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金融学研究计划(收集2篇)

时间: 2024-06-22 栏目:办公范文

金融学研究计划范文篇1

本文深入分析了研究利用金融生态环境对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商业银行如何开展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当前,金融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金融生态环境是个仿生概念,有关经济学、金融学词典中很难找到类似术语。从广义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从狭义上讲,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金融生态环境中各因素相互联接、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金融生态链。

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演变和发展,会通过改变金融业内部各种力量的对比状况而推动并决定着金融业发展规律的形成。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因其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众多方面)、层次高(研究的重点在于探求规律)而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意义。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在金融生态链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商业银行,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并能充分利用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和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促进自己各项业务全面发展,同时,也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来推动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最终达到共赢。

一、研究利用金融生态环境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金融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金融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贷款风险的大小和新增不良贷款的比例,金融生态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商业银行重视和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既有助于商业银行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又有助于商业银行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和风险点,及早采取措施或抢占市场,或规避风险;还有助于商业银行准确把握并正确运用金融运行规律,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经营行为和稳定增长的经营业绩。

(一)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有助于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反映了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发展观上的重大转变。从生态角度看金融发展问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观念的体现。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进入新的阶段,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历史的关键时刻,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核心之一,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毫无疑问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只有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做到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有一个宏观、透彻、准确的掌握,才能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带动整个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商业银行掌握着大部分的信贷资源,只有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才能把自身的微观经营行为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有助于商业银行把握金融运行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明确提出来,反映了我们党对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的重视。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认真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金融运行规律的研究、认识和运用,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做好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工作有助于商业银行确立科学的经营理念,增强经营的稳定性。没有科学的经营理念,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性和原则性。但是,一旦经营理念确定并相对稳定,商业银行的中长期发展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导思想、原则,就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配置,使经营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从不平衡到平衡,实现经营主体、经营环境和经营目标的动态平衡,各项业务就会稳健协调发展。因此,如何确定经营理念、确定什么样的经营理念,对商业银行来说非常关键。

(四)做好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工作有助于商业银行趋利避害,提升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在做市场研究时如果能够既研究微观层面的企业、产品或消费者,又研究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增强对政策的敏感性,就会更准确、更及时地捕捉到市场上新的利润增长点,使自己在竞争中抢先一步,占据有利地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对政策的研究,敏锐地认识到可能会被宏观调控所抑制的行业、产品,没有进入的不再进入,已经进入的尽快采取适当方式从中退出,避免成为宏观调控的最后“埋单者”。

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了长足的改善,部分商业银行也已开始重视并积极参与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对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其研究利用也明显不够成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短期性。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分支行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活动,更多地局限于短期内的业务发展,如产品的开发、业务范围的扩大、规模的扩张等,而缺乏对经营理念、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和官本位色彩,管理者更多地考虑自己任期内的业绩、自己的升迁,而较少考虑银行的长远发展,更较少地对银行的长远发展规划进行深入地研究。

二是微观性。目前,有些商业银行在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方面,以微观掩盖宏观,忽视对宏观问题的研究,更多时候只重视对企业、产品、消费者的研究,稍好一点的会重视对当地的人文、经济环境的研究,而很少考虑到对全国和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研究,对金融生态环境中属于宏观层面的问题关心不够,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宏观问题缺乏主动性了解的愿望,特别是对市场研究,更谈不上深入。这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作的决策缺乏政策性、宏观性,与实际情况多有不符,在执行中难免会受到宏观政策和宏观环境的制约、束缚。

三是被动性。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的形势下,一些商业银行仍然固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观念、工作思路。但是,随着职能转变,政府将越来越把精力集中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这时候,就很难说商业银行这种被动等待的做法依然行之有效。而这种工作的惰性一旦形成就很难改掉,对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方面存在的这些不足,进一步促成了我国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的缺陷,造成了在整个金融生态链中地位的降低和恶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金融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一定要正视上述问题,高度重视和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有效利用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我国金融业稳健发展。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工作的建议

改善金融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工作,一定要树立长期研究思想,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重点,运用科学方法,并积极运用研究成果。我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方面当前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一)牢固树立长期研究利用思想。我国金融生态在短期内不可能有非常大的改进。商业银行决策层一定要认识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渐进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长期研究利用思想,高度重视和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工作,制定本单位对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工作的规划。同时要把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宏观和微观、点和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做好对客户、产品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研究利用工作,保证商业银行短期业务发展的顺利进行和经营业绩的较快提升;又要做好对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利用工作,确保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不动摇和长期经营业绩的稳步提升。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工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很高,既需要有经济专业方面的人才,也要有其他专业方面的人才;既要有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也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等等。各专业、各学科的人才分别承担对金融生态环境中相应部分的研究,作出相应的贡献。商业银行只有综合各类专业人才的智慧,对整个社会、经济形势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判断,才能够真正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工作上取得成果,也只有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成果才能对金融业务有指导意义和推进作用。

(三)确定研究内容和重点。金融生态环境的内容十分广泛,商业银行在研究金融生态环境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穷尽所有领域,而应当将在金融生态链中与自己最近的、联系最紧密的、具有易变性的因素作为重点内容认真研究,如从宏观层面来讲,应主要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金融经济法律制度,社会信用状况等;从微观层面来讲,应主要关注产品生产状况和市场前景、市场上蕴藏的新的利润增长点等,同时对当前困扰我国金融生态的一些突出问题,如企业违约率高、金融胜诉案件执行难、对金融活动非法干预、金融权利滥用、不良资产高等问题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金融学研究计划范文篇2

