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康复治疗学(收集5篇)

时间: 2024-06-20 栏目:办公范文

康复治疗学篇1

关键词:康复针灸教学探索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现代康复医学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我国的,1989年才得以进入医学院校的殿堂。目前,我国康复医学人才数量不足,康复治疗师更是极其匮乏,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培养出较高层次的实用型康复治疗师,传统康复知识的教授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且与西方现代康复医学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针灸技术是祖国医学的精髓,亦为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主要疗法,在临床中使众多患者重新获得了健康,显示了其在治病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鉴于此,我们在针灸教学中,针对专业特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一、跳出课程桎梏,科学安排教学进度

传统的针灸教学基本都遵循先经络腧穴,后刺灸法,再针灸治疗的顺序,人为地将针灸学这一整体分为若干独立的教学板块。这样的教学安排隔离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知识序列递进和能力的序列提升。我们根据专业特点、针灸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学情的分析,对教学进度进行了重新调整,宗旨就是“早做多练,做学合一,对接临床”。具体教学做法是:在学生接触针灸课程之始就引入针具和初级刺灸手法训练,使其对针灸产生感性认识,从而点燃其求知的火种,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之后再学习经络腧穴,并在经络腧穴的教学过程中反复练习,充分掌握每个穴位的具体定位、主治作用及操作方法;全面进入刺灸法学习后,其练习不再以少数腧穴为对象,而以常见病的针灸处方为单位,以处方中的腧穴为对象,并结合病情采取相应的补泻等操作手法;进入针灸治疗时,学生已经熟悉了处方内容,则以病案讨论、仿真教学、临床见习为主。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及时地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求知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感性认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真正掌握了一定的具体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转贴于

二、以实践为起点、以操作为核心创新教学体系

要调整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适当压缩理论课,增加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多功能实训室,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可增加技能考核,在实训室建立模拟诊室,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临床医院场所,通过虚拟的情境,练习持针、进针手法、行针手法及针刺补泻,结合所学腧穴的不同,掌握不同的针刺方向、深浅度以及不同的补泻手法等技能。熟练后同学之间可进行实体操作,学生在身上用点穴笔点出穴位,然后自身练针或学生之间互相练针,亲自体验针感和各种不同的补泻手法,这样使学生们既获得了针刺的感性认识,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考试中可加入技能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是要求在人体上进行常用穴位(每人4个穴位)的定位,描述主治、操作及注意事项,并选取其中一个穴位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进针、出针及运针手法等),最后根据步骤给出成绩。理论课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三、构建“教学做一体”的课堂

康复治疗学篇2

(一)设置基于专业课需求的基础医学课程

基础课程设置应基于专业课需求,把握好“适度够用”的原则,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系统化建设。当前,首先应使基础医学课程的门数基本一致,课时差别缩小。人体解剖学90-100个课时、组织胚胎学10-20个课时、生理学55-65个课时、病理学40-50个课时、药理学20-30个课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30-40个课时、遗传学20-30个课时、生物化学20-30个课时,其中人体解剖学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两大系统知识的课时可以占其总课时的60%以上。由于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故应安排较多的课时,同时,可将其他的基础医学知识有机整合,缓解知识量多和课时有限的矛盾。例如,整合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知识,构建《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整合生理学、生物化学知识,构建《正常人体功能》;整合病原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及病理学学科知识,以疾病为主线,从疾病内外病因、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转归进行组织、序化,形成《疾病学基础》课程。又由于我国目前康复医疗的主要范畴是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两大系统,故在上述课程基础上可以增加整合课程《运动解剖生理学》和《神经解剖生理学》,强化两大系统疾病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做好铺垫。

(二)优化教学内容,编写适用教材

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取不仅要将目光投向专业课的需求,还应转向职业能力和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课教学内容安排应深入专业及岗位一线调研,以开放视角动态分析需求,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专业实用性,最终形成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标准》等教学文件。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高职高专教材不应是本科教材的简单压缩,也不应是中专教材的简单扩充。高职院校教材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确定新体例,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写入教材中。同时,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先进性和开放性,编写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特色教材,保障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教师编写的《疾病学基础》为学生理解临床康复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过程,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康复治疗中的功能评估、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并实施计划等工作任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基础课的教学过程应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通。在基础医学课教学中,应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基础知识时尽可能密切联系专业知识,体现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基础医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并使其与专业知识之间密切联系。课前,教师给出临床康复常见病,例如,“高血压性脑出血”、“体操运动员桑兰赛场上不慎出现了高位截瘫”、“学生踢球时不慎出现膝关节损伤”等,请学生查找病例相关资料,上课时针对病例中的损伤部位,讲解正常结构、功能,进一步分析可能出现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需用哪类药物治疗。这样,便找到了与专业课的契合点和切入点,顺利地把专业知识融于基础课教学之中。基础课教学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推行“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增加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实验学时,使实验学时与理论学时比例达到1:1;学习运动系统时每组一套骨骼标本边教边学,还通过指导学生制作人体骨关节和肌肉韧带标本认识其结构与功能;正常人体功能课程则开设制备蛙类神经肌肉标本,通过电刺激神经来观察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为后期《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在实施上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节省时间、空间,加强立体教学效果,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情景或情境教学则有利于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为密切联系专业知识提供了平台。

