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现代中药技术(收集3篇)

时间: 2024-06-18 栏目:办公范文

现代中药技术范文篇1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年至2010年)(9)

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中的工业工程技术问题刘汉槎金波(13)

论中药工业中的中试放大验证曹光明俞子行(19)

以数学模型对中药药效进行综合评价的意义和思考赵玉男孙虹等(24)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27)

生物技术在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陆茵孙志广(28)

建立中药小复方精选系统操作技术平台的基本构想梁茂新(31)

成方配伍的研究—中医处方用药的一个新思路蒋永光陈波等(39)

中药川芎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及其在药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蔡宝昌潘扬等(41)

试论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趋势万德光裴瑾(46)

神经干细胞移植获重大突破(50)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王米渠许锦文(51)

我国医药企业在印度遇到的问题及建议(54)

麝资源保护与利用方法初探贾谦周青等(55)

中药秦艽及其可持续利用途径研究吴兴海黄馨慧等(58)

中药材GAP实施的国内外比较与相关基地建设问题蔺海明(62)

澳大利亚中药市场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现状(65)

GPA药源基地三维管理初探王敬民卫新荣等(66)

清洁生产是工业领域的绿色革命(69)

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市场发展战略郭治昕罗瑞芝(70)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在“南沙中药标准化与国际化研讨会”上的发言万钢(1)

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展望罗国安梁琼麟刘清飞李雪王义明(3)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探讨王阶何庆勇熊兴江(11)

民族药资源研究思路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钟国跃王昌华赵纪峰古锐秦松云(15)

方剂配伍作用“耦合效应”的数理分析方法徐培平符林春张奉学胡英杰(21)

《内经》中病机内涵析义卢红蓉李海玉孙谊(26)

从传统医学尿诊看代谢组学对中医证型规范化的潜在价值王建农顾士萍臧雅丽关频邵立军(29)

精制清开灵及其组分对中风后大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朱晓磊李澎涛华茜徐雅贾旭李卫红(36)

二妙丸类方抗湿热证痛风有效部位群乙酰化G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李欣尹莲段金廒丁安伟(44)

基于GIS技术的中药材适宜性数值区划划分孙成忠陈士林魏建和赵润怀郭庆胜刘召芹(48)

基于杜娟属植物的DNA条形码序列筛选石林春梁宗锁韩建萍宋经元姚辉朱英杰陈士林(54)

丹参EST序列中SSR信息的分析及分子标记的建立宋杰严铸云马云桐陈新张琦王菁杨新杰(58)

建立对生药进行准确鉴定和全面质量评价的二元条形码系统晁志慈薇颜刚谭小丹(64)

五种化感物质对人参幼根皂苷含量的影响黄小芳李勇刘时轮丁万隆(71)

科学家找到区分正常干细胞和癌症干细胞方法为找到治癌新药提供了新途径(70)

我科学家首次发现中国大陆蝙蝠体内存在尼帕病毒(100)

第二届心身医学新进展国际论坛征文通知(105)

更正(157)

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F0002)

欢迎订阅《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F000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课题组(F0004)

江西中医学院50年发展概要(I0002)

以中药研究为切入点开创国际科技合作新局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概况(I000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I0005)

溃疡性结肠炎的蒙医治疗特色与优势布图雅(75)

HPLC法测定蒙药吉日木松汤甘草酸的含量娜仁娜仁花(80)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熨灸疗法考包哈申巴·吉格木德宝音图(83)

鼻腔给药制剂——脂质体的研究概述陈晓燕张海燕万娜卢燕香杨明(88)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方法概述宇文亚谢雁鸣王永炎(92)

肿瘤疾病中信息管理的应用与发展概况丁晓洁杨宇飞葛建忠许云(96)

中国常用木本药用植物资源概述吴春颖刘玉军(101)

专题讨论:联用技术与系统生物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

联用技术与系统生物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许国旺孔宏伟(106)

