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财务核算体系建设(收集5篇)

时间: 2024-06-27 栏目:办公范文

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篇1

在企业基建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财务核算与管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基建财务核算主要是对基建工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完整以及系统的核算,继而为企业提供全面、真实的会计资料。与此同时,审计部门依据会计资料对其进行分析与监督,以便加强对基建项目的管理,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基建项目相较于一般企业财务核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一就是财务的核算主体存在差异;其二核算科目存在差异;其三核算的工作不同。正是基于此,基建工程的财务核算显得更为重要。而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则指的是对整个基建项目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其中就包括了前期规划、中期运行以及后期结算。基建工程财务管理不仅仅对基建项目的财务进行管理,其中还需要对项目的整体投入和工程物资进行管理。正是基于基建项目的特殊性,导致财务管理在其中显得更为重要。

二、企业基建工程财务核算与管理的现状

在基建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基建项目财务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但是,在此过程中财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一)基建工程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财务核算存在问题必然会影响其后期的管理。基建工程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基建财务核算项目不确定。按照相应的会计制度,基建项目财务核算采取单独对账的方式进行核算。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将基建项目的核算与日常经营核算混在一起进行核算。导致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核算。其次,财务核算与基建项目联系不紧密。企业将重心放在项目建设方面,并没有注重财务核算,造成财务核算与工程建设不够紧密。最后,基建财务核算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财务核算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当前企业基建工程财务核算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

(二)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对其整个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将影响企业的利润。当前,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基建项目资金管理不到位。在对基建项目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资金投入不到位,支出的资金管理相对较为松散。受到资金和工程进展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相应的设备不能及时采购。第二,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存在内部控制风险。企业将重心放在项目建设方面,对财务缺乏有效的监督,长期以往就给违法乱纪行为创造了机会。有部分工作人员挪用基建费用。第三,不能对物资进行有效的管理,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

三、提高基建工程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在面对基建工程财务核算与管理诸多问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

(一)改进财务核算的措施

财务核算对基建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这几方面改进财务核算。第一,明确基建财务项目。在项目建设初期,财务部门应当对工程项目的相关方面有明确了解。将基建工程的相关方面进行明确,针对工程项目的会计资料应单独进行核算。第二,财务核算应当联系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费用的使用情况。基建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相应的费用。会计人员在核对财务信息的过程中应当与基建工程相互联系起来,保证使用的费用确实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第三,重视财务机构人员的配置。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财务核算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应当重视对财务核算人员的配置。财务核算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在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非常具有必要性。首先,强化资金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项目建设的后备力量。企业对此应当强化资金管理。同时还应当实施有效的监督,确保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制定监督管理体制,加强项目管理。在基建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制定监督管理体制,体制的制定对各项工作的实施具有保障作用,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按照体制来实现,还能够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效果。最后,设置专门岗位,负责物资管理。在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针对物资管理,应当设置相应的岗位对其进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资金项目的使用情况,还能够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四、结语

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篇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建筑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市场的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空间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挤压,而且由于建筑企业一般具有建设周期较长、资金投入很大等特点,建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比较高的风险。建筑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应当努力降低成本、防范风险,其中,建筑企业对自身的财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是其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二、建筑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的原因

建筑企业财务流程一般包括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输出。财务流程通过上述方法将建筑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连接起来。由于建筑企业的经营过程采取项目部的形式,故其财务工作会随着具体的不同项目而有所变化,财务流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下原因的存在,促使建筑企业有必要进行财务流程再造。

(一)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

建筑企业财务机构大多运用了集权管理模式,即采用委派会计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财务管理。一般来说,一个建筑企业会分为总部、分部与项目部三个层级的管理体制,因此,财务机构也就会在三个层级分别设置。建筑企业采用这种财务机构设置模式,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比较低下,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中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财务预算执行不到位

建筑企业财务预算执行到位与否,可以了解其财务管理效率。建筑企业应当严格执行财务预算,才能根据预算执行中所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当前,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的外部因素较多,是导致其财务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三)成本核算机制不完善

建筑企业成本核算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完善之处。就建筑企业项目成本核算来看,由于项目部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各个项目部成本核算受当地材料价格变动、劳务用工成本的影响比较大,而且由于项目部这种地域分散的特性,成本核算机制无法形成统一的体系,从而导致成本核算由各项目部自行管理,从而导致成本核算存在较大的弊端。

(四)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建筑企业对于财务数据的质量和效率具有较高的要求。建筑企业拥有较高的财务信息处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处理效率。然而,我国的建筑企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水平较低,无法通过会计信息化处理系统为项目提高及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从而无法提供有价值的财务数据,阻碍了建筑企业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建筑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模式和财务流程再造的步骤

(一)建筑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因其机构设置特点,一般财务资金管理采用如下两种模式:

