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职业发展规划业务系统设计HR信息化
一、职业发展规划的意义
以企业战略目标和组织发展需要为中心,形成以岗位体系和职级体系为基础的职业发展通道,结合员工的能力素质水平和个人职业发展意愿,将其匹配到最合适的岗位和职业发展通道,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员工职业满意度的目标。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职业发展规划是企业做好人才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企业持续经营和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实行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回答如下的问题:第一,认识到到我能做什么:帮助员工客观清晰地认识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潜力。第二,哪里是我的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员工准确定位其个人职业发展愿景,包括近期和中长期目标。第三,如何达成我的目标:帮助员工找到实现其职业愿景的可能和最佳途径。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实行职业发展规划,可以解决如下的问题:第一,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帮助企业客观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人才需求。第二,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自己目前的人才状况。第三,提供哪些职业发展通道:帮助企业建立符合业务战略发展的职业发展通道并和员工交流。第四,人才是否在合适的岗位上:帮助企业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做到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第五,关键岗位是否有后备人才储备:帮助企业做好关键人才的保留和继任者安排,减少人员流动对企业业务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二、国内企业职业发展规划的现状
国内企业目前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也有一些企业开始搭建素质模型并定期进行员工的能力素质测评,部分企业也有接班人计划或者后备干部的选择、培养制度。但很多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的现象和问题:一是企业对员工有关职业发展的诉求关注不够;二是能力素质模型的定义和分级不够完善和清晰;三是岗位体系的定义不够统一全面;四是没有清晰定义并量化岗位的能力素质需求(任职资格要求);五是缺乏及时有效的员工能力素质水平评价制度;六是没有清晰定义的职业发展通道;七是关键岗位没有明确的接班人计划;八是没有及时、完备的数据信息积累和系统管理平台,难以支持职业发展规划的不同角色的应用。
三、职业发展规划能力提升的目标
企业施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目的是要形成以事及岗位为中心、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职业发展通道规划,并选择合适的人员进入相应的发展通道,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选拔、培训、用好、留住和储备关键核心人才。
要达成以上目标,需要关注以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第一,岗位体系设计能力:形成以岗位职责(“事”)为中心的岗位职级体系。第二,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能力: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职业通道。第三,员工能力评估能力:建立完善的员工能力评估体系。第四,职业发展通道与人才匹配能力:支持高效量化的人才遴选和匹配使用。第五,保留和继任者计划管理能力:拥有良好的人才保留和继任计划,留住企业关键核心人才。
四、职业发展规划管理的主要业务假设
由于企业类型(外资、国有、私营等)、发展阶段、规模大小、所处行业的市场化和竞争程度不同,各个企业对人才管理特别是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管理的需求关注点和缓急程度会有不同。但总体上看,可以归纳出如下具有代表性的一般需求假设:第一,以人(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管理的基本对象,以员工所在部门、岗位、职级的能力素质要求为出发点,通过不同形式的能力素质测评确定员工的能力素质水平。第二,在企业明确定义的岗位/职级体系的基础上,定义可能的多种职业发展通道,包括横向、纵向和混合式的职业发展通道,类别可以有技术类、职能类、管理类、服务类、操作类等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路径)。第三,通过周期性员工职业发展调查可以获取员工的职业发展意愿及行动计划,其中主要的项目为员工从公司提供的各职业发展通道中选择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发展通道,以及期望的达成职业目标的措施,如培训、轮岗、外派工作等;可以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分别提交,短期为三年以内的职业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可以要求同时提交比较明确的行动计划,中期一般为三至五年的规划,长期为五年以上的职业规划。第四,通过岗位能力素质需求和员工的能力素质水平的匹配提供员工和岗位的匹配图,以图形方式如九宫格或者雷达图输出,也可以按部门提供部门内员工和岗位的平均适配度。第五,对企业按一定规则或者按个案选定的关键岗位,安排若干名后备人员,并管理后备人员的培养、考核、成熟程度、任职和使用情况,可随时提供关键岗位后备人员安排情况、后备深度和宽度,并对后备人员任职所后备关键岗位的情况做动态跟踪。
五、职业发展规划管理系统框架概要设计
要做好企业员工的职业规划管理,除了有好的想法、思路和方式、方法外,还需要有效的系统工具和平台支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eHR)可以对此项工作提供良好的数据库和工具支持。
