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环境风险;风险评估;污染物排放;管理方案
1污染物排放分类
污染物排放一般指废水、废气、粉尘、噪声、废弃物、辐射等污染物质的排放,每个企业随生产工艺的不同其污染物排放也各具特点。企业污染物排放,可以分为正常污染物排放和异常污染物排放两类。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为正常污染物排放,由于检修维护、设备故障、人为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非正常污染物排放为异常污染物排放。为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污染物排放风险控制,参考可靠性指标管理方法,这里尝试引入计划和非计划异常排放的概念,将异常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分为计划异常排放、非计划异常排放和污染事故排放。计划异常排放指发电生产中由于设备设施维护、检修等需要进行的,经过预先计划并受到控制的,可能产生或将会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非计划异常排放是指由于人为、设备故障或其他因素造成的,非预先计划或未受到控制的,但未造成排放超标或污染事故的污染物排放。
2正常污染物排放风险管理
目前,企业对正常生产环节中的污染物排放已逐渐给予相当的重视,企业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污染物治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电除尘器、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系统、脱硫系统等高效污染治理设施和各种在线监测设备正在不断推广使用。只要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企业生产中配置了必要的和有效的污染治理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正常排放的污染物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
因此正常污染物排放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是:加强对排放的监督和监控,确保污染物治理设施的正常投用,并通过清洁生产、技术改进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使污染物排放浓度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减少。
3异常污染物排放风险管理
(1)计划异常排放风险管理。根据计划异常排放的概念,要求生产管理部门在制定设备大、小修、定修、临修和设备维护计划及拟定相关作业文件时,应对相关检修、维修项目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内容应包括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风险控制措施等。环境管理方案必须列入相关作业文件包或项目说明书,经审批后执行。对于环境影响不大的项目可以适当放行,但必须加强监控,防止超标排放。①为提高工作效率,生产管理部门应根据常规检修、维修工作项目和内容,编写典型计划异常排放管理方案,并列入检修、维修作业文件包中,经审批后执行。②为加强风险控制,对涉及重大环境因素的计划异常排放,可参照安全工作票制度设立环境风险控制工作票,以确保控制环境风险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2)非计划异常排放风险管理。相对污染事故排放来说,非计划异常排放发生的机率更大,也不容易控制,员工容易疏忽,但稍不注意又容易引发污染事故,因此必须加强控制和管理。①生产管理和运行部门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环境风险评估,对环境治理设施、有关管路、关系排放的设备、存在隐患的生产工艺环节进行重点评估,并针对性地制定环境风险管理方案。生产管理和运行部门应加强管理和检查,减少非计划异常排放的发生。②非计划异常排放发生后,生产管理和运行部门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事后对非计划异常排放进行总结和分析,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工作,补充完善相应的非计划异常排放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防止由于非计划异常排放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和污染事故的发生。对于设备缺陷造成的非计划异常排放,可通过加强设备维护、加强监控巡查、进行技术改进等措施予以改进和消除。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新技术、新制度和新的经营、消费模式,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与日俱增,经营经验的不断积累使人们慢慢意识到风险是一系列的、客观存在的、会被主观加剧的、可以被测量、被管理并加以控制的机会,存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积极方面。对于企业经营活动而言,风险管理是一系列的、贯穿于全部经营调控过程,需要全员协同参与的管理活动。企业经营者只有识别、衡量和分析出对企业造成影响的潜在风险,并阻止其转变成风险事件,有效利用其占有优势的风险偏好,并从中寻找适应自身发展的方法途径,才能有抓住机遇可能性,为企业创造更好地效益并不断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2计划管理与风险管控的关系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社会角色更加复杂、多样,行业之间、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分工越来越精细,过程越来越复杂,协调关系越来越严密。要把这些繁杂的个体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使每个环节的工作不仅能够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相互衔接,围绕整体目标协调工作,又能相对独立自由的履行自我职责,就必须由一种职能来构建整体框架,进而达到组织调控的目的,而在管理活动中,只论火电厂计划管理与风险管控的有机结合王剑(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40有进行计划管理才能达到此目的。然而,企业风险无处不在,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宏观的管理活动还是微观的机械生产行为,都含有风险因素。当企业预见可能遭遇的风险,而事先没有任何“准备”时,等待企业的将只有遭受损失或者与机遇失之交背。因此,计划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风险管理又反作用于计划管理,为其制定目标界限,标定“零界点”。计划管理与风险管理共同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它们越来越被企业的经营者重视,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权重比例日益增大。
