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学风建设重要性(收集2篇)

时间: 2024-06-21 栏目:办公范文

学风建设重要性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以人为本;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育人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大学教育理念、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生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历来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着力挖掘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切实加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体系,努力完善优良学风的环境机制,既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1)学生层面。当前高校整体学风状况向好,学生在求知、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愿望强烈,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刻苦认真,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学生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学习动机功利化;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职业发展规划意识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计划性;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学生逃课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时存在侥幸心理,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部分学生缺乏“争先、评优”的意识,对待学习成绩总报以无所谓的态度,在学习上没有激情,缺乏主动性。(2)教师层面。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认真投入,课堂管理较为严格,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对学生课后辅导和相互沟通等方面有待加强;作为处在教育工作一线的学生工作队伍,从总体上看各高校学生管理考核制度较为完善,实施效果明显,团学活动特色突出,但在如何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程度、提升各类学生活动的层次品味以及以就业为导向有效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三课堂等问题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3)学校管理层面。各高校总体来讲在学生管理考核制度较为完善,实施效果明显,团学活动特色突出。但在如何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程度、提升各类学生活动的层次品味以及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有效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三课堂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各高校还存在学风状况两极分化的现象,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大部分本科院校学生和专科院校统招学生的整体学风氛围较好,学习自律性较高,组织纪律观念较强,学生考证过级、课余自学等行为较普遍。相对来讲,专科院校“两年制分段教育”学生、“五年一贯制”学生以及二级软件学院等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等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不高,纪律较为涣散,学习目标性、计划性不强,而功利性思想较为严重,与本科院校学生和专科院校统招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二、影响高校学风建设制约因素分析

(1)内部制约因素。内部因素是校内对学风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因素(学校管理、专业设置、课堂管理和课程考试等),教师因素(教师魅力和教师专业技术),学生因素(学生自身),这三个因素对学风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大因素的自身内在动力形成学风。但是,这些自身动力如果受到外界影响或相互作用,将对学风就会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和教师的相互认同力,推动学风的发展。相互认同力越高,对学风的推动力却强;过来说,相互间认同力越低,对学风的推动力越弱,甚至起反作用。学生因素和管理因素之间的认同约束力,推动学风的发展。管理对学生的约束力有效时,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对管理的认同力越强,对学风的推动作用也越大。调查发现有43.3%学生认为影响学风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学生自身(如学习动机、态度、纪律等)”,其次是“学习氛围和周围环境”。由此可见,学生能够意识到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自身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关系到学风的好坏,此外学生也渴望以浓郁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带动自身学风的提高。(2)外部制约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就业压力和企业用人标准,这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产生良好学风。家庭环境主要是指父母对学生发展成才的期望,这促使学生在行为上积极学习,营造良好的学风。学风建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表示“就业压力”、“父母期望”是影响到自己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的分别占到了82.6%和82.0%。尤其是受就业压力等社会状况的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信心,缺少认同。一些同学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一些同学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不安心,有厌学情绪;部分同学心理承受能力差,出现各种思想或心理问题。因此,外部因素也间接对学风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以人为本”中的“人”,可以看作是我们工作领域中鲜活的对象即学生;“本”就是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加强学风建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一切工作都要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以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越环境和良好条件,最终实现学生内心和外在的和谐发展。(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标本兼治。往往我们抓学风建设就是通过制度的建立、条例的完善,规范学生、加强纪律管理,以致最终形成无迟到、旷课等层面的学风,没有把学风建设从基础性的纪律规范层面上升到提高专业学习氛围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层面上来营造学风。这种围绕纪律管理、制度规范、监督监管层面的学风只是学风建设的初端,只是停留在“治标”的层面上。学风建设的关键应该是“治本”,“治本”就是要立足专业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做文章;围绕专业教学改革和转变教风做文章;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做文章做文章。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全面性的学风建设,探索构建“正面引导、治本为主,严格管理、指标为辅,营造环境、标本兼治”的学风建设大格局。(2)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刚柔并济。就学生工作而言,学风建设应坚持“两手抓”,既要注重“刚”的管理与监督,又要注重“柔”性的教育与引导。当前,我们对学生的管理注重“刚”性,而“柔”性不够。在制度建设和管理中缺乏人文关怀,简单地强调管住,缺乏必要的尊重和理解。对于学生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主要标准是成绩,不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充分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因此,我们一方面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注重“刚”性,做到依“法”制校,有制必依,执行必严,维护制度的导向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我们的管理考评机制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个体能力的积极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采用引导性、激励性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应始终贯彻人性化理念,最大限度发挥学校教育功能,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成才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诚信教育、人格力量教育。只有“刚”“柔”齐抓、“刚”“柔”互补,才能达到较好的管理、服务育人的效果。(3)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其精髓在于注重学生的个体特点。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精髓,将其与学生的成才为本,以学生学习实际现状为本,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本辨证结合起来。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状况采用启发式、合作式、探讨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要将学生管理的目标和重心转移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要以对学生的“爱”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分析和认识学生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认知习惯来设计、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思想疏导和人文关怀。再次,全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围绕全方位育人的宗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专长,多渠道开展学生活动,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心灵。最后,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与提升。要使学风建设落到实处,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与自觉行动,必须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树立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给学生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4)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课堂融合。第一,要坚持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要实现全程育人,全面设计学生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内容,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实习实训全面对接,第一课堂和第二、三课堂有机结合,要发挥第一课堂的带动、指导作用,第二、三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要注重其内涵的提升,激发其活力,吸引更多的老师、学生和企业都参与进来。应整合资源、统筹规划,以育人为根本,做到三个课堂目标一致、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第二,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结合。老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从“教书”来讲,就是要培养有能力有学问的贤才;从“育人”来讲,就是要塑造理想的人格。每位教师都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从科学知识、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以其自身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第三,要坚持明确教师“课堂第一责任”的思想。课堂行为规范是学风建设的核心环节,许多不良学风都直接与课堂行为规范相关。应明确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管理中“第一责任人”的地位,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来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与管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发生在课堂的不良学风行为要主动加以制止和批评,并将学生的课堂行为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并要及时将课堂情况向辅导员反馈联系。第四,要坚持校内外课堂协调发展。重视校企合作,鼓励支持企业进校园、教师和学生进企业,组建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把校企合作与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办学实力等工作结合起来,建构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实现双方优势资源互补,合作共赢。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也是学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风建设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才能凝聚教、学、管及环境的合力,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王丽杰,赵靖.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2]徐婷.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方法体系研究[J].理论探讨.2009(12)

