所以,我们希望新来的老师不仅理论知识丰富、教学能力强,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备一定的地方民族文化知识”。可见,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具备教科研能力对于在民族地区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三、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贵州的一所民族师范学院,是贵州省最先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校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历史和经验,是一所很具代表性的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每年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一定数量的幼儿教师,本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情况如下:表中可见,公共基础课程所占的学分比例为26.25%,专业主干课占62.58%,通过访谈学生得知,公共基础课程中并未涉及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课程的学习。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得知,实践教育课为31周,其中社会实践为1周,专业见习为1周,教育实习为8周,其他类课程中对教学技能课程较多、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较少。高师院校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理论课程,但为学生提供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却少之又少,教学实习是其中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但没有充足的时间的保证;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不论是普通的师范院校还是民族师范院校,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基本一致,并未体现地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课程的设置也要求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新形势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以研促教,方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实现其专业发展,而课程设置中并未注意到这一点。
四、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情况
针对本校的课程设置,笔者自编了一份《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的调查问卷,针对该院校大三的学生进行调查。对105位同学发放了问卷,回收了97份有效问卷,分析结果如表2:分析得出学生对技能课程的满意度的平均分为3.7036,属于偏高的水平;对理论课程的满意度平均分为3.2062,虽然较技能的平均分低,但也属于中等偏高的水平。笔者曾与学前教育学生谈论过相关的话题,他们觉得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都很69丰富,对自己的知识积累有很大的帮助。当笔者走进幼儿园时,发现黔南州的幼儿园所用的教材有几套,如贵州省《幼儿园发展适应性课程》,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教材,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从不同的教材中选择适合的内容来进行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创生能力。然而,在观摩的幼儿园活动中,教师的课程创生能力普遍偏差,很多活动的实施因教师不会利用资源进行创编而使活动的开展显得空洞而无力,幼儿也没有多大兴趣。
五、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构建
(一)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通识课程中
学前教育逐渐走入全球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大趋势中,学前教育的民族化也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罗世琴在很好地阐释了少数民族文化知识融入通识课程的必要性,她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了自己的论点,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的“完人”培养目标决定其必须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需要通识教育进行理性的推广与普及”,[2]可见,在民族地区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掌握少数民族文化更具有现实意义,例如民族音乐、民族游戏、民族体育、民族图样等可为学生提供课程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从而传承和发扬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中开设“少数民族舞蹈“等课程,以充分体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特色优势。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课程创生能力
向海英在博士论文《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中将学前教育课程创生能力定义为:“幼儿园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实际,结合幼儿园现状,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以促进儿童多方面经验有效增长和建构,实现儿童全面、主动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过程。”[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其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时的孩子处于身心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更应该让孩子在主动探索中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美国的辛德尔(Synder.J)等人把课程实施取向归纳为: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知识是个人化、情境化的,课程不是预先决定的,真正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联合创生的教育经验,形成于个体建构过程中。”[4]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幼儿教师具备课程创生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教学,能在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地方基于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学前教育活动。这是对教师的挑战,同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课程创生能力可通过同课异构等多种途径进行,学校可开设与此关联的相关课程,例如“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课程。
