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收集5篇)

时间: 2024-06-15 栏目:办公范文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预算:中小企业;管理体系;编制:经济效益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事业单位以及各个企业,进行预算管理,首先,需要经过国家法定程序批准。其次,要明确的前提是预算只是在一定期限内的收支预计。预算的提出使得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财政信息公开,使得财政相关部门的工作变得透明,如此一来便有效的防止了腐败的发生,也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的日趋成熟,规模不断扩大,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企业发展有自己的经营目标,有效的利用预算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与运行系统控制的有效结合,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能有效的规范企业行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企业预算编制,是在整合企业各部门的综合财务信息基础上进行的,能有效的分析各部门工作目标,制定符合发展目标的工作内容、过程控制及量化规范等。预算管理通过编制、控制、分析三个主要环节闭环反馈,形成有效管理控制如图1所示。

1预算管理的计划性

预算编制本质就是制定计划,通过计划具体的行为来确定可行的目标,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形规避不必要的损失,更有效的提高企业发展效率。预算内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方面。

1.1定量内容

工作目标的实现过程是伴随付出与收入的因果关系,自然,在预算计划目标制定过程中,对于整体或个体工作所需的支出与收入需形成有效的分析,方便制定全面的预算。

1.2因素分析

所谓事出有因,支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值可达到多少?有效收益(收入)是多少,达到此值的依据是什么,过程如何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目标等等,都必须进行有效分析。

1.3时间制定

计划工作完成的目标期限,何时能达到收入与支出的平衡,何时能够使收入超出支出,实现盈利。

制定预算就是通过这三方面的内容对未知的工作进行计划安排,一般情况下,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进行编制。整个计划工作应当量入为出和,并且实事求是,杜绝虚报,做好整个预算资金的统筹安排工作。

对预算的制定,主要目的就是对工作行程有效计划,系统执行,因而预算制定全面、有效是达到经营计划目标的有效前提,在制定过程中,目标制定需准确到位、工作计划需尽可能具体。是将企业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的有力工具。

2预算管理的可预性

“预算”以“预”为主,根据基础经验数据完成对相似发展趋势下的一定时间区间内的收支预测;“算”为辅,事情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有效的计算对于预算的准确是至关重要的。预算执行者可以根据预测到的可能存在的问题、环境变化的趋势,采取措施预做准备,控制偏差,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这其中包含的许多对预算制定造成影响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是我们必须进行处理的关键点,其中每一项都将会对我们编制的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如何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工作事务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所在需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或经验支撑,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种预测方式。

2.1定量

形成长期的经验数据收集,完成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建模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2.2定性

此类预测弊端在于缺少数据分析的基础支持,其预测主要是通过经验制定,影响很大程度取决于制定人员的工作经验,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3预算管理的可控制性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严格有效地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一方面计划的制定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编制的计划参考了以往企业的发展经验,可以有效地避免类似的损失,对于预算执行中的控制,最主要的还是做到以下三点。

3.1标准制定

工作的开展需要有明确的工作标准,一方面是明确工作的方式与目标,因为目标制定需考虑到公司的发展能力,以及是否有利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对工作的规范管理,形成系统的量化规范体系,实现对预算工作的控制及后期工作的评价,这有助于工作规范有效的开展。

3.2过程检查

预算编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编制过程,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定会有偏差,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在执行过程中做好过程监察、数据搜集、及时纠偏等工作,在发现工作内容与预期目标有所偏离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来避免不良结果的产生,在过程中及时做出更好的计划修改与协调解决,保证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及目标结果的高准确性。

3.3纠偏措施

准确有效的预算制定必须能反映出当前组织机构的运行状况,这就需要在制定前对组织机构中的各个部门进行系统的了解与分析,做到依据来自于部门,效果实施与部门,因人施教,协调完成计划执行,才能实现最终的效果。所以,只有符合部门的工作模式及趋势的预算编制才能有效的改善部门工作,一切费用计划都制定非常明确,只需主管责任领导分配工作,切实达到高效的控制。

