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收集5篇)

时间: 2024-06-21 栏目:办公范文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篇1

1骨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影响因素。

1.1骨科的专业特点

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特别是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往往不仅是单纯性的骨折,有时会有脊髓神经损伤所致的截瘫,各种复合伤如肋骨骨折合并肺挫伤,骨盆骨折致肾挫伤、肠道损伤等等,造成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这就要求护士在护理方面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力,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2实习护生的特点

实习护生工作积极主动、有热情,求知欲强,精力充沛,独立完成工作的愿望强烈。这些都是实习护生的好的方面,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实习护生的一些在法律意识、人际沟通和专业技能方面的不足。近年来,由于护理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屡有发生,究其原因多数是与护理风险意识不强、与患者缺少沟通、法律观念淡薄引起的。

2对策

2.1岗前培训

为了帮助实习生了解病区环境、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融入到医院这个大家庭中,尽快的适应护士角色并最终建立护士人才归属感,在其进入临床前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岗前培训,这对于缩短临床实践适应时间有较好的效果:①院史教育、有关条令条例的学习、参观护士一日生活制度。护生上岗前一周由护理部安排早上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下午由实习带教老师负责护理技能操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②护士职业体势礼仪训练,主要有礼仪修养、礼仪实务和仪态训练。临床护理理论与操作:①讲解:在及护理工作中随时讲解相关疾病的护理常规,及术前术后的护理。并在查房后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印象还能够提高其理论知识。如做操作,操作前先讲解操作的要领、难点及易出错点,并组织观看操作流程视频,在校期间护生已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故在做操作前先提出2-3个问题,让护生回答,例如:灌肠法有那几种,每种方法的目的、灌肠液的温度及。部位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例如:备皮术、备皮操作时,各个部位备皮范围是多大,有何区别?设置恰当的问题,可使学生回答时留有深刻的印象。②示范操作进行示范,将操作上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使学生有感观认识,并能通过联系临床实际等方法,启发护生,间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使理论知识与操作相结合。③练习:组织护生自己操作,带教导师通过观察,启发学生要领会操作的手法和要领,提高护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护生由模仿阶段逐步到开始形成习惯熟练阶段,一名护生操作时,组织其他护生观察其反映、操作步骤、解决问题能力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由导师进行小结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方法,要求其重新练习。

2.2严格制定、落实带教计划,培养护生的各种专业能力

随着不同学历,不同生源、护生进入临床,他们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使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临床带教工作的需要。为此我们制定了如下的带教计划:骨科护生实习知识目标:了解各种骨科疾病护理常规及各种疾病的术前、术后护理,掌握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技能目标::强化三基训练和专科技能为主,以人的需要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出科时要进行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情感目标以恪守南丁格尔誓言为主: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专业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患者及家属之秘密,竭诚协助医师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带教计划制定的几点经验:①一般利用第一周让实习生尽快的熟悉病区环境及骨科常用的器械名称如布朗式架、石膏剪、石膏锯、牵引弓、牵引锤、克氏针等以及常用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带教老师每周安排一次小讲课,有计划安排讲课内容,如创伤性高位截瘫的护理,讲解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并理论和临床实际相结合提出问题让实习生回答,加深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②带教老师组织护生进行专科疑难病例护理教学查房,如脊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的护理,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护理,全髋置换术后护理,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气管推移的方法、意义以及各种脊椎手术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及目的等。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带教老师的讲解和诱导示范(如助行器的使用,各种脊柱骨折患者的翻身及不同骨折部位的功能锻炼的方法等),指出护生不规范或不正确的技术操作,传授实用有效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护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临床工作的能力。③在带教过程中要加强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导师应将自己和患者及家属沟通的经验传授给护生,指导护生不仅要注重语言沟通还要注重非语言的沟通,如倾听在非语言沟通时能让患者敞开心扉,并取得信任,培养护生的情感智能。带教导师针对护生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对护生提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对不足及时纠正。

2.3记实习日记并做好对带教的反馈

护生记实习日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学生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也能显着提高,护生记日记对实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能够帮助护生清晰透彻的分析问题,会对师生双方的教与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鼓励护生提出建议方法及改进意见,帮助发现及解决问题,不断调整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篇2

