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收集2篇)

时间: 2024-06-25 栏目:办公范文

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范文篇1

关键词:体育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8-0001-03

BuildingtheEvaluationSystemoftheResearchFindingsofSportSocialScience

CAIYouzhi,WANGHuizhai,CHENLing

(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EvaluatingtheresearchfindingsofsportsocialsciencehasapracticalsignificancetopromotetherationalizationandstandardizationofthemanagementofChina’ssportsocialscienceandtoenableittohaveabetterreferencefunctiontothedecision-makings.Thispaperstudiesthecomponentsoftheevaluationsystemoftheresearchfindingsofthesportsocialscienceandtherelationsamongthem.Itproposesarationalevaluationsystem,includingthesubject,object,standard,objectivesandmethodsandtechniquesofevaluation.

Keywords:sportsocialscience;evaluationsystem;building

在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高效化、奖励的合理化、管理的科学化,必须以建立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科学评价体系为前提条件和基本依据。可以说,体育社会科学评价活动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奖励、管理活动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保障体育社会科学系统有效运行及推动体育社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1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实践与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数量激增,成果质量良莠不齐。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如何在体育学科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建立与完善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中刻不容缓、必须要解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开展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无疑对提高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以及促进体育社会科学更好地为决策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调动体育科研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体育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重要措施。对于科研人员而言,科学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对其首创精神和创新成果的认同。体育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大小与其研究工作和成果能否得到承认、相应待遇和荣誉有关。只有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才能造就一个公正竞争的环境,才能充分调动体育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体育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建立相对公平的成果评价标准,有利于增加科研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可实施性,并对项目承担者、申报者产生激励效应;另一方面,在评价指标体系可衡量和可公开的条件下,会对体育科研项目承担者产生直接约束效应,从而达到提高科研项目完成质量,实现科研项目研究目标的目的。

再次,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可以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规范提供导向。当前体育学学术界存在着一些学术失范问题,而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的实施必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

最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能为体育社会科学宏观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掌握当代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发现不同研究人员、机构和地区的体育社会科学能力、水平、优势和不足,才能依据评价结论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规划,以引导或指导体育社会科学活动,减少决策的主观性与盲目性,实现体育社会科学管理的科学化。可见,加强体育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建立完善的体育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对于优化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宏观管理、推动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重要。

2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对象、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目标体系等等。

2.1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构成要素及基本结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项目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有机的评价体系。对评价体系的组成及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是评价设计阶段的核心内容,也关系到评价活动能否顺利实施以及能否取得准确、科学,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的评价结果[1]。

体育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标准、目标、方法和技术。其中评价目标是由决策主体和评价主体所确定的,在评价过程中所希望做出判断的主观价值或客观价值的类型;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做出价值判断的基准,可以是历次评价活动结论的总结,也可以是评价主体价值观或主观效用的体现;评价目标经过与评价客体属性和评价客体外部环境属性相结合,形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主体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客体的属性和对评价客体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特性进行分析,形成评价结论。成果评价系统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从认识论的视野出发,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需要由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属性或特征进行认识,并与事先选定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和判断。评价对象的属性是否能够被评价主体认识,不仅取决于评价对象属性的隐蔽性,还取决于评价主体的认识能力。评价主体进行评价时依据其主观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标准,即从评价对象属性中选择部分属性判断其是否符合客观价值标准和主观价值标准。

2.2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主体评价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认识活动。按照价值论观点,价值是客观的,但评价不同于对客体的认识,而是对主体需要及其与客观属性关系的反映[2]。因此在评价中,评价主体及其需求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目的及对客体属性的认识和判断。

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隐含着一个基本的假设,即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活动能够满足一定主体的需求,即在主体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关系。在这种价值关系中,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活动成为价值客体,而与其对应的主体就是价值主体。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评价的内容是判断价值客体符合主观规律和客观规律的程度,因此评价主体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特点与关系,还要考虑对价值客体符合规律的认识需求。

2.3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客体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属性的认识和对客体属性满足价值主体需求程度的判断过程。评价的客体是体育社会科学成果及体育社会科学成果与价值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特征被描述为:创造性的认识结果;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用科学方法产生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可以界定为:科研人员运用科学方法,收集、加工、研究与体育社会科学有关的信息而生产出的具有新的价值的认识结果[3]。

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是一种高度对象化的活动。体育社会科学成果不同于体育自然科学成果的形式、性质和特点,在于它既作为对象性前提,也作为评价主体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文化背景,而规定、制约和影响着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活动。从价值论和评价论的高度来把握体育社会科学成果基本对象性特征,对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具有关键性意义。2.4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标准问题是评价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前提和基础。评价标准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实现科研成果评价客观性与公正性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对成果的评价、对科研人员及其机构的科研活动以及对学科的发展具有“引导和定向功能”。为了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价成果价值,必须厘清标准问题,从而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本评价标准涉及价值标准和验证标准。其中价值标准是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依据价值标准评价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现实的或可能的意义或功能,就能对成果中所包含的价值和意义作出合理的评判,这是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它通常通过评价主体对成果的一定态度表现出来,表达着评价主体对于成果的肯定或否定、赞赏或厌恶的情感和思想倾向。总体上讲,价值标准包含着理论价值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