4结束语

企业预算编制是为了制定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目标,是整个企业系统化的工作计划制定,实现工作计划、内容清晰化、发展可控化:(1)预算编制实现了根据公司财务计划预测企业发展趋势及目标任务,帮助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流传,也使得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识,对经营目标的了解,因而实现工作的统一目标性。(2)预算编制形成了企业财务控制依据:预算编制通过长期的数据统计分析及计划制定,逐渐形成了工作标准,因而企业中工作管理、资源分配、系统控制及费用把关等形成有效管理。(3)形成评价标准,在逐步发展过程中,按预算完成公司经营计划的程度也成为了企业在后期对各部门形成评价的依据,对企业部门评价、员工量化等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算管理

一、引言

在现代企业发展制度环境下,企业已经成为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和独立的法人主体。作为企业,其经营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最大化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财务管理。企业要想更好的生存并不断发展,必须以收支相抵、到期偿债为基础,以不断的增加收入,提高利润为前提,而这都离不开完善的财务管理。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角度出发,现代企业许多风险在财务管理和经营运行的轨道后回到会计核算的层面,如果对此管理不善,这些经营风险就隐藏在会计要素中,体现为某些会计要素计量虚高,某些会计要素计量虚低,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出现脱离客观的偏差,继而可能影响正确的决策,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财务预算管理是采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调节、决策和目标控制的管理形式,是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于一身的一种有效的现代监督手段。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取向。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需要采用增量预算,一般是在上年度预算执行的基础上,考虑预算周期内各种因素,调整预算的金额。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一般需要考虑企业的短期规划和长期发展,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项目执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企业的经营的市场环境经常变化,所以预算调整需要考虑一定的弹性。如果企业预算管理缺乏弹性,必然会导致企业与外部环境不适应,继而会影响企业对市场的应对能力。因此,确定适当的弹性额度以及考虑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是企业首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由于全面预算管理由于涉及的部门多、而指标多,导致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重短期、轻长期,企业财务预算与企业发展战略长期种难以匹配。企业一般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按照市场规律运行。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则在最大利润目标的前提下,往往服从于短期利益。未来一定时期的资产和经济效益状况,以及反映企业未来资产增值、保值的目标。预算管理的作用是通过预算体系把企业要实现的总利润目标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责任主体,它可以是企业一个职能部门、分公司、车间、班组,直至个人。并明确界定各责任主体的责、权、利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协调运转。同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强化其责任感。通过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将原来只是由少数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的管理工作,转变为由全体员工都参与管理。预算落实、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每个责任主体就是一个管理主体,使员工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才会真正关心企业发展;同时,在企业内部各责任主体之间模拟市场管理,各责任主体的经营活动提前可控性,推动了各责任主体为达到责任目标的要求而努力,当然也就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预算管理的关键在执行与监控。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风险存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中。缺乏预算管理,导致企业往往重资金总量筹集,轻筹资结构安排。财务管理注重的是体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实现资本运行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高度重视资源结构,统筹安排,强调的是企业控制核心技术和核心资源,而将非核心产品外包。那么在财务管理上,需要统筹安排的不仅仅是自有资本的购买和安排,而且还需要考虑外包预算管理。注重资金总量的安排,轻视资金的结构安排,会导致企业在具体的项目运行中,部分环节捉襟见肘,而部分环节可能资金过度充裕,无法实现资本的最佳使用。同时由于企业缺乏预算管理,一般企业都是重当期收益,轻远期风险控制。这就会导致对于企业的长期的发展规划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及其规划支撑。企业发展规划与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以及财务预算管理决策分不开。企业重视短期的收益,而忽略长期的发展规划的做法,会导致财务运筹高度集中于当期财务管理。缺乏远期的风险控制会导致以下后果:企业财务高度投资于短期效益项目,企业远期战略规划,缺乏资本支持;企业资本运行结构不合理,高度投资于某一短期高效益项目,导致企业运行风险提高。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各项财务的支出和使用都以预算管理为依据,但是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往往都缺乏合理的预算管理。具体表现如下。其一,企业的财务预算前提不科学;其二,对于企业财务预算各级领导思想不统一,执行标准不一致;其三,企业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控;其四,预算考评定位比较低。

