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财经与管理专业(收集2篇)

时间: 2024-06-19 栏目:办公范文

财经与管理专业范文篇1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思路和方法

一、旅游管理专业在财经类高校中的培养现状

1、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

2012年高中毕业生可以报考旅游专业学校全国共有2236所,高校全国共有1097所,其中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数量有482所,以高校办学性质为标准,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仅有61所,在东北的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中财经类学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共计8所,如在吉林省内的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共计15所,除独立办学和民营办学外的财经类学校仅有吉林财经大学和吉林工商学院两所,因此以吉林省为例,在财经大学的教学环境特点下研究开拓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是有助于旅游人才的发展的。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财经类高校中的培养目标定位

我国的旅游产业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逐步被重视,而培养高等旅游人才的培养定位的更加明确和细致,根据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借鉴国外人才培养的经验,基本上将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四个层次,即中等职业层次和专科层次分别定位于培养服务型人才和服务管理型人才;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定位于培养经营管理型和理论研究、战略管理人才。

以东北三省的东北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大连财经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四所财经高校为例,从他们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上可以归纳出部分情况。这四所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目标都定位在“在专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及企业管理工作、或在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国内其他部分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财经高校的培养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定位是培养能从事经营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西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定位是培养具有高管理素质的行业领导者为目标;山东财经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定位是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云南财经大学的两个专业方向定位是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具备一定的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能够在一线工作进行组织和现场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与问题

1、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国内的财经类高校主要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高校的支柱学科,因此在此学科范围内各高校的学科建设都较成熟,无论在教学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研究成果等等其他方面都是实力较强的,因此依托财经类高校的经济学科教学以及管理学科教学,在财经类高校中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管理和经济学知识的学生是极为有利的,同时财经类学校经济和管理类的校友较多,各行各业都有,因此针对这些行业进行的实践教学或者实习,都将对学生提前适应专业环境或者岗位有很大帮助,财经类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其具备“经济和管理并重、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管理技能型”特点。

2、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也并不是百分百的都占据各方面优势,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旅游和入境游的增加使得很多语言学校开设旅游专业或相近专业,原因就是外语能力在旅游中的地位提高,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国际游、国内游等大幅度的提高,加之国内旅游经济的比重迅速在第三产业中崛起,因此要求旅游管理人才的能力又不断的变化提高,以外语为基础,具备一定的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同时经济素质、综合规划素质等等方面都成为了衡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一定标准,所以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问题。

第一,部分高校专业定位不明,学生目标不准。第二,部分专业方向设置不当,学生知识结构弱化。第三,部分财经类高校课程体系不完整,学生实践能力弱。第四,财经类高校师资队伍缺乏,科学研究水平低下。

三、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新思路和方法

1、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以适应时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2、依托财经类高校优势为基础,加强知识复合,注重实践磨练

3、开展校企合作与校内知识融合,拓展学生全新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方式

4、注重师资专业水平,合理布局课程结构,建立崭新立体式教学模式

财经与管理专业范文篇2

【关键词】农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一、新时期我国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比较严重,大多数企业不能准确地区分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异同,企业中的财务部门职能弱化现象明显。但是,在经济市场条件下,特别是近几年来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一些企业逐渐配备了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将财务管理机构从原有的会计部门逐渐分离出来。

就我国现阶段社会对财务管理的人才需求来看,大多数企事业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学历相比,用人单位更加注重的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上:一般要求为年龄在30岁以上,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我国目前从事财务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存在明显的两极化差异现象,一方面低级的财会人员相对过剩,另一方面能够从事高级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有严重缺乏。随着资本市场在为我国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懂得融资、上市、吸收、合并等方面知识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未来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通过上述对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农业高等院校应该注重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特别应该加大培养既具有财务专业素质和能力,又懂得农业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农业企业形成对接,满足其对高级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同时,也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高等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得以有效改善。

二、新时期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新时期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

为了能适用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企业能够因为财务管理人员具有高的素质而具有更好的发展的潜力,应认识到财务管理人员本身的素养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应熟悉资本市场各个方面,能利用资本市场这个广大的平台为企业寻找融资来源和投资方向,在职责范围内通过自己所学到的各项专业知识及一定的工作经验准确发现并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把各项财务风险指标控制在企业规定的水平下,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投资收益。