1、统收统支

统收统支是指建筑企业将资金收付全部由财务部门负责,建筑企业的子公司、分公司均不再设置独立的财务资金收付账号。所有的资金的支出和收入都是通过总部财务部门进行,现金收付的权利完全集中在建筑企业总部的经营决策者手中。

2、备用金拨付

备用金拨付相较于统收统支而言,建筑企业将资金的收付的权力有限制的授权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开展。一般是建筑企业拨付一定期限及数额的备用金给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在一定的期限内,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对该笔现金的收入具有决定权。

3、设置专门的结算中心

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结算中心。结算中心由建筑企业集团在内部设立,专门负责子公司和分工的资金收付和资金往来业务。

(二)建筑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的步骤

在对建筑企业财务流程进行再造之前,务必清楚地知道财务流程再造的艰巨性。建筑企业务必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比较先进的财务流程方法,对财务流程进行再造。可以采用如下步骤进行财务流程再造:

1、分析建筑企业财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建筑企业财务流程进行再造的前提是掌握其财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解决“为什么要进行财务流程再造”的问题。

2、组建流程再造专门负责机构

建筑企业应当将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信息化部门以及具体的项目部等召集起来,并从中抽调业务能手组建专门的流程再造负责机构。从而提高流程再造的效率,减少流程再造的阻力。

3、收集财务数据

收集动态和静态的财务数据,并对这些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一定的体系。

4、定义财务系统

依据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定义流程再造财务系统。再将上面收集和整理到的财务数据输入到相应的财务系统中,并对财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初始化设定。

5、系统测试

财务系统初始化设定后,对系统进行测试,从而检验系统的试运行效果,并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调整和修改,确定最终的流程。

6、培训上岗人员

财务流程系统创设后,新的流程需要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因此,有必要对上岗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并在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以确定流程的使用者的专业性。

7、流程再造反馈和调整

即使建筑企业对财务流程再造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新的财务流程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会存在一定的业务熟悉期,需要磨合;二是由于新的流程拓宽了财务管理的广度,可能会出现信息沟通不顺畅的情形;三是来自内部相关部门或者员工的阻碍。建筑企业根据流程再造具体反馈结果对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新流程的实施。

四、建筑企业实施财务流程再造的具体举措――以某大型建筑公司为例

某大型建筑公司在对自身财务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后,对财务中的流程进行了如下再造:

(一)会计核算流程再造

对于会计核算流程,某大型建筑公司重新设置了以下的流程:凭证制单――凭证审核――记账――对账――其他系统结账――总账系统结账。

(二)费用报销流程再造

首先由费用经办人员填写费用报销单,再由直接领导审核,再经财务部负责人审核,然后由公司总经理审核,然后由财务部门出纳予以报销,最后由制作出纳凭证,做到科目正确运用账实核对日清月结。

(三)成本支出流程再造

财务部门工作收到成本原始凭证后,对原始凭证齐全与否、真实与否进行审核,予以确认后,再行入账处理。

(四)预算编制流程再造

某大型建筑公司设立预算委员会,由预算委员会制定预算的指标及相关的要求,再确定预算报表的体系的设计与审定,各子公司编制预算业务表格,再将各个子公司的预算进行汇总,然后由预算委员会对业务数据审查,总部财务部门再根据确认的业务数据编制总的预算报表,报经预算委员会审批后下发到各个子公司、再由各个子公司下发到职能部分,具体细化执行。

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篇3

关键词: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系统

随着油田企业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加和对会计信息资料分析与研究的深入,单机运行处理会计业务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油田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推动会计电算化系统向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转变。以中油集团推行“中国石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和集中核算为例。2001年至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油集团)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帮助下,实施了世界一流财务管理项目。在财务交易处理方面,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为中油集团提出改进建议,其中包括两项重要内容,即建议中油集团建立“重组业务单元的会计核算和“设计新的业务活动和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对此,中油集团开始在油气田企业全面推广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应用。2003年,原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港集团)作为试点单位,历时两年,至2005年正式运行和应用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文中均以大港集团为例)。

1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为财务管理带来的变化

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应用,掀开了油田企业会计信息化网络时代新的篇章,对提高财务核算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有利于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利于各级财务部门及时为领导提供各种决策支持信息;有利于提高财务核算和管理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节约软硬件资源实现规模效益。

1.1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建设

(1)在加强核算方面。大港集团在应用FMIS系统后,丰富了很多功能,比如责任中心设置、凭证类型及其编号方案、科目字典设计、往来单位字典维护、产品核算、成本中心设置、部门核算、专项核算、板块设置、内部交易模块、作业成本设置等内容。

(2)在网络建设方面。大港集团在FMIS系统网络建设方面,针对所属单位地域分散的特点,实施了三种网络连接方式,即:网络直接联入方式,adsl+vpn联入方式和gprs/cdma1x+vpn联入方式。数据中心建设基于存储局域网设计,把原有设备和新购设备进行有机整合,构成一个高性能,高可用性的集中存储、集中管理与安全保护财务数据的企业计算环境。