三、加强预算管理,按照财务计划控制风险

计划分为公司计划、产业计划和企业计划,分别由相应的经营计划和工作计划构成。经营计划包括生产计划、营销计划、财务计划、三定计划、项目投资计划、固定资产购置计划、采购计划(含招标)、设备大中修计划、技术改造计划和新产品开发计划等。按照财务计划控制风险是指对计划编制、审核、执行、调整、考核与兑现全过程的管理。采用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结合上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对照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年度计划,保证计划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客观性原则,计划指标、措施符合公司及企业的经营实际,指标分解均衡、客观;严肃性原则,突出计划在各项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计划一经审定严格执行,不准擅自调整,严格考核、兑现。

1.按照计划编制财务预算

工作计划包括重点工作计划、例行工作计划、会议计划、认证计划、招聘与培训计划。计划编制依据包括:公司、产业及企业的三年规划、五年战略;公司、产业及企业近三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新企业、新增项目以“可研报告”确定的指标为依据;市场发展趋势、需求状况及预测;充分考虑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指标影响因素,发掘企业指标增长潜力。编制方法,采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双向协调、互动;是以最小经济核算单位为起点,逐级审核、汇总。编制要求以主要指标为核心,各项计划要围绕主要指标编制。生产企业重点围绕成本、产量、质量指标编制计划,销售企业重点围绕销量、价格指标编制计划;根据计划要求,分别按照“项目、生产线、品种、区域”等细化编制,月份指标、工作进展情况,要有具体的计划安排和工作部署;确定主要指标及各专项计划。年度计划编制依据要全面、具体、突出重点,对各种增减利因素要全面分析,以“计划纲要”形式对全年计划情况进行总体描述;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细化下季度计划,并按月份进行量化分解。季度计划要结合市场变化、上季度指标完成情况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细化编制;每月最后一周,根据上月计划完成情况和当月计划指标调整下月度计划执行方案。方案要指标明确,策略、措施具体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成时限及责任人明确,相关工作衔接、配套;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执行方案以及相应的表格,要规范完整、指标具体、提报及时、保证质量。

2.计划的审核

计划审核主要对利润、收入、产量、销量等指标计划及其影响因素、变动幅度进行审核,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审核成本费用计划,主要对成本费用计划的影响因素、降低措施及变动幅度进行审核,评价成本费用的合理性;审核技改、项目投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主要对技改、新增项目及固定资产购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规范性进行审核,确保重点项目的实施审核资金收支计划,重点审核资金收支依据、平衡措施等,确保经营活动顺畅;审核营销计划,重点审核营销方案、营销策略、广告宣传计划及营销措施,确保营销效益;审核计划编制程序、标准及相应表格的规范性、完整性,评价企业计划编制质量。审核方法与要求包括对比分析审核,以同期、同行业及预测指标为审核依据;逐级分解审核,企业自审为主,公司部门审核为辅,按业务流程及计划构成逐项分解审核;专项专业审核,各专业部门结合企业分类管理,对专项计划进行专业审核;同步协调审核,以专业为主线、以产业为主体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协调与沟通,保证公司、产业及企业间指标的动态平衡。计划一经审定,即作为公司年度经营工作的依据,公司部门和企业须认真组织落实。计划实行过程管理,对计划执行情况,须按项目及时跟踪,企业按日上报各项指标,产业按旬分析,公司按月总结,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公司通过审计、调研及专题会,对计划执行情况、重点工作及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跟踪检查、指导,按旬、按月总结、分析。计划指标一经审定,原则上不予调整。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半年进行调整:外部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使现有计划失去指导意义;内部发生重大调整,原计划编制依据发生变化。

3.计划指标的调整

计划指标调整须经公司审计、调研确认,并经公司总裁办公会批准。计划考核实行“四级考核”制,即公司对企业、企业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逐级考核。计划指标须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并将计划执行结果与薪酬挂钩。计划指标发生调整的,按调整后的计划指标考核兑现。计划执行效果的考核与兑现,按公司《经营责任书》及相关规定执行。未按本制度执行的,公司有权对相关责任人予以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四、财务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估