用系统性思维研究中医学:近年来相关研究工作的总结许国旺孔宏伟汪江山路鑫(107)

现代质谱及其联用技术在中药五味子研究中的应用黄鑫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115)

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的发展及系统生物学对其的作用李发美熊志立鹿秀梅温静刘洁琼(120)

代谢组学研究冠心病中医分型的体内物质基础王广基阿基业严蓓郝海平刘林生张颖顾胜华(127)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的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证哮喘病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吴泽明赵春霞许国旺沙吉达李春燕哈木拉提·吾甫尔(134)

液质联用技术与中药现代化郭兴杰安芳林丽娜(142)

天然产物样品前处理分离分析联用技术研究进展周婷王家玥肖小华李攻科(147)

UFLC-ESI-IT-TOF鉴定六味地黄丸中的化学成分和代谢成分赵新峰孔宏伟汪江山许国旺(153)

微透析-UPLC—MS联用技术在方剂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郭建明段金廒唐于平尚尔鑫钱大玮(158)

闪蒸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中药川芎挥发性成分张聪齐美玲傅若农(165)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中药辛夷挥发性成分王琦齐美玲傅若农(168)

HPLC—ESI—MS鉴定罗氏海盘车中的多种化合物及相关指纹图谱研究张道来陈军辉王虹赵恒强程红艳王小如李国强(173)

应用指纹图谱研究类方方剂配伍物质基础——二妙丸物质基础在配伍类方中的变化研究尹莲李欣徐立时乐邓海山朱晓勤谭秋微(179)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亲和阵列-色谱联用筛选中药活性成分新方法:钓鱼法陈波刘玉军李谭瑶洪韫嘉(184)

HPLC/LTQ—FTMS用于白参中的丙二酰基人参皂苷的研究孔宏伟王梅RobvanderHeijdenJa(190)

云南白药对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的临床及代谢组学研究和红兵石先哲陈静王文昭许国旺(195)

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分型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汪江山赵欣捷尹沛源孔宏伟许国旺吕爱平(201)

Globaliz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alproductsAndNewRegulatoryStructuresintheEuropeanUnionEmielVanGalenBurtKroes(206)

中药性味的可拆分性、可组合性研究——中药性昧理论新假说与研究方法的探索匡海学程伟(768)

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改善方法探讨恽菲狄留庆蔡宝昌赵晓莉毕肖林王令充陶金华(772)

中药范畴内的菌物药庄毅洪净许有玲(777)

支持向量机在构建白介素-1β转化酶抑制剂药效团模型中的应用杨晔张燕玲乔延江(783)

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萧伟陈凤龙章晨峰宋爱华尚强王振中(789)

两岸专家呼吁统一中医药标准(771)

注册新规:力挺药物真创新(805)

乳香酸可抑制前列腺肿瘤(809)

拟南芥基因功能研究最新进展(814)

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科研体系初步构建(851)

研究发现植物抗旱具体机制(855)

国内首例智能型植物工厂研发成功(879)

我国中药领域发展潜力巨大(884)

中医药行业启动特有职业资格认定(905)

冬令进补带热中药材市场(911)

2009年(第11卷)目次总索引(916)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10年征稿、征订启事(927)

投稿须知(928)

投稿小常识(929)

耿守自然绿色呵护健康生命——广东化州市绿色生命有限公司化橘红GAP基地简介(I0001)

山西省成立中药注射剂产业技术联盟(I0004)

名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王映辉张润顺周雪忠刘保延薛燕星李平李文泉(793)

因子分析方法在中医临床研究中期评估的应用陆芳翁维良李睿李秋艳田元祥(800)

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舌脉象特征分析翁诗婷张晓丹郝一呜王忆勤(806)

583例小儿肺炎证候病机学关联规则分析艾军汪受传杨宏宝杨燕李瑞丽(810)

当代名中医治疗偏头痛的经验赵永烈王玉来高颖(815)