(3)在网络安全方面。大港集团制定和实施了安装防火墙,系统安装配备防电磁干扰、防雷击、有空调及电源保护等措施。同时,采用存档备份和异地容灾备份保证数据安全。

1.2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

(1)财务组织职能发生变化。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实施,使财务管理与控制职能更加突出有效,在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从事后反映油田企业经营状况,转向事前预策和事中监督控制;财务工作更侧重于内部管理。

(2)财务核算会计主体发生变化。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实施,财务核算会计主体发生变化,独立财务核算账套被取消。大港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统一使用一个系统平台,实行“一个会计实体模式和“数据集中模式。即所属分公司全部设置为责任中心,作为一个业务单元,实行“一个会计实体模式;所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可以设置为责任中心,作为独立的业务单元采用“数据集中模式。

(3)财务监督内容发生变化。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实施,更好的对本单位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保证信息的集中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各油田企业一级财务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会计业务处理、凭证审核、各责任中心记账凭证确认,以及电算复核;各责任中心财务主管人员,对其主管业务范围内的全部凭证,进行业务审核,以及跨责任中心记账凭证确认。凭证制作人员和业务审核人员,对记账凭证业务处理的正确性、真实性以及凭证的规范性、合法性负责。复核人员对记账凭证中财务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负责。

(4)财务报表编制发生变化。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实施,可以根据已设置的各项公式随时自动计算、编制生成各类财务型和管理型报表。这种即时处理、提供信息、有效扩大信息容量的特点,是以往会计报表所无法比拟的。

(5)财务人员工作职能发生变化。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实施,财务人员工作重心是从单纯财务核算,逐步转向资金计划、预算控制、管理分析等工作,更多地参与油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

2会计核算型软件的局限性及推行网络会计需要重视的问题

2.1会计核算型软件的局限性

(1)会计信息电算化资源缺乏共享。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实施前,油田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多数属于各自为战。在大港集团,所属各单位应用的财务软件都是单机版本,不具备信息共享的功能;会计核算局限在传统“核算型财务软件的使用上,没有采用过“管理型财务软件。由于财务系统工作的专业化,会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运用,完全由财务部门把握,与其他部门没有紧密的联系,财务信息不能很好的与各油田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2)会计信息电算化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实施前,多数油田企业采用的财会软件,缺少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致使油田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不充分。

(3)会计信息电算化配套管理控制制度尚不完善。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实施前,部分油田企业存在重电算化会计系统建设,轻电算化会计制约机制建设的情况,造成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相对较差。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恢复数据难度极大。

2.2油田企业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发展中的凸显问题

(1)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工作认识不到位。部分油田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没有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油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使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油田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财务数据与会计业务不能共享,与油田企业内部业务部门没有很好的连接,财务部门录入的数据,基本上只是单纯为了记账,完成事后对业务的简单反映工作。

(2)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专业人才缺乏。财会队伍中部分人员对自身要求放松,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老化。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各油田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人才瓶颈问题直接影响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工作的深入开展。

(3)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安全防范尚存瑕疵。在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系统环境下,磁性介质代替了纸介质,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如磁性介质易受损坏,信息和数据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电算化系统遭破坏,可能导致电算化系统陷入瘫痪。

(4)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内控制度不尽完善。非法侵扰难以避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较差;相应的技术和法规还远没有完善。

3实施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几点建议

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实施,是十分有效和有益的,各级油田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1)加强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组织与领导。领导重视是实现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基础。对油田企业而言,这项工作虽然开展了几年,但是各级领导从认识、重视到亲自抓需要一个过程。油田企业领导应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实施,不仅能改变油田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法,而且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减轻会计人员负担,加快核算的速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而且适应油田企业的改革需要,促进油田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仅关系到会计核算,而且与油田企业的各项管理密切相关,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领导认识提高了,才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责作感和紧迫感,才能支持这项工作切实、顺利地开展。

(2)加强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法规,给予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得以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可以制定新的制度,或对现行的规定或制度进一步完善,如硬件的内部控制措施、软件的内部控制措施、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措施等,对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使用者使用权限进行合理分配和约束,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3)加强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复合型人才培养。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要求财务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在实践中能够为油田企业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进程中,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人员培训要针对油田企业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知识结构系统化,达到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提高会计技能目的。可以把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知识的学习,列入学历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范围之内,适当增加压力,提高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油田企业各级财务人员,要正确认识自己身处其中的作用和地位,敢于实践,乐于实践。实现丰富工作经验,熟练操作技巧,发挥聪明才智,最终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审计监督。会计集中管理与核算的实施,改变了会计的信息存贮方法、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方式,对审计监督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业务审核人员、审计人员、网络管理人员要各司其职,适应网络会计的发展需要,加强业务监督、审计监督和系统维护,发挥网络电算化的审计优越性。充分保护网络会计环境的安全性、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促使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篇4

