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小组一、精心组建化学学习小组,形成合作团体
1、合理确定小组规模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合理科学的分组是促进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成员的多少、学识水平基础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强弱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我认为,初三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内容比较少,所以在分组的人数上,一般为4~6人左右为宜,既能保证学习任务的分配,做到人人有事干,有独立思考的内容和空间,发挥各人能力和特长,又能保证有充足时间让组员之间充分讨论、交流,广泛的表达个人见解,获得全面完整的知识。
2、科学分组
建立合作小组不是简单地把几位学生就近按座位组合在一起。教师应将班内学生按成绩、性格、爱好、技能等进行分类梳理,然后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成合作小组。只有这样才能为组内互补互助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促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广泛接触和合作机会,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轮换、重组。此外,除常用的异质小组外,有时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同质小组和自由组合小组。
3、成员分工
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高效运行,合理明确的分工是基础。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激发各人的个人责任,使得每个成员有事可做,对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任务全力以赴。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承担化学实验的某个步骤,承担某方面的信息搜集等。这样有分有合可以保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除了按任务分工外还可进行角色分工,比如,在一个小型的合作中,小组内角色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A组织者: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配任务、督促组员完成任务等;B记录者:负责记录讨论的过程、结果等;C总结者:负责总结归纳小组观点、实验结果等;D发言者:负责汇报小组合作成果,对外联络等。在分工中还要注意经常更换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轮到过各种角色,体会每个角色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中学会互相理解、体谅、支持,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授予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
必要的合作技能是合作顺利进行、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卡耐基大学曾对10,000个名人案例记录做过分析,发现“智慧”、“专门技巧”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人际交往技能应该同认知、情感态度等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合作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教授合作技能的最佳时机就是需要这些技能的时候,学生会有更迫切的需要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合作技能,体会合作技能作用的机会和情境。课堂中首先应教会学生以下一些主要技能:
1、说明与听取
要求学生能正确清楚地向其他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言语简明扼要,紧扣中心;能有序发言;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能耐心作出解释;专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尝试站在对方角度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对别人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批评,勇于接受,并表示感谢。
2、帮助与求助
主动关心其他成员,热心、耐心提供帮助,不嘲讽讥笑;提供帮助时说清方法和理由,协助完成而不直接代替;对给予别人帮助表示乐意;遇到困难主动请教,说清求助内容与希望;态度要谦逊;对获得帮助要表示感谢。
3、组织和鼓励
善于分配处置各人的任务,明确个人责任,安排合作进程;关注并调控小组合作状况,对影响合作的行为及时制止;对同学讨论提出的各种意见进行整理;鼓励胆小或困难的成员发言、承担任务,并给予更多帮助;对别人的正确观点可点头、称赞以表示赞同或赞赏。
4、处理冲突
合作中由于各人的兴趣、性格、思维方式等的不同,难免会产生分歧和冲突。冲突可以被建设性地解决,也可以被破坏性地解决。要求学生遇到类似情况时要以平和心态冷静处理,仔细听取别人意见,考虑其合理性,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各自明确充分地表述看法和理由,有序交流不争吵,不影响其他小组。在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应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执行。
但是这些合作过程中的技能不要硬灌输给学生,而要在具体合作的过程中,自然的让学生领会。比如,教师在学生分小组讨论完后,可以找出其中一到两组讨论中的闪光点,介绍给全班。“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第三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讨论时有一个闪光点,他们有一个同学作为主讲,其他同学补充,这样就避免了大家七嘴八舌,提高了谈论的效率。这样每次都有一个主讲的同学,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效率。希望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也希望各个小组都能有自己的闪光点。”通过这样的介绍,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能很快又自然的接受。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学生由讨论时无话可说到各抒己见,由不会抓重点与关键到延伸讨论的话题,由固执己见到善于倾听,掌握了讨论的方法对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学生自评体系设计原则
在传统的评价指标中,指标的直接可测性和可观察性、相互独立性、整体完备性和本质性、公平性被较多地强调,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自评体系,还需要遵循的有: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参与度、合作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其中,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建立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它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成长记录中的选择材料可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教师看到之后提出修改意见。
(二)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学段目标”和“推迟判断”广泛受到关注。所谓“学段目标”,是指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推迟判断”,主要是指一些对自己测试结果不满意的同学向老师申请重新作答,老师再次给出评价的情况。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是那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推迟判断”的做法,允许他们第二次答题,并对第二次的试卷作出评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主要在于观察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试图寻找其他途径,与他人进行合作。在问题解决之后,是否能准确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对结果进行解释。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广泛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甚至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方式的选取上,既可以采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等方式。总之,教师应该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综合比较,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
(五)评价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为主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描述可以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的结果更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自评体系具体设计
根据上文对设计原则的分析,现主要从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来设计学生自评的评价体系:
现对上述评价标准做一简单分析:
(一)从知识目标进行分析。
1.是否听懂上课所讲内容,是否掌握课上所讲知识
听懂所讲内容是最基本的知识目标。教师在授课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简单复述课堂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并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整体感受和理解,期望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知识目标无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设定一些题目,客观而真实地测验学生对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加全面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是否能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新旧知识的前后连贯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有不可隔断的联系。比如在四则运算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乘法的有关规律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改用加法来实现相同的计算,以此达到新旧知识的连贯。
