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危重症;护理;管理模式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过程复杂且致病死率较高,易引发医疗纠纷[1]。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为密切,临床风险事件易发生在护理工作中,特别多发生在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中[2]。如何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当务之急。2011年10月本院通过建立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对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和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成立于2011年10月,设立了以护理部主任为总监,护士长为组长,骨干护士为成员的三级管理组织架构。组长为呼吸内科护士长、副组长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骨干成员要求工作经验5年以上,参加全军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优先选拔,选拔了分别来自普外科、脑科中心、监护室、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烧伤科、急诊科等15名护士,这些科室平时危重患者多。1.2职责分配总监根据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提出总体要求,下达任务,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各专业学组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1)组长职责:①在护理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各科室危重患者护理理论的学习和技术指导。②定期召开危重患者管理小组会议。组织各骨干成员汇报讲评本阶段各科室危重患者的护理情况,反馈临床相关的护理问题,进行信息交流,总结经验。③定期组织巡查工作,进行各科室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检查,并上报护理部巡查情况及提出整改建议。④带领组员参与科室会诊,指导科室及时正确地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⑤定期向护理部上报周期性危重患者的护理情况及年度专业组的工作情况。⑥带领组员总结危重患者的护理经验,探索护理工作新方法,积极开展护理创新和护理科研。(2)组员职责:①小组成员在各科护士长领导下开展工作,落实危重患者管理小组的管理规定。②参加学组的学习,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提高专科理论及实践水平。③负责本科室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监控,指导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操作培训。④重视人文护理,指导本科护士加强护患沟通,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⑤检查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的制定是否正确完整,各项评估单是否及时填写,评估是否准确,发现问题立即报告护士长并制定个性化防范措施。⑥遇疑难危重患者时,及时上报学组,组织会诊,完善各项护理措施。⑦根据学组的工作计划,承担危重患者护理相关理论的授课。⑧总结危重患者的护理经验,探索护理工作新方法,积极进行护理创新和护理科研。1.3观察指标观察成立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前后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危重患者满意率。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描述,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建立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前后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满意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3.1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护理学科的进步,促进了护理专业技术的不断规范和创新[3]。护理技术学组和专项护理技术打破了目前实体科室间技术交流的壁垒,实现专项技术全覆盖,可以促进护理专项技术的普及和护士的不断进步[3]。专业学组成员通过对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将临床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信息交流、探讨,制订了《机械通气管理手册》及《人工气道管理手册》,建立了全院统一的质量标准,从表1可看出成立了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后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由90.20%提高至97.34%。3.2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护理危重患者时,由于其病情重、变化快、抢救多、工作预见性难,护理风险明显高于普通患者[2]。科室在遇到疑难危重患者时,要及时上报学组,组织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会诊,完善各项护理措施。而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内成员也不定期对全院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降低了护理风险,从表1看出成立了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后危重患者满意率由93.23%提高至97.08%。3.3提高了骨干综合素质,增加了人才储备不重视人才储备及人才梯队建设是科技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实施良好的人才储备计划,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4]。根据《中国护士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要求:在保证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的基础上,以提高临床若干专科领域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为着力点,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促进护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是护理事业的发展方向[5]。通过危重专业护理学组的建立,对学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及每月组织一次学组内学术交流,提高了学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学组成员负责本科室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监控,提高了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专科护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4提升了学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的建立,使学组成员有了具体的工作方向,能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收集第一手临床资料,为自己的科研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曾湘宜.护理流程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84-85.
[2]张梅,翟凤平,梁爽,等.风险管理在临床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10(20):58-59.
[3]刘云,孙琳,张爱琴,等.临床护理虚拟学组建设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64-466.
[4]孙琳,张爱琴,蒋琪霞,等.以专业学组为平台强化护理骨干培养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杂志,2011,28(3):54-55.