天然冰片在小鼠组织内的GC—MS测定法和组织分布研究黄萍姜晓飞邹佳丽袁月梅姚美村陆亚松(821)

黄连体外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与HPLC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研究唐光曦黄彦珺张艺孟宪丽罗维早李佳川耿志鹏(828)HttP://

广东凉茶的“泻火”作用与物质基础研究何蓉蓉姚新生栗原博(834)

大黄黄连泻心汤不同配伍浸渍剂中主要化学成分的HPLC-DAD分析和归属研究邹佳丽黄萍袁月梅姚美村周晓虹GeorgeQia(840)

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及药动学研究廖琼峰姚媛张蕾魏存芳谢智勇(847)

刺丹混合液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徐瑞鑫谭银丰李廷利(852)

药效组分中药“黄金菊”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张春晖张贵君王晶娟杨晶凡郑璐璐(856)

半边旗中二萜类化合物5F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机制的探讨沈仕兴张科郡刘群声谷水基许海博(860)

高速逆流色谱法对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分离纯化研究白鸽曹学丽谭莉唐亚林(864)

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决明子中橙黄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卫莹芳谢达温万丽郭山山闫婕刘永王化东(868)

RP—HPLC法测定白细胞中LTB4和5-HETE的含量林景瑞陈晓辉毕开顺王灵芝乔延江(872)

金银花体外抗结核活性研究邱葵刘宇红孔繁翠赵兵顾昊徐佳佳王鹤尧(876)

天麻简单重复序列与天麻素相关性初探王晓丽宋聚先李宝忠何国栋郑伟耀(880)

复合酶法提取远志总皂苷的工艺研究王颖莉张丹丹(885)

正交设计优选超声提取蜘蛛香中缬草素的提取工艺陈玉娟石晋丽闫兴丽刘勇肖培根(889)

专题讨论:现代中药制药装备现代化

大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装置的设计与开发孙太林宋泽耀葛发欢冉启军(892)

天然产物多级膜与高压差提取器联用的设计与开发宋力飞李曼莎刘乡乡(897)

AOTF声光可调近红外装备及其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隋林艳董海平吴杰陈雷邹振民(901)

现代中药制药生产中的膜分离技术及其装备苏薇薇王永刚刘忠政李振峰孙洪贵(906)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正式启动实施(6)

“全国健康科技高层论坛暨新特药博览会”于2008年9月3-5日在山东烟台召开(10)

国际人士盛赞中国禁用高毒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农药(65)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调研工作将于近期启动(72)

推进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120)

致歉(157)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2009年征稿征订启事(158)

我国首创数据深加工《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及海量世界专利数据储备、检索、分析平台(I0001)

2008年本刊编委会会议暨学术年会纪要(I0003)

利用LC/MS检测中药总成分中各大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学探讨孥伯男马超王伟邢东明杜力军肖盛元(7)

中医个体诊疗科学研究模式的构想与实践李平刘保延王映辉周雪忠郭玉峰张润顺陈世波(11)

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研究思路探讨程先宽董浩王征美孙岚(14)

中药制剂研究方法学的构建思路谢兴亮杨明(18)

中医治疗重大疑难疾病临床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建立谢雁鸣白文静支英杰翁维良武常生易丹辉(23)

血瘀证量化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姚魁武张勇王阶武继涛方居正朱翠玲(30)

最小化随机算法在中医药改善脑积水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文天才闫世艳刘保延何丽云宋虎杰苏同生(34)

芳香酸类成分在活血化瘀方中的作用分析唐于平段金廒范欣生尚尔鑫宿树兰丁安伟(38)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体外培养正常神经元的影响陈会丛李澎涛潘彦舒华茜杜欢王筠刘元(43)

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病(心)阳虚血瘀证大鼠vWF浓度的影响张明雪曹洪欣常艳鹏刘宁(48)

