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与理论工作者的问题研究相比,中小学教育研究中的问题研究是为了改革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师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碰到大量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成为研究的资源,关键是对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加以分析和界定,形成特定的问题域。而要分析问题,就必须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了解问题的成因。其次,要检验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也要回到教育实践中。研究者要在教育实践中搜集证据以说明教育措施的效度。总之,关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一切假设都要到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这其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教育实际。下面简要介绍一个问题研究的实例:
(1)问题的发现:高一某班学生M在期中考试前后的表现极为不同。
根据学籍档案的记载,M以较高的分数考进高中。在班主任老师的印象中,M性格开朗,学习认真。但是,期中考试后不久,M变得寡言少语。为什么?
(2)问题的症结:问题的成因。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教师与M的母亲交换了意见。据M的母亲说,在初中的时候,M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是名列前茅的,这次期中考试是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考试,M没有想到自己仅是处在班级的中等水平。看来,M从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来到市重点高中后,没有适应“高手”如云的学习生活。又据家长介绍,M的数学是弱项,为了考取重点高中,家长专门请了家教来辅导数学。进寄宿制高中后,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跟得上,就没有再请家教。
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班主任认为M来自一所普通初中,优势意识过强。尽管以较好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也有家教的原因。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M还未适应,加之这所中学是以数学特色闻名,数学尖子很多,而数学正是M的学习弱项,这也正是M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原因。另外,M还未适应学习强手如林的班级生活。
(3)问题的解决:帮助M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生活。
班主任与M的家长交流信息以后,对M情绪出现反常的原因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形成了如下教育方案:一是找M进行个别谈话,帮助M客观地分析自己,对自己在班级的状况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二是请家长多关心M,帮助M尽快实现初中到高中的转变。三是请各科教师帮助分析M的学习情况,尤其请数学教师分析M在数学方面的处于弱势的原因。经过老师们和家长的一致努力,M走出了心情的低谷,灿烂的微笑又洋溢在青春的脸庞。
(4)反思:教育入是一个情感与理智相互交融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家长和教师集体的共同参与。对于学生行为中出现的异常行为,教师要及时地把握,并进行准确地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教育措施。
2.教育个案研究
若从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教师就要把工作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全过程记录下来,成为教育个案。这种个案研究类似于医生的“病例研究”、律师的“案例研究”。于是,有学者也把教师进行的个案研究称之为“教例研究”。
总结延安中学教师的教育案例研究体会,主要是把教育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教育案例”,然后围绕案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形成教育案例研究报告。
通过案例研究,中小学教师把实际工作与教育研究相结合。教师围绕教育个案进行分析,并形成研究报告。教师从中可以发现新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同类个案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大量案例研究的积累可以总结出诸多的教育策略。这就为教育行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使教育逐步摆脱对经验的依附。
以上文中提及的解决学生M的问题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案例写作的一殷要求。一是背景描述,对学生M所在学校、班级的概况以及学生M表现出的问题作简要介绍;二是特定问题的分析,对学生M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三是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四是结语,对于教育方法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性分析。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许多人而言,是一段充满紧张与混乱的时期。青少年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在生理心理遇到种种问题,如交往沟通、学习考试、人生规划等;面对困难、挫折、压力时,有些青少年呈现出无法适应的状态,于是一些问题则凸显出来,诸如焦虑、自卑、恐惧、睡眠困难、学业成就较低等。这需要我们的特别关注与对待。班主任工作中的个案研究,正是在这种前提和背景下进行的,通过对班级有特殊问题学生的介入,着力培养他们正向的思考习惯,使之转化为他们成长的催化剂,从而避免种种心理适应不良问题和扭曲行为的发生。
一、个案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就教育领域而言,个案研究(casestudy)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
个案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
(2)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个案研究可以做静态的分析诊断也可以做动态的调查或跟踪。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不多,所以研究时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教育测量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各种研究手段。
二、班主任教育的内涵及趋势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过程中一个特定而复杂的社会角色。中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于一生中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教育和引导。班主任的特殊身份使班主任容易成为青少年学校生活中的主要依靠对象,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
班主任要努力使自已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这是班主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主导角色;班主任还是班级群体组织的领导者、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和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本质规定,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完整人格的培养是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共同趋势。要想适应新时期的班级教育与管理人性化的需要,班主任的传统角色要在许多方面加以转换。班主任要走向多元型、对话型、感染型与专业型等。
三、在班主任教育中进行个案研究的意义
首先,它适用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如对班级中优差两头学生的研究,对个别品德不良学生的研究,对某个学生采取特殊教育的追踪研究,对某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人格偏差的诊断研究等。其次,个案研究还适用于对那些不能预测、控制,或由于道德原因不能人为重复进行的事例的研究。