关键词:大企业集团;一级集中核算;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大企业集团财务一级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5日

在全球严重的经济危机冲击下,在现代生活步入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才能赢得在错综复杂环境下的竞争优势,大企业集团财务一级集中核算管理无疑是从战略高度来规划企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管理,成为国际化大公司的必然选择。

一、大企业集团财务一级集中核算概述

财务一级集中核算是将各单位的资金核算和资金的收付均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主要包括对辅助核算系统、关联交易核算、凭证财务输入输出查询系统、基建核算系统、预算控制系统、报表管理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等一些系统的统一核算。

大企业集团财务一级集中核算管理,有利于推进预算全面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针对企业完成预算指标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确保战略目标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一级核算可以了解各地区公司各种资金收支。成本费用情况,通过预算管理软件平台对各地分公司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对比同类国际国内大公司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使集团公司下达更加科学、全面、高效的预算指标,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预测、控制、信息反馈、激励约束等作用。

通过财务一级核算管理中的各项指标的分析,根据不同业务的发展战略和特点,合理调整关键的业绩预算指标,突出投入有效性的考核,突出增收节支、节能减排和安全环保,提高重点工作考核力度。强化预算对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促进财务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编制和有效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企业集团财务一级集中核算管理,有利于加快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大企业集团财务一级集中核算对信息系统要求高,要求信息系统集成统一,要求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按统一的模板和统一的标准建设信息系统。要求尽量减少个性化和客户化服务。这一信息平台的建立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环往复、波浪推进、螺旋上升的持续过程。在建立一级核算体系时还要落实信息系统的配套投入,如企业内部网络、机房、办公计算机及各类自动化控制系统接口等配套设施,这些都是保证全面及时完成财务一级集中核算的必要条件,这有利于加快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

大企业集团财务一级集中核算管理有利于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大企业集团财务一级集中核算管理符合内部控制体系要求的统一流程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和架构。一级集中核算对于完成企业重要业务流程梳理,形成完整的专业管理流程规范,在重点领域如物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业务流程规范等,识别特殊风险,细化控制措施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企业集团财务一级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个别集团公司推行财务一级集中核算的运行情况来看,其积极效应已十分明显,但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盲点。财务一级集中核算形式下,会计人员脱离了各委派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很难详细了解情况;一个核算人员又同时负责多个单位账务,无力全局掌握每个单位业务细节,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有一定难度。具体说,核算中心实行大厅式作业和核算中心办公的工作模式,单位计划买什么,花多少钱,是否真正产生这项经济业务,单位在没有去核算中心报账前,会计人员一无所知。会计人员对单位资金的使用,只能在单位来核算中心报账时进行监督。这种监督只能称作事后监督。目前,核算中心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要做到账证、账账和账表三个一致很容易。如果三者不一致,微机就不执行下一个程序,并且电脑还会自动给操作者以提示。而要做到账实相符,则相当困难。单位报账时,会计人员只能根据单位报来的单据是否合法来判断。只要单据合法有效,不管单据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会计必须办理报销业务。所以说,财务一级集中核算后会计信息的质量得不到制度上的充分保证。

(二)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用户众多,目前用户管理也是分层次进行的,总部和地区公司分别管理本地用户,总部没有整个公司的统一的用户信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核算账户,集中办理资金收付,各单位的财务工作都主要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从目前各地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情况来看,都普遍存在着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过大,报账员在核算中心报账等候时间较长,部分单位领导不够理解,从而使单位与委派会计之间造成一些矛盾,特别是核算业务量较大的核算中心,这些矛盾更加突出。

(三)不能完全堵塞经费支出漏洞。由于大企业集团公司是上下游一体化的公司,业务单元内部、业务单元之间以及股份公司总部和地区公司之间有大量的内部交易存在,节约财政支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出发点。核算中心由于对单位的经济业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单位报来的票据只能从两个方面进行监督审核:一是看有没有单位领导的签字,是否与预留核算中心的印鉴相符;二是看单位拿来的票据是否合格。这种监督审核,实质上只能做到以单据论单据。如果上面两点都符合要求,即使单位用合法的票据套取现金,核算中心也无法控制,导致不合理支出不会减少,漏洞不能完全堵塞,腐败行为照样发生。另外,核算中心设备购置费、正常运转费和业务单位各种凭证资料的购置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四)核算中心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会计核算中心成立时间较短,各项规章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要求,所有内部交易只表现为企业内部资源的流动或再分配,某些方面已经制约了会计业务的发展,主要表现有:一是核算中心职能定位与会计人员职责定位衔接不紧。核算与监督、管理与服务是会计核算中心的基本职能,究竟谁是第一位、谁是第二位,实践过程中,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时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二是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会计人员坚持制度和原则的底气不足。三是控制会计人员的岗位风险缺乏长效机制。

