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启示
高校体育教学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虽然有过突出表现,但对于现阶段的教学环境来讲,固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高校学生,倘若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对高校体育的教学发展,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为此,本文认为,交往教学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是非常大的,可尝试将该理论应用到教学组织形式当中。第一,交往教学理论比较强调师生交流与沟通,而固有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是教师为主导,这就为交往教学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在日后的教学组织当中,可以首先播放相关的资料或者是阐述数据,之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与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决定训练方法。第二,在课堂教学当中,不乏有些学生会按照错误的方式去执行,此时的教师应抱有“创新”的态度与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应从知识上、技术水平上、训练方法上与学生探讨,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训练的错误和动作的失误,之后积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训练,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和动作要领的领悟,这要比强硬的规定和言辞过激的批判更加有效。所以,交往教学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启示在于,促进教学组织的优化和重构。
(二)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启示
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的调查,并评价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在实际的工作中,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划分为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两个部分。首先,交往教学理论对评价学生学习的启示在于,不再过分强调体育成绩的指标,而是从学生的实际训练强度、学习态度、个人能力等情况出发,为学生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非单纯的强硬训练。第二,交往教学理论对评价教师教学的启示在于,告别过去的纯成绩比拼,同时促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增多,帮助更多的高校体育教师放弃“高高在上”的地位,能够站在与学生相等的平台上对话,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个人教学能力的领悟,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从目前的教学评价来看,很多高校体育教师都在不断的努力,一方面会实行积极的教学手段,变相体罚等措施得到禁止;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的框架和实际成果,都得到了提升,总体上的教学趋势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我们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应积极推行交往教学理论,与学生更好的沟通,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总结
【摘要】: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认为,这关键就是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问题,比如实践第一观点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逐渐领悟并逐步树立的观点之一。再如对立统一观点.小学数学中的大与小、多与少、有限与无限、正比例与反比例等都是对立统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大与小、多与少虽然是对立的.但两者相互依存这就是统一。数学知识同客观事物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这就促成了数学知识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比如除法、分数、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相互作用。数学就是在这种联系和作用中得到了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相对全面。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加快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浯来表述,并借助于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因而数学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因素。
数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多种方面.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书本与生活相脱节,在学生潜意识中知识都关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没有数学,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客观世界才是个大数学大世界,它不仅孕育了数学还是数学的归宿。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多少年来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天天与书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却掂不出一盒粉笔或一瓶饮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对重量的实际感受.更可怕的是他们压根就无意去获取这种感受,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知汉全在教室里、书本上不在窗外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尤为重要。3、重视非智力因素发展
在教学中忽视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无助于学生接收知识、发展智力。教育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动与智力因素的活动是统一在学习活动中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终发挥着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知识本身引起无意注意
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学生对知识逐渐对知识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利用新旧知识矛盾,或知识不确定性等等都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有时上新内容的课时,可以旗帜鲜明地提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或提出一个与旧知识相关,但全靠旧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入新课,这些都有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效果。
四、适时揭示有用性,激起学生兴趣
1、现代戏曲的没落
戏曲作为中华名族唯一活得艺术已经垂死不远了,人们在忙什么?看庸俗的电视节目,西方大片,学生忙着考分,城里人像钟表一样的生活、、、、今年,在家乡的集市上碰见唯一个人买碟的,赫然有这些粤剧和京剧碟,问老板可好卖?答曰:基本没人要,以前还有老人来购买,像现在你这样的年轻人未曾碰见买这种碟的。