职业发展规划管理模块作为eHR系统的一部分,其框架概要设计如图所示,图中的输入部分为职业发展规划管理涉及的主要相关对象,来源于核心HR管理模块;处理部分是系统提供的主要应用和功能;输出部分为系统提供的应用结果和表单/报表和图形化分析指标。
六、实施员工职业规划的收益分析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职业发展规划主要可以使企业的人才评价、配置、使用、培训方法更科学、信息更全面、决策更高效、监控更及时,同时变被动使用为主动发展,增加员工的职业参与度。对于企业内部不同的角色会有如下的收益:第一,企业决策层。可以全面掌握支撑企业人才管理工作和战略决策的信息;实时掌握员工能力评估、人才后备等工作进度;明确人力资源状况及相关岗位权责归属。第二,管理控制层。确保各人才管理各项关键业务得以实施;确保按照既定的标准执行;实时查询本部门内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员工的能力素质水平;了解本部门员工职业目标的选择;追溯本单位(部门)员工的职业发展达成情况。第三,操作层。实现职业规划管理业务所需专业知识信息的共享并提供简单易用的系统平台(识别、推荐、评价、搜索);实时掌握待办事项状态;实现无纸化、无边界操作,摆脱地域和时间的束缚。第四,员工。通过职业发展规划,员工可以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看清努力和发展和目标;及时了解当前岗位和意向职业发展通道中岗位对任职者的能力素质和资格要求,清晰了解应该补充和提高的知识和技能。员工可以通过系统平台提交个人的能力素质评价、职业发展通道选择,及时获取最终个人的能力素质评价结果。
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并着力提高以下关键指标:第一,员工的岗位能力素质匹配度。员工能力素质评价结果和当前任职岗位或者指定岗位的任职要求的计算分析结果,可以折算为百分比显示。第二,组织的平均能力素质达标率。按单位/部分计算能力素质达标的人数和占比。第三,员工职业目标达成率。考量员工实际从事岗位所在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员工期望的职业通道的符合程度。第四,关键岗位后备人员深度。按照岗位的汇报关系树(或者按组织的隶属关系树),考量企业内关键岗位后备人员的逐层安排情况;可以按单位统计后备人员的平均深度。第五,关键岗位后备人员宽度。按关键岗位考量后备人员的人数,可以按单位、职务、职级统计后备人员的平均人数。第六,关键岗位继任者培养上岗成功率等指标。考量关键岗位后备人员在一定期间内成功任职所后备岗位的百分比。
通过以上指标可以度量企业的人才管理和职业规划工作的效益,通过和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类似企业的上述数据指标对标,可以评估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优化实施方案和积累经验和数据,最终达到提升员工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整体满意度。
七、总结
第一,企业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做好一定的基础工作,如:岗位体系的建设,包括岗位的定义、岗位的分级分类、有规范、统一定义的岗位说明书;能力素质模型的建设,包括核心能力、领导能力、专业能力等,对所有能力项目需要有简单明确的说明,并设立相应的能力分级标准。
第二,要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单靠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努力工作很难取得实际的效果。首先需要获得企业主管和分管领导的重视和推动,其次是要获得相应业务部门负责人的主持和积极参与,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获得员工的支持和参与。人力资源部门作为组织发起和协调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监控和跟进工作,实际施行的效果最终也需要上述各类人员的肯定。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工作,需要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稳步推进、慢慢积累,同时在推进过程不断修正工作方法、流程、表单等要素。对下属企业多、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单位,可以分阶段、按步骤实施。比如能力素质模型建设可以先选取核心素质,再领导能力,再选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能力等;素质测评也可以选择部分单位或者一定级别的部门岗位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
第四,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数据信息的积累尤为重要,选择一个稳定、持久有较长生命周期的软件系统平台尤为重要,不论是自开发、购买实施商业软件或者使用云计算SAAS租用模式的平台。同时要做好和核心人力资源资源数据如机构、岗位、人员、培训、考核数据的双向集成和接口。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企业;发展战略;战略规划;市场经济
企业发展战略旨在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其通过选择、规划企业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点和发展能力,促使企业持续发展,其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复杂性和谋略性五个特点,下面先对这些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企业发展战略的特点
(1)长期性。长期性相对于短期性而言,即为企业发展战略应以企业长远性发展为根本目标,树立“企业长寿”意识,集中力量解决影响企业长远利益的问题,如产品质量问题、创新问题、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等,同时,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发展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长远性建议。