结果因人而异的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护理效果满意。结论个体化护理服务的实施,使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准备充分,训练目标明确,是科学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个体化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突然行动障碍,心理准备不足,卧床时间长,自理能力缺陷,功能恢复慢,病人常有焦虑、恐惧。而常规的护理已经满足不了病人的心理需求。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我科根据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特点和病情实行个体化护理服务,即评估、计划、实施、修改,追踪评价的一个动态、循环的护理过程。2008-2009年人我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在60~85岁。其中行单侧全髋置换8例,单侧股骨头置换24例,骨折内固定26例,4例行持续皮牵引术。入院后制定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采用个体化护理服务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1体化护理服务的意义

个体化护理服务就是针对每个病人实施的护理,重视每个病人的特殊性。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而存在差异[1]。针对老年病人的特点,同是股骨颈骨折的病人给予不同的个体化护理对策,因人而异的实施护理。掌握相应信息,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多给予关心、安慰,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2个体化护理的方法

2.1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病人首先要进行沟通,评估病人的神志、体位、躯体活动度、营养状况、原发疾病、文化程度、饮食、睡眠等。制定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内容包括疾病急性期的管理,心理疏导、缓解压力,疾病康复期的训练计划,不良行为的矫正,如限烟、限酒,饮食、睡眠的干预,还要进行生活干预,如运动,营养。

2.2在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分析出现的问题,评价计划中的不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责任护士要对计划进行补充修改,保证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

2.3护士长作为管理者,要对责任护士制定的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与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追踪计划的落实情况和护理效果的反馈。从查房或征求意见中了解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的效果,并进行督导检查。

3讨论

3.1个体化护理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护士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因人而异的实施个体化护理,根据病人的需求不同给予不同的护理对策,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3.2个体化护理为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护理人员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生理、体位、躯体活动度、原发疾病、经济状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及时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

3.3个体化护理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病情和需求进行护理,如饮食方面因人因病做好调整,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护士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密切观察,增加老年慢性疾病的监护[2]。正确指导下肢肌肉锻炼,包括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关节活动的训练。指导正确使用拐杖等。

3.4个体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先进的材料,精湛的技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3]。制定一个有效而可靠的个体化康复计划,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增加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3.5个体化护理体现多元化服务的质量和价值,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的需求,使患者不但得到了良好的治疗、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更让其感爱到关心、体贴、亲情友爱,使完美的人文本色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参考文献

[1]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12);959-961.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篇3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88-01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现代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人要求在临床中得到更好的医疗体验和护理服务[1-2]。现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某医院收治的20名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诣在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共计4名护师与20名骨科患者参与。4位护师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岗时间在10年以上。20名骨科患者年龄在25-55岁间,平均年龄为34±129岁。

本组研究共计4名职称医师与20名骨科患者参与。

参考数字表法将20名患者随即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展开护理。

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展开护理,具体如下:1)策划。根据护理模式下的人员配置与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较详细的护理计划,合理排班,保证24小时所有患者均有医护人员负责。同时发挥护理模式的优势,于临床中对医护人员的实践技能进行培训,以促进医护人员临床实技的提升。2)实施。病人入院就诊后,根据护理医护人员编制进行责任配置。由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医疗环境,包括治疗方案、手术方案、注意事项以及病房环境等,帮助患者快速熟悉医院环境。同时抓紧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和护理服务质量改进和管理。3)检查。管理人员根据规章检查各护理小组工作是否到位,并参考国家卫生部公布的《?t院护理管理评价指南》规定的标准检查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4)改进。针对上一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展开研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改进方法,进一步提高骨科护理服务质量。然后在见习期间不断重复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四步循环,直至见习结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实践能力、护理满意度、理论能力等方面差异。

13观察指标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产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经x2检验,P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0%,并发症发生率为40%;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情况(P

3讨论

在骨科临床中,护理工作极为关键,这是预防骨科疾病并发症的核心环节。因此要不断优化和改进管理模式,实现骨科护理工作的全面优化和提高[3]。

PDCA循环模式是基于系统化、体系化的科学管理模式,在医院质量持续改进中有广泛应用。其是以策划、实施、检查以及改进为四步循环的管理模式。通过规划来提高护理工作的有序性,结合护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实技,并以科学的指标为参考进行检查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最终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篇4