科学的社会科学理论应是对于社会存在及其本质的科学反映。因此,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必须坚持真理性评价这一原则。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准,也是检验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真理性的根本标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存在着一定的客观性基础,由此可以得出,其验证标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以事实作为验证的根本依据;以逻辑作为验证的重要准则。

2.5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目标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目标的确定是评价设计的关键内容,根据评价目标确立评价问题,并进而设置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础工作。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活动中,首先就应有明确的评价目标,清楚地认识为什么而评,评什么。然后再以此为依据选用可行的科研评价方法、制定合理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目标是整个评价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总目标展开。

2.6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总体目标的具体标志。要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必须确定对各个组成要素和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衡量的统一尺度,即构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应当深植于评价指标体系之中。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是全面、系统、明确,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评价依据和评价标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和依据,它通过一系列科学、完整、系统的指标衡量成果的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有很大影响,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中最受关注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部分。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它一般要包括信息搜集、目标分析、指标体系结构的确定、指标的分析与筛选、指标的内涵与标度设计、指标权重分析、指标体系的确定等步骤。特别指出的是,确定的指标体系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方能在实际评价活动中运用。本项目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为将繁杂的指标概化为少数关键性指标,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尝试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根据各因子载荷,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共抽取出五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社会价值、学术价值、检索、社会认同、文献参考因子。各因子含义分别为:

因子1:在该因子中,成果转引率、成果影响广度、资料收集处理难度等指标的载荷较大,这几项指标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是对科研项目的客观评价,能够收集到具体的数字作为论据,通过他们可以间接而客观地验证科研项目的重要程度,因而将因子1定义为检索因子。

因子2:该因子中,研究成果获奖等级、项目研究的社会价值、等级、项目来源等载荷较大,这些指标的共性是:他们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是映本项目对对该成果认可度,因而定义为社会认同因子。

因子3:该因子中,文献引证规范性、资料收集处理难度、项目研究的惟一性的载荷较大,定义为文献参考因子。

因子4:该因子中,项目的社会价值等指标的载荷较大,定义为社会价值因子。

因子5:该因子中,项目的学术价值等指标的载荷较大,定义为学术价值因子。

2.7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方法与技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同行评议方法,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是计量评价方法。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他评价方法。但需要强调的是,每一种评价方法,包括量化方法,都有其方法所限定的内在目标,只有充分认识了这些内在目标才能更好的建构评价体系。下面主要分析同行评价方法和计量评价方法。

2.7.1同行评价方法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描述性、模糊性等特点使得它难以通过精确的计算、反复的科学实验加以验证,也无法用某些数据或指标作简单的测定。同时,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对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长期或者间接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目前对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大多采用同行评价的方法来进行。

2.7.2计量评价方法为了使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结论尽可能地符合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些体育社会科学管理部门和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借助科学计量分析指标来评价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计量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把体育社会科学评价中的一些内容指标化、数量化、数值化,然后根据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分值,通过分值的比较来衡量体育社会科学的价值。

3结语

一个成熟的评价体系不是理论思辨的结果,而是在实践的互动中诞生的,其中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标与评价方法的互动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事实上,方法的局限就是评价的局限,不深入分析所采用方法的不足,就很难确实了解评价的真正内涵和指向[4]。因此,本文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方面的探索只是一次尝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

参考文献:

[1]连燕华,马晓光.评价要素系统结构分析及模型的建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12(4):17-20.

[2]李连科.哲学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83.

[3]蔡有志,等.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

[4]刘大椿.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若干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

[5]吴平.社会科学评价程序与方法运用[J].情报科学,2006(6):814-818.

[6]陈力丹.关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标准的几点意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1):56-59.

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范文篇2

[关键词]构建;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绩效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覃雯,广西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副研究员;杨伦超,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党总支书记,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C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2―0148-03

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启动实施“广西高校服务广西新发展”活动以来,广西地方高校积极参与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按其性质和形态划分,主要有人才服务、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等内容。那么,如何验证广西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的服务水平?如何建立比较完善的高校社会服务体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有助于广西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三大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真正实现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的共赢?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必须相互配合,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服务社会绩效评价体系来引导广大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本文通过对南宁等地的高校进行调查了解,就构建广西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一、构建广西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科学规范的服务社会绩效评价体系是广西地方高校服务社会效能的重要保证

高校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服务社会职能的绩效工作应该纳入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其对引导高校从盲目的、被动机械地服务社会转向真正主动、富有成效地服务社会,由片面服务到全方位、多渠道服务指明了方向;同时,其有助于高校社会服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必将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是高校服务社会效能的重要保证。

(二)科学规范的服务社会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引导广西地方高校注重服务社会产出与效果的实现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产出与效果主要从高校毕业生质量、科研成果、社会效果等方面来评价。毕业生的质量反映了高校教学活动的成果,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可以用本专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毕业率、获得学位率、首次就业率、人职匹配率等指标衡量;科研成果反映了高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科技支撑的绩效,包括教师科研成果、学生科研成果和科研成果转化率;社会效果评价主要反映了高校的品牌、特色、声誉、社会服务能力,学生教师满意率等。因此,这些项目指标对教学科研成果的实现、学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有很强的引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可以发现高校服务社会的产出是高效的还是低效的,对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定位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三)科学规范的服务社会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广西地方高校与社会的共赢