个案研究是特别适合教师使用的一种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名教育研究者。但由于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还是放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上,开展大规模的教育调查和严格控制实验,往往有一定的困难。而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个案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具有实践意义。个案涉及的人与事较少,教师有条件对个案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研究,便于掌握个案的全面情况。便于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我们只有在对个案全貌研究和了解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补缺补差。
四、在班主任教育中进行个案研究存在可能性与必然性
(一)、可能性分析
1、班主任的特殊身份使班主任容易成为青少年学校生活中的主要依靠对象,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过程中一个特定而复杂的社会角色。中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于一生中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教育和引导。
2、班主任开展个案研究具有很多便利条件。作为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个案的问题,通过观察、交谈了解个案的资料。为开展个案研究提供基础。
(二)、在班主任教育中进行个案研究存在必然性
1、开展个案研究是班主任工作的需要。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见一些“特殊的学生,他们有着厌学、焦虑、与人交往障碍、情绪管理能力较低等问题。(班主任)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个案研究,改变学生现状,使学生健康成长。这是班级建设一项重要内容。
2、开展个案研究也是时代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本质规定,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完整人格的培养是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共同趋势。要想适应新时期的班级教育与管理人性化的需要,班主任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专业素养,通过开展个案研究可以提升班主任的专业水平,推动班主任工作走向理论化、专业化。
五、班主任在其教育工作中开展个案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对象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可以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绪与行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凸显出来的问题确定个案。个案研究的对象通常是:生理心理障碍者、学业低成就者、行为偏差学生、情绪异常学生、资优学生等。
2、收集个案资料
全面地收集个案资料是个案研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全面系统的个案资料有助于研究者对个案的完整认识。收集资料的方式是多样的,可采用书面调查、口头访问的方式,也可采用观察、测验、评定的方式,还可以通过查阅个案的个人资料的方式获得信息。个案资料的来源大致有:
(1)个案的个人资料。个人资料众多,除了收集个案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籍贯等,常常还涉及个案的身心健康状况,如身高、体重、病史、性格、气质等。另外,还要收集个案历年来的学习手册、考试成绩、作业、日记、周记等相关资料。
(2)学校有关记录。个案的学校记录资料比较规范,又有延续性,易作前后对比。资料包括各种情况登记表,成绩记录,能力、兴趣、人格、智商等测验结果,操行评语,奖惩情况,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等。
(3)家庭和社会背景。家庭和社会背景涉及个案的个人生活史,是个案研究的重要的信息源。这方面的资料往往涉及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管教方式、家人与个案的的关系,个案在家庭中的地位,所在社区的文化状况。
3、诊断与假设
在广泛收集个案资料的基础上,常常还需要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测试,以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推论原因——主因、次因、远因、近因等,形成初步的假设。
4、个案分析与指导
个案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往往比较粗糙、琐碎,难以直接解释问题,因此需要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对有关资料进行理性的加工。个案研究不仅仅要提出研究的问题,还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指导性意见,因此在对个案问题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假设后,接下来需要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5、实施个案指导
通过跟踪、观察、记录等方式验证先前的诊断和假设。在个案研究的诊断与假设、分析与指导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的判断和推论,因此需要在实际的个案实施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来检验先前主观推断的合理性。
6、形成结论
对个案的表现进行讨论和评估,提出建议,得出结论,撰写个案研究报告。个案研究除了收集个案相关资料外,还需与个案进行沟通,以达到辅导、咨询、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在班主任教育中开展个案研究的积极作用
1、对于个案本身。对个案问题进行分类、设计个案辅导的策略,探讨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的方法与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与难题,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面对个案时,班主任不再停留在一个层面去看待,通过个案研究资料收集,班主任能够重视案主的成长经历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了解案主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帮助案主学习和掌握恰当的行为模式与反应模式,获得对世界的正确的认知或完善其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案主与环境的适应,帮助案主重建自我形象,激发个人的自尊心和动力,促进问题的解决。
2、对班主任老师。
(1)班主任老师更加客观、全面、深入的去了解个案,提出更为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了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挣扎。
(2)通过个案研究,可以帮助班主任及时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及时收集到对自己教育措施的反馈信息。通过对个案的辅导,还可以不断总结和评价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从而得出对以后教育工作的有益启示。
(3)班主任认同个案研究的重要作用,使个案研究更加规范化,从而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与专业素养,推动班主任走向专业化。
(4)促进班主任整理教育管理思想,归纳出某一个案或是一类问题的规律。
3、班级环境建设。通过开展个案研究,体现人性化、现代管理,有利于班级风貌的建设。通过整个的班级教育系统对学生的发展予以全方位的关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
1、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繁忙,除了教育管理,还有自身的教学工作,有些班主任不善于积累、总结,没有形成文字的成果。有些班主任认为个案研究只是简单的谈话,于是很多个案只是停留在了谈心的层面,并没有深入研究,从而影响了个案研究的深入性,专业性。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个案问题来自于家庭系统,家长教育观念的固化及不合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班主任教育时的个案研究的开展。
2、改进方法
加强宣传指导,使班主任明确进行个案研究的积极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相关举措,建立个案评估机制,鼓励班主任开展个案研究肯定班主任开展个案研究的付出。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切实加强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干部作风建设、工作服务能力为重点领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与省委十项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
二、目标任务