1临床资料

9名四川灾区患者均为骨折患者,年龄15~78岁,男3例,女6例,其中1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例腰椎骨折合并骨盆骨折及脊髓损伤,1例腰椎骨折合并股骨骨折及部损伤,1例患者为危重患者,四肢多发骨折合并腰椎骨折和脊髓损伤,其余均为腰椎或四肢骨折。

2具体做法

2.1迅速成立专科护理小组

2.1.1专科护理小组的组成主要有骨科专科护理人员组成,由于伤员病情的需要,在护理部的协调下,从医院中抽调胸外科、重症监护专业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共同组成专科护理小组,共有由12名护理人员组成,所抽调的护士要求从事专科护理10年以上,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和专科以上学历人员。

2.1.2专科护理小组的工作职责实行组长负责制,由1名骨科专业的护士长担任组长,日常组织协调由组长领导,重大问题由小组集体讨论通过。专科护理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四川灾区患者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空运后从机场接患者回医院;制定详细、周密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对特护人员进行专科培训;组织护理会诊,解决临床护理难点;组织护理查房,对特护质量进行监控和指导;参与医疗专家组的查房和讨论,及时与医疗专家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以及与康复、营养、心理等部门协调沟通等。

2.2以专科护理小组为主展开救治护理工作

2.2.1迅速做好病房及各项准备将原有病房手术后病情稳定的患者转入大病房,将标准间让给灾区患者,每间病房配备电视、热水器、陪人椅、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监护仪、氧气等急救器材,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以防交叉感染。

2.2.2组织特护人员进行专科护理培训我们专科护理小组人员首先参加了省卫生厅举办的“救灾负伤骨科护理培训班”,回来后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护理培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科护理小组将各创伤骨科护理指引编印成小册子,分发到每位护理人员阅读,强化专科知识的培训。利用晨会交班讲解每位患者的护理重点,利用跟班讲解技术难点,进行传、帮、带和现场示范。专科护理小组将重要的治疗及护理内容写在交班本或小黑板上以示提醒,环环把关,严格落实护理质量标准。

2.2.3协调各医疗团队的工作,确保灾区患者的治疗救护工作高效有序本次患者伤情复杂、病情危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灾后心理危机,为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需要康复、心理、营养等各专业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专科护理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建立了多项制度,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使各项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4强化查房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每天在08:00、16:00、00:00交接班前由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和当班护士进行床旁交接。对每位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情况逐一检查落实,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使护理工作紧密衔接,确保护理工作质量。专科护理小组每天进行早上护理查房,了解和掌握24h内护理工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护理质量。同时,参加医疗专家组的查房和讨论,与医疗专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2.2.5坚持护理会诊制度,解决护理问题由于伤员病情复杂,需要多专科护理人员联合进行会诊,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采取最佳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专科护理小组及时组织护理会诊,解决伤员的心理护理、脊髓损伤的泌尿道、肠道并发症护理、肢体的康复锻炼等问题,采取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了护理质量。

2.2.6制定详细周密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该批患者均为地震中重物砸伤所致多处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灾后心理问题,有的伴有脊髓损伤引起的尿潴留、大便失禁,一位78岁患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全身浮肿,一位肋骨多发骨折引起血气胸等。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专科护理小组经过会诊,对每位患者制订了特护计划。加强急性期病情观察,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护理、骨牵引护理、石膏固定护理、内固定术后护理、呼吸道护理、泌尿道护理、肠道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肢体的功能锻炼等。

3结果

在专科护理小组以及其他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个多月时间,6例已痊愈出院,3例病情稳定,准备转省康复中心进一步康复。

4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护理专业内部不断分化,专科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1]。因此,在成批创伤骨科患者的救治护理过程中需要发挥专科护理小组的作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4.1专科护理小组在成批创伤骨科患者救治护理过程中起到积极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在这次救治护理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依托以专科护理小组为核心骨干展开救治使得整个过程组织严密、管理到位、协调顺畅。专科护理小组具有建立在经验、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的非同一般的临床能力。这种能力得到同行、其他医务工作者以及服务对象的普遍认同,使得专科护理小组在与各类人员交流沟通时更为主动、有效,从而在救治护理过程中能够发挥一般护士所无法替代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