2、戏曲教育的困扰
作为戏曲专业的学院,在戏曲市场不景气的社会背景下,是如何得以生存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经过专业的调研,得到这样的一组数据:1999年报考人数为547人,2000年为612人,比上年增加12%;2001年960人,比上年增加56%;2002年达到2289人,比上年增加138%,总人数已是4年前的4倍。由此看出:该学院报考人数是呈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这一组数字,或许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但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在2011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共有3700多名考生中,报考京剧的只有47人,仅仅只有招生人数的三倍。原来还可以十选一,现在报名的就只有三、四十个,戏曲学院没多少选择性。生源数量大幅减少,已经成为各戏曲院校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更不要说生源的质量选择。在戏曲教育本身来说,对考生的吸引力不够。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受到待遇、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戏曲教育则不断萎缩。报考人数不断锐减,必然影响生源质量。对于戏曲教育,师资队伍也是重要环节。专业带头的年龄偏大,而中坚力量不足。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存在断档的问题。
3、当今社会下戏曲教育的兴起
现代文明中,戏曲表演虽然在不断的挣扎,但是幼儿戏曲或者说是中小学戏曲的表演正在不断的走向大荧幕,越来越多的幼儿,学生参与到戏曲的学习和表演中。看着幼儿生涩的表演,那特有的艺术韵味,虽然表演出了戏曲的另一种风格,但是老一辈的戏曲也需要成长更多的当代大学生来诠释戏曲独特的美,更能将戏曲的“活”演示的淋漓尽致。
二、现代文明下的戏曲教育教学应如何走下去
1、加强戏曲教育
(1)加强审美观的教育
近几年来,在一些学校开设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鉴赏》、《唐诗宋词欣赏》等选修课程,在观看京剧《霸王别姬》、豫剧《小二黑结婚》、越剧《西厢记》等表演,每到结束的时候,都会让学生写下收获。但是很多学生除了写一些政治概念的表述或者对国家、民族热爱的空谈以外,基本谈不上对作品的个人感受和体验。阅读和欣赏的戏曲作品,不能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一种令人心动的魅力,他们却怎么也抓不住。在现实生活中,科学知识的价值力量和现实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都把精力放在了专业学习和各种带来优势的考试上面,严重影响了其他方面的素质发展。在他们心灵中,“自我思考”、“自我想象”、“自我判断”的领域越来越小。现在的部分大学生普片缺少敏锐的感觉、直觉、领悟、灵气等。造成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也强烈折射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严重缺失。审美素质的加强对于整体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意识审美教育可以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二是审美教育所造就的智力的完善是培养人才的必要环节;三是也给探索科学奥妙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登上戏曲表演的舞台,只有懂的美才能诠释戏曲艺术。开展审美教育是戏曲教育关系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2)提高戏曲艺术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地位
戏曲表演,当让就需要戏曲观众,没有欣赏戏曲的观众,表演者付出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各级文化、宣传、教育等部门、媒体应把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待。设计工艺广告,呼吁人们重视地方戏曲文化。其次是培养戏曲艺术的后备人才,让戏曲走进校园。另外,增加戏曲教育的平台,在学校中设立学习戏曲的社团,为学生提供了解戏曲学习戏曲的机会。举办戏曲演唱比赛、戏曲舞台剧表演比赛、戏曲知识竞赛等,促进人们对戏曲的了解与关注,为戏曲的教育添砖加瓦。
(3)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爱好
几十年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很多的音乐人士(尤其是年轻一辈)知道贝多芬、莫扎特、巴赫,却不知道昆曲为何物,不止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这种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匮乏,造成了年轻人鉴赏传统艺术能力的不足。从广义的大文化方面介入,让青年一代感受戏曲艺术的风姿和风采,感受古典艺术之美,进而加深对我们民族文化如戏曲文化的学习、理解和认识,培养出当代学生对戏曲的热爱,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与人存在天赋上的差异,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育和环境,只要教育得法遵循学生认知、心理活动规律,在戏曲教学的初级阶段是让学生认识戏曲的综合性特点和戏曲的基本常识。其次,应深入浅出,注意选择容易吸引学生的戏曲片段(例如经典的《黄梅戏》等),让学生在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的同时学到戏曲知识。让学生真切接触戏曲的魅力,要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戏曲的兴趣,必须让学生深入了解戏曲艺术。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看戏曲排练、演出以及参观演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实际,亲身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4)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中国戏曲历史悠远,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域文化风情。课本上介绍的戏曲品种众多,也经常听到爷爷,奶奶哼几句,但是实践的毕竟太少。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前提下,应该经常让学员看戏曲片段,进行模仿秀的表演比赛,展示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脸谱,了解脸谱的象征意义(如京剧)。
“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是昆剧《牡丹亭》中的一句唱词,没有实践怎么知道那满园的“春色”。实践更是为年青人打开了一扇欣赏传统戏曲的大门,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从兴趣发展到热爱,再到发自内心的喜欢。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欣赏、体验、感受深化对课堂戏曲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更好地鉴赏戏曲表演。
2、戏曲招生应放宽招收限制
大学在内的现代戏曲人才培养学校与传统首要的差异在于招生制度的规章上。现在的大学戏曲教育都实施严格的招生选拔制度,尽管由于戏曲在社会上逐渐趋冷,学校仍有机会从数倍甚至数十倍愿意就读的报考者中选择先天条件较佳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戏曲教育。从理论上看,这样的招生机制显然比起传统教学更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表演艺术人才。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戏曲表演就像体育训练一样,要“从幼儿开始”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只有在儿童骨骼尚未定型之前就开始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这就是业内人士所说的“幼功”的重要性。现实的状况却是,中专招收的小学毕业生学戏年龄已经偏大,更遑论大学。虽然先天条件相对优厚,但是戏曲学校也只能招收专业基础空白、且已过最佳学戏年龄段的学生,即使老师和学生自己都花费数倍的努力,技艺的发展前景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身体条件所限,进而严重影响戏曲表演全行业技艺水平的提升,并且影响学校的招生吸引力与成材率;戏曲学院的表演演奏专业学生又只能从戏曲类中专毕业生中录取,没有足够可供选择的生源,更成为了戏曲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适当的放开招生限制,扩大招生范围和数量,对于戏曲教育的延续、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当今的大学戏曲教育应该尽量放宽对于招生的限制,对于条件优异,却没有达到招生要求的学员,放低门槛,让其能够更好的学习戏曲、传承戏曲教育。