(二)从情感目标进行分析。
1.是否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某种意义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更重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平时生活中的小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生动有趣。
2.是否能欣赏或感受到数学之美,是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体会到了数学之美,数学的学习便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从中得到的也不再是痛苦的回忆,而是快乐的享受。学生将数学的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体验,对于情感目标的培养,对于数学知识目标的学习都是很重要的。
3.是否能认识到数学的文化地位,是否能认识到所学知识在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是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等)的基础。只有认识到了数学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才会对数学的重要性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会进一步热爱和重视数学,以应用的激情努力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数学是一门环环相扣的课程,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只有充分认识到当前所学知识在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性,才会对其付出足够的努力,进而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从动作技能目标进行分析。
1.是否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所有的动作技能中,成功发现并提出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是不会过分关心自己的数学学习的,也就不可能发现什么有价值的问题了。发现问题之后,成功地提出问题又对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用数学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敏锐地发现问题,准确地提出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追求的。
2.是否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否能做到举一反三
数学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抽象。能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动作技能评价的基本指标,也是数学能力的最终表现。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强化了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了知识应用的能力。能否做到举一反三是检测一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只有对数学规律的深入理解,具备了足够的灵活性,才会在解题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才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到灵活应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15-01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概述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成果的评述,也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一般的理解,“学生评价是在系统、科学和全面搜集、整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和变化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评价包括学业成绩的评定(认知的发展)、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评定(品德的发展)、体格和体能的评定(动作技能的发展)、学生态度、兴趣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评定(个性的发展)等多方面。作为教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领域,学生评价在步入21世纪以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源于知识观、学习观的变化,也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目标的变化有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教育系统的重视,不少国家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也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依然受到关注,但“为学生的评价”逐渐成为主流。“发展性学生评价”正是这种变革之下的产物。“如何让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无疑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着力去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发展,其内涵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人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提升他们的学习成就,完善个人素质结构的目的。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根据这一评价思路,课标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3)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三点要求,在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教学中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实践模式
发展性学生评价为实现学生的发展,在评价方式上以多元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为标志。通过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应根据语言教学目标、学生语言发展程度和认知能力检查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就某些交流性主体或交往场面、情景进行合适的表述,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诊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提高分析能力。
1、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方式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基本的评价方式上,而应该多种评价方式组合进行。(1)学生自评,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如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时,我请男女生代表来朗读课文,读后让他们自己来评价一下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在评价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明了应抓住“潺潺、婀娜、柔软”等词语,从字里行间中充分感受乡村的那份恬静和怡然,领悟到语言所创设的丰富意境。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认真的反思,有利于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2)学生互评。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也让学生在与同学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3)充分利用家长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问卷调查、家校联系卡、访谈、电话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评价用语应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应以希望的形式提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校讯通业务,时时用短信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尊敬的家长:您的孩子最近进步很大,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有时他独到的见解,也让我和同学们刮目相看。希望我们能够多联系,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这一条条的短信,拉近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2、评价语言艺术化
在经典的方苹果故事中,一群美国小朋友按照老师的要求画苹果,大家画的都是圆形,唯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个方苹果。老师问他“为什么”,回答是:家里的苹果都是圆的,每次都从桌上滚下来,总要去捡。如果是方的就不会滚到地上了。对此,按照绝大多数的中国教师的传统思维方式,多会视为无稽之谈,甚至加以斥责。而这位美国教师的回答却令人称道:“也许以后会长出方苹果,让我们为他那充满丰富想象的方苹果而鼓掌。”从这个教学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师的评价用语注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而我在教学中,也有意识地运用亲切、激励而幽默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尝试失败了,可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有的学生不喜欢朗读课文,就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去开导他……通过这些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四、结语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要把评价看作是一个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的一个手段,而不是作为教学的终点和最终目标,并要积极改变评价方式,真正实现以评促教,这才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本质追求和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