公司在监控实际结果的基础上,对公司各部门以及员工进行考核,考核采用业绩评定表和工作标准法两种方法相结合。首先成立预算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厂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预算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预算工作实施情况的考核工作,决定与考核工作相关的事宜。预算控制一般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控制,通过年度预算确定前做充分沟通,与各责任中心经理每一项都过一遍,并结合年度责任中心工作计划,同时取得人力资源部、责任中心的上级主管的配合,共同完成预算前的工作。同时做季度的滚动预算,通过对比以前各期的预算执行情况,结合本季度的工作计划,重新调整当季度预算。并且,通过预算控制表,控制日常的预算执行行为,每月一次,将工作计划与预算中存在的差异,以追加、调减、推迟、提前等方式给予调整,由相应权限审核确认。每月底,由财务部提供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情况表(由ERP系统支持,将每月的预算在基础资料中录入,并随时控制日常的支出行为),及时反馈预算执行状况,并将预算差异(正负两方面,不得超过5%)反馈到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制定的预算考核指标及时考核,每季度一次,年终算总账。对部门主要采用业绩评定表法。根据年初分配到每个部门的预算指标,结合各部门完成的情况,对各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各部门预算期内任务完成情况。对考核成绩按照优秀、良好、合格、稍差、不合格五个等级考核,定量考核排位靠后的10%人员进行岗位绩效工资档次下调。对于优秀部门奖励5万元。对员工的考核主要采用工作标准法,重点考核工作质量和效率,考核子公司优秀个人给予5000元奖励、集团公司优秀个人1万元奖励。对年终靠后10%的个人,给予扣除年终奖金的惩罚。通过严格的评估审核,做到有奖有罚,控制财务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范玉如.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1

[2]栾洪文.加强煤炭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外资,2012-09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篇3

(一)会计核算工作的思想落实

一是事业单位管理部门会计核算事项的运作,应给予工作人员多一些讨论与自主学习空间。二是事业单位管理部门授权与干部领导学习很重要,这可以分担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会计核算的具体督导工作。三是借助个人工作日志,进行自我工作省思,工作人员应在每周或每月进行自我统整与省思。另外,组织愿景与会计核算工作应有效融合。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远景发展及本位目标发展应用于该部门会计核算模式的推行中,并将其落实于部门每位员工身上。二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除了现行战略规划外,会计核算工作也应规划自身的目标管理计划表,并以其作为该工作经营大致方针。

(二)内部业务方面

一是完善的会计核算规划设计:计划目标与执行措施的有效配合,计划内容的完整、具体与可行,另外,规划修订次数与幅度情形,均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计划成功的重要因素。二是进度控制:为及时提供高质量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相关部门对计划进度的管理是一重要策略目标,因而对会计核算计划作业与关键项目的进度控制,实际进度与预定进度的差异分析均是达到有效评估的指标。三是作业控制:为了达成会计核算策略目标,应作完整、具体的内部作业控制,使计划的执行能够顺利完成。一个完整的作业计划管理应包括会计核算作业计划进度、计划拟定与控制,因而会计核算作业流程标准化、成本审查、作业计划应根据格式并于限期内进行填报,核算工作估验与查验记录及成本记录的内容应详实合理与符合时效等。四是协调与迅速响应:为达到事业单位会计论文核算工作的目标,主管人员指示事项与查证建议事项的处理,以及遭遇困难或紧急事故应变措施的制定,均是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战略性保证。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技术层面改进

(一)有效利用会计处理技术

从会计处理技术层面来看,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引进先进会计报表编制模式,推进会计事业发展。尽管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其并不存在最优的操作模式,但对于最为先进与流行的会计模式进行学习仍然能够有助于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学习,也可以实现对事业单位的内在会计系统的科学化完善,确保事业单位能够拥有详尽的会计工作准则,并根据这一准则进行项目的设计与调整,最终带来更为科学化的财务报表,进而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水平。

(二)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改善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作业流程是确保核算工作品质非常重要的要素,同时会计核算品质也是事业单位总体管理当中重要的部分,也可展现整体工作流程的品质高低。会计核算品质的提升或是模式创新都牵涉到作业程序的改变。作业流程的改善最重要是经济层面的节约,这是最常被忽视的因素,也造成员工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价值的不完全认同。应当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将会计核算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进行融合,更以事业单位管理总体的角度来看待事业单位创造经济价值的流程。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应确保事业单位管理品质不因人为因素有所差异,避免造成时间浪费、资源浪费。事业单位应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科学水平的弹性化,主要原则是:给予第一线会计核算员工足够的权限与培训,当问题发生而情况超出标准规范时,这些员工能即时反应、灵活变化,在关键时刻以弹性的作法解决事业单位管理方面的问题、满足事业单位养护需求。

