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云课堂;审计基础与实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246
1引言
“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就是为了满足培养审计助理职业岗位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但是,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应试轻能力的痼疾,甚至有些院校认为审计无用而大幅缩减审计课时,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从事审计助理工作入职过程缓慢、学校的教学与职场的审计知识与技能运用相脱节的现状,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择业和就业。因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革传统的“审计基础与实务”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2原有“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一方面要为会计专业的人才提供必要的审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助理岗位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提供基本的审计技能。而不少院校开设审计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仅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审计理论知识,而非专业的审计技能。
22课程课时少,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目前,大部分高院校没有开设审计专业,而是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里开设“审计基础与实务”这门课程,有的院校将其定为专业核心课,有的则定为专业选修课,安排的授课课时也各有不同,大多是安排在一学期,每周2-4节课时不等。从这样的安排来看,通过一学期的短短64节课时就想让学生掌握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技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审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只有在掌握审计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案例练习,配上审计单科实训,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目标。
23重会计考证和技能比赛,轻审计教学
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的重头戏在于考证和技能比赛,以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和初级会计师证书的取得比例作为最终的目标,以培养拔尖人才参加全国、省市会计技能比赛获奖作为招生的宣传、炫耀的资本,学生自然也是对考证课程、技能比赛课程分外重视,而审计课程曾一度被会计专业边缘化,课堂上简单介绍审计基础理论,没有配套的审计实训课程,更没有审计模拟实验。笔者调查得知,有的院校领导居然认为“审计无用论”,原因是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人数很少,殊不知,审计学好了,对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会计岗位的专业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4教学方式方法不灵活、教学手段单一
不少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死板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就合班授课,一个老师管百来号人,加上很多高校毕业出来的年轻教师缺乏审计实战经验,只能照本宣科,没法提供生动的审计案例,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来就不爱学习,对于枯躁的审计理论更是不感兴趣了,一学期学下来,学习效果非常差。
25教材滞后,教学考评制度随意性大
市面上的大部分审计教材的编写都是理论性较强,每一章节没有案例或仅有少数案例,教师在上课时引用案例不足,或者案例都是源自国外的引用,让学生感觉非常遥远,这样一来,授课就成了形式,为了会计专业课程的完整性需开设审计课而开设,不少院校将审计课定为专业选修课,而非必修课,任课教师对于选修课的考评随意性大,以开卷考或者非考试形式随意考核,而不以学生掌握了多少审计技能为考察对象。
3基于云课堂在线教育的“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的改革思路31教学手段上引入云课堂在线教育
基于云课堂在线教育的“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改革思路的亮点是教学中引入了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云课堂是目前兴起的一种教学平台,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以教师创建的课程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移动设备上的课程学习、消息推送、课件、视频、资料、测验、讨论服务。任课教师在云课堂的电脑端界面创建“审计基础与实务”这门课,将班级学生加入进来,将一些PPT课件、视频、音频、图片、文档等资源上传,及时分享给学生,学生在手机上下载云课堂App,就能随时随地学习,也激发了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慢慢把学生的手机变成学习工具。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下次课的课件、视频,课件中穿插前置作业,教师在预留前置作业时,可考虑将审计的基础理论、方法包含进去,也可布置一些讨论题,比如销售与收款审计的关键点是什么,让学生在看了课前资源后直接在平台上提交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观看了视频的方法就是看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然后教师分析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而决定怎么安排课堂时间。如果前置作业完成得好,教师可不再重复讲解枯燥的理论,而是把时间腾出来分析有趣的审计案例,通过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互联网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使得教学不仅仅是学校、教室、黑板、粉笔,一切皆可线上。
32“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的设置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是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导向,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方向为基础,以培养实用性、应用性的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审计实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注重工学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审计实际动手能力、审计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
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改革,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审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审计实践能力培养,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更好适应审计工作岗位夯实基础,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择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改革“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下,以注重培养学生审计实践技能的前提下来设置审计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把审计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尽量前移至云课堂平台以课件、视频形式自主学习,课堂上增加审计实务的操作,更加注重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审计职业的兴趣,按照表1所示进行审计实务课程内容的改革。
34建立以学生审计实践工作能力考评为核心的审计实务课程考评制度由于审计课程的特殊性,适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而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根本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基于高职院校培养审计人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宜建立一套以学生审计实践工作能力考评为核心的审计实务课程考评制度,云课堂平台上有签到、讨论、头脑风暴、提问、测验、作业等功能,可充分利用起来。可设定审计课程成绩=一键签到3%+课堂表现7%+讨论(头脑风暴)10%+提问10%+课堂测验10%+期末考试60%(理论成绩30%,审计实务案例分析30%)。
35加强审计学课程的教材建设
按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在坚持“理论够用”、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的方向的基础上,加强审计实务课程的教材建设。在参考国内外优秀审计学本科教材和高职高专优秀审计实务教材的基础上,在参考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上,以新颁布的审计准则为基础编写一本以审计实务为主的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色的审计实务教材,为高职院校计实务课程的改革打下基础。
36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建立以“工学结合”为主的审计实务人才培养模式按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逐步建立一批以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和国有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企业,不断拓展合作的宽度和深度。将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和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审计实务课程的感性认识和审计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珊珊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4(2).