(一)强化宗旨意识,促进思想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员和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点,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自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解决突出问题,促进作风进一步转变。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问题。反对形式主义,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着重克服及时行乐的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着重狠刹挥霍享乐等不良风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精简会议文件,明确具体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保持艰苦朴素,厉行勤俭节约。
(三)增强人民满意,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认真对照相关标准,查找梳理突出问题,及时开展整改落实。坚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有效解决领导班子不善管、不愿管、不敢管的问题,解决党员、干部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的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坚持真抓实干,促进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建设,树立档案部门新形象。为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档案查找利用服务等方面加以落实。务实,就是在工作中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促进档案基础建设和档案规范管理。清廉,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内法规,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严格规范工作行为,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消除一切消极腐败现象。
三、原则要求
(一)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学习教育。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公仆意识,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二)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突出问题导向。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敢于揭短亮丑,崇尚真理、改正缺点、修正错误,真正让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教育、作风得到改进、行为更加规范。
(三)坚持讲求实效,突出服务群众。坚持开门搞活动,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每个环节都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努力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和行为不廉上取得实效,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取得实效。
(四)坚持领导带头,突出带动示范。领导干部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要在党性党风的锤炼中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必须坚持领导带头,从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做起,坚持上级带下级、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般干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作风漂浮、主动意识不强的问题。学用脱节、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空喊口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联系群众不深入,对基层情况了解掌握不全面、不透彻。二是服务大局、进取意识不强的问题。班子成员间沟通不足,协同配合的整体作用发挥不充分;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工作进取心,考虑部门、单位的利益较多,考虑全县的问题较少,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手段。三是主动作为、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缺乏主动思考、主动作为,习惯“见子打子”,联系实际思考少、统筹兼顾安排少,喜欢按经验办事,执行落实随意性较大。四是消极懈怠、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在人员、财物管理上有缺失、不到位,当“好好先生”,怕得罪人,滋长了歪风邪气,养成了不良习性。五是放松要求、廉洁自律不够的问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存在吃吃饭、喝喝茶的情况,放松了领导干部的自我要求,忽视了享乐主义带来的严重危害。
(二)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学习能力差的问题。学习风气不浓,学用不结合,普遍不注重学习、不喜欢学习、不擅于学习,缺乏理论高度和思想内涵,不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更新和工作能力的锻炼提高,需要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碰到困难时往往不知所措。二是党员意识不强的问题。把自己等同于一般干部职工,计较个人得失,缺乏奉献精神,没有发挥出党员应有的模范带动作用。三是能力水平不高的问题。自我封闭,思想保守,认识上保持习惯性思维,工作上坚持传统型方法,跟不上先进的思维理念和科学的技术方法,缺乏较高的能力水平和过硬的工作本领。四是工作不在状态的问题。缺乏责任意识,精神状态不好,工作得过且过,上班迟到早退,经常请假“逃跑”,懒懒散散、无精打采、死气沉沉。五是执行力弱的问题。缺乏干事激情,工作因循守旧,遇事推诿扯皮,习惯矛盾上交,缺乏沟通协调,少有工作合力;办事效率低,执行打折扣,出工不出力;服务意识差,工作不落实,落实不反馈。六是自律意识差的问题。没有紧迫感,不思进取,喜欢玩耍,怕苦怕累,讲条件、讲代价,不懂规矩、不守纪律,以我为主,不顾大局。
(三)开展业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档案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档案法制宣传少、执法监督少、业务培训少,导致许多部门和乡镇领导对档案工作不了解、不重视、不支持,引发一些单位和乡镇档案工作不规范、档案人员不稳定、档案制度不落实。二是档案业务工作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突出。没有积极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档案工作新形势,开展档案工作专项调查研究少,对我县档案资源家底不够清楚,对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指导和民生档案的专项指导较少。三是档案的查阅利用服务功能发挥不够理想。局馆分离,管理存在难度,查阅利用档案不方便。档案人员不稳定,业务工作一定程度受到影响。档案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设备比较陈旧,仍然按照传统方式查找档案,档案服务效率很难提高。
五、方法步骤
按照县委要求,教育实践活动从2月开始,到9月基本结束,大体8个月时间。主要分三个环节:“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一)学习教育,听取意见(2月至4月)
1、动员部署:及时召开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传达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州、县委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以及省、州、县委主要领导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具体安排教育实践活动,从思想、组织等方面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启动。组织参会的党员、干部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作风方面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2、学习教育:一是重点学习《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中国共产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和档案工作重大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内容。二是着重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学习时间不少于40学时,通过领导干部讲课、专家辅导报告、播放专题教育片、专题讨论、实地参观等进行学习,每个党员、干部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三是认真搞好专题讨论。按照县上活动要求,切实开展好“三个专题讨论”,强化“六项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道德品质。四是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围绕档案事业改革发展和基层群众对档案工作关心的突出问题,结合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开展调研活动,下基层、访群众、查问题、听意见,广泛倾听和收集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