三、大企业集团财务一级集中核算改善措施

通过对以上财务一级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这些问题进行如下改善:

(一)标准化管理流程的建立是财务一级核算的基础。目前,财务报告的层次为两级,地区公司既已经实现集中核算,实现了一个会计实体、一套账的标准化管理流程,地区公司总部可依据财务直接编制各业务单元及地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上报集团公司财务部,总部依据地区公司上报的财务会计报告,通过合并形成大企业公司各业务板块及整个公司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

为了满足集团公司总部直接生成财务报告的要求,必须制定严格规范的标准化体系,对生成财务所需要的全部内容进行标准化要求和设置,标准化管理流程的内容涵盖了业务板块、责任中心、会计科目、辅助核算等诸多内容。集团公司总部建立标准管理平台进行标准化体系的以及日常管理。标准化流程是首先制定标准化范围,制定形成标准化编码的规则,在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中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编码库,经过审批后,地区公司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申请使用,严格执行统一的标准化体系,若有变动需求,须提出申请,按流程进行审批。

但标准化体系的内容仅限于科目及部分辅助核算,各地区公司按要求在系统中进行设置时,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其他辅助核算的个性化设置,股份公司总部对标准化体系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地区公司只要能按股份公司要求出具财务会计报告,对关联交易等业务的核算方案可以不尽相同。

(二)复合性人才是完成一级核算的必要条件。庞大的财务一级核算系统建立,需要既懂计算机又要懂财务的复合性人才,才能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上,需要由“单纯型”向“复合型”转变。目前,会计中心财务人员知识水平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一是知识面偏窄,较少了解本专业之外的相邻知识和各类新型的边缘知识;二是有系统专业知识的人才比较少,有不少人尚未掌握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这就迫切要求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努力拓宽知识面,既要懂得财会还要懂管理,既要能操作会计电算系统还要懂“金财”网络运作,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还需掌握一定程度的外语知识,使其成为纵横均衡的“广深型”财务管理人才。

在财务管理人才中,首要的是一级财务核算系统管理员,系统的日常使用、维护、权限分配、初始化设定、地区标准化平台的建立等等都需要他们去管理、去操作,所以这部分人的培养对一级核算的成败起到了关键作用,对这部分人可集中强化进行几个月的培训。其次,是一般财务人员,这些人员是最初的操作者,也是业务领域的骨干,这些人员的培养,是完成一级核算不可或缺的。对于这部分人应进行分批系统培训,使其熟知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可吸纳他们在操作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对原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保证整个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三)建立健全预算体系,推行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有效的预算管理必然建立在三个流程有效运行的基础之上,即预算编制流程、预算评审流程和预算执行控制流程。计划和预算的价值与作用不在于计划和预算本身的结果,而在于计划和预算形成的过程。因此,预算管理的实质不在于预算书的编制,而在于预算流程的有效运行。

首先,必须制定明确可行的具体预算目标,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定额,如销售收入、利润、资金占用额等。目标要先进科学,符合整个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行动规划和各预算单位的实际。财务一级集中核算后,预算的编制更要提前、细化、精准,科学全面的预算体系便于管理当局、集团公司等准确了解、掌握成本费用的预计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成本。

其次,建立预算控制台账。在账务设计和改造中,要以预算管理为核心设置账务,要服从预算管理,每月要提供预算执行完成情况的数据,作为考核和分析的依据,要求各下属单位建立预算台账,进行自我控制,月末要与财务对账。

最后,建立分析和预算例会制度。财务一级集中核算后,各下属单位不再提前编制报表,成本预算的对比分析得以弱化。因此,各下属单位每月要对预算执行情况及差异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预算分析要逐层进行,分析结果逐级上报。同时,建立预算例会制度,定期召开预算例会,形成一种规范的调节机制,对预算及时调整,包括预算追加(减)的动因、时间、权限、原则、程序、方法等。

(四)全面掌控,做好资金的集中与分散。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应以资金管理为重心。财务一级集中核算后,在各单位财务自、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有利于资金的合理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同时也改变了资金管理分散,各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财务一级集中核算后,资金、债权与债务高度集中,内部银行不再存在,取消了通过内部银行控制各下属单位资金这一环节,对管理当局管理资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需要更精细、准确的资金预算,既要保障工资等固定性支出,又要确保施工单位的急需资金;二是面对债权与债务的高度集中,管理局要制定更为详细的资金回收及还款计划,既要加大资金回收的力度,又不能因资金不足无法偿还账款而延误施工生产,以此降低居高不下的资产负债率;三是做好奖惩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育龙.谈企业集团会计一级集中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实施[J].会计之友,2011.1.

[2]徐广金.企业集团会计一级集中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实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8.

