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企业财务信用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79-01
诚信是实现人的社会性的必要条件,作为一种道德理念,诚信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进入21世纪,中央更加重视诚信这一理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信用国家”的口号,可见,讲究诚信非常重要。而企业信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国家的信用,在企业信用中财务信用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当今,知识经济、网络经济飞速发展,信用经济已成为世界的主流,加强企业财务信用管理必将是未来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举。
一、加强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
1.加强财务信用管理是企业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要求。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财务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财务信用,市场不可能健康运行;没有财务信用,市场经济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财务信用,企业不可能正常参与市场交易,更不可能产生经济效益。
2.加强财务信用管理是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活动范围越广泛,财务信用就越重要。从企业整体看,财务信用是树立企业形象的灵魂;从企业融资看,财务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财务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顺利融资;从市场交易看,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3.加强财务信用管理是企业适应新型经济体制的关键所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企业财务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欠缺,已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随着以解决产权问题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为了有效规避商务活动中的兑现风险,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财务信用体系。由此可见,加强企业财务信用管理,改善企业财务信用状况,提升企业财务信用等级,对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最终实现企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企业财务信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财务工作秩序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财会核算不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会计从业人员混岗、无证上岗在一些单位存在。特别是个别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不按国家财经法规办事,没有严格按财务制度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听凭单位领导指挥安排,财务工作制度不完善,工作秩序不规范。
2.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个别企业财务核算不完整,截留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使用虚假发票,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私设小金库等,造成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财会信息失真,财务信用失落。
3.获取不义“经济利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利用现行会计法规不配套、不完善以及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和关联交易价格等规定,对不同时期会计财务信息进行处理,操纵调整会计信息,制造虚假业绩,偷漏税收,营取不正当收入。
4.财会人员身份不独立的问题。依照《会计法》规定,我国的会计人员有双重身份,他们既要维护企业利益,又要维护国家利益,实际工作中,由于财会人员置身于企业,就得听企业领导指挥。另外个别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中存在较强主观随意性,不严格按制度处理经济业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资料失存。
5.财务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财会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完备,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各不统一,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而且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规行为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超过成本的利益,一定程度助长了造假的气焰,诚信意识难以树立。
三、加强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方法途径
1.加强教育。一是加强财会人员业务法规教育,组织财会人员进行有关会计知识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形成依法办事,自觉遵守财务规定的习惯。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守法,严守关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二是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会队伍诚信意识。三是加强对单位领导诚信教育,教育引导部门领导能够自觉依法办事。目前,利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来强化会计人员诚信教育,是一种快速可行办法,建议把部门领导也纳入教育范围,以推进会计诚信化建设。
2.健全制度。重点健全和完善财会管理制度,财会管理制度要做到具体规范,尽力缩小会计可选择的范围,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做超前分析,科学预测,使会计管理制度具有较好超前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一要规范会计制度的制订程序,避免不确定性对会计制度的影响;二要完善会计制度内容,压缩虚假会计信息的施展空间;三是加快制订出台具体的会计运行规则,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四要健全会计诚信评价制度,近年来,一些地区进行了有益试行,要总结经验,加以推行,对企业财务诚信作出合理评价并公示,有利于监督企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行业会信力。