关键词:转化医学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43-02
1中医骨伤科学目前发展现状
1.1中医骨伤科的治疗发展举步维艰,传统技艺日益萎缩。众所周知,中医骨伤科治疗四肢骨折应用夹板外固定,疗效好,恢复快,但因为“医院要效益,医生要收入”的思想作怪,大多数一线医生抛弃了这一治疗骨折的最佳方法,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日益成为目前中医医院治疗骨折的主要方式。中医接骨法仅在农村、乡镇医院或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才可看到“真面目”。这既有国家层面的原因,也有医院、医生的症结所在。应用手法治疗颈、肩、腰、臀部等软组织疾病的疗效肯定,但也收费低廉,医师辛苦,临床应用日益萎缩。转化医学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在实验室或实践中找到解决方法,转而应用于临床,因此,中医骨伤科的治疗精髓符合转化医学的理念,应该有所发展,大力弘扬。
1.2人才培养青黄不接,教材建设滞后,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大多中医院校将骨伤专业人才的培养挂靠在了中医专业的下面。毕竟,中医骨伤科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方法,从属于“中医学”名下的专业学科,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毕业的“中医骨伤科”学生,找工作更是“名不正,言不顺”。目前,老一辈骨科专家年事已高,中青年专家大部分西化,已出现人才断代,中医骨伤面临技术失传的危机。教材建设方面,目前部级中医骨伤科主干教材只有六版的《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骨伤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编著年代是1997年。目前最新教材是2006年发行的新世纪规划教材第二版《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生教材更是凤毛麟角,规范培养研究生更是无从谈起。教材内容大多是中西杂糅,中医特色疗法介绍偏少;主干教材不系统,和临床偏离较远,造成学生学习理论和临床实习严重脱节。从转化医学的角度看,转化医学的实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基础与临床的整合,因此,发展骨伤科需要复合型的骨伤科人才队伍。
2中医骨伤科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2.1重现代,轻继承。据笔者观察,目前大多骨伤科学生进临床实用的教科书是《实用骨科学》、《骨与关节损伤》等西医教材。原因有以下:一是中医骨伤科教材偏离临床,实用性不强;二是目前临床治疗骨伤疾病侧重于应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传统徒手整复、手法正骨应用较少,而目前现代内固定技术、微创技术、外固定器技术等等,中医骨伤科教材介绍不详。临床过程中,中药、手法等相关诊疗技术应用较少,传统技艺继承严重不足。正如王一槐医师所述“手法是中医正骨的根本”,也可以说手法是中医骨伤的“魂”,一旦“魂”丢了,发展无从谈起。目前中医骨伤科从业人员重视现代医学的技术应用,忽视了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发展,更加忽略了两者的有机结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2重临床,轻科研。目前,我国中医院已近3000家,大多数中医院设有骨伤科;全国有20余所中医药院校设有中医骨伤专业,有独立建制、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医骨伤科研究所亦有10余家。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洛阳、文登、佛山等地设立了中医骨伤科临床中心。这些均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质的骨伤科专业服务。然而,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只有几所大学有专门的骨伤科研究所,如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等,独立的中医骨伤科学实验室更是凤毛麟角。科研工作开展缓慢,大多是为了搞科研而搞科研,科研资金不充足,方向不稳定。科研能力转化成临床实际应用的药物、器械或方法更是较少,理论创新不够。
3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展望
3.1统一思想,兼收并蓄。转化医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给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医骨伤科学要借助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发展理念,抛弃传统“门户之见”,积极探索适合中医骨伤学发展的转化医学运行机制,和现代医学骨科同道共同创新,分享资源,对中医骨伤特色疗法进行现代医学的全面、科学的诠释;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它可能包括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材料化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对固定器械、中药外治等进行一次革命性变革,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骨折复位固定器”的发明与创造。因此,我们从事骨伤科的人员需要统一思想,抛弃“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壮大自己。