(三)加强学生教学技能训练
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包括弹琴、唱歌、舞蹈、手工制作和教育教学的能力等七项技能,专业技能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可通过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的课程与时间的方式来进行,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成为必须;教育教学的能力可以通过设置技能训练课程加强学生教学技能训练。同时,处于民族地区的人们从小就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他们能歌善舞,舞姿优美,表现欲望强烈,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可设置“本土民族舞蹈”、“幼儿民族音乐”、“民族、民间游戏”、“民族手工”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课程,让学生在不同的民族课程中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教学技能,为今后在民族地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该地区孩子提供更好的指导与教育。
(四)提高学生参加实践实效性
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并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才是真正地学到了知识,做到了学以致用。而理论转化为实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才能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为了保证其有实际的效果,时间必须有一定的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了解实践中的幼儿教育是必须的,所以学校应适当延长实习与见习的时间。
(五)提升学生教科研能力
(一)机构设置的独立性
在美国,中心通常由学校学术办公室领导,由分管学术事务的副校长或教务长负责实施。中心设主任、副主任或主任助理、项目协调员、教学发展顾问、项目秘书各一名及兼职研究生若干。主任一般从全校教师中选拔,或从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发展工作者中提拔,员工中有同时兼任教师的,也有专门的中心工作者。中心配备的员工数量根据中心的规模而定,他们大都是高等教育学和教师发展领域的专家和专业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或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知识。
(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研究生(包括博士生)。美国高校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师培养方面,中心为全校所有教师、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助教提供一系列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的帮助。1.新入职教师新教师入职,意味着教学生涯的开始,身份的转变和适应新的环境。中心主要的任务是帮助新教师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和熟悉新环境。基本教学技能培训方面主要是从了解教学环节入手,如设定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开展教学以及学生反馈和评价等。关于课堂教学,教师须具备基本的沟通和表达技巧。新教师培训一般具有强制性色彩。在帮助新教师适应新环境方面,通行做法是召开全校或全院的教员大会,利用晚餐或茶会时间增进同事间的了解,其中教员大会的一个重要活动是颁发教学奖,这无疑可以帮助新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定位。2.职业中期教师美国学者鲍尔温将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进行了分段,界定在高校教学12~20年的教师或年龄在40~55岁的教师为“职业中期教师”。这一阶段的教师在美国高校占相当比重,其特点是:人数多、易被忽视、琐事多、时间少、可能遭遇中年危机[5]。职业中期教师教学发展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1)协同科学管理时间,平衡科研、教学和家庭的关系;(2)分析其职业发展瓶颈,修订职业生涯规划;(3)对教师成绩给予嘉奖,保持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度;(4)鼓励教师交换项目,帮助克服职业倦怠。3.未来教师未来教师是相对在职教师而言的。在美国,研究生(包含博士生)一般担任着助教的任务,职责是帮助教授安排有关工作,对教授的授课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并负责组织学生的部分学习活动。例如在哈佛,有些研究生还担任着本科生导师的职责。1995年,哈佛大学研究生开始涉猎教学培训,这不仅能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也为其毕业后的求职提供了优势。这些研究生在博士毕业后进入大学能够很快胜任教学工作,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6]。4.其他人员中心的服务还面向兼职教师、领导者、学术专家、行政管理人员、本科生和留学生等。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麦克格教学中心在为教师和研究生助教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本科生提供一系列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工作坊”和个人咨询等,目的是促进本科生成为独立的、富有创造性和拥有卓越能力的学习者。
(三)服务内容的多元化