3.深化监督。重点加大违犯财会法律法规的惩处力度。要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现行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条款加以修改,增加对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的规定,要加强监督部门执法检查建设,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要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得造假者付出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收益,以便有效地制止造假者肆意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
4.营造氛围。要更好地树立财会诚信形象,就必须努力创造良好的会计诚信氛围,培育良好的财会诚信环境:一是单位内部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分工科学,职责明确,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是治理会计失信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是重视舆论作用,大力宣扬先进财会人员事绩,充分发挥会计诚信示范作用,努力引导会计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看齐,对失信会计人员,严重的适度爆光。三是加强财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强财会企业文化建设,建成“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财务社会文化建设,把财务诚信纳入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四是建立财会行业自律性组织。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会计行业自律性组织是联系单位会计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在市场经济下能起到有些政府部门不能起到作用,行纪行规能约束某些单位会计不诚信行为,协助财政部门做好管理会计人员职能。
总之、如今的中国企业面对国内外市场的逐渐开放,市场竞争的加剧,过去老的套路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企业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的债务纠纷问题、呆账坏账问题使很多企业尝到了不讲信用的苦果,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所谓“人无信而不立”,企业无信,财务失信,又何谈发展壮大呢?从长远看,企业只有解决了自身的财务信用问题,才能立足于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市场。
参考文献:
1.李春.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J].经济师,2003(8)
2.陈华.试论重建企业诚信文化[J].市场周刊,2003(10)
关键词: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外贸企业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个机构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额度的确定到款回收等环节实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及时回收。信用风险的目的就是控制信用风险,扩大销售,发展优良客户,减少坏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二、加强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外贸企业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口商品的竞争手段业呈现出多样化,从质量、价格、交货期直至支付方式和条件等等。其中,灵活多样的支付方式和富有弹性的支付条件已经成为增强出口竞争能力的一个主流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信用证支付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非信用证支付方式正快速地发展起来。当前许多外经贸企业为了扩大商品出口额,占领国外市场,不免要采用优惠的信用条件来吸引客户,所以信用风险在外贸企业中是无法避免的,信用销售在促进扩大销售的同时,也为外贸企业带来客户拖欠货款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与化解出口信用风险,摆脱传统的信用证支付方式的局限,成为外贸出口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多数外贸企业普遍信用风险意识淡薄,尚未建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和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信用风险管理缺乏科学依据。如为追求营业额,对信用政策缺乏纵深研究和横向比较,随意展延信用期限,加大现金折扣力度,对客户资信状况缺乏了解和评估,销售后也未及时跟踪;未建立应收账款收款监督机制等。我国外贸企业目前在信用管理上还几乎是一片空白:企业对交易对象缺少足够的信息和资信调查;对交易额度缺少规范化、科学化的审批管理;对形成的应收账款缺少有效的监控。
2、信用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发生矛盾
外贸企业普遍缺乏信用风险意识,强调业务规模的扩大,忽视信用风险控制。经营过程中,信用风险控制与业务扩展发生矛盾,往往是信用风险控制给业务扩展让步,以资金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以牺牲信用风险控制为代价,追求“重规模、轻效益”,“重利润、轻质量”,由此必将产生大量的应收款项,在牺牲信用风险控制下,形成大量的呆、坏账及库存积压。
3、缺乏科学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对海外进口商的资信进行调查,是防范出口信用风险的首要步骤。我国外贸企业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重视不够。外贸公司的客户按照交易频率分为二类:新客户和老客户。对于新开拓的国、内外客户,不少外贸公司为在激烈竞争市场中求得生存,在没有系统的评估其资信情况下就与其做贸易或者做成几笔小生意后就“麻痹大意”,对新客户的资信力就缺乏戒备心,大量出货,最终形成大量坏账、呆账,使企业陷于被动的局面。对于老客户,一直用老眼光看待,没有及时更新他们的资信情况,盲目的相信这些公司的资信没有任何问题。
四、解决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的对策
1、变以规模为导向为以信用风险控制为导向
外贸企业的管理首先要树立信用风险意识,把信用风险的规避作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重点来抓,并警示、教育员工,使各部门互相合作、齐抓共管。外贸企业原有“重规模,少信用风险控制”的经营理念,使外贸企业业务规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呆、坏账,导致许多外贸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有的甚至走向破产。因此,外贸企业必须打破这种传统经营模式,建以收益质量为中心的信用风险控制的经营理念,减少或停止与信用风险大的客户业务关系,实现从经营理念上控制信用风险。
2、加强对客户的资信管理,提高信用分析能力
客户资信管理主要是搜集储存客户信息。对客户信息的管理是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控制的基础,应通过专业咨询机构对海外客户进行全面、认真、仔细地调查,及时掌握和了解其经营隋况、资信及偿付能力,为扩大出口、安全收汇打下良好的基础。客户信用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定。