(三)预案编制的合理性

针对预算编列,应采取如下方式进行改善。包括:针对工作计划分段编拟预算执行,掌握事业单位各阶段的作业变化及时程,以提升预算执行绩效;拟定规划设计规范及经费估算手册,而非以单一订价进行设施预算的编拟;设置事业单位预算咨议小组,并将审计稽查的工程预算执行绩效及问题,反馈给议会预算审查小组;对于经费编列方式重新检讨,并采用较为弹性的原则,以增加预算规划的灵活性;放宽预算提审时间,增加预算编制工作的有效性。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层面改进

(一)强化人员培训工作

针对会计核算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的状况,应采取如下方式进行改善。包括:不定期举办会计专业及法规讲习训练;提升会计核算人员任用资格标准;聘任专业会计核算顾问;过去类似会计核算经验及案例的传承与建档;建立专职机构统筹办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二)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从员工的业务能力来看,由于目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理念应当与技术管理观念相匹配,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而这也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水平提升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应不断的增加员工教育培训机会,夯实员工的专业化知识基础,并通过工作环境的优化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也均会带来高质量的会计核算工作。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来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专业化的会计核算信息与知识传递给相关工作人员。因此,员工也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会计核算人才与其他部门人才合作培养

会计核算领域以人为本,主要的流程几乎都需要由人来执行,所以事业单位应针对这些人才与领导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像是人员招聘、教育培训、才能评鉴、绩效评估、职业生涯发展及企业文化塑造等,以达成会计核算人才及领导力发展的目标;其他部门人才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延伸,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品质,推动节约管理的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要将其节约理念与作法延伸至所有部门,以确保整个价值链的连贯性。

(四)强化解决根本问题的能力

推动会计核算水平的事业单位应强化所有员工均具备财务素养与能力,并不断尝试创新以解决根本问题的能力,使其事业单位成为能持续改善不断成长的学习型组织。科学管理的架构可全面提升对会计核算领域的品质且具备完整的特性,事业单位在发展及推动科学管理时可以先从改善会计核算流程着手,配合科学理念与改善模式的培训,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即看到提升会计核算效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晓霞.关于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16).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篇4

全面预算管理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控制成本费用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有效工具。对于天然气管输业来说,存在季节性特点,冬季采暖期天然气普遍用量大,对管输要求高,供气压力比较大;夏季相对来讲用量小,对管输要求较低。这种季节上的不均衡性导致公司经营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如何制定合理的预算体系成为管理难点。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省天然气管道规划建设和生产运营单位,是以天然气长输管网建设运营为核心,集下游分销业务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综合天然气供应商。公司从2006年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实践中基于天然气管输的季节特征建立了一个以预算执行为核心,以预算控制及分析为重要环节,以预算考核为重点的动态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通过各种途径将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公司各个部门(单位)、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条领导推动、全员参与、共同协作的预算管理链条。本文结合公司开展的全面预算工作实践,谈一些公司推行动态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二、推行动态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

(一)推行动态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全面预算管理有效运作的组织保证,公司设立预算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公司的预算推进工作。公司总经理任预算委员会主任,财务总监任副主任,公司主管领导及各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预算委员会成员,具体组织、管理、协调全面预算工作。各部门(单位)为预算编制单位。财务部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面预算工作的筹划、汇总、分析、组织实施和监督。财务部负责编制公司全面预算,并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

(二)下达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与生产经营计划公司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经营作为工作重心,以文件的形式按照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正式分别下发。每项计划指标均对应责任部门,公司发展计划部、财务部、生产运行部、安全与环境监察部等职能部门据此同时下发费用(内控)分解指标及项目实施等单行计划,履行监管职能,计划实施部门(单位)按照职能部门具体要求严格执行。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是按照陕西省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总体安排,结合上一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情况,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目前管道设施现状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经公司常务会研究审定,董事会审议通过,形成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则是在充分考虑市场发展及收入预算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将成本费用指标控制到低限。在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将各项经营计划指标详细分解,反复核算、推敲,并与公司财务预算充分结合,形成当年生产经营计划草案。计划草案经公司常务会研究审定,董事会审议通过,形成当年生产经营计划,用以指导当年度预算工作。

