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新农村建设规划(收集5篇)

时间: 2024-06-28 栏目:办公范文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1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中村镇;规划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镇规划即提高农村构筑物、建筑物、开放性的空间、绿化和道路等实体物质所构成的整体视觉的效果。目前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了工作的重点,并且积极的展开了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村镇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提高新农村的建设中村镇规划的质量。

1.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推进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城镇规划的工作。科学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且城市发展和建设都离不开合理科学的规划,农村发展和建设也更离不开科学规划的正确指导。村镇规划是由政府来指导调控的城乡发展和建设的首要手段,包括: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的职业和社会管理等等。村镇规划具有保护公共的利益、协调社会的利益和配置空间的资源等重要职能,不仅对其有着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影响,也对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通过合理科学的村镇规划可以真实的了解到村镇所存在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农民的意愿,进而推动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并保证新农村的建设能够符合其实际发展的需求。因此,只有村镇规划先行,新农村在建设中的各个工作才可以做到有序展开、有章可循和科学发展。

2.村镇规划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1、村镇规划缺乏技术标准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关于村镇规划的过程中相关指标就只有一个,那么就是为国家制定总体的标准。这个标准的技术规定最主要的就是针对农村的建设,因此这样的标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很多村镇规划在采用了这个标准里的技术规定和内容后,不能全方面的发展。在采用这个标准的同时,大部分农村也采用了城市建设规划技术的标准和内容,这样的双重标准方式导致了新农村在建设过程中,村镇规划形成比较混乱的局面。

2.2、村镇建设中基础设施还是不完善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村镇兴建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城市中,基础设施更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保障了社区基本服务,也使小区更具功能性。而且村镇的建设规模都要小一些,布局也不集中,因此村镇的现状虽然在建设之后有了改善,但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比方说村镇或者是小城镇中对于道路来说铺装路的比例还是较低,对于垃圾处理来说设施还是不彻底,对于给排水设备来说设施还是不完善,更不用说一些城镇中还没有污水处理厂。

2.3、村镇规模较小、管理力度不够

部分农村的村镇规模较小,产业发展较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且布局也较分散。农业人口在农村人口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城市化气息也非常淡薄,农村经济积蓄的功能也较低,环境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善。此外,较多农村在建设中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较弱,对农村建设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普遍不高,导致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面貌也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3.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策略

3.1、注重人文环境

乡镇规划建设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村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乡村规划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力求在旧村落改造中注意保护原来风貌,保留原有建筑形式,一定程度上延续旧村落的历史文脉,使得建成后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乡村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3.2、切合农村实际

当前村镇规划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照搬城市规划的内容,严重脱离农村实际,造成农村像城市,城市像农村,缺少农村固有体貌特征,不可否认城市规划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村镇规划的发展,它的理论内涵,它的理论方法及基本原则至今为村镇规划所沿用,但它毕竟不是村镇规划,就中国的农村而言,它具有于城市不同的发展道路,具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适用条件。因此,村镇规划的编制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要更多地体现乡村特色和当地的自然风貌。同时,在村镇规划编制中要充分地尊重当地的民俗风情,要适应当地的传统社会文化。

3.3、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规划

新农村的建设中,城镇规划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前提,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科学的规划,并结合当地城镇整体的规划及经济发展的情况,选取相应的新农村的发展模式。结合农村实际的情况,分析出村镇建设的发展优势及劣势,并对优势方面进行推广,对劣势方面进行改善,以此来积极调整村镇产业的结构,确保新农村能够有特色并持续性的发展。

3.4、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村镇规划时要关注到生态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要重视长远的发展,也不应该忽视当前的利益,立足于现状,对未来进行充分规划,还要科学地制定出适合当地以及周边协调发展的并且还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村镇建设的规划设计,要使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匹配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善于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进行充分利用,确保不会造成浪费现象,还应避免对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分不清主次的恶性的结果。尊重社会的各种规律,建造一个新型的和谐可持续村镇。

3.5、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农村公共建设对提高其环境的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应该对农村进行整体的贵哦花,从而体现出公共设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并且不断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的水平和农村环境的质量。同时,还应制定出维护公共设施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确立监督的主体。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和配置虽然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在完工之后对其进行的维护和安检,才能够提高公共设施的质量,并延长其使用的周期,进而确保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

公共设施的建设重点应放在对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设施上。农村的公共设施应该配套齐全,才能够满足农村居民娱乐、购物和出行等日常生活的活动;道路交通的设施应该与附近道路交通的网络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便利交通的体系;通过绿化景观、爱护植被、设置景观物等方式可以美化环境,大大提高了居民在生活方面的质量;此外,还应积极的完善排水系统和环卫工作。

结束语

为了将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的更好,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做到重视对新农村在建设中的必要性进行适度宣传,带动农村居民对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进而确保新农村的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同时还应加强对村镇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进度,并调节好农村和城市基础保障的体系,让农村居民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建设新农村的意义所在。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还应积极分析目前村镇规划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进而确保村镇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莉,贾艳峰.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8(23):28-30.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2

(征求意见稿)

“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由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了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规划。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建设目标。

——生产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县的农村经济结构调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自然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和充分利用,构建高效生态型农业发展格局。逐步建立完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大力推行豆麦杂、豆薯杂、豆米杂等轮作模式,扩大无公害、优质作物面积。重点围绕农、畜、山特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开发和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提高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到20__年,农村一、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由20__年的79%∶8.9%∶12.1%调整到59%∶18.9%∶22.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89.1以上,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提高到43,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渔业总产值达1206万元,年均递增5.8;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