三、大学戏曲教育教学的传承与发展
1、戏曲教育的价值
(1)艺术观赏价值
中国戏曲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戏曲的摇篮中。作为百戏之一“戏”的中国戏曲,吸取了其余文化艺术的长处而形成自身的一套独特风格的表演方法,其优美的旋律和扎根于传统文化土壤、饱含乡土气味的品性,复杂多变的故事剧情,爱憎分明的鲜明形象,委婉曲折清丽的戏曲唱腔,戏曲着装的名族意蕴,色彩丰富且构思独特的脸谱等使得当代的受教育者深深的感受到戏曲那强烈的表演性和观赏性。
(2)审美价值
戏曲融合了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精华,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供高尚的艺术享受,经常接受戏曲形式的教育感染,使得他们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能力得到陶冶。增加受教育者得审美感,培养健康高尚的艺术趣味,帮助他们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和美丑观。
(3)道德、品质价值
戏曲是感性的现代艺术,它强烈的作用于人的大脑意识,有效的发挥了对于品德教育的感染,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境界得到提升。其中,学生通过对于戏曲的学习,增加了历史知识,加深对戏曲精神以及文化艺术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另外,戏曲那优美的旋律、那唱词、那唱腔都不断冲击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戏曲教育传承的必要性
戏曲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其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体现了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家对中国文化的杰出贡献。继承这包含诸多价值切历史悠久的传统并将之传之后世,既丰富了现代戏曲文化艺术的需要,也是目前戏曲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戏曲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曲教育中既要保持原味的民族性,又要让戏曲教育融合到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来。通过师徒之间的交流方式(口传、心授、身体示范等),把戏曲从业者的各种关于艺术和技艺的体验、感受等进行传递和发展,在保留原味的的同时,不断的创新。戏曲独特的核心文化和精神内涵,使之成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综合艺术修养的传承人的重中之重。
3、培养戏曲教育传承人,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1)培养有综合水平和修养的传承人
优秀的戏曲传承人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能准确、科学、系统地传承戏曲文化精髓。因此戏曲教育者对戏曲教学应该有长远的规划,对戏曲受教育者应有具体、科学、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比如“音乐活化石”的南音,那108个滚门,120多个曲牌,2000多首曲子。这样的戏曲瑰宝,需要传承下去就是艺术教育的一大难题。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能弹奏和演唱,还能在舞台上准确地表现人物。在不断的学习中,吸取了南音的传统精神,又具备综合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
(2)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传承人
不断的创造、不断的更新。培养出学生戏曲学习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戏曲学习过程成为血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过程。
(3)教育戏曲的目的
1、借图启思,渗透环保教育
低年级教材插图多,色彩鲜艳,逼真形象,富有吸引力。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利用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渗透环保教育。
如《秋天》1课,可先让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白云,色彩多么美丽!令人多么舒服!我补充讲述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让同学们了解到天空是蓝色的原因。再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这么蓝的天空?原因是什么呢?--是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而引起的。所以,我们小朋友也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事做起,比如叫父母不必要时少使用私人汽车、冷气机等,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保护大气层,让天空永远都那么蓝,那么美。又如第3册《归类识字1》第2课的8幅插图分别介绍8种树:高大秀拔的杨树、葱绿苍翠的松柏、枝叶如盖的榕树、红叶如彩霞的枫树……教师让同学们看图读词语,图文对照,认识8种树木的形状与名称。再看图自读儿歌,了解这几种树木不同的特点。然后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常说植树造林,造福人类?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根据树木生长的特点,在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的树木,可以提供氧气、除尘、防风沙、美化环境等。并告诉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在这1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进行植树活动,我们也要加入到这1队列中,绿化番禺,美化祖国。这样,对学生进行了植树造林的教育,增强了环保意识。
2、读中品味,渗透环保教育
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琅琅上口,语句优美,富有童趣,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诗歌与短文。优美的文字中蕴含了不少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思想和知识,它们为教师进行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材料。