连翘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王进东柴秋彦张立伟(53)

三七总皂苷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PDGF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赵宗江梁凯峰张新雪杨美娟(57)

大黄黄连泻心汤不同配伍浸渍剂中蒽醌类成分变化研究邹佳丽谢智勇姜晓飞陈欣霞姚美村(61)

新型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和初步稳定性考察孙晶季宇彬韩美华王向涛(66)

花红胶囊质量标准研究韦飞燕张艳华斯建勇贾晓光(73)

石柱参(人参)产地适宜性研究王踽谢彩香陈士林吴琼魏建和李健王谷强(77)

宁夏有机枸杞生产技术研究李建国李军姜文胜王文华杨刚马金平(83)

基于道地产区生境特征提取的苍术生产适宜性区划研究孙宇章郭兰萍黄璐琦阳小琼胡潭高朱文泉潘耀忠(88)

绿色木霉Tv04—2的筛选及其对人参立枯病菌拮抗机制的研究刘时轮李勇丁万隆傅俊范周如军(93)

光慈菇引种北京的试验研究邴其忠张本刚张昭(97)

中医药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内在需求刘春辉(10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华永丽欧阳少林陈美兰林淑芳黄璐琦(105)

专题讨论:国际传统现代结合肿瘤学研究

传统现代结合肿瘤学研究发展趋势——2008年上海传统现代结合肿瘤学国际论坛的学术交流概述张秀梅孟志强刘鲁明(112)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与思路朴炳奎郑红刚(117)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循证医学研究林洪生张英(121)

华蟾素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刘鲁明(126)

肿瘤患者食疗行为相关问卷调查的探索郭中宁杨宇飞赵楠王淑阁游婕陈海燕(131)

EffectofMeridianMassageforCancerRelatedFatigueInsookJeoungHwa-SeungYoo(136)

InhibitoryEffectsofBio-EnergyTherapiesonCancerGrowth--AnoverviewofrecentlaboratorystudiesintheU.S.anditsimplicationsincancertreatmentKevinW.Chen(144)

现代中药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色谱技术;中药检验;运用

现阶段,中药制剂不断更新,药物质量的相关控制有待加强,实践时必须结合现代化技术,提高检验分析水平。色谱技术是中药检验中现代化技术的重要体现,是重要的研究技术平台。以下分别从HPLC、GC、SFE、HPCE四方面研究中药检验中色谱技术的运用。

1中药检验中运用HPLC技术

HPLC广泛运用于中药质量标准及新药研究,检验精密度高,具有灵敏、重现性好、快速等优点。传统上多使用紫外检测器,但紫外检测器有一定弊端,仅能对有紫外吸收性的成分进行检测,故应用受限。ELSD为整理检测器,可用于检测非挥发性组分,弥补了传统检测的不足[1]。将HPLC与ELSD联用,有效拓宽了检测范围,提高分离效率,能用来检验中药成分,如苷类、树脂、脂类、糖类、氨基酸等。应用HPLC时,经色谱柱分离得到的组分可随流动相直接进入雾化器,雾化形成雾粒进入蒸发器,溶剂蒸发后,待检测成分颗粒通过狭窄光束时可引起光散射,光电倍增管收集转为电信号,且电信号的响应值由待检测成分质粒大小及数量所决定。检验前,流动相已经被蒸发,使用ELSD既能避免溶剂峰干扰,且流动相的系统温度对其无影响,梯度洗脱时基线较平稳,灵敏度升高,特别适用于一次进样中梯度洗脱分析组分比较复杂的成分。

定量测定人参皂苷元时,使用ELSD检测器,对其进行梯度洗脱,其检验分离性及灵敏度较HPLC-UV佳。采用HPLC-ELSD、HPLC-UV分别测定银杏黄酮内酯成分及西洋参拟人参皂苷F11含量,两种方法重现性与精密度比较,HPLC-ELSD较好。使用挥发性盐对流动相酸度进行调节,并给予梯度洗脱,检验胆汁胆酸含量,效果满意[2]。