3.2保持优势,坚持特色。国内一著名学者在总结中医骨伤科的优势时提出了中医骨伤科学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对西医解决不了或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的疾病,我们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中药、手法、针灸等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对骨折、内伤以及各类慢性骨伤科疾病等的治疗上获得了良好的疗效。这就是我们的特色之处。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保持优势,坚持特色”,是不是就肯定我们的长处,回避短处,对“现代科学技术”呲之以鼻。这显然是错误的。中医学者将转化医学的理念引入“中医研究”,提出了“转化中医学”的概念,骨伤科学作为最有特色的学科,必须在继承中医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大胆吸收现代自然科学的优秀理论、技术、方法,在理论、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有所作为。
4结束语
总之,中医骨伤科学的目前发展现状堪忧,存在问题较多。只有在转化医学的指导下,统一思想,兼收并蓄;保持优势,坚持特色,在继承传统、优秀的骨伤技术上,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必将迎来中医骨伤科学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盛青.培养中医骨伤特色人才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17:170-171
***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
我院创建于1987年10月,二十多年来,在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突出中医特色,重视专科专病建设,狠抓人才培养,医院发展规模和诊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全院现有职工10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8人,中级职称21人,开设病床100张,有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7个,开设骨伤科、妇产科、外科、内儿科病区4个,有CT、彩超、500mAx光机C型臂等大型医疗器械68台件。2007年接诊门急诊病人5万多人次,收住院病人2300多例,业务收入879万元。我院骨伤科创建于1987年10月,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已形成了具有一定中医特色优势和诊疗体系的特色专科,在1996年等级医院和1998年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达标验收中,骨伤科作为重点专科通过了上级验收;2004年12月被***市卫生局验收命名为“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为了进一步加大我院重点科室骨伤科建设力度,特申请其四批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建设单位,现根据《***省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检查标准》,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科室规模(5分,实得分4分):
骨伤科设有病床20张,有医护人员13个,其中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初级职称人员9名,其比例为1:1:9。
二、专科业务量(20分,实得分10.7分):
我院骨伤科年接诊门(即)病人5800多人次,收住院病人368例,年业务收入102万元,专科门诊、住院人次占全院门诊、住院人次的比例分别为11.6%和16%,门诊病人比例低3.4%,扣3.4分;其中外县、市门诊、出院病人分别占专科病人的比例为14.3%和12.5%,扣2.5分;专科门诊住院收入合计为102.4万元,占全院业务收入的11.65%。
三、技术质量(43分,实得分33.5分):
1.医疗指标:门诊中医治疗率90%,住院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5%,入院三日确诊率9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治愈好转率88.5%,比标准要求低7.5%,扣1.5分,病床使用率49.3%,比标准要求低35.7%,扣3分;甲级病历率93.8%,本可制剂收入占药品收入的13.52%,扣3分。
2.本专科临床二级临床科室有2个,骨伤科有颈肩腰腿痛科、牵引理疗室、按摩室,有甲级单病种1个,乙级2个,扣1分。
3.能接受同级中医机构或其它医院在专科方面的会诊、转诊。
4.能运用中医传统疗法诊疗该专科范围的常见病、疑难病,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诊疗常规。
5.专科制剂:骨伤科现有临床较好的专科制剂,神经痛丸、接骨胶囊、活络定痛膏、生肌玉红膏、上肢洗剂、下肢洗剂,近3年未开发新制剂,扣1分。
6.护理技术:能开展整体护理和专科特殊护理;能开展中医传统的护理项目,如针灸、推拿、按摩、拔火罐、中药换药、中药坐浴;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五种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6%,能开展单病种护理。
四、科研学术水平(14分,实得分12分):
1.每年进修培训2名以上学科带头人,每年进行学术讲座8场次;
2.能承担中专以上学生的临床实习和培训基层中医专科人才的学习任务,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记录。
3.近三年来有地厅级以上新成果及新技术,引进新技术3项,无地厅级以上新成果扣2分。
4.每年有专科方面的经验总结,近3年在部级及省级刊物4篇。
五、医疗设备(6分,实得分5分)
病区设备每年每床单元设施和专科设备能达到分级管理标准要求,能适应专科需要和专科技术发展的要求,每床单元设备平均值在1万元以上设备完好率90%;C型臂常发生故障。
六、管理(12分,实得分9分):
有重点中医专科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及总结,有专科经费;有专科医疗文件管理、考评制度,并对医护质量进行评估,实行质量监控;有专科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有专科特色的学术检验研究、总结、推广工作;建立了三个以上单位参加的学术网络,但开展活动不够扣1分;科内有计算机2台,但相关程序不配套扣2分。
综上所述,根据《***省重点中医药建设检查标准》自查,结果得分74.2分,特申请***省第四批重点中医药专科建设单位,望审批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