[3]王岳.关于集团公司财务一级集中核算的探讨[J].会计师,2009.10.

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篇5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整体改进

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规模扩张、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转变的发展期,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已实现4%目标,教育经费从相对紧张到相对充足。4%目标实现以后,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将与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同样重要,教育经费使用的问责和督察等外部监管将日益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需要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不断提升教育经费使用绩效,以适应后4%时代的教育经费管理需求。本文通过分析4%时代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需求和新挑战,试图建立适应财务管理新需求,全面应对财务管理新挑战的整体改进策略体系。

一、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需求及新挑战

在新的以内涵发展为主线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指引下,高校财务管理的重心必须随之转移到服务和支持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上,转移到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上。为此,在经费不断增加和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创新发展的双重机遇和挑战下,特别是在4%目标实现后的一定时期内,如何优化内部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绩效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点,也成为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需求。财务管理在此需求实现过程中面临现行国家财政政策、现行财务治理结构、现有利益博弈格局、现有债务规模和现有资产利用状况的挑战,这些挑战制约着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影响了学校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国家现行财政政策对高校财务自的挑战

自2001年以来,我国教育财政进行了系列改革,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项目经费监管、财政经费绩效评价以及定额加专项经费投入等都对高校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强化了高校经费收支监管,促进了学校资金的规范运行;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政府对高校经费收支的过程性控制和结构性监管控制。但是,现有改革过分强调政府对学校直接的微观控制管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财务自,降低了高校财务的主动性和适应财务环境的能力,造成学校预算的财政依附性,学校财务管理缺乏适应性。同时,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中专项拨款比重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高校之间和高校内部发展的不平衡,造成部分高校出现“专项经费用不完,基本运转经费不够用”的现象,导致内部结构优化困难。此外,自2012年开始,我国颁布或将颁布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财会制度,新制度的颁布实施将在成本费用控制、财务监督、经费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也必将对高校现行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治理结构、财务组织建设,以及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等产生重大影响和挑战,对高校财务的整体规划能力和事先统筹能力、财务精细化和科学化提出更高要求。

(二)高校现行财务治理结构对学校财务体制的挑战

高校作为一个多利益主体组成的事业法人,同样存在委托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一方面,学校校级管理层(政府任免的校领导)与政府、债权人、学生家长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一致,学校校级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作出一些非理,如盲目扩大规模、盲目贷款、盲目高标准配备资产,重科研轻教学等,财务决策的短期化行为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学校校级管理者与下级管理者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一致,内部各级委托者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作出一些非理,如院系部门“人人抢资源,人人不关心资源”、“资源共享度低”等。因此,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效率的不仅仅是预算编制、财务分析、财务信息化等技术性手段,高校更应关注财务治理等财权配置方面的制约因素,重视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等财务治理结构对财务体制的挑战。

(三)高校现有利益博弈格局对支出结构优化的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在短期内实现了快速规模化发展,高校的经费来源更加多元化,经费支出内容更加复杂化,涉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院部、不同群体的发展和利益保障。在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期内,高校面临着广大教职工迫切需要提高工资待遇,广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后发学科迫切需要增加房产、设备、人才引进等投入以及优势学科需要继续做大做强的多重需求。按有无限定用途来分,学校经费主要分为限定用途(项目)经费(包括财政专项拨款、科研专项收入、专项捐赠等)和无限定用途经费(包括财政定额拨款、学生收费、学校资产经营收入、利息收入等)。无限定用途经费是学校校级层面的可自由支配财力,它首先需要满足保证学校基本运转的现有人员工资、水电消耗、医疗卫生、安保物业、学生奖贷助勤、贷款利息等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需求,剩余部分才可用于基建投入、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项目支出方面。在后4%时代,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政府、社会、学校等将更加关注经费的有效使用,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此情况下,现有利益博弈格局对优化学校内部现有支出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投入产生了更强的挑战。因此,面对新的形势,财政专项投入政策的调整、学校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的采用、学校绩效预算的实施等迫在眉睫。

(四)高校现有内外债务负担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在高等教育外延发展过程中,高校逐渐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部分高校还存在严重的挪用科研等项目暂时结余资金的问题。高校内外债务的形成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学校发展,但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利息支出和财务风险。“十一五”期间,中央到地方各省市都开始了政府化债工程,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化债政策,一方面从新增基建项目审批角度严格控制高校新增贷款;另一方面从部门预算管理角度要求高校制定化债财务计划,从学费及住宿费中拿出规定比例资金用于还本付息或经批准的新建基建项目投入。同时,随着高校债务问题的日益严重、收支两条线的深入推行以及政府政策的调整,银校合作方的银行逐渐加强了对高校贷款的控制,高校逐渐丧失了与贷款银行的议价能力和空间,丧失了新债还旧债的运作空间,部分高校或将出现贷款本息支付压力及内部资金运转停滞的风险。高校现有内外债务负担对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高校发展规模和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稳定,债务问题将日益严重。