3火电厂计划管理与风险管控现状
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我国火电企业基本上已形成较为科学全面的计划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一些因领导者意识、专业人员岗位技能以及企业制度等原因,造成计划管理不能及时指导生产经营,甚至会产生误导效果的现象。而火电厂风险管理刚刚起步,除一些管理能力卓越的先驱者外,大部分电厂的风险管控机制功能尚不健全,建设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具有实用性的风险管控理念及方法还在摸索阶段。电厂中实施的管理方法,风险管控只是僵化的针对部门内部工作设立类似计划管理模式的风险管控,并未在企业整体层面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宏观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往往是间接的、间断性的,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全局性。现阶段大部分火电厂的计划管理和风险管控彼此单独行驶各自的职能,未形成相互融合的局面。计划管理不能有效地为风险管控提供依据并全面协调掌控各项管理工作,风险管控也无法对企业计划管理以及其他管理职能起到限定、指导与反馈作用。
4如何做好火电厂计划管理与风险管控
计划管理与风险管控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主导因素之一,欲做好火电厂的计划管理与风险管控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几点:
4.1提高管理者对计划管理的重视程度
现阶段,绝大部分电力生产还是由国家统一调控按需生产,自由化电力市场竞争生产方式刚刚兴起,还未达到左右企业电量生产的程度。正是在这种体制下,造成一些电厂管理者未清楚认识到计划管理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发电机组安全可靠可随时接带电力负荷即可,生产多少电力完全是由国家来调控,认为“计划跟不上变化,编制计划没有意义”,这样一来,对于计划管理重要性的理解就变得肤浅,进而使计划管理的现实职能变得薄弱,不能起到全方位调控作用。因此,在企业内部,要提高管理层的计划管理意识,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为有效的开展计划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风险管控做铺垫。
4.2全员掌握计划管理基本技能
电厂具有复杂的生产过程,对于计划管理的专职人员,必须在拥有电力生产经验同时具备管理学知识以及相应的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计划管理岗位,培养一个计划管理人才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此外,计划管理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就能够做好的事情,需要每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分析、制定计划,付诸实施并实时反馈。计划管理部门起到的是统领、指导、协调作用,而各个部门都是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关键节点,直接影响全局计划管理的实施效果。所以,计划管理工作应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不应该只属于管理层。做计划管理培训时,应包括自上至下、从领导到基层员工都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包括计划方面、统计方面、财务方面以及生产经营流程方面的知识技能,成为全面应用型人才,更好的为计划管理工作做铺垫。
4.3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及应用相对落后,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具体的风险管理工作较为分散,虽然已渗透到各个部门中,但未搭建起一个相互传递信息并相互促进的网络,在处理风险时表现的较为被动。在实际工作中,可在企业内部构建风险管控平台,定期、汇总工作过程中的相关风险管控技术指标,并依据指标完成情况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这样便达到企业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效果,并且还能清晰的反映出企业发展时期的关键风险因素,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计划和措施,尽早将有害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便于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优势,突出管理特色,使之成为自身的企业文化,进而转化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4.4加强同行业间交流
管理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同样的管理方法不一定能够适合同行业间的不同企业。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核心竞争力不同、经营理念不同,管理方法就会变得多种多样。电厂也不例外,在自己总结管理经验时,也要多学习借鉴其他企业风险管理的技术和经验,不断摸索适合本企业的管控方法,建立一套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风险管理可以更细致全面的融入到工作的各个角落中,使企业创造独特的属于并适合自身情况的风险管理系统。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