关键词:审计学;教学改革;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F239.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审计专业是各个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学院所必设的专业,而《审计学》又是审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开设《审计学》这一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审计体系,了解审计工作的目标和方法,学会审计报告的编写,使审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上手做与审计相关的各项工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审计学》为审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作用,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审计课程之后依然不清楚审计学的体系。因此,本文基于民办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结合本人这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从四个不同角度分析审计专业《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审计学》课程在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审计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同时,《审计学》课程也是目前各个高等财经类院校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对学生毕业以后从事有关财务类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审计监督也渐渐发展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二、《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审计学的理论方法不同于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财会类基础学科,审计学里面没有数学计算,也没有分录的列示,主要是理论和注册会计师准则的应用,也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的后置学科,审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会计基础,才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各高校的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企业审计人员标准的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审计学的教学大多数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应用实践教学,只是填鸭式教学的讲解法条,很少讲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在审计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标准上建设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等实用方面的适用性。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审计学的教学手段不灵活,教学方式单一、互动性差,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同时,审计理论相对比较枯燥,大部分学生听课兴趣不高,这也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审计课程的兴趣,学习难度加大,难以理解和掌握审计知识,没有探究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的热情。
(三)教师队伍实践经验欠缺
由于民办高校资金欠缺的问题,导致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比较拨弱,教师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学历普遍较高,理论知识扎实,但是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民办高校的审计教师也有相应的问题,许多教师对于具体审计实务操作了解甚少,多数认知来源于书本。在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理论讲理论,甚至于照本宣科地讲述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实际审计工作的具体审计案例结合起来。
(四)成绩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期末缺乏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大部分的考查仍只采用笔试,仅能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水平,忽视了对审计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利于实现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目标,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疏于对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的
目前,我国除了经济供给侧改革外,在教育行业也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即争取努力为企业提供实用型人才,针对目前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中小企业中的审计人员职位,在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上,除了要体现整体性和递进性,保证知识架构的完整,同时要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发展逻辑,还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实际审计操作能力为主线,通过引入典型企业比较成熟的全套审计业务流程的模拟操作,带领学生通过操作整个流程熟悉审计方法,甚至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增加审计报告的形式作为考核手段之一,让学生彻底掌握审计实践操作流程,为今后的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讲解为主,虽然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传授知识最大化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强迫性的缺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思考,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审计学的主要知识体系。例如应收账款审计的讲解时,就可以找相关的审计案例直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质性审计程序操作,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学生自己审计完应收账款后,可以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虽然在审计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问题比较多,但一旦完成就会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把握就更深刻、更准确。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弥补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实际审计工作经验的欠缺,高校应注重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实践教学能力。可定期组织对审计师资队伍进行教学能力考核与培训,积极促进教师团队深入市场开展调研工作。努力建立与政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合作,安排审计教师到企业开展社会实践,了解实际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有效改善实务经验欠缺的情况,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在提高现有审计教师素质的同时,高校应当积极引进具备审计实践能力的教师,通过将审计实践经验与审计理论进行有效结合,促进授课水平的提高。
(四)科学安排考核方式
可以将传统的期末仅仅笔试考查课本知识点形式改为由随堂案例作业、课堂分组讨论、审计报告编写、审计软件应用等考察方式相结合的形式,突出审计专业的应用式教学目的。整体的考核内容应结合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同时紧紧围绕审计专业的各个主要知识点展开。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e极性,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审计学》是审计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是学生们进行后续专业学习以及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各民办高校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对审计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审计学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审计学的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审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凌云,郭焕书.就业导向下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设想.财会通讯,2010.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企业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如何让学生走出校门后迅速适应企业的相关岗位需求,与本科生在就业竞争中占有独特的优势,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审计学基础》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和核心课。该课程讲授了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一门较高层次的课程,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既是帮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也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审计学基础》课程,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现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本文中着重探讨基于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审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课程培养目标