(三)分解全面预算目标公司采取了总经理与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公司中级管理人员)签订《资产经营及建设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将一系列公司预算目标落实到部门(单位),各部门(单位)负责人按照工作权限,性质将部门预算指标分解到其所属的各办、各场站、班组及甚至员工个人。通过这样的形式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使得公司全员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工作目标。例如公司总经理与中级管理人员签订业绩合同,主要内容包括:发约人、受约人、指标类别有效益类、营运类、控制类。各类别又分为数项具体的业绩指标,效益类及营运类指标又有不同权重,分为目标值,完成值,得分,每一项具体业绩指标均有考核单位。中级管理人员类似的将业绩指标继续分解,与各场站、班组、责任人签订业绩合同。公司严格采取“奖罚结合”的考核办法,如果目标完成,获得奖励;完不成,接受处罚。

三、推行动态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预算会计工作计划篇5

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对财政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部门预算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在社会各界的财会机构中,教育行业相对落后,提高高校财会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就必须结合部门预算进行大力改革。根据部门预算的特点探讨部门预算对高校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

部门预算;高校财务会计;影响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为了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推行了部门预算的制度,对社会各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部门预算对各行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进行财会制度改革,才能进行科学的部门预算,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我国高校的财会制度相对落后,因此促进其自身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部门预算及特点

部门预算是一种财务计划,这种财务计划以政府作为主体,从某种程度来说,部门预算和政府预算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致使会计市场诡谲多变,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我国颁布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对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做出了规定。基层单位要按照政府的要求来核算单位的收支,对基层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可以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推进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部门预算和之前的预算政策有很大的不同。之前的预算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作为预算的依据。部门预算是把企业划分为不同的部门,以部门的支出和收益作为预算的依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部门预算较之前的预算方法更为精细,也更为高效。首先,部门预算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部门预算是把企业划分成各个职能部门,以部门作为预算的对象。在进行部门预算时,各部门要把政府性基金收支和自身的资金收支纳入计算之中,并把预算的内容进行分类。企业会接收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因此在进行预算时要进行严格区分,以此明确资金的来源和流向。其次,部门预算具有总体性的特点。部门预算的步骤如下所示:第一,部门对发展规划和收益计划的预算进行编制。第二,部门把编制之后的内容分年段进行汇总。第三,汇总完毕之后,部门进行总体预算。第四,部门将预算后的结果上报给财政部门。从部门预算的步骤可以看出,这种预算方法遵循从下至上的预算规则,体现了总体性的特征。再次,部门预算具有精细化的特征。部门预算和传统的预算方法不同,可以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用途来进行划分。不同的资金功能不同,所服务的项目也不同,在核算完毕之后,企业可以把握部门的资金流动情况,以及部门的项目开展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部门预算的精细化特征可以方便企业对各部门的管理。再次,部门预算具有前瞻性的特征。企业以部门为单位进行预算,可以判断每个部门的收支状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控制。在传统的企业预算中,企业以整体的生产经营状况为对象,会忽视其中的经济风险。当对部门预算进行细分时,企业对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在部门收支不平衡时制定科学的事前控制决策。

二、部门预算对高校财务会计的影响

(一)部门预算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会计的水平

高校财务会计关系着高校的财政能力,因此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与其它行业相比,当前我国的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普遍不高,在管理观念上存在落后的问题,为了改变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应用部门预算的方法势在必行。部门预算可以转变高校的财务会计工作观念。传统的高校财务会计工作是以高校的收支为对象,进行具体核算。应用部门预算之后,可以对高校的各个部门进行区别预算,不同的部门收支情况大不相同,高校可以对收益较好的部门投入更多资金,可以对收益较差的部门减少资金支持,以此来促进高等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培育成为高等学校关注的重点。一些学校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开展了多项发展举措,使财政出现赤字,学校入不敷出。还有一些高等学校以自我发展为中心,割裂了部门预算和实际预算的关系,没有遵循部门预算的方法开展预算工作,使国家的政策规定难以落实。有的高校对部门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按年度进行预算,没有结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高校的自身发展情况,影响了预算的精确性和实用性。部门预算对高校的财务会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高等院校在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时,要把各部门收支状况纳入核算体系之中,在核算之后把结果上报给相关部门,由政府进行统一批示。在部门预算的严格规定之下,各高校转变了传统盲目预算的观念,形成了统一的预算规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水平[2]。

