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收集3篇)

时间: 2024-06-26 栏目:办公范文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篇1

一、用“爱”浇灌学生

教师教学的情感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教师有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试想,一个冷漠甚至冷血的教师,自己整天都生帮帮的,那他的课堂多半是冷漠的课堂,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任务,我们要求是不但知识渊博,而且感情丰富,爱憎分明,充满爱心的人。但有的教师却片面认为数学教师讲授的只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而不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主体,二有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或者家庭、生活原因,自然不自然的把沉闷的气氛带到课堂上,甚至把火气发到学生的身上,以至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这样,不但无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还会让学生焦躁、不安。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科也会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励人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相反,如果老师热爱本职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时刻保持乐观向上,快乐积极精神态度,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对教学工作热情有加,上课时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讲课时津津乐道,平时与学生平等交往,打成一片,则肯定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也会以极大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去,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还会被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感染,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注重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在数学教学中,要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豪感。

三、用语言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

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四、用情境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

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意义和实际应用同时,对有些本身不含情感因素的数学知识,教师也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时,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绪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合适的处理。对“没有自信、沉默不语、心不在焉”的后进生,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情感上要给予多激励。不能只是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提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对“学困生”歧视冷淡,引导关心帮助不够,致使差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要增加对差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让他们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改变那种沉闷的课堂气氛。对于优秀生,认知上要给予高挑战,情感上要给予严要求。题目的设计要有难度,给尖子生以挑战。在集体讨论中,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吸纳。

六、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篇2

一、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体现着其自身的精神面貌,更体现着我国青年人才的整体思想素养。当前,我国社会1302014年第9期(总第189期)体制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先进群体,他们拥有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关乎着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更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国梦伟大构想能否顺利实现。

国家和社会赋予大学生如此重托,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要拥有与之相应的核心价值观。然而,尽管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多样文化的交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大学生正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人格方面有着高度的可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精神的内核,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的战略意义。

二、新时期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社会因素越来越复杂,同时,来自学校和家庭以及个人方面的因素也有复杂化的趋势,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行为与思维习惯都会受到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一切价值观念都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从其历史的局限性而言,它具有相对性。”由于我国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特殊情况以及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的整体环境更加的复杂,多种文化的碰撞与共存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全面地接触现代文明创造了条件,然而与此同时,一些消极的文化也使得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侵蚀。部分大学生心理不成熟,传统道德观念相对较弱,因此在多样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容易出现偏颇。此外,网络的迅猛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更为便捷,然而来自网络平台的信息往往良莠不齐,一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信息甄别与是非判断能力,较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和误导,因此来自于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影响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校园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通常要在高校校园中进行,因此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的校园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合而成的动态的、开放的运行系统,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本身是高校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必然要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生活在校园的内部,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高校上下师生员工的行为所凝结而成的校风、教风与学风都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校园内外环境的变化,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同学的行为品格,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受到感染。此外,高校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校史资源等,更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素材。因此,校园环境的影响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方面。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也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大学生所接触的所有环境中,家庭环境接触的时间最久,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最深刻。家庭中包括父母在内的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会对于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父母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浪费无度、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等错误,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到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因此较难适应集体生活,缺少奉献和分享的精神,在价值取向方面也更加偏向于自我,再加之一些家庭的破碎,一些单亲家庭的出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家庭教育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家庭的日常生活方式更是每时每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4.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正经历着从青涩向成熟蜕变的人生过程,因此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受到个人人格和修养的影响。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性格与气质是人个性中较为稳定的因素,大学生的性格与气质形成之后会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其本身价值观的影响也是显著和持续的。当代大学生的意志、情绪、能力与情感等其他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都会对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家庭、社会以及学校三方面环境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必须要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体现出来,仍然需要大学生的心理活动来发挥作用。大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以及人生阅历等,通常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的特点,可以说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对于其本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途径探析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坐标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根本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再次提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作为时展的必然诉求,不但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还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多样文化观,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核心内容,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确立培养的具体内容坐标。第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要服从于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本价值追求,从国家层面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按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培养大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责任感,加快中国梦的实现。第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要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本社会属性相符合,并以此作为总体价值趋向和整体目标要求,从社会集体层面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按照“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要求,培养大学生树立自由和平等精神,为实现公平正义和法治的社会、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实现社会和谐而努力奋斗。第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要与公民素质相结合,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道德准则要求,从公民个人层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提高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