[3]居世宾.加强学风建设,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10(12)

学风建设重要性范文篇2

关键词:学风建设思政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352-01

加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是高校的历史使命。

一、新时期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指明了方向。学风建设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性工作。就培养人才而言,它渗透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学风建设是衡量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工作的迫切需要。

二、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从学生的学习作风建设来讲,学风是教与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具体表现,归根到底体现为学生的主观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因此,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要采取各种措施和通过多种载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调动广大学生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是统一的。高校培养的高质量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应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学风建设的目标是营造优良的学风,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求知欲,具有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具有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具有勇于坚持真理、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是人才质量的重要内容。

因此,学风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都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在培养目标上是有机统一的。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性和政治性是毫无疑问的,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是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而这恰恰是学风建设中最核心的本质和内涵,它反映了人的理想志向、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要达到良好学风的标准,高校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些构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如果结合学生渴望成才的积极性,围绕高校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学风建设,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到了一个有效载体。

三、以学风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推进大学生全面成才

把抓学风建设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把抓学风建设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和切入点,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育人的各个环节,克服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弊端,避免了空洞说教。

第一,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教育紧密结合。良好的学风来源于大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认真的学习态度、严谨的求学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强大的学习动力,也集中体现着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优良学风,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学生的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通过班会、形势报告会、座谈讨论会、个别思想交流、学生自我教育等多种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荣辱观,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长期教育,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发内在学习动力,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自由的行为素养。

第二,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把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强化学习动机,这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思想政治保证。

第三,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通过向学生介绍课程设置、专业方向、专业特色、参观专业实验室、邀请专业教师和社会名家做专题报告,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充分认识学好本专业的重要性,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使学生把握社会生活对专业的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热爱所学专业。

第四,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能强化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保证目标、措施的实现;激励机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总之,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旋律,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高职院校一项长期性的根本任务。学风建设是加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上述四种举措,以学风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促成学生全面成才。

参考文献:

[1]安丽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强教学实效[J].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企业面试自我介绍(收集2篇)
  • 下一篇: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收集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