(2)整体性。整体性相对于局部性而言。在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元素越来越多,整体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环境问题、资源开发整合问题、生产要素与经营活动间的平衡问题、员工与企业问题等,这就要求企业树立整体性意识,从企业大局出发,在处理好每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实现各因素作用的综合调动、整合与利用。
(3)基本性。基本性相对于具体性而言。基本性问题决定着企业性质、企业发展程度、速度、质量、前景,是解决具体性问题所的原则性参照,若基本性问题处理不当,则会导致企业畸形发展。
(4)复杂性。复杂性相对于简单性而言。一个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市场未来发展环境不断变化,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复杂性,企业的战略决策者需要协调不同背景、观点、能力、责任、利益的人的观点达到统一,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5)谋略性。谋略性相对于常规性而言。企业发展战略是新奇办法,不是常规思路,企业应以出奇制胜的谋略实现企业低成本、少投入、多产出、低风险、少挫折、快发展的发展目标。
二、现代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现状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从企业发展方向、速度、质量、能力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计划、规划,力求以知识、创新、人才等关键能力的组合,以长远性、整体性的谋略规划,以基本性问题的着重处理推动企业持续化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应积极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但当下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及规划效果并不乐观。
(1)缺乏规范的发展战略。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片面强调短期经济效益,缺乏企业长期发展意识,属于无发展战略企业,在大的市场环境下,只能随波逐流,这就导致企业相应性因素投入少,如科技、信息、服务等,而在当下企业进入买方市场、市场化消费品增多环境下,一些新企业竞争上岗,导致无企业发展战略的现存企业面临极为严峻的竞争形势,甚至导致这些企业消亡。
(2)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不正确。发展方向、速度、质量的准确定位是企业发展战略效果得以实现的保障,但一些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并未充分分析市场实际、行业实际、企业实际,而是盲目扩大项目、扩张资本、搞多元化发展,面对机遇不懂得适时抓住,偏离企业正确的发展道路,造成企业实际能力难以适应发展目标的要求,进而导致企业破产。
(3)发展战略规划缺乏科学性。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可靠性评估是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战略得以实行的前提,这就需要企业对市场信息、资源信息、对手信息、经济形势、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调查、判断、计算、论证、分析,在确定发展战略切实可行、风险系数低、收益高后拍板定案。但一些企业往往在发展战略制定中偏重于规划方案内容的审核,而不重视方案制定前的调查、分析工作,造成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缺乏环境分析、战略缺乏科学性,进而影响了企业发展。
(4)发展战略实施缺乏控制。发展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规划战略,其实施是循序渐进的,且实施过程中要求企业投入相应的组织结构、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等支持,尤其要强化实施过程中的控制策略,不可一蹴而就。但一些企业为求得做大做强、尽快盈利,往往采取投机取巧、企业并购、政策裂口、关系网、虚假宣传、人海战术等不良手段,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企业长远性发展。
三、强化现代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升战略实效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科学性、正确性是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前提,发展战略实施过程控制、多战略资源整合、阶段性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企业持续、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必须优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并对其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1)坚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原则。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目的在于实现企业整体性、长远性发展,企业战略规划必须遵守长效性、全局性、动态性、竞争性的规划原则。1)长效性原则。适应企业长期发展需求,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必须面向企业长期利益进行规划,并以企业长远利益对规划成效进行衡量、评价,而不以短期内遇到的问题对具有长期效益的规划进行否决。2)全局性原则。适应企业全局发展需求,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必须面向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从外部环境到内部条件,从经营理念、思想、方向、方式、目标、策略、计划行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决策。3)动态性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竞争因素、社会条件、政策等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企业根据企业发展要求,结合社会中的随机因素,积极调整、完善企业发展战略。4)竞争性原则。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面向市场经济中的各竞争因素,并把握住企业文化这一核心竞争力,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全面评估企业现状、未来,克服弱点,以在竞争中稳定发展。