目前,广西很多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事业单位签订科技项目合作协议,采取联合办学、联合开展科研、向企业转让技术等多种形式积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例如:广西大学狠抓一批直接服务广西、服务北部湾的重大科研项目,加快成果转化,加强校市合作,加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研究,为广西产业振兴、北部湾开放开发和广西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广西财经学院与防城港市、崇左市建立全面战略合作联盟,为地方提供金融、贸易、管理等人才培养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同时,学校的科研和服务项目获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又促进了学校科研水平和办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形成校地共赢的良性循环。因此,实施科学规范的服务社会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密切广西地方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广西地方高校能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求得更大的发展,真正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共赢。

二、广西地方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教师绩效指标的权重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很多指标权重的给出多遵循历史经验,人为因素较多,缺乏可操作性、时效性、现实性,不能适应新时代下大学绩效管理的需要。

(三)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脱节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与奖励惩处等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广西很多地方高校对教师采用的是“德能勤绩”式考核办法,这类考核实质是没有“明确定义、准确衡量、评价有效”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比较简单粗放,缺乏量化。而且考评结果并不直接与教师的薪酬、奖励、职业发展机会挂钩,只是为了完成年度管理程序,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和沟通,使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处于脱节状态。

三、构建广西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思考

(一)绩效评价的目的不明确

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依据目的的不同,主要有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总结性评价通常在每年度或每学期进行,评价的结果通常用来作为聘任、晋级、加薪、奖励等人事决策的参考依据。形成性评价具有发展的功能,其目的是通过反馈和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广西地方高校的管理者往往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混为一谈。不能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结果常常是总结性评价不能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价值;而形成性评价也远远没有实现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广西地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指标体系存在不健全、不系统等问题。现行的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的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全方位调查,考核指标经过全体讨论并公示的学校所占比例很低。教师绩效指标虽然大都包括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内容,但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参与社会服务、奉献精神和自身发展等方面考虑较少。

(一)政府宏观调控,建立科学的评价导向机制

政府是资源配置的重要主体。科学的评价导向机制有利于促进政府有效配置资源,有利于引导地方高校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服务广西新发展活动。在政府管理方面,以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明确政府定位,以效率为核心,实行科学的评价导向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执政水平的提高,它们所取得的成就代表了世界政府管理的先进水平,也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的必要选择。因此,我们

认为广西地方政府要将广西高校服务广西新发展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应建立服务社会科学的评价导向机制。

首先,科学的导向评价机制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来评价,一是在政治层面上,要紧扣中央的大政方针和治国方略进行评价,支持国家战略的实现。二是在政策层面上,紧扣地方高校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和改革目标的思路、政策、保障措施是否到位,与国家政策、目标要求是否相一致等进行评价。三是在工作层面上,要紧扣地方高校的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进行评价,以地方高校重点工作目标为指标重点。

其次,评价体系要能体现多样化标准,以指导不同类型的地方高校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地服务社会。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类型的学校服务社会的形式不一样,服务内容具有多样性;社会不同实体对高校的人才需求、技术需求不一样。所以,评价体系的多样化才能突出指标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最后,对地方高校评价指标的设计要体现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认同度,如学校的知名度、行业的认同度、公众的认同度、报考的第一志愿率、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人职匹配率等;要反映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做大做强培养大批技术强、质量高的应用型人才,指导研发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技产品,构建和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等,建立高校服务地方专项奖励基金,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使参与广西新发展活动的地方高校和企业乐于创新,为社会创造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广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地方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服务社会绩效评价体系

1.明确绩效评价的目的。广西地方高校管理者在制定高校教师绩效指标体系时,首先要依据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实证研究、全员调查等方法,围绕高校的基本职能,设计绩效指标的权重,确定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要进行总结性评价,还是要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帮助教师提高工作表现,而总结性评价则用来为学校管理者作决策参考。要达到高校服务社会绩效评价的目的,需要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而且这种结合应是在总结性评价基础上进行过程评价。确定评价指标之前,管理者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只有目的明确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健全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人才培养方面。地方高校要将学科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与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专业建设,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造,为社会培养紧缺、急需人才;努力构建适应广西产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努力培养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二是科学研究方面。地方高校要注重加强与企业、区域的联系和对接,突出科学研究的应用性。不能过分强调,而应该用项目参与指标考核,突出项目,尤其是解决企业问题的横向项目;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增加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等。三是服务社会方面。地方高校应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开创产学研合作新局面。很多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事业单位签订科技项目合作协议,采取联合办学、联合开展科研、向企业转让技术等多种形式,积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地方高校应采用教学、科研与服务权重相当的导向型绩效评价系统,以支持学校平衡型发展。同时,在学校内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分科,也要采取不同的权重设置;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也要考虑采取不同的权重,对他们进行绩效评价。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外勤业务管理(收集2篇)
  • 下一篇:财务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收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