3、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销售和管理决策严重失控的局面,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的制约机制。以新增设的信用管理部门,掌握和评估客户资信状况,对每笔交易的价值和风险进行独立的、科学的、定量化的审核,并以此对应收账款发生和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加强对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
4、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责任考核制度
为使业务人员树立起资金效益观念,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必须改变过去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出口创汇和利润指标作为业务人员业绩考核主要办法,应实施以收付实现制的利润指标作为业务人员业绩考核办法,同时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资金利用率对业务员业绩进行综合考核,将企业的信用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冯健敏《加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国际商务财会2007
[2]孙康、唐琪《浅议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对外经济财会2006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的
调查报告
×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是中汽公司定点汽车传动轴的专业厂家,属东汽公司的成员单位和一汽集团的定点生产厂家,隶属湖北汽车集团公司。公司下辖传动轴、汽缸套、锻造三个专业厂和摩林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重、中、轻、微型轿车传动轴总成和热挤压汽车发电机。其中,主导产品EQ140-1"商标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近两年开发的64重型车传动轴总成,市场前景广阔。公司拥有"精密模锻"和"汽车发电机精锻模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汽车发电机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一九九九年度部级新产品"及国家科技火炬计划项目",目前已达到年产160万件的生产规模,属替代进口产品,月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公司即将通过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朝着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一、企业为什么花钱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
1993年以来,该厂产品销售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经济效益却下滑,生产经营日趋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感到原有经验式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手段和不透明的信息反馈机制已非常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进行管理创新。
一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往靠会计人员手工劳动,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也只能算出大概的综合成本,难以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企业曾多次出现新产品投产后,才发现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过高,价格无法为市场接受而被迫停产的情况。
二是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该厂销售环节占用的资金余额上亿元,大多以发出商品的形态存放在全国各地的430多个经销商处,企业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销售点上的存货变动情况,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时有发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难以防范。1995年该厂曾组织十多名会计人员历时一年,与各经销商核对发出商品和应收账款,发现企业本身的账簿记录差错100多笔,仅发出商品的潜亏损失即达数百万元之多。在储备资金的管理中,传统的手工操作只能提供库存材料、备件的账面价值总量,但具体材料、备件的存放时间、库存数量却不掌握,致使存货超储、积压、损坏等情况非常严重。
三是薄弱的基础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强化。从企业内部看,基础数据缺乏,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不准,谈不上实施精细生产,挖潜降耗,也无法对生产车间、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实施科学的考核。特别是财务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再加上数据常常失真,决策者难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四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硬化。过去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本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弊端难以克服,道德风险无法控制,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难以硬化。
二、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对企业管理进行深化、细化
1996年以来,该厂针对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环节信息不明、账目不清等突出问题,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后投资两百余万元开发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一台主服务器,在各个车间、仓库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有关处室设立了40多个工作站,将各子系统通过财务管理子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为企业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财务管理子系统建立了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一张原始凭证(销货发票、购货发票、入库单、领料单等)一次录入,仓库、车间、厂部的业务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凭证的制作、打印、各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可以灵活地查询、统计和打印账表。
销售管理子系统与金税系统连接,利用金税系统录入和打印销售发票后,自动转入销售管理子系统,自动编制销售凭证,自动登记财务的产品销售、发出商品、应收账款、应交税金等账簿。同时可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估计,实现了销售业务管理与核算一体化。