2中药检验中运用GC技术

检验药物挥发性成分时主要采用GC技术,现阶段,GC发展迅速,应用逐渐广泛,DV-GC技术使中药检验更简便、更快捷。将成分有挥发性的液体或固体(待检验样品)放在蒸发器中,蒸发器连接气相色谱仪,且温度适宜,短时间内待检验样品挥发性组分被蒸发,经载气进入色谱柱检验及分离。DV-GC取样约1~2mg,放入蒸发器中可在1~3min内完全蒸发,具有取样少、处理快速、简便等优点,能有效克服提取有机溶剂时间较长、取样大、操作繁琐、蒸馏时间长、误差较大等问题,尤其适用于检验中药微量成分及名贵中成药,如使用OV-17弹性不锈钢柱及石英毛细管柱分别检验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冰片含量,使用FID检测器及SE-30熔融石英毛细管柱检验六味地黄丸、牡丹皮丹皮酚含量。

石英毛细管柱可与FTIR、MS联用,分离效能较高,可快速分离及鉴定复杂多组分样品。固定液由传统直接涂渍向交联、键合逐渐转变,增强色谱柱使用稳定性,如毛细管GC测定六应丸中丁香酚、冰片等;程序升温毛细管GC检验来源、产地不同的术类中药挥发油组分[3];CY-DEX-B手性毛细管GC鉴别不同中成药中合成冰片、梅片和艾片等。

联用毛细管柱与质谱,不仅发挥了前者高分辨力特点,还具有后者高鉴别力,是挥发油组分分离鉴定的有效手段。如使用HRCGC-MS对桂枝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共获得化学成分44个;使用GC-MS-DS、OV-17弹性毛细管柱分离鉴定姜黄挥发油,共检出姜黄烯、姜黄酮等化学成分51种。

3中药检验中运用SFE技术

超临界流体密度较高,与液体相似,粘度性质较低,与气体相似,SFE技术运用这一原理,迅速透入固体待检验药材中,并提取化学成分。将CO2作为提取介质,具有较强的中等极性物质及非极性物质萃取能力,适当加入改进剂或调节温度及压力后,还能提取到极性不同的物质,适用于大部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SFE技术能在无氧、低温下进行,便于易挥发、易氧化、热不稳定性成分提取。目前,分离检验时联合SFE技术、色谱仪,效果良好。

4中药检验中运用HPCE技术

HPCE与HPLC均为液相分离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性,但HPCE技术较HPLC更具明显优势。HPCE灵敏度高,检测限最低为10-13~10-15mol;理论板数达每米数十万~数百万,柱效高;一般来说分析时间

HPCE中应用较广泛、最基本的操作模式为CZE,优点较多,有学者采用CZE对三种不同复方制剂中甘草次酸、甘草酸含量进行检验,并在10min内完成检验,结果满意。另有学者试验时,电泳电解质选择磷酸盐缓冲液0.02mol/L,经CZE测定氧化苦参碱与苦参碱含量。HPCE还有MECC、CGE等技术。

5结论

HPLC、GC、SFE、HPCE等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运用较广,优势明显。在色谱技术快速发展下,中药检验必将进入新里程,实现现代化。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及文献,对中药检验中现代色谱技术运用进行探讨,供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雷利利,张熙洁,侯林中,等.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1,39:3733-3735.

[2]彭水梅,付小梅,孙艳朝,等.色谱法及其相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运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1:51-56.