中心的工作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包括为教师和助教提供教学辅导,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同行评议、评价教师、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等。1.教学辅导主要包括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多媒体的使用,课堂教学和评价,课堂讨论等与教学相关的工作。2.专业发展服务主要针对新入职教师,帮助其适应新环境和实现角色转化。包括组织新教师共同参加会议,新老教师交流会议,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3.同行评议中心为个人和各部门提供同行评议的服务,如有效课堂评议包括课前、课堂观察和课后概括与反思记录,每一程序持续2~3小时不等。中心专职人员和申请者的同行共同参与评议,这不仅有利于申请者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学习,有利于教学学术的繁荣。4.评价教师美国教师终身教授身份的授予非常重要,尽管每个学校和学院的授予标准不同,但教学情况始终是考察的重要方面之一。为此,中心通过提供教师评价手册、有关教师评价主题的研讨会和有关个人和部门的咨询等,来为评价教师服务。5.个人奖励和资金支持(1)个人教学卓越表现的奖励,奖励金额约在1000~2000美元不等;(2)为个人和部门提供相关的基金咨询或主动为教师向相关部门争取基金支持;(3)中心通过项目的形式为教师提供基金支持,如康奈尔大学教学卓越中心针对讲师和终身教授开展的专业发展项目和教师基金项目。申请成功后将获得来自Menshel1500美元的基金支持。
(四)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中心的活动方式丰富且具有吸引力,可以满足不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需求,概括起来特色活动主要有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建立教学档案袋与教学录制和“多主题”研讨会等。1.模拟教学这是一种分组进行的培训方式,在新入职教师和教学助理培训中比较常见,目的是以模拟课堂的形式帮助教师在友善的环境中练习教学。培训中,新入职教师或教学助理分别准备一个简短的(5~10分钟)讲课,在教员大会或教学讨论会上模拟课堂讲授,然后由小组其他成员针对其讲课中的优缺点进行反馈,有的听众还会模仿学生提问题,要求教师回答。分组主要依据课程内容的关联性,一般5~6人一组,每组都会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参加。指导教师在教师讲完后要进行评价,以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这种方法给了新入职教师一个模拟的课堂空间,非常有利于受训者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实现教师身份的转化。2.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微格教学”是一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依据反馈和教学评价原理,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它实际上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的教学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有可能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和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与教学内容。本项目主要是通过一些简短的、小型的模拟教学情境活动,帮助其克服紧张情绪、学会发现教学重点、界定相关教学问题以及客观地认识自我,同时也为资深教职员工提供一个观察教学研究员、研究生助教教学能力与特点的机会,以期达到互帮互助的作用。3.建立教学档案袋与教学录制教学档案袋是有关教师教学信息的见证,通过真实的数据,可客观反映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和经验积累过程。档案袋可为教师终身职位的授予或决策改进提供基础性评定资料。材料内容主要包括:(1)教学目标,陈述个人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计划和原则,(2)教学职责和责任,撰写课程教学方法、学生评价,(3)教学成果,学生成就和教师教学效果,(4)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估、学生和校友的信件、课堂录像等。教学录制,是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录制下来,由教师本人和专家顾问共同观看,讨论分析,目的是使教师本人了解自己课堂教学情况,同时专家、同行的建议为本人教学提供建设性参考。教学录像带可以保留在教学档案袋中,有利于教师成长。4.“多主题”研讨会(1)工作坊(workshop),具有开放性,可为拥有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人提供思想交流、问题探讨、经验借鉴的机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的“多主题”工作坊主要是指根据教师发展内容,召集教师参加讨论、学习及交流教学知识、教学经验与技能等的教师发展方法。主要包括小型讨论、迷你课程等形式,工作坊一般对所有教师和学生都是开放的。(2)讨论会(seminar),是德国大学最早出现的一种教学和研究制度,根据教师发展目标,明确研讨主题,召集教师参加讨论、学习及交流教学知识、教学经验与技能的教师发展方法。主题可由中心确定或根据教师需求确定,教师以自愿报名的形式参与。主题研讨会对主持人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要求较高。(3)午餐会,是教学交流的形式之一,目的是为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教师之间可以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五)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化根据森塔(JohnA.Centra)1975年对美国700所高等院校的中心经费预算来源的调查显示,校内经费预算占绝对比重,约为70%;来自联邦政府及基金会的经费大约是20%;来自州政府的拨款比重为7%;来自校友捐助、特殊项目经费的约为3%[7]。美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费来源渠道广泛,大部分来自校内基本预算(大部分来自教务长),同时也有来自政府拨款、校外基金会、校友及企业的捐赠,这无疑保障了中心的良性运转。
二、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特点
在长期的实际运行中,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不断改进、更新,逐渐形成了以下5个特点:
(一)服务性
在美国,中心作为教师教学发展的服务支持机构,其突出的功能之一是服务导向功能。哈佛大学的中心通过提供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培训服务,以期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和学。针对不同群体提出的各种培训需求,中心都会认真对待。中心服务项目流程尤其能体现其服务的导向性。首先,中心会将培训计划、内容、方式及特殊要求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提前告知。其次,中心开展各种项目活动,同时主动录制培训资料和对其他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归类。最后,中心还会开展调查研究,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或高校改革提供依据。
(二)学术性