(2)规范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流程。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必须做到先期准备与制定规划并重。其一,做好先期准备工作。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市场环境、社会条件等全面分析发展战略规划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对稳定发展条件进行调查、评估,如企业产品所处的市场饱和度、原产品市场能否维持、改善后的产品能否维持原市场、竞争对手的威胁度、今后资源供应及价格变化的影响、行业情况、国内外环境等,以确定企业是否有能力、能否进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其次,在确定企业发展战略能够制定且具有预见性效果后,确定战略规划所具备的指导思想、原则、方针,以保证战略规划的科学性。最后,明确发展方向与目的,并以此作用于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其二,规范规划流程。一般而言,企业战略规划需经过意识、调研、草案、咨询、决策等程序,要保证战略规划可行、有效,必须规范每一流程思想与行为。首先,企业领导者必须以新知识、新思想、新改革理念武装自己,树立管理创新思想,从全局、整体上把握企业发展方向,以新思想指导企业内部改革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在确定企业需要规划发展战略后,应及时组织调查研究,集中针对于社会需求及潜在需求、竞争现状与潜在性竞争、可用资源及潜在资源、自身核心优势与潜在优势,以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在确定发展目标后,企业应考虑采用何种策略来实现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在调研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战略方案,并对多个方案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估,评估应按照实用性、可行性、可接受性标准进行,待综合评估后确定所采用的方案,以方案决策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3)把握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关键点。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对外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规划,其核心在于企业文化,其规划内容主要为企业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宏观性具体战略,企业应把握住战略-文化-结构-具体战略之间的关系,以关键性因素的控制,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反映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决定企业内部凝聚力大小。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已演变为人才、知识、文化间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在规划发展战略时集中面向企业文化,通过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员工凝合在企业生产发展中,促使员工积极发挥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维持企业持续发展。除了有优秀文化的支持外,企业必须具有组织合理、结构科学的运行机制与企业结构。企业结构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及流程结构,企业应在全面认识治理结构的权力制衡作用、决定决策科学性作用,组织结构执行决策,流程结构规范执行策略行为的前提下,强化法人治理结构、权力多元化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多元化战略实施流程(如品牌战略、人力资源战略、文化战略、市场化战略等)的规划,为企业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四、结语
企业发展战略本质在于实现企业长远、整体发展,企业应针对发展战略实施及规划现状,结合市场、社会环境及企业发展实际,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企业发展战略意识、调研、方案制定、评估、决策及战略执行等各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及可行性,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睦优.关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思考[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9(5).
[2]任晓云,王跃旗.现代企业发展战略分析[J].管理与财富(学术版),2009(1).
[3]张红颖.金融危机下的现代企业发展战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6).
[4]仲济伟,林琳.现代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J].现代商业,2012(29).
[5]钱桂仑.现代企业发展战略选择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