《审计学基础》的培养目标首先应满足向社会培养基层会计、审计岗位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其次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本课程的目标应确定为培养综合素质过硬,既有会计知识,又有审计、税务知识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审计学基础》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审计工作环境和职业道德,认识审计实务工作的情况,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根据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学生的工作去向主要有:第一、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第二、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助理、税务稽查助理的工作;第三、自主创业。如果从事会计工作的话,虽然不直接参与审计工作,但是会计工作会面临审计工作的监督,所以会计必须知道审计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如果毕业生直接去向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助理等工作时,审计也就成为他们必需的技能了;假设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更需要掌握审计知识,否则无法应对社会各界的审计活动。
通过学习《审计学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全盘账务处理能力,具备一定的审计职业分析和判断能力,具备处理审计实务的相应专业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审计学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创新意识、诚信的个人品格等。
二、以审计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按照注册会计师实务工作中的项目组分工进行的。初级的审计学课程要向学生讲授审计的方法、审计的基础理论和审计实务。具体而言,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审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概念和作用、审计的对象、审计的目标、执业准则、职业道德规范、法律责任和审计方法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初步的审计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审计的基础理论,包括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风险、审计抽样技术、内部控制及评审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审计理论结构。第三部分是审计实务,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存货与生产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以及审计报告、验资与资产评估。《审计学基础》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按照注册会计师实务工作中的项目组分工进行的。通常,现在的审计实务工作,需要将企业财务报表内容与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评估、测试和实质性审计程序相结合,分为五大循环。这种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务工作完全吻合。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及时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真正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在讲解每个循环之后,还要辅助于各个循环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写练习。这样使学生对审计程序、方法等枯燥的理论和具体的工作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科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传统
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而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已完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转变。除课堂讲授外,大量地使用以下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果教师只讲授基本的审计理论和方法,
学生心中只有枯燥乏味的印象,很难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法是以大量的上市公司审计案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这些个案的企业的某一事件或某一方面的深入剖析,解释审计基本问题,深入分析了审计案例造成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比如在讲授“独立性”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或发放纸质资料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美国安然公司审计案”,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后为案例讨论进行准备,如“详细阅读案例资料,然后列出体现安达信独立性存疑的描述。”“如何违反了独立性的原则?”“课后收集与独立性相关的案例。”……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派出代表进行阐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评价并归纳总结。
课程中大量案例的运用,既紧密联系了国内外审计实际,也使学生增加了动脑、动手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审计相关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了学生的审计判断、分析能力,最终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审计实务部分的销售与收款循环为例,第一步,在项目开启之前,由教师按审计方法、审计程序设计好项目资料,并提前一两个星期将资料发给每一位同学熟悉;第二步,学生分组,对项目的开展与实施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制订审计计划。第三步,利用实训室资料或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实施审计,让学生体验审计工作各岗位的业务处理过程,熟悉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和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道德,编制与该循环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第四步,由教师对学生的审计过程和结果以及团队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去了解审计业务。让学生感受到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实质是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书面证明。教师为实验的设计者和评价者,而实施和组织者由学生担当,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的激励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
(一)传统考评方式的缺陷
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这一种形式。考试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只需要在期末时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即可通过考试。这种方式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进入实际工作状态时却无所适从。
(二)丰富课程考评方式
目前多数学校相关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采用“平时”+“期末考试”的方式。要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培养目标,就应该丰富“平时”和“期末考试”的内涵,并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占60%-70%。考核的重点应落在学生学习过程上。“平时”的内涵包括课堂表现、项目报告、案例分析、社会实践、课堂讨论、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而期末考试也应该形式多变,闭卷或者开卷,或者小组讨论完成一份审计报告的撰写。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打造多元化的教学团队
审计实务工作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岗位,对学生就业后的职业要求较高,对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就更高了。要求从教的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
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可以承担实训教学的教师。而且审计方面的知识更新快,因此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可以紧密与各大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稳定联系,也可以成立实体的会计师事务所,由教师带着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开展真实的工作。教师的任务不光是教学,还应该有足量的时间去参加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不断提高他们的审计实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