(五)高校现有资产利用状况对学校资产管理的挑战

自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新校区建设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硬件投入建设,特别是在基建贷款投入和专项经费投入的推动下,高校土地、房产、家具、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数量和质量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很多高校固定资产规模都从当初的几亿元上升到几十亿元。但由于高校固定资产内部配置结构失衡、共享度低、责任成本考核机制缺乏以及财务管理、价值管理、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脱节等系列原因导致了“人人抢资源,人人不关心资源”的不合理局面,导致学校现有固定资产使用率低,进而造成学校每年需要大量教育经费投入到固定资产的更新、维护等方面,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校内对资源不合理配置的争夺。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调整,需要高校财务管理拓展管理范围和内容,要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将资产管理纳入财务管理范畴,财务管理不能单纯停留在资产的经费支出审核、价值核算和总账控制方面。

二、高校财务管理应对挑战的整体框架性改进策略

全面了解学校财务工作的内外部环境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是在新的以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创新发展为背景的学校发展战略下的财务工作必须面对的,也是新时期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变革的动力。高校需要从明确财务发展战略、夯实会计核算基础、转变预算管理办法、创新财务组织建设、优化财务治理结构、完善财务制度建设和强化财务综合信息化建设七个方面全方位改进财务管理。具体见图1。

(一)明确财务发展战略

后4%时代,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用好管好教育经费将更加重要。未来较长时期内,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优势学科和后发学科、教学和科研、学科发展和生活待遇之间对资源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资源供给与资源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体现在财务上即年度预算平衡和长期预算平衡问题、经费分配和有效使用问题。前者需要从战略层面确定学校财政政策和财务管理体制,后者需要从战术层面确定具体措施,而两者都需要学校明确财务发展战略。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在充分分析学校发展的机遇和威胁、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强化学校发展规划和财务战略的相互支撑。在充分分析和预测学校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经费筹集和经费支出需求后,高校应站在“大财务”的顶层,确定学校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克服当前学校财务管理的短期化弊端。

(二)夯实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是学校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的及时性、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将大大提升财务信息质量,提高财务服务效率和效果,增强财务监督和财务分析能力,保障教育经费有效使用。为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夯实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首先,夯实会计原始凭证要素,严格会计原始凭证要素齐全;其次,根据学校经济发展和内部管理需求,改进项目设置和科目设置,在满足财政预决算管理和专项经费管理要求下,根据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制,优化项目设置和科目设置;再次,按照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统一会计核算主体,改会计委派为集中核算,增强成本费用核算和归集,在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领导、统一核算下,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全面性;最后,改进会计核算服务和监督手段,推行网上预约报账、网银支付和公务卡,提高会计核算服务效率和会计监督力度。

(三)转变预算管理办法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具有经费配置计划和控制的双重功能,起着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重要作用。为提升学校部门预算与学校综合预算的协调性、增强学校预算自主性、可持续性和透明性,充分发挥预算在学校整体发展过程的财务保障、财务导向和财务控制作用,高校在预算管理上应做到如下几方面的转变。第一,转变预算管理理念,将学校发展战略、学校发展特点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规划贯彻到年度预算管理理念中。第二,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将年度预算编制向中期预算编制发展,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一体化,克服单纯编制年度预算的短期行为。第三,调整预算经费分配重点,调整预算经费分配结构,将经费配置重心转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方面,在预算编制时应将增量经费切实向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实践等环节投入,逐步压缩“三公经费”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比重。第四,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加大审计、监察在学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跟踪审计力度,弥补财务审核着重关注会计事项手续完备、票据合法的缺陷,更加注重预算执行的真实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第五,加强预算执行的财务考核和分析力度,拓展财务决算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完善的年度、学期和月度财务预算执行分析报告体系,逐步提高专项经费执行效果分析力度,加大学校经费支出中的经济事项和功能事项的考核力度。第六,实现专项经费预算的全过程管理,将专项经费预算纳入学校综合预算统筹考虑。专项经费具有政策性强、专款专用、专项申报、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与学校部门预算和学校综合预算、执行预算相脱节、相分离。为此,高校应根据专项经费申报使用规定,从学校全局发展的角度,以学校财务为主导,全面主导专项经费的申报、使用和考核,改变专项经费部门化的现状。

(四)创新财务组织建设

为更好地发挥财务组织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财务决策职能,高校首先应完善财务组织机构设置,按照财务与会计职能的差异,根据财务与会计的“二元”理论,优化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职能关系。其次,进一步充实和整合学校财务组织机构内的预算管理、价税管理、国资管理等科室建设,不断拓展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适应高校财务从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经营型财务发展的需求。再次,进一步改革会计核算中的会计委派制为集中直接核算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会计核算信息化手段,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全校会计核算工作。最后,应进一步充实财会人员配备,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职称、职务“两条腿”成长成才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广大财会人员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优化财务治理结构