(二)部门预算有利于提升高校财务会计管理的效率

部门预算以高等院校的各部门作为单位,对高校的收支情况进行核算,可以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升财务会计工作管理的效率。在部门预算的规定之下,高等院校对学校的收入和学校的支出进行分部门核算,可以避免出现中饱私囊的情况。同时,高等院校对学校的整体收支有一个把握,可以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最大程度地降低学校的财政风险。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数量越来越多,每个学校都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把科研创新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在发展的初期,在制度上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如果高校没有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效率,就会造成财政上的混乱,阻碍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发展。部门预算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主导,可以规范高校的财政行为,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部门预算有利于保证高校财务会计核算的质量

会计核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经过系统化的程序来把准确的会计信息传达给高校的利益主体,帮助高校来制定正确的发展决策。从这个角度来看,会计核算是高校制定发展计划的重要工具,对高校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高校进行部门核算,可以把高校各部门的资金流动情况上报给学校的管理者,让学校对各部门的工作有更加精确的认识。如果部门的收支出现漏洞,学校管理者可以追根溯源找到造成漏洞的集体或个人,对其施以严厉的惩罚。在部门核算的规定之下,高校的财会会计核算以预算管理作为中心,把财政预算作为管理的重点,而当确保了财政预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之后,高校的财务会计管理质量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部门预算视角下高校财务会计改革对策

(一)目前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的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当前许多高校都应用了集中管理的模式,对学校的财政收支进行集中管理,还有的学校把内部的收支划分成层级的形式,对财政收支进行分层管理。上述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便捷财政的管理程序,但是其缺陷也非常明显:实施上述管理模式之后,高校将不能进行分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部分高校财务会计的预算名实不符。许多学校在预算时采用了模糊处理的方式:一方面,高校依照国家部门预算的相关规定,分部门做出财政预算,把预算的结果上报给政府。另一方面,高校以自身的发展状况为依据做出财政预算,作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的参考。不同的预算方法会使部门预算沦为形式化的产物,如果部门预算和学校的实际预算发生偏颇,学校的真实预算情况将难以掌握。再次,部门高校财务会计的预算违背了部门预算的要求。许多学校在实际的核算过程中,按照院系的不同和资金来源的不同来区别管理,违背了部门预算的初衷。我国的部门预算是以学校的各部门为划分依据,如果高等院校在预算时各司其事,就会造成教育经费的浪费,对高校的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二)部门预算视角下高校财务会计改革对策

首先,高等院校要树立部门预算的观念。比如,高等院校可以分部门进行预算,了解每个部门的收支行为,如果部门的收益情况较好,要以该部门为工作的示范点,对其他部门进行工作示范,如果部门的收益明显小于支出,学校要重新制定部门的发展规划,引导部门的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增强部门预算的观念,学校要把部门预算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以部门预算为基点调整学校的发展计划。其次,高等院校要完善财会管理的制度。比如,高等院校可以把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放在一起,对其进行综合考量。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高等院校要打破桎梏,按照部门来进行会计核算,而不是纯粹按照资金的来源、用途、功能等进行核算工作[3]。同时,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使会计信息发挥其实用价值。再次,高等院校要强化财务管理的职能。比如,高等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以其变化为依据调整高校的经营策略。当收支出现不平衡时,高等院校要应用部门核算的方法,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保持动态平衡。部门核算并不是简单的资金核算,因此高校应该把资金和资源相结合,在管理资金的同时,优化高校内部的资源结构布局。最后,高等院校要培养财务管理的人才。比如,高等院校可以对已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高等院校可以聘请社会上的专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二次教育。同时,高等院校可以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交流的机会,以此引进先进的国内外管理经验。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提出了部门核算的举措,并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的高等院校财务会计工作水平不高,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影响了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高等院校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高校必须树立部门预算的观念,完善财会管理的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职能,培养财务管理的人才,以此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宗书,狄愷,张娟,米传军,邱颖.美国、加拿大政府会计改革的有关情况及启示[J].会计研究,2013(11):3.

[2]贺敬平,王森林,杨晓林.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基于海南政府会计改革试点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1(6):42.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校本培训内容(收集3篇)
  • 下一篇:测试:你的人际关系及格吗(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