现代中药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中药药对;分析技术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99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71-02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合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1]。其通过两药药性在某种程度上的吻合与制约,如相须、相使、相畏等以增进药物的作用与疗效,扩大药物的治疗范围,奠定了方剂构成的基础。药对经配伍组合,其增效或减毒等效果均由药对整体化学成分予以体现,只有了解药对中两药配伍后发生的化学变化,才能阐明药对的配伍机理,才有利于对复方的剖析和理解,并准确地将其应用于临床。因此,中药药对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是中药药对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揭示药对配伍规律及其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及联用技术等现代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药对的研究中,本文谨对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药对化学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典液相柱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分离分析技术,系指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可分离极性的、离子化的、不挥发的、相对分子量大的和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的特点[2]。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效液相色谱法已成为中药药对化学成分分析的重要手段。

吴茱萸、当归配伍,出自《金匮要略》温经汤。訾慧[3]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当归不同比例配伍对阿魏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在所观察的吴茱萸与当归的9个配伍比例中,与当归单煎液比较,随着吴茱萸比例的增加,阿魏酸含量逐渐增高,表明吴茱萸与当归配伍有利于当归中阿魏酸的溶出,显示了两药配伍使用的优势与合理性。同时,以阿魏酸含量变化分析得出的吴茱萸与当归以6:4配伍的最佳配伍比例与《金匮要略》温经汤配伍比例相符合。闫雪生[4]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钱子与甘草配伍前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马钱子与甘草配伍后其中士的宁及马钱子碱的含量与马钱子单独提取相比均明显下降,其中士的宁下降达40.87%,马钱子碱下降达40.69%。可证实甘草与马钱子配伍后,可降低马钱子毒性成分,起到降低毒性和解毒作用。

2.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2]。气相色谱因以气体作为流动相,传质速度快,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效能、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所需试样量少等特点,只要在气相色谱仪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气化而不分解的物质,都可以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对部分热不稳定物质,或难以气化的物质,通过化学衍生化的方法,仍可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近年来气相色谱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药药对的化学成分分析。

徐艳春[5]等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黄连配伍肉桂前后桂皮醛的含量,结果表明黄连与肉桂配伍后,肉桂中桂皮醛的含量明显下降,通过不同比例的配伍比较,桂皮醛含量下降程度与内桂与黄连比例有关。李树帜[6]等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三棱、芒硝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二者配伍后,三棱挥发油的主要组分溶出量明显降低,并有2个组分消失,为“三棱畏芒硝”之说提供依据。

3.质谱法及其联用技术

质谱法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等特点,在一次分析中能够提供大量分子的结构信息,具有较强的定,但质谱法制备样品时分离纯化程序复杂,耗时长。色谱法的优势在于分离混合物,但色谱方法难以得到结构信息,对无紫外吸收化合物的检测和未知化合物的定性还要依赖其他手段。将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组成了新的仪器,获得了两种仪器单独使用时所不具备的功能,为中药药对的成分的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技术。目前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WangY[7]等采用电喷雾质谱法研究附子配伍的原则,利用电喷雾质谱法分析和比较生附子及其不同组合中药药对煎煮液中二萜类生物碱的变化规律,测定附子及其他中药煎煮液的pH值并应用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考察酸性对药材中乌头碱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是影响乌头碱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的重要因素,强酸条件下水解受抑制,附子煎煮液毒性增加。张旭[8]等采用电喷雾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对“十八反”之人参与藜芦配伍过程中人参皂苷和藜芦生物碱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人参活性成分人参皂苷含量明显下降,而藜芦毒性成分藜芦生物碱含量明显升高,从化学成分变化的角度验证了人参反藜芦之说。李晓如[9]等采用GC-MS法对中药药对川芎-赤芍的挥发油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药对川芎-赤芍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上几乎是两个单味药的加和,但含量上有所变化,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单味药中没有的新成分。

4.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是一种测定物质分子吸收光谱的方法,利用由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吸收光从而鉴别化合物或分子结构,具有分析速度快,多种成分同时分析,无污染分析,样品不需特别的预处理,不使用有毒、有害试剂,无损伤分析,操作简单、分析成本低等特点[10]。红外谱图中的峰位、峰形和峰强代表着体系中所含相应化学成分中各个基团的谱峰叠加,其混合物组成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整体光谱图的变化[11]。应用于中药药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可以体现中药整体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利于从整体上加以认识和综合考虑中药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有可能产生的新作用。