采购管理子系统对采购订单、采购到货以及入库状况进行全过程管理,为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自动完成对各种应付账款的登记、冲销以及应付账款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该子系统还可以进行材料采购成本的考核与监督,非合同供应商、超过合同的采购价,软件系统可以自动警告,要求审核。
仓储管理子系统通过对各种存货的收、发、存业务进行核算,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件存货的耗用情况,把各类存货成本归集到各成本项目和成本对象上,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并动态反映存货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
生产计划子系统根据生产计划和上月末实际库存情况,软件系统能按照装配物料清单计算物料的毛需求和净需求,自动运算出零部件采购计划、自制件的生产计划,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进行管理,实现了各种物流、业务流自始至终连贯起来的全过程管理。
成本核算子系统能够完成产品或零部件标准成本的制定,计算入库产成品或自制半成品的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差异,能够从价格成本差异和用量成本差异方面进行控制,为企业分析生产成本变动的原因提供了详细资料,为实施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提供了可能。
基础数据子系统可为生产计划系统提供工艺过程信息、产品结构信息,为成本控制提供工时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标准信息,并能够通过装配物料清单自动读取采购发票的最新单价,瞬间计算出产品的材料成本,为产品投产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产品开发人员能够随时计算出新产品的设计成本,为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手段。
三、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对薄弱环节的监控管理能力
从采购环节看,现在能够准确地掌握某一时段的采购品种、总量、该品种的上年采购单价、采购成本、当期采购单价等,从而能及时准确地计算出采购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计算出各部门的材料采购节约情况,并依此进行奖惩。这就使采购管理得到强化,仅1999年就节约采购成本900多万元。
从仓储环节看,系统可对各种库存进行层层分解,不但可以从总额上反映储备资金占用情况!<,而且可以分品种统计每一种物料的超储备占用时间和超储备占用金额,并对原材料超储备占用实行自动报警,从而为控制存货成本、提高存货周转率、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提供了可能。从销售环节看,通过该系统可随时查询存于各经销商处发出商品的型号、数量、时间、去向等详细资料,避免了发出商品长期被人占用或存放带来的损失。还可准确反映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有效地控制了应收账款的规模,减少了呆坏账损失。同时,通过计算机直接处理原始凭证,使应收账款的错账率几乎为零,解决了长期以来令财务人员头痛的往来账串户错账问题。
从成本控制环节看,系统方便快捷地提供了产品成本构成的详细数据,将标准成本控制与责任成本考核相结合,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进行比较,作为对车间考核的依据,把成本控制真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使经济责任制考核有所依据,实现了由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转变。
2.减少了资金占用
现在该厂可以全面掌握库存产品和发出商品的型号、数量存放时间,这就为及时盘活存量资产,避免库存商品长期存放的损失创造了条件。几年来,仓储部门适时处理积压商品,回收货款2900万元;销售部门通过账龄分析,对应收账款的情况了如指掌,催收货款有理有据,使全国经销商的应收账款账龄基本控制在3个月之内,极大地降低了坏账风险。
3.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使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部门与财务、仓库与财务、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财务信息沟通不畅、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账物不符的信息孤岛问题,架起了财务信息与物流信息的桥梁。现在上至厂长、下至一般管理人员都可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根据自己的权限随时调阅所需的信息,以往的重要信息集中于少数关键岗位与个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延伸了会计工作的领域,使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迈出了一大步。
4.促进了管理制度的硬化
通过使用统一的软件,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硬化到计算机程序中,使生产经营行为得到了规范。现在不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办,计算机就无法运行,即便是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在自己的权限之内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往那种有章不循的情况在计算机铁面无私的程序前基本得到杜绝,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四、几点启示
1.企业管理细化、深化要有新手段
企业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必须有大量的基础数据作支撑。成本核算不准、消耗定额不清,规章制度就难落实,考核就无依据。但靠手工来加工、整理、传递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也不准确。因此,要解决管理上“手短”的问题,只有借助于计算机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熟、微机的普及、操作技能的简单化以及企业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全面加强和改善管理的时机已经成熟。
2.管理的创新与提高决不仅仅是买新的计算机与软件
引入计算机技术改善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买几台新的计算机、联上网、装上新的软件,而是企业管理理念、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变革。因此,上到企业领导班子、下到全体员工都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勇于接受、采用新的管理手段,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作用,实现管理创新。
3.通过应用计算机程序可以提高资金监管的规范化水平
目前企业现有的各项管理和监督制度不可谓不全,规章条例也不少,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打了不少折扣。实践表明,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财务软件,可从两方面提高监管水平。一是把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尽量变成计算机的应用管理程序,从而把规章制度硬化。二是适时掌握企业经营中的资金与物流信息,从而可把事后的监管变为事中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