4.2专科护理小组在四川灾区患者救治护理过程中起到了培训和指导的作用。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在各自的临床护理领域具有广博、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临床技能[2],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严格、规范的培训,提升整个救治特护的护理质量。

4.3专科护理小组在成批地震灾区伤员的救治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直接护理。临床护理专家在本领域的临床观察、评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基础都具有较高的水准。她们能够运用临床实践经验及有关技能对患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对患者实施灵活的、具有创新性的、确实有效的护理[3]。在专科护理小组的带领下,经过全体护理人员的努力,6例多发骨折的患者在1个多月的时间内顺利出院,3例已进入康复阶段。实践证明,让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为患者提供护理非常重要。她们的临床观察、评估和处理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基础较其他专科的护士具有优势,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阎成美,翁庐英,李妮,等.特护专家小组在救治成批特重度烧冲复合伤病人中的作用.护理管理杂志,2006,3(11):38-39.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骨科;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率;品管圈;健康知识掌握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7(a)-0060-04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qualitymanagementcircleactivityofreducinglossrateoffunctionalexerciseoforthopaedicpatientspostoperative.MethodsOrthopaedicimplementqualitymanagementcircleactivityinJanuary2015wastheboundary,60casesofpatientsintheDepartmentofOrthopedicsSecondHospitalofQinhuangdaofromJuly2014toDecember2014wereascontrolgroup,60patientsfromJanuary2015toJune2015wereasobservationgroup.Thecontrolgroupwereusedconventionalqualitycontrolmeasures,theobservationgrouphadqualitymanagementcircleactivity.Functionalexerciselossrate,degreeofhealthknowledgeandsatisfaction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Observationgroupfunctionalexerciseafterqualitymanagementcircleactivitylossrate(16.67%)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controlgroup(63.33%),with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χ2=27.222,P<0.05).Observationgrouphealthknowledgeandsatisfactionscorewas(84.2±14.3),(90.6±15.1)pointsrespectively,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controlgroup,with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thealthknowledge=10.265,tsatisfactionscore=13.469,P<0.05).ConclusionQualitycontrolcircleactivity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postoperativefunctionalexerciselossrateofpatientsindepartmentoforthopedics,improvethehealthknowledgeofpatients,andimprovethepatient'ssatisfaction,itisworthtobepopularizedin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DepartmentofOrthopedics;Postoperativefunctionalexercise;Lossrate;Qualitycontrolcircle;Healthknowledgemastery

术后功能锻炼是骨科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1]。但是,由于资源不足、患者专业知识匮乏等原因,部分患者存在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康复效果。近年来逐渐流行的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活动为护理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新思路。QCC是由同一工作单位的成员自发组成的质量小组,通过全体合作、互补配合,按照一定的质量管控流程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及难题。它属于一种比较活泼的质量管理形式,目的在于提高集体工作效率。QCC活动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医院已经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3],但在国内有个别医院开始试点品管圈活动,但尚未广泛推广。近年来,秦皇岛市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在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积极运用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患者功能锻炼缺失率显著降低。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2014年7~12月收治的患者共6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44例(73.33%),女16例(26.67%);年龄25~70岁,平均(42.8±13.5)岁;受伤原因:交通伤34例(56.67%),坠落伤15例(25.00%),其他原因11例(18.33%);文化程度:小学8例(13.33%),初中17例(28.33%),高中(中专中职)20例(33.33%),大专及以上15例(25.00%)。其中对照组男45例(75.00%),女15例(25.00%);年龄26~68岁,平均(43.0±12.7)岁;受伤原因:交通伤35例(58.33%),坠落伤15例(25.00%),其他原因10例(16.67%);文化程度:小学7例(11.67%),初中19例(31.67%),高中(中专中职)20例(33.33%),大专及以上14例(23.33%)。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②患者骨折前四肢活动正常,生活能够自理;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了解该研究的内容,并且自愿参加该研究;④所有患者均大于18岁;⑤所有患者外伤前无便秘情况发生。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重大疾病者,全身评估不能承受手术者;②以往有过股骨转子骨折史的患者;③伴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或依从性较差的患者;④伴有急慢性肠道疾病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质量控制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管圈活动,具体如下:

1.3.1成立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经民主推选,确定圈长1名,副圈长1名,并邀请我院骨科主任担任指导员。采用头脑风暴法,经过5级打分(1~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能力越强),确定“提高功能锻炼依从率、增强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本次活动主题。

1.3.2制订活动计划确定本次活动时间为2014年7月~2015年6月。根据活动主题,并结合我院骨科工作实际情况,商讨活动方案,并明确各个阶段的主题内容,制订任务进度表。按照成员的能力、工作经验等,对小组成员进行了任务分工。

1.3.3现状与原因调查以对照组为现状调查样本,分析对照组功能锻炼缺失率发生情况和原因。经过调查,对照组功能锻炼缺失率为63.33%(38/60)。功能锻炼缺失率较高。通过头脑风暴进行原因分析,认为患者功能锻炼缺失率高的原因可以分为医疗原因、个人原因、家人原因以及环境原因。医疗原因包括宣教不足、监督不力、心理干预不到位。患者原因包括害怕疼痛、身体状况差,对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家人原因主要包括担心给家人带来负担,家人专业知识不足,家人工作学习等不能长期陪伴患者等。环境原因包括锻炼辅助器械不足,缺乏锻炼场所等。

1.3.4制订目标由圈成员按照5级打分法,对圈成员的个人能力(包括教学查房、健康教育沟通测评、专科操作、晨间提问、基础操作、理论考核这6个部分)[4]进行评价,平均分为4.2分,换算为圈能力84%(4.2/5)。按照八二原则,宣教不到位(33.33%)、患者未严格执行锻炼计划(26.67%)、缺乏家人支持(23.33%)三个内容占比达83.33%,因此确定上述三个内容为改善重点。本次活动目标值为[63.33%-(63.33%×84.0%×83.33%]=19.00%。

1.3.5制订对策与实施①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方案[5]:针对宣教不到位,结合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方案。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重点讲解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以提升患者自护能力为核心目标。对于文化水平一般的患者,宣教方案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努力帮助患者形成功能锻炼的正确认识。②加强功能锻炼监督和引导:责任医护人员每日定时对患者功能锻炼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指导[6]。鼓励患者之间开展交流,并相互监督。对于个别功能锻炼执行效果较差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功能锻炼。③心理帮助:骨折患者因惧怕手术和担心术后功能恢复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情感帮助,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加重,影响治疗。护理人员在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时,还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同情和关心,鼓励患者常与人沟通,抒发内心情绪,而且,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维护患者的自尊心,用温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为患者解决困难,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④积极开展亲情照护[7]:向患者家属讲解亲情照护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不仅使患者家属能耐心、细致对患者进行护理,而且还要理解和关心患者,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包容,并积极进行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通过为患者提供家庭和社会支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合部分患者家属工作、学习等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轮流照护、夜间探视等。并对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干预能力。⑤患者入院时及时地评估患者有无便秘情况,如有需要给予护理。同时给患者介绍关于便秘的危害,以及便秘的预防方法(包括饮食以及排便习惯)。⑥其他措施“对医护人员开展定期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细化功能锻炼流程,明确评价指标;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以及辅助措施(比如镇痛)[8]。

1.4观察指标

记录活动前后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缺失率情况。本研究将功能锻炼缺失率界定为有计划并且执行、有计划但未执行,或功能锻炼未按计划执行。功能锻炼缺失率=(计划并且执行例数+有计划未执行例数+未按计划执行例数)/总例数×100%。使用功能锻炼健康知识问卷和满意度问卷[9],掌握患者功能锻炼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程度,健康知识和满意度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满意度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功能锻炼缺失率改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缺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和满意度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和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功能锻炼作为骨科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功能锻炼执行质量直接关系患者康复效果[10]。但是,受制于患者专业医疗知识不足、医疗资源有限等多种原因,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率较高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11-12]。功能锻炼缺失率高,意味着很多患者在术后没有严格按照锻炼方案进行康复,不仅延缓了康复时间,而且还加大了患者医疗成本,并且容易诱发医患纠纷[13]。因此,降低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最早运用于企业产品质量控制,随后逐步运用到社会多个领域[14]。较之传统的质量控制措施,品管圈活动通过自愿参与的方式,有效地集中了相近工作或彼此相关的人员,并且利用头脑风暴,能够更为客观、全面地认识质量控制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在医院工作中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15-16]。