关键词:数理金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83-02

一、数理金融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数理金融是金融学自身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是数学与金融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金融学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由规范研究向实证研究转变、由理论阐述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金融模糊决策向精确化决策发展的结果。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介绍国外在金融量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数理金融基本的数学方法,主要面向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公司、商业银行证券部等部门与行业,培养适应资本市场产品设计及定价、风险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本课程教学呈现出较明显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伴随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化和证券市场地发展,为金融工程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及应用提供了现实的发展空间,也给予了作为金融工程基础理论的数理金融学完善的空间。目前,数理金融学在我国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不少高等院校已开设了数理金融课程,相关金融企业成立了专门的金融工程研究小组。为此,为适应现实金融环境的变化,需要完善数理金融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理论性、实践性与操作性并重的教学支撑平台,突出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实务案例的能力、探索理念和创新意识。

二、数理金融课程实践教学核心

1.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数理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思路将围绕实践教学的基础、核心环节、教学保障及辅助手段等方面进行。拥有较高端配置的硬件和必要的教学软件构成实践教学的基础,而实验课程的合理设置和教学手法的多样性,使课程安排具有较明显的层次辨识度则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实践教学保障涵盖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完善的制度建设及实验课程教材(讲义)等,而辅助手段包括具有合作协议的校外实践基地和第二课堂。通过上述环节地整体建设,形成相对独立和系统的数理金融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基本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力求突出实践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

2.实验课程体系的架构。从数理金融课程实践教学的培养方案和目的来看,实验课程体系应涵盖基本素质实验、技术基础实验和专业技能实验等方面,分别对应要求达到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专业技能等知识结构,以体现出验证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实验要求的不同层次。通过三种实验类型的不同侧重点要求,满足不同实务部门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从数理金融的教学理念来看,其包含较多的应用性教学内容,包括数理金融分析的基本方法、金融产品地设计与创新、金融风险分析与测度等。同时通过模拟实验或交易环节,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创造力,使之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体现实验环节的层次和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可以考虑设置证券市场行情分析、证券交易模拟、金融工具模拟设计及网络银行实训等实践课,培养学生研判证券市场行情走势、投资策略选择、金融产品设计、信息化操作等专业素质、风险管理以及网络安全意识。

3.实践教学手段的设计。针对实验课程体系的架构,通过金融模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报告书写分析能力;运用情景体验式互动平台,把深奥难懂的公式模型形象化,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开展实验模拟式教学。根据实验课程制定模拟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目的,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学生通过在金融实验室、课堂等场所进行模拟实验,及时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产品设计的组合分解意识与交易操作策略的基本技能,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学生通过自行编制组合投资图形、模拟路径设计等操作,可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在模拟实验中,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懂理论、善操作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②建立情景体验式互动平台。情景体验式互动平台的设计思想是“导学相长,互动学习”。教师从传播者,转换为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参与者。教师通过对自己参与过的金融产品策划方案进行精心的教案设计,提出问题、设计情景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讨论、模拟及辩论等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并得出结论,最后由主讲教师点评并与真实的方案进行比较,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

三、数理金融课程实践教学保障

1.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团队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能力强,同时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是开展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为加强和突出师资团队的实践经验,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聘请金融机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管、业务骨干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这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途径。此外,可以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金融机构实务部门参加挂职锻炼,了解金融工程在实际部门的运作方式以及金融机构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2.实验教材(讲义)编制。结合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方案,实践教学授课教师根据设置的实践模块、教学案例、软件系统操作界面及考核要求等编写实验教材(讲义),或是自行开发教学软件(如借助Excel的功能绘制图形界面和编制程序),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验教材系列。

3.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开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保存和整理教学档案是规范化教学管理的常规性工作,建立齐全的档案文件有助于监控和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实验项目设计方案、实验考核鉴定、实验报告等,可以考虑实施校内外教学督导组每年动态考评机制。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每学期制定信息会计划和听课计划,到期末由教研室主任进行检查、评比。组织实践教学授课教师开展双向教学观摩活动,查找不足和互相借鉴,定期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研究。此外,为保证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实验室使用规范、管理制度和资源共享等方面也须做出明确规定。

四、数理金融课程实践教学辅助

1.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让学生把数理金融的相关知识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加以运用,拓展了实践教学的领域。校外实践基地的运行模式可以采取认识实习(见习)、顶岗实习和专题实习等方式,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横向课题参与等。借助与学校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联系实际开展专业调查研究,并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本课程的结课论文选题,或者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论题,自行选择相关数据指标,自行查阅数据资料,通过纵向分析、横向比较,得出结论、解释原因。鼓励学生利用所学数理金融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结合现实问题展开探讨。

2.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兴趣和特长。结合数理金融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定期邀请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专家开办讲座,组织学生对股市、外汇市场等行情走势进行沙龙讨论,提高学生的投资策略选择和风险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参加金融机构举办的全国性金融产品设计大赛、“世华财讯”股票模拟交易大赛等活动,历练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指导学生结合数理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撰写论文,发表学术观点,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提高分析实务问题的能力。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既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能给数理金融课程的发展完善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

总之,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对金融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凸显数理金融课程的交叉学科特性,探讨数理金融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显得尤为必要。培养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数理金融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此过程中实践教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理金融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依托于实践教学的基础、核心环节、教学保障及辅助手段等环节的建立与完善,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的开展,以此促进数理金融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元萍,温博慧.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2]张元萍,周远.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金融教育研究,2011,(9).

[3]王中琪.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大学生英语求职面试指南(收集3篇)
  • 下一篇:我的《母亲》(收集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