学校财务工作不仅仅是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政治工作,每年经费预算的内部讨价还价式博弈就是最好的佐证。完善财务治理结构和内部经济责任制,优化学校财务事项的决策、执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权与事权的合理配置,实现学校整体利益最大化。高校首先应进一步强化校长负责制,明确在党委领导下校长对全校财经工作负总责的体制机制。其次,全面及时深入推行总会计师制度,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领导的财经小组集体讨论制度,为校长、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最终决策提供决策依据。最后,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学校经济事项的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制度,所有涉及经济事项必须预先经过学校财务部门的统一审核,严格按照财务部门、总会计师、校长、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的议事流程,严禁跨流程办理。

(六)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已颁布实施,在促进和保障高校财务管理上台阶上,大学内部建立体系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自主性和及时性的内部财务制度显得重要和紧迫。从制度建设原则上看,高校财务制度建设应坚持以国家有关教育财政法规制度和政策为依据,在充分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制度的基础上,从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坚持财务制度建设与学校业务活动的联动,保证财务制度建设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符合学校内部管理需要,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从制度建设体系上看,高校应结合学校财务管理内容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在充分分析学校财务管理内容的基础上,从纵横两个角度体系化规划制度建设框架。纵向上要从财务制度建设、财务操作规程建设和财务服务指南建设等层次由粗向细、由顶层到具体;横向上要从基本财务管理体制、基础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经费支出管理制度、收入及分配管理制度等方面细化。从制度建设过程上看,高校成立由财务部门牵头的制度建设小组,通过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紧密配合,在全面整理国家相关管理制度和学校现有内部财务制度及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财务管理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差距,拟定学校财务制度建设体系框架,明确制度保持、制度修订、制度增补的具体内容,明确内部分工。

(七)强化财务综合信息化建设

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仅局限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只对有关符合会计信息确认条件的交易及事项进行采集和储存,不包括引起会计信息结果的非财务信息。同时,高校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部门信息系统,以及业务部门信息之间存在信息不共享,造成高校财务分析预测、财务决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共享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按照URP管理要求,高校财务综合信息化系统包括核心层、紧密层和业务层三个方面。其中,核心层包括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紧密层包括工资发放信息系统、酬金发放信息系统、学生收费信息系统、资助发放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银行对账系统、网上查询服务系统等;业务层主要包括学生宿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水电管理系统、医疗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服务管理系统、公务接待管理系统、差旅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实习管理系统等。为此,高校要以财务信息为中心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与学校管理一体化。按照“大财务、大管理、大服务”的思路,以财务部门为牵头,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从价值管理角度对学校人事管理(含人才工作)、资产管理(含对外投资、资产出租)、教务管理(含课酬)、科研管理(含科研收入)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纳入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各相关部门仅仅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信息资源的利用者,克服当前各部门各自建设自己的业务信息系统,各自掌握相应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标准、信息质量、信息内容、信息及时性方面的差别,保证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统一,通过基本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实现各项经费收支及其业务动因控制、决策监控、分析考核等全生命周期的流程管理整合,将经费监管提前到业务监管阶段。

尽管后4%时代,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着国家财政政策对学校财务自的挑战、财务治理结构的优化对财务体制的挑战、现有利益博弈格局对支出结构优化的挑战、内外债务负担对学校财务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资产利用状况对资产管理的挑战等诸多挑战,但这同时也是高校提高教育经费绩效,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一个契机,而高校财务管理整体改进策略框架体系的建立将有效帮助高校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范英杰.“二元制”财务机构设置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7-81.

[2]赵善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建设[J].财务与金融,2010(6):57-60.

[3]乔春华.政府委派公办高校总会计师研究——二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J].中国总会计师,2011(1):82-85.

[4]乔春华.高校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配置研究——三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J].教育财会研究,2011(4):3-10.

[5]康智云.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理念创新[J].财会研究,2011(5):41-43.

[6]陈淑梅,黄钟慧,张治坤.北京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时间和经验[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1).

[7]邱升齐.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J].财会通讯,2011(23):67-68.

[8]鲍成中.后4%时代:我国教育经费的保障和利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2(9):9-12.

[9]顾芳.关于高校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12(2):15-17.

[10]叶青松,陆莹.对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3下):119-121.

[11]伍松涛,李善民.高等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路径选择——基于大学内部财务管理视角[J].教育财会研究,2012(3):10-15.

[12]李丹.中国高校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2(4):23-28.

[13]刘涛.现阶段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2(11中):20-21.

[14]李庆河,程志.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会计之友(上),2012(12):114-116.

[15]李现宗,毕治军,颜敏.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68-73.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中班上学期个人工作计划(收集2篇)
  • 下一篇:审计与会计论文(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