通过品管圈这一方式的运用,对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缺失原因进行统计,并对患者进行制订整体性的护理策略,这也为不能进行连续性活动的患者恢复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护理模式,使患者的护理方式更加的系统化、规范化,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17]。品管圈活动不仅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品管圈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全员参与、各司其职、共同协作的作用,着重于预防问题的发生,对改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18-19]。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护理人员对品管圈知识得到熟练的掌握运用,业务知识与技能的不断提高,使组内成员的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增加患者的自信与积极性。

我院骨科针对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率较高的问题,近年来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2015年1月以来,进行了新一轮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从本组资料来看,观察组功能锻炼缺失率为16.67%。相当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1/4。上述结果证实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率,研究结论与崔亚萍等[20]的结论是一致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差被认为是造成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63.8±15.7)分和满意度评分(71.5±13.4)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4.2±14.3)分和(90.6±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结果则表明品管圈活动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较对照组高出了20余分(P<0.05)。研究结果与昌子艳等[21]的结论是相符的。由于功能锻炼缺失率较高,骨科术后患者的满意率普遍较低,这容易加重医患关系紧张。本研究结果则表明品管圈活动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利于和谐医院的建设。品管圈活动之所以能够更好地改善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状况,可能与品管圈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术后功能锻炼干预的针对性,能够让各类干预措施结合患者实际,提高了干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22-23]。同时,品管圈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锻炼的监督,强化了锻炼计划的执行。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可以显著降低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率,改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状况,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淑平.品管圈活动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C]//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536-538.

[2]ZouJL,DengM,HeF,etal.Applicationandexperienceofthe“qualitycontrolcircle”?forthemanagementofhigh-alertmedicationsininpatientward[J].PharmaceuticalCareandResearch,2013,13(6):478-480.

[3]YangW,LuJ,WengJ,etal.PrevalenceofdiabetesamongmenandwomeninChina[J].NEnglJMed,2010,362(12):1090-1101.

[4]王礼莎,王礼娇.基于品管圈活动的骨科护理带教质量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6):66-67.

[5]黄月霞.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7):151-152.

[6]蔡学联,郑芝芬,唐晓英,等.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59-61.

[7]包健星,沈亚,顾红伟,等.品管圈在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与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6):118-119.

[8]梁铭会,刘庭芳,董四平,等.品管圈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37-39.

[9]真启云,王辉,费文勇,等.品管圈活动提高肩关节镜术后患者康复功能锻炼达标率[J].护理学杂志,2015,30(18):85-87.

[10]李迎霞,章泾萍,鲍娟,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5):2084-2086.

[11]陈雪,王钦.品管圈在骨科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完成率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15,33(3):52-53.

[12]梁晓燕,赵彦,白甜,等.品管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4):761-762.

[13]黄菲菲,阙纤沣.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品管圈实践[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4):122-124.

[14]甘玉云,王永荣,江尚燕,等.品管工具在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方法掌握率中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5):48-51.

[15]李芳,姜丽,赵萍,等.品管圈活动在脊柱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8):1073-1075.

[16]辛彩虹.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髋部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7):131-132.

[17]张幸盈.延续护理和品管圈活动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4):525-527.

[18]姜玉.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意外情况发生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6(5):390-392.

[19]PatrickJB,JordanG,CourtneyM,etal.Bilateralidiopathic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acasereportwithanemphasisondifferentialdiagnosis,imaging,andtreatment[J].Journalofchiropracticmedicine,2014,13(3):196-202.

[20]崔亚萍.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外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执行率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6):101-102.

[21]昌子艳,贾思锋,刘君,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2):20-22.

[22]朱小舟,林燕,陈贤慧,等.“品管圈”活动在骨科无痛病房工作模式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0):1748-1749.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企业安全隐患点(收集3篇)
  • 下一篇:个人求职自我评价(收集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