为了能达到上述要求,就需要我们财务管理人员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财务管理是对财务主体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一系列资金运动、资本运作的管理,是专业化程度很高、技巧性很强的企业业务管理活动。因此,财务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适应在复杂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具体来说,合格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金融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工作。

2、新时期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对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各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善于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善于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丰富自己的工作阅历,保持企业在竞争中的长期优势;应对新形势的创新能力,随着现代经济发展、金融方式的多元话、以及电子商务的产生,出现了一些企业因创新而产生的专利、商誉、市场开发、人才引进等等无形资产的揭示,财务管理人员必然要有新的应对的措施和正确的、具体的账务处理方法;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财务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直接关系到其财务管理的工作成果,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则是每位财务管理人员打开工作局面、实现工作目标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善于快速学习的能力,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随时掌握新的财会法规、新的财务管理、会计、审计技术手段及一些西方财务会计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晚上自己;团队合作能力,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升整个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高等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1、大力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

财务管理是对财务主体的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等一系列资金运动与资金运作的管理,是一门专业性与技术性都非常强的一种管理活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紧密围绕着三方面开展。但是我国农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着极其相似的特点,并未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的优势。同时,很多农业院校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有的偏向于会计学,有的偏向于金融学,也为将农业院校的优势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专业课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我国农业院校一方面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构筑支撑新学科的课程和理论体系,形成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将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时,要有目的地建构有利于农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具有宽泛性与时代性特征的课程;同时,还应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财务管理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也并不长,在我国农业高等院校中,真正懂得财务管理的专业课教师并不多,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是从事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老师,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并不能够把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传授给学生。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对我国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

为了适应我国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容、方法、手段与途径的先进性,建立人才培养的内外机制,即人才培养的主动发展机制和调节适应机制。主动发展机制就是指学生要能够根据自身特长与社会需求,主动地朝着最适宜发挥自己优势与最大才能的方向发展。主要由评估、调研、控制、协调和执行五部分构成。基本原理就是"可能适应需要"和"受教育者参与教育"。评估机构根据学生的实际材料鉴别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调研机构提供社会需求信息。学生可根据评估结果和调研信息,向协调机构提出自己的要求,经过一定程序,报请控制机构批准后,最后可转执行机构实施。调节适应机制是指农业院校及时的获得外界信息,以适应社会需求。其基本原理就是由接收机构接收外界的信息反馈,再转给处理机构进行分析,形成观点以后提交控制机构,最后执行实施。一旦用人单位对已接收的人才不满意,可以立即反馈到学校。学校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及时对人才的培养进行适当调整,以增加人才的特色与适应性,满足社会需要。

3、与农业企业联合培养应用性人才

培养我国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十分重要环节是对其实践能力的塑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农业院校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与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为行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技术支持。国内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校企合作有利于促使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观念、制度、师资队伍建设上得到创新,使其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主市场,它是培养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与保证,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生命力和源泉。采取校企结合的办学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实践与理论脱节的问题。根据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发挥校企结合在提高财务管理人才素质的作用,提高实践方面的师资力量。聘用企业的财务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企业可以聘任学校的老师当顾问,定期到企业进行调研和培训,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囊团。组织学生到企业定期实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定期与企业召开见面会,及时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听取企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建议,并在教学中作相应的调整与改进。

四、结论

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朝着全球化快速发展,国际化交流逐渐增加,跨国企业经营更是成为经济交流的桥梁,那么对新时期的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高等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引起了高度重视,农业院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要与农业类企业充分对接,需要高等农业院校有针对性的培养财务管理人才,此类人才既要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有需要具有财务管理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希望不断加强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积田,探析以企业为依托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2、陈永丽、龚枢,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基于CIMA理念,财会通讯,2011(12)

3、费忠新,民营企业要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经营与管理,2008(04)

4、符刚、蒋远胜、钟秀玲,浅析农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现代农业科学,2008(03)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欠条怎么写(收集2篇)
  • 下一篇:现代教学论文(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