2.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方法、途径和载体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必须要创新培养的方法、途径与载体。首先,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宣传优势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主流引导。通过良好的宣传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可以利用榜样先锋的示范力量来鼓舞、启发、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其次,高校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知行统一。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教育影响转化为大学生内在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也是大学生检验自身价值观是否正确的试金石。高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参观访问以及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使大学生能够虚心向群众学习,感受改革开放丰硕成果在社会成员中的幸福体现,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的动态发展中重塑自身的价值观。

3.构建四维一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价值观培养

一、前言

凸显价值观教育及情感态度教育是新课程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理念,同时也是新课程中教学规律的重要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不仅包括历史知识的掌握、史学方法的运用及了解,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及体验。就目前的高中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历史知识的掌握并非是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最终的目标或者唯一的目标,而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全面提升的载体及基础,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价值观的培养被提升到了极其重要的高度。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全面地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积极地响应时展的要求和新课标的号召,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以便于为国家和民族今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二、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1重视备课,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就是备课,历史教师应当重视历史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历史科学中隐含着诸多的情感因素,这些情感教育因素与历史事例、历史基本理论不尽相同,需要历史教师深入地加以挖掘。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当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整体素质情况,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品格和知识。历史教师应当明确的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能力的强弱以及知识的深浅,是教师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客观依据。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切身地领悟、接受及理解古人的观念和情感,最好的方法便是对历史情境加以创设,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拉近,在调动学生探究历史、学习历史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逼真、形象、生动的历史情境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及情感的熏陶。比如,在讲解“抗日战争”的内容时,教学用书与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借助于再现情景,对日军侵略罪行所带来的灾难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民族责任感,将理性、正确的爱国观念树立起来。为了将这一教学目标实现,历史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对教学加以组织:首先,上课之前让学生自行寻找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史实、图片或者历史记录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段历史。其次,在课程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让学生对南京大屠杀方面的信息加以介绍,创设出有效的历史气氛,然后播放《南京梦魇》影片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片断,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恐怖暴力、充满血腥的场景。播放完该段影片以后,学生便会感到极度愤怒与震惊,产生同残暴日军进行搏斗的情绪。在此类教学氛围当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前任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画面以及日本修改后的侵华战争教科书进行展示,向学生们讲授日本否认战争罪行,歪曲事实真相,引起亚洲人民反抗及愤怒,进而所造成的中日关系恶化等事实,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愤慨。再次,布置相关的小论文给学生,并充分地与问题结合起来:我们要怎样看待惨痛的历史?如何处理目前的中日关系?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理性的爱国情感面对未来,而并非是民族复仇的盲目心理。通过“抗日战争”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牢牢地记住了日军侵华战争的惨痛历史,更重要的是将现实和实际密切地联系了起来,使学生更加地关注和关心民族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为祖国的发展及强盛而奋发学习,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教学目的。

2重视教学中生动、形象语言的运用。高中历史教师如果仅仅一味地照本宣读,仅仅单纯地向学生们解释过程、原因、影响及概念等内容,那么便会使多彩丰富的历史事件、有肉有血的历史人物变成僵硬而又晦涩的文字,势必导致学生感到历史知识学习的乏味及枯燥。因此,教师应当适当地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从而使教学能够变得有趣多变,充满浓重的感彩,这样便能收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对于历史人物,教师可以通过对他们生平经历的讲述来启示学生,不仅可以使历史人物亲切自然、形象感人,而且可以使人物特色鲜明、栩栩如生。比如,在讲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的批判,“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建立时,应当与启蒙思想家诸如卢梭的生平经历充分地结合起来,将历史人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学生自觉领悟到艰辛的生活更加能够将人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发出来。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我的中国梦诗歌(收集2篇)
  • 下一篇:口腔护士工作职责(收集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