二、总结

康复治疗学篇3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全员动员,全面贯彻,积极参与:在研究之前进行全面动员,上到各级领导,下到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在研究中,全面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中,在研究结束,所有参与人员均进行总结。

(二)以课程改革作为抓手,开发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和特色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广泛进行社会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康复治疗的临床特点和实际岗位需求,结合高职教育理念,确立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将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培养的主线。

(三)强化实践教学和实验实训环境改造:对于实践教学,从软件方面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实验实训项目,制定实训项目训练计划,编制实训指导;同时加大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着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改造,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专兼职教师的日常管理,使该专业教师成为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五)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二、实施的过程

(一)强化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2006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在实践中,我们始终强调“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这些理念的转变,最终都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方法中。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岗位需求分析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情境建设为支撑”的高职教学理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1]“教师只有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才可能对新课程有深刻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2]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又一重要任务。先后选派专业教师到大型康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引进康复专家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提高教师产学研的能力;高年资教师帮带低年资教师;安排专职教师进入康复机构,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积极鼓励教师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和教学比赛,形成竞争机制;近年来该专业教师先后在国内期刊22篇,公开出版发行教材11本,由该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先后获得宝鸡市职工创新成果奖,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完成技术服务12项。

(三)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强实验实训项目建设:为了配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的建设,先后建成了PT实训室、OT实训室、ST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康复实训中心通过省教育厅的评审,成为陕西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同时,先后和宝鸡市中心医院、宝鸡市中医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等20余家康复医疗机构签约,成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加强课程开发的力度,开发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课程:2012年8月,课程开发组在课程专家指导下着手有关项目课程开发的调研工作,先后走访和宝鸡地区各级各类康复机构33家,采用发放调查表、走访、邀请康复专家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康复岗位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确定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确定了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岗位需求的能力结构,构建出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并分析对照课程内容,制定出课程标准。先后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方案,制定了5门项目课程标准,完成了2门项目课程的网络课程,编写了5本工学结合的规划教材。

(五)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果:在课程改革方案确定以后,实行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机构的教学管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训练和自选项目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任务中心”的“开放式”教学。同时强化质量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分阶段教学检查,严格执行教学督导,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的评教评学体系。建立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基于行动教学的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体系的建设和研究,是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增强了教师的改革意识,实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完成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在教学体系研究和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教学的实施环境的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校企合作的深入问题等,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康复治疗学篇4

关键词特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康复治疗特色专业目标定位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康复治疗一般是指使病、伤、残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也是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康复治疗常与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医学最早是从国外引进,以至于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均是西医化的康复治疗教学。

据《管子・入国》记载,我国在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曾在国都设立“养病院”收养残疾病患者。书中说:凡国都皆有掌养疾,聋盲喑哑跛辟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这样把残疾病患者和心理伤残者收容起来,集中进行调养,在我国历史上是一创举。管仲设立的这种养病院,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康复中心。当时的康复没有今天的高科技设备的投入,依然达到了康复的目的,因此中国的康复治疗更需要突出中国的传统治疗特色。

放眼康复治疗的未来趋势,康复治疗技术和手段的完善与健全可以开辟广阔的就业空间,提高实用型大学的竞争力。而中医传统康复治疗与西医康复治疗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完善康复治疗技术的有效方法,这便是应用型高校康复治疗专业的目标定位与特色所在。

2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大。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使许多疾病的生存期延长,残疾的患病率相对增高,各种疾病的恢复期、慢性病、先天性疾病等均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人们对疾病的治疗要求亦不再限于生命的延长,更重视功能的恢复、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以及生存质量的提高。综合性医院、康复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均需求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尤其是较成熟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康复治疗人才。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均是引进西方国家的康复治疗技术,主要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康复治疗几乎涉及了医院的所有科室,无论什么样的病人或多或少都需要康复治疗,所以康复治疗应用极为广泛,这就给康复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康复治疗特色专业课程设置

基于康复治疗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且目前临床工作对康复治疗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康复治疗技术的完善与健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将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技术与西医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技术,达到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具有中医传统治疗也有西医现代康复治疗。下面笔者以高职高专三年学制逐年课程设置情况作介绍:

一年级:主要以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导入课程为主,同时专业特色课程要有中医基础类理课程。列如:

二年级:主要以治疗性课程为主(包括中医传统疗法和西医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4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

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是搞好教学的基本条件,要想保证康复治疗学这个新专业的教学质量,除了要有教学计划、教材更重要的还要有一个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的基地,同时还要有能胜任PT、OT专业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如果既无教学基地又缺乏师资,同时又没有康复教育的教学经验,则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设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医传统治疗的具体方法,如:针灸、拔罐、雷公火疗、放血疗法、水针等传统治疗技术。根据要求设置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民族传统疗法。当然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要结合各高校的学时安排、师资情况以及硬件设施而定。

参考文献

[1]陈鸣,王伯华,陈烽.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康复治疗学篇5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运动疗法技术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45-02

1.世界大学城简介

世界大学城是一座网络虚拟城市,是一个综合了远程教学、网络办公、及时通讯、商务管理、全民媒体、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社区平台。在这里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创建所授课程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创建相应的学习空间;世界大学城空间是以个人空间为基础,基于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它是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素材资源为补充的共享型学习、教学资源库[1]。

2.建设思路

运动疗法技术教学资源是为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教学服务的,必须以本课程的自身特点为基础,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需要。运动疗法技术课程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提倡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其教学内容与解剖学、运动学、康复评定学和临床康复学等多门课程都有紧密联系。因此,运动疗法技术教学资源建设在内容上,应当以运动疗法技术课程的相关理论及操作技术为主体,兼顾课程学习所需的解剖学、运动学、康复评定学等基础课程知识;在功能上,应依托世界大学城的Web2.0技术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设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实验实训设备以及案例分析,更好的展现临床康复治疗的工作场景;在形式上,应更多地采用图片、视频、仿真动画等形式的资料,为学生提供网络视频、网络课件等,生动、直观地演示运动疗法的操作技术,使学生对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的理解更直观、更形象、更真实;在建设方式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应遵循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的原则,更加注重整合校内外同类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建成一个集教学及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兼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内容创新的教学资源库[2]。

3.建设步骤

首先,教师通过个人空间开辟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教学专栏,在专栏中设置“我的课堂”、“仿真实训”、“图片库”、“视频库”、“案例库”、“空间作业”、“学生空间衔接表”、“知识回顾”、“参考资料”等栏目,然后在相应的栏目中上传课程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试题案例等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如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画等展示在空间里。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空间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课后通过老师的教学空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空间布置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空间上独立完成作业,然后通过学生空间衔接表进入每位学生的空间,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每位学生的空间作业给予评论和指导。

再次,大学城空间不仅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同时它还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空间动态及时地最新消息或通过留言栏、私信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此外,还可以通过创建空间交流群组就某一个知识点或问题展开公开讨论,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利用世界大学城的资源共享平台,访问与课程相关的其它优质资源,以进一步完善、更新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4.世界大学城的优势

4.1操作简单化

已往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大多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员辅助授课教师上传及更新课程资料。而世界大学城是一个共建的平台,每个教师在掌握了几个简单的小技术以后,都可以把自己的课程建设得跟精品课程一样好,而且不需要技术人员的帮助。

4.2资源共享化

世界大学城空间拥有最新的动态、最新的资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免费共享是世界大学城空间资源的显著特点,它为每一个大学城居民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空间访问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查找到所需要的知识,轻松实现自助式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主体。

4.3互动扩大化

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曾于2008年在校园网进行了课程展示,并于2010年进行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但建设完成后这些课程资源就成了摆设,好看而不好用,不仅没有互动,资源更新方面也没有很好的方式。那么怎样才能把课程资源很好地使用起来呢?世界大学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大学城里,每个师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并且可以自主任意建立交流群,使得过去挂在网上的课程一下就变活了,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迅速建立起来,不仅在群里面交流,还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实现空间之间的交流.互动的结果使课程由课堂延伸到平时任何时间和地点。另外,以前学生的作业仅仅以书面的形式呈现,那样就只有学生自己和老师两个人能看到,这个互动范围仅限于两个人,而现在不仅是批改作业的老师,还有很多的老师同学也能看到自己的作业,极大地扩大了互动的范围[3]。

世界大学城是一个全新的平台,它是教师教学的窗口,学生学习的天地。以世界大学城为网络平台的运动疗法技术教学资源建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支撑,它推动了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引导作用的教学理念。相信随着更多教育群体的不断参与,更多课程资源的不断建设,世界大学城必将给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无限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霍芳.浅谈世界大学城教学空间的建设[J].科技信息,2011,(26)

[2]王婷.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

[3]刘洪宇.空间革命――高职院校开发发展的新起点[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8)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收集3篇)
  • 下一篇:初中英语评课稿(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