美国学者厄内斯特·博耶认为,大学中所指的学术包括四个方面,即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知识的学术和传播知识的学术(教学学术)。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李·舒尔曼(LeeShulman)则认为教学成为学术基于两点:第一,教学过程具有探索性。教学实践和科研一样,同样需要经历问题选择、资料查找、确定问题实施方案及对所得结果的分析和反思;第二,从成果来看,教学成果同样具有公开、交流、评价和建构的特点。如上所述大学中的教学学术同等重要,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发展将难以为继。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非常重视教师教学发展,该中心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学和研究变得同样重要[8]。
(三)研究性
中心以教学研究为导向,引领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源于教学实践,但最终又为教学实践服务。美国著名大学的中心一般将教学研究作为重要职能之一,并配备专门的研究人员,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改革。如密歇根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的使命是开展如何促进学习和教学的研究,形成相关成果,向全校乃至全美教师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以此支持和改善本校的学习和教学。该中心2010-2011年度共出版研究专著1本,发表研究论文36篇,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该校教学改革的实践。
(四)职业性
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职业发展。1976年,美国森塔(J.A.Centra)的调查显示,截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已有60%的大学建立了类似“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教师职业发展组织,使得教师职业发展从关注研究发展向关注教学发展转变。哈佛的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美国大学教师职业发展机构标杆,通过教师接受培训和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职业发展[9]。
(五)专业性
中心独立设置,配备专门人员,以研究为前提,促进教学学术发展为目标。中心的设置是为弥补教学服务职能的缺失,使学校教学制度化和系统化。其组织化程度越高,服务的专业水准和品质也就越高。中心的专业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开展专业教学研究;第二,开展专业课程评价。
三、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启示
高等医学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级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医疗卫生系统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医学教育需要通过推动自身变革来应对各种挑战。教师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主体,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环节,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解决的路径之一便是高等医学院校立足实际,建立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此,借鉴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现状,探索其建设路径。
(一)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1.青年教师的大量入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和学生人数同步激增,大量年轻教师的入职,使得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这些教师大都刚毕业于非师范类的高等医学院校,虽具备医学专业知识,但大都没经过专业化的教师培训,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水平相对较低。2.教学精力不足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承担临床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医院兼职人员,其主要的工作阵地是医院,他们主要负责临床医疗和临床科研工作。临床工作的繁重性无疑占用了其临床教学的精力。同时,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的授予也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上教师个体教学态度和能力的差异,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3.学术观念的障碍在高等医学院校存在着严重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的活动大都围绕着某个医学难题或疑难杂症,较少聚焦在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研讨上,这与教师评价制度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很多高校将教师的数、出版著作量与职称评定和物质利益直接挂钩,导致许多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师教学能力难以提高。4.缺乏内驱力在我国,教师发展或教师培训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领域,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医学院校大学教师作为知识的精英和专业领域的权威,其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常常得不到重视,缺乏内驱力。再者,高校没有真正建立鼓励教师教学的相关激励机制。高校政策和规定中大都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晋升和经济福利待遇直接挂钩,而并未将教学能力纳入其中,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内驱力。5.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性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教学发展需求旺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整体规划科学合理,但是许多医学院校还未真正建立符合本校教师发展需求的中心,教师发展工作大都散落在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教育培训管理处、研究生院(部)与师资办等部门。中心没有配备专职人员,中心主任均是兼职,他们除了担任中心主任之外还兼任教务处或人事处等部门要职。可以看出:中心一方面有行政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行政权力过大,中心没有完全独立。此外,中心的设置有趋同倾向。
(二)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