3、收集意见:一是上级点。请县级分管领导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帮助查找,提出意见。二是个别听。党员、干部到结对户、工作服务对象中听取意见,机关支部到结对村支部中听取意见。三是群众评。邀请老干部代表、“两代表一委员”代表、群众代表召开恳谈会,听取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建议。四是集中议。将广泛收集到的意见梳理汇总后交联系乡村进行评议,组织单位干部职工民主评议,设立意见箱征求社会各界的有关意见。
(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5月至6月)
1、查摆问题:一是党员对照和《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等认真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干部职工对照“中八条”、“省十条”、“州七条”规定查找个人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干部职工对照单位职能和岗位职责查找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
2、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一是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要撰写对照检查材料,逐项列出“”问题的具体表现,对典型事例、“三公”经费支出、人情消费、公务用车、家属子女从业等情况作出说明,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等方面剖析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制定整改措施。“一把手”要主持起草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自己动手撰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二是党员、干部要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工作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开展自我查找,剖析思想根源,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分析存在问题,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整改措施。三是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对照检查材料必须报送县督导组审核同意,领导班子和班子主要负责人的对照检查材料必须报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审核班子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班子成员要审核分管范围内党员、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
3、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支部要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一是会前要与班子成员、党员干部逐一谈心、交流沟通,谈心谈话面要达到100%。二是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民主团结,既揭短亮丑、动真碰硬,又出以公心、不发泄私愤,不避重就轻,不回避矛盾,坦诚相见、推心置腹,达到“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的目的。三是接受点评和监督。会议要邀请县委督导组和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派员参加,接受指导。四是做好会议情况通报。会议要邀请结对联系村负责人、工作服务对象等参加,要向县级联系领导和督导组报告,在本单位和联系乡、村范围进行通报。
(三)整改落实,建章立制(7月至9月)
1、制定整改方案:一是针对前期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领导班子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方案,班子成员、党员、干部要制定个人整改措施,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要明确整改项目、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整改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公示。二是单位的整改方案要报县级联系领导和督导组审阅,征求联系乡村的意见,党员、干部个人整改措施要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三是要坚持立查立改,坚持群众满意,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件一件抓好整改,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表示满意。
2、抓好正风肃纪:根据省、州、县确定的专项整治任务,认真开展文风会风、社会环境、公车私驾等专项整治。
3、增强能力建设:一是做到与群众工作全覆盖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注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执法服务对象调查了解情况,提高掌握实情的能力。二是做到与基层党建工作年相结合,推进“三联”活动,培养党员干部喜欢学习、擅于学习的习惯,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学习认知的能力。三是做到与法治建设年相结合,推进依法监督管理档案工作,教会党员干部直面矛盾、迎接挑战,提高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四是做到与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双报到”、走基层等多种服务基层的活动,增进党群干群感情,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提高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服务群众的能力。
4、强化制度规范:一是认真梳理原有制度,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二是建立完善部门工作运行机制、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干部考核监督机制、干部作风评价机制等,规范会议、经费、车辆、财物管理。三是强化制度执行,规范干部行为,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留监督漏洞;把干部行为纳入规范的“轨道”,不留管理死角,坚决纠正无视制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进一步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5、推动业务提高:一是大力实施档案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乡镇活动。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省档案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职工对依法开展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大力加强档案业务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训指导。采取分批集中培训、上门服务指导等灵活有用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各级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全县机关、乡镇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整体水平。三是大力开展“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活动,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大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服务导向,切实转变工作重点,不断凝聚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正能量,切实发挥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6、搞好活动总结:集中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完成后,要全面总结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认真撰写总结报告,及时向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督导组汇报。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档案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党支部委员和有关股室负责同志分别任副组长和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办,负责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