林文硕[12]等通过对麻黄、桂枝及麻黄桂枝药对汤剂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在麻黄加枝药对汤剂中保留了麻黄、桂枝单味药物的某些成分,而某些存在于麻黄、桂枝中的化学成分并未在麻黄桂枝药对的红外光谱中出现,同时在麻黄桂枝药对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表明麻黄桂枝药对所包含的药物成分并非是单味麻黄、桂枝汤剂所含药物成分的简单相加。武彦文[13]等通过黄连――吴茱萸药对不同配伍方式的红外光谱研究,通过比较黄连、吴茱萸单味药材及不同比例的黄连吴茱萸药对红外光谱谱峰强度变化的分析,发现黄连的贡献率大于吴茱萸。

5.其它分析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污染、非破坏性以及实时分析等优点,已在医药等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4]。尤其在药物分析方面,近红外光谱体现出巨大潜力,近年来,也应用于中药药对化学成分的分析中。李燕燕[15]等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药对葛根丹参提取液中主成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葛根素、丹酚酸B及丹参酮ⅡA3个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取得满意的结果。

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核磁共振精确的结构分析能力,为中等大小分子的各种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16]。由于LC-NMR一体化联用技术能一次性完成从样品的分离纯化到峰的检测、结构测定和定量分析,提供大量分子结构和混合物组成的信息,提高了研究效率和灵活性,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快速发展,在对体内药物分析及对新分离的天然活性药物进行结构鉴定方面已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中药药对体内化学成分分析提供了新型技术。

6.展望

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药对化学成分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为中药药对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通过对从复方组成最小组成单位中药药对化学成分的研究本质地阐明复方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解释中医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可以相信,各种新型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对中药药对的的现代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使传统的中药方剂一定会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段金廒,宿树兰,唐于平,等.中药药对配伍组合的现代认识.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330-3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訾慧,朱会,张振秋.吴茱萸当归不同比例配伍对阿魏酸含量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5):9-10.

[4]闫雪生,朱建伟,江波,等.马钱子与甘草配伍前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HPLC分析.亚太传统医药,2009,5(10):18-19.

[5]徐艳春,魏璐雪,王亚丽.气相色谱法测定黄连配伍肉桂前后桂皮醛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2002,22(1):11-14.

[6]李树帜,唐自明,肖庆慈.三棱、芒硝配伍后化学成分的研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21:15-16.

[7]WangY,LiuZQ,SongFR,etal.StudyontheCombinationPrinciplesAboutAconiteRootsbyElectrosprayIonizationMassSpectrometry.ActaPharmSin,2003,38(6):451-454.

[8]张旭,宋凤瑞,王隶书,等.人参与藜芦配伍化学成分变化的HPLC-ESI-MS与ESI-MS研究.化学学报,2007,35(9):829-833.

[9]李晓如,梁逸曾,杨辉,等.中药药对的化学成分研究-川芎-赤芍挥发油的GC/MS分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3):443-448.

[10]刘岩,刘顺航,王俊全,等.红外光谱应用新进展及其与色谱指纹图谱对比分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6):1093-1097.

[11]WuYanwen,SunSuqin,ZhouQun,etal.J.PharmaceutiealBiomediealAnyalysis,2008,46:98.

[12]林文硕,郭绍忠,黄浩.麻黄与桂枝混合汤剂的红外光谱.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7):1847-1850.

[13]武彦文,孙素琴,肖小河.黄连一吴茱萸药对不同配伍方式的红外光谱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7):1797-1800.

[14]高荣强,范世福.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分析仪器,2002,(3):9-12.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校园欺凌讲话稿(收集2篇)
  • 下一篇:恭祝开业大吉祝词(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