如《春晓》第1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讲解此课时,可让同学们反复品味古诗,想象诗句的意境,令人仿佛听到春鸟婉转的叫声,啾啁起落,远近应和,多么活泼的春色。此时教师适时点拨: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才会使大自然变得更美丽。又如学习《4季的脚步》1课,可鼓励同学们反复朗读,1边朗读1边想象,在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4季美景中:春天来了,溪水流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春去夏来,金蝉在树上欢叫;秋天来临,秋风吹得落叶满地,像黄蝶飞舞;冬天到了,雪花飞舞,大地穿上银装,4季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运用多媒体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并不发达,他们认识事物,认识问题需要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运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具体直观,形象鲜明,印象深刻,感染力强。它可以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周围环境问题,体验人类在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能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学习《清清的溪水》时,授课1开始,教师播放出音乐,边在黑板画画,边对同学们说:"大自然有许多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美景。大家看,清清的溪水慢慢地流淌,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戏,真美!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这样的美景就会遭到破坏。大家读了《清清的溪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接着,播放录象演示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同学们感受溪水又清又甜的美境。再让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诵第1段课文加深对美丽环境的向往。等到同学们对语言环境有1定的感悟后,再播放录象,演示大自然美丽风光受到破坏,河水变得浑浊。这时,同学们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皱了起来。教师让同学们阅读第2段课文,带出问题:为什么1场雨过后,溪水变黄了,这是什么1回事呢?然后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第3至第9段课文。原来是大象和野猪比赛谁的力气大,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树,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使清清的小溪变浑了。同学们明白了溪水变黄的原因后,教师让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为什么市桥长堤的河水变浊变臭是什么原因?同学们发言中谈到:由于人们乱排污水,使河道变得黑黑的,臭气熏天,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教师再用电脑演示课前收集的网上信息材料,如人们砍掉树木,造成空气不再清新,噪音加重,风沙大;黄河水土流失等。接着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我们怎样做才能恢复美丽的自然环境?这时,"1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着举手发言,5花8门发表自己的见解:"植树造林。""马路两旁、河边多种花草树木。""大家爱护花草树木,不去攀、折、砍树木。""在空中设置监督眼,对破坏环境的进行监控。""在河道养殖''''清道夫''''吸掉垃圾,保持河水清洁。"……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周围环境问题,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懂得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4、课外延伸,树立环保思想
各个高等学校的每个专业当中都设立了中文专业,目的是传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局面,大学中文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没有将中文教学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优势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错误的思想观念。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思想中,“重理轻文”的思想观念严重,这是受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这种思想观念导致我国大学中文教育得不到重视,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出来,创新思维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不全面的培养目标。如今的大学中文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教学,目标在于知识的传授,然而这违背了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那就是通过传授知识,达到人文教育和传承中华精神的目的,然而传统的大学中文教学目标不够全面,导致学生课堂活动中循规蹈矩,创新思维无法得到培养。
(三)不合理的课程设计。在大学中文教学过程中,课程没有专门针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特殊安排,课堂设计中完全是中文的学习内容,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维创新;同时,课堂设计的不合理还体现在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思维现状,不能够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的挖掘。
二、大学中文教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中文教育能够将我国传统的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在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与此同时,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中文教学进行改革,使中文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
(一)更新教学思想观念。要想加强大学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作为大学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和思想,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经过精心的课堂设计,与学生的不断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鲜事物。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的思想观念,能够对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具有很高的指导作用,是对学生创新思维最好的鼓舞和激励。
(二)鼓励学生展现自我个性。中文的教学过程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自身素质和文化底蕴的提升,因此中文的教学,最关键的不是对学生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知识,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不同的特点对事物进行独特的判断。中文的这种性质,导致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自身天然的优势。因此在大学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我个性的展现,在为学生不断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解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视野和角度对事物进行不同方面的解读,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从而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为学生适时引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要能够贴近大学生的思想高度,符合大学生大众的审美观,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鼓励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文章场景和画面进行勾勒,将传统的思维定势进行转变,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