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英语教学规律(收集2篇)

时间: 2024-06-17 栏目:办公范文

英语教学规律范文篇1

【关键词】中学英语;探索规律;高质高效

【中图分类号】G214.68【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137-01

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参与式教学法,实施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转变教学观念,创造交际情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以探索英语教学的科学规律,高质高效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有其丰富的内涵,总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思路:

1、从观念层次出发,参与式教学首先是一种创新型教育教学思想与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活动促进教学的新型教学观。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从方法论来讲,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教学形式,它只是众多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3、参与式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的过程来享受这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热情并积极参与其中。

二、参与式教学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

根据认知理论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直观教学入手,采用灵活组合、循环操作、螺旋推进的方法。通过高密度、快节奏、广包含的训练,使知识点更快地为学生所掌握,从而使外语学习更具有吸引性和实效性。在起始阶段,学生受到表达水平的限制,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与解惑,随着学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只需作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

2、层次性原则。

参与式教学按照认知规律需要逐步开展,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按其规律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纯语言活动、准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三个层次依次递进,认知水平由低到高,学生的创造由小到大,教师的控制由强到弱,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逐渐平衡。因此这三个层次的活动都不可偏废,不能只停留在形式的操练上,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更不能忽视语言能力的基础训练而空谈交际能力的培养。

3、创造性原则。

参与式教学是需要学生充分活动的教学,活动的成功度对激发学生兴趣和内在动机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做好课堂活动的设计。好的活动设计,既非轻而易举又非高不可攀。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应鼓励学生在对原有知识消化和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完成难度适中或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这种任务的完成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信心并提高自控力。

三、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

1、主体与客体要协调。

主体指学生,客体指教学活动内容。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情感态度,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使主客体协调一致。因此,教师应根据主客体的实际情况,精心考虑活动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契合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科学性与实践性要统一。

参与式活动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时适量,活动形式既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讲求实效,又要避免形式主义。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习惯。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又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发挥活动的巨大教育作用。

3、参与式活动应体现出创新。

英语教学规律范文篇2

关键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163-01

教学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规律之上的有机的、系统的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基于一门语言学科所具有的抽象性、概括性,就应当遵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有的放矢,进行精准的教学。小学英语教学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如何保证英语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得到关注。而以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规律在设计教学过程关注到了儿童发展的实际状况,运用了科学规律去建构课程,其合理性正在被小学英语教育课堂所实践。

一、认知发展规律理论源起

认知发展规律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建构主义的内涵与理论支撑,是建立在对行为主义及其教学理论的批判与融合的基础上的,是个体与外部客观不断地互动进行创设的。

而以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发现的儿童认知发展规律长期以来被教育学界引为中小学儿童课程组织、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基础,其具有的科学意义对于今天小学阶段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二、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特点描述

皮亚杰通过对大量儿童进行观察研究后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在他看来,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因为内涵不一,而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由此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

其一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主要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机能感官来发现、认知世界,主要手段是原始的抓、吸等等动作。

其二是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可以进行很多的抽象性游戏,但是儿童用抽象概念去表达或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依然是单一路径的,即不可逆性。而其对物质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缺乏内涵式理解。这一时期的儿童时自我中心主义的,他们趋向按照他们自己的观点了解世界和他人的经验。

其三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完全掌握了同一性,虽然不具备抽象思维,但是可以对抽象的事物加以理解。

其四是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学生可以用成人的思维考虑问题的本质,教师应当照顾学生的发展状况予以个别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给出专业化的意见。

皮亚杰通过一些经典的概念,描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整个过程,揭示了个体发展的某些规律,因而,在这一时期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应当从其认知发展规律入手,即通过直观教学,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三、以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1、建立情境,实践化教学

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大多以具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显性的东西容易理解,对于抽象、隐性的内容不能很好地进行抽象性思维。因而,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应当根据课堂内容,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和特点,创造合适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参与学习,学习中能够以直观性代替抽象性,真正从遵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从而推动对小学生的实践化教学。

例如,在小学英语中,学习蔬菜的单词时,可以将教室暂时简单地布置为菜市场,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菜农和顾客,通过演练对话,如:“howmucharethesepotatos”等等,认识并理解“potatos”、“tomato”等关于蔬菜的单词。

2、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小孩子天生就爱玩,这是他们的天性。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来说,可以从事很多象征性的游戏,并从中感知学习内容,即能够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物。那么根据这一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设计游戏,重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参与其中,将抽象化程度高的语言学习转变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知识,用知识去指导游戏,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加自觉、更加愿意学习,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和学习成果。

例如,在英文26个字母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字母经过形象化的游戏处理,如A可以表示为金字塔或者一棵树,C和D可在里边加以改造,成为表情符号,通过让学生在课堂设计字母的游戏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于字母的认知程度,从而进行了良好的字母学习。

3、遵循刻板性规律,实施基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信心

儿童在认知发展中,很长一段时期具有刻板性,同时,英文的抽象程度高导致小学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因而教师在设计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时,应当将抽象的语言化为常识学习,让他们通过简单地事物而产生物体的守恒概念,并形成简单地递推性思维,从而将语言学习符合其发展规律。而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当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使用一些表扬性的评语,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胜利带来的成就感,实现良性循环,让学生更加喜欢英语,学生英语水平也更高。例如“VeryGood”、“youarespecial”“Iknowyoucoulddoit”等等,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克服畏难情绪,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护理学(收集5篇)
  • 下一篇:材料采购员有什么工作职责(收集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