——生活宽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到20__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实现45316.2万元和5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2,其中非农产业收入达到35以上。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生活比较宽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期末,农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1.5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救助比例和标准,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逐步形成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乡风文明。“十一五”期间,全县各乡(镇)行政村全部通沥青和水泥路,建设通村公路537.2公里。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6.7以上。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十一五”期末,全县4500农户普及清洁能源。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进集中办学,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双高”普九工作。巩固提高农村教育“普九”成果,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5年,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具有非农产业技能;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以上;卫生乡村达标率75以上。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鼓励扶持农民建立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电影放映队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文艺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十一五”期末,全省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覆盖到所有乡镇。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

——村容整洁。治理乡村环境。实现村屯四旁绿化,鼓励农户庭院美化,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态舒适的新乡村。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规划到村、到屯,并与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新农村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纠正和整治违反规划私批滥建行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管理民主。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形成家庭和睦、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诚信守法的新风尚。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遵循的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试点先行、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按照市场供需关系,确立重点发展项目和产业调整方向,避免盲目性和趋同性。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相结合,着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坚持群众自愿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用政策、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产业结构,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积极向上争取和增加财政投入,重点向主导产业倾斜,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农民按标准生产。加强场县联合共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农业标准化覆盖面。20__年,全县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十一五”期末,全县实现90万亩的标准化种植。养殖业标准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发展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饲养场,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十一五”期末,全县实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农户占50以上,力争规模化养殖比率达到70以上。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扶强扶壮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资源优势引进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参与我县农、畜、山特产品加工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坚持不懈地推进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十一五”期末,争取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牵动农、畜、山特产品基地面积160万亩,基地农户户均增收2500元。

(六)继续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加快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扩大认证数量、开发总量和加工规模。“十一五”期间,创建绿色食品基地11个,基地面积达到60万亩。新增无公害食品标识10个,有机食品标识7个。全县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1万吨;创建北药生产基地12个,北药种植和改培面积达到12万亩,完成4个北药基地GAP认证,生产总量达到20__吨。全县种植业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80,粮食产品优质化率达到85。

(七)加快发展外向化农业。广泛开展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全省对俄经贸战略升级为契机,依托口岸优势,加强对俄农业劳务合作,建设粮食、蔬菜、畜产品对俄出口基地,开发俄方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化农业。“十一五”期末,建设粮食、蔬菜、畜产品对俄出口基地3个;全县赴俄农业劳务人员300人,开发俄方土地10万亩,创收达到2200万元。

(八)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形式,重点推进院县共建、场县联合,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搞好良种繁育与推广、农作物标准化种植以及科技入户等项目。重点建设3个县级科技示范园区(__乡、__镇、__乡),6个乡级科技示范园区,建立9个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确立9个标准化种植辐射区,不断增加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示范项目,全县农业科技示范户要达到30。

(九)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重点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沼气“一池三改”项目,建成生态家园示范村9个、示范户4500户。

三、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十)挖掘种植业内部增收潜力。坚持走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转化增值的路子,重点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增产增收。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以优质大豆为重点的粮食作物、以北药为重点的经济作物以及饲草饲料作物,提高种植业效益。20__年,全县优质大豆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单产达到145公斤。搞好农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十一五”期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

(十一)做大做强畜牧业。以绒山羊养殖为重点,积极推进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增强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一是做大做强绒山羊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到20__年,全县绒山羊饲养量达到60万只,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规模养殖户2800户。二是推广普及科学养殖技术。重点做好绒山羊、肉牛、奶牛、生猪、蛋肉鸡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工作。加大畜牧综合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培育典型示范户、树立科学养殖示范场(户)等形式进行推广普及,达到缩短饲养周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畜禽生产能力、提高养殖效益目的。三是提高良种畜禽覆盖率。大力推广应用畜禽品种杂交改良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逐渐地扩大全县良种畜禽覆盖率。“十一五”期间,畜牧产品优质化率达到65。四是加强畜禽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防疫网络建设,配齐乡村防疫人员。重点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工作,突出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免疫注射、监测工作,免疫注射率达到100。同时,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预机制,开展畜禽常规免疫、消毒灭源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十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面推进劳务对接,坚持出国劳务、异地就业、小城镇吸纳、开辟新产业四路并举,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空间,壮大劳务经济。“十一五”期间,新转移及输出农村劳动力7000人。到20__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率达到50以上。一是强化劳动力培训。以国家“阳光工程”和省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为载体,发挥职教中心、农广校、农职高中等培训基地作用,有组织开展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十一五”期间,完成引导性培训1.9万人、技能性培训0.7万人。二是建立劳务输出基地。重点在俄罗斯建立输出基地。同时扶持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副山特产品深加工企业,增强就地转移吸纳能力。三是落实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工优惠政策,深化维权工作。成立农民工维权组织和农民工协会,开通维权电话,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十三)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加快贫困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改善贫困村屯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的素质,开辟增收途径。加快贫困村道路、卫生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提前完成沪嘉乡福庆村、福阳村等5个省级贫困村的脱贫任务。全面开展救灾救助活动,解决好农村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到20__年,绝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50元,相对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060元以上。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十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通过招商引资、联大靠强、引进龙头企业等措施,以农产品、矿产品、林木产品资源精深加工作为项目开发的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扶持世界生态村、丰实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神龙刺五加加工厂、畜禽肉类速冻加工厂等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及企业知名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依托口岸优势,重点发展边境贸易以及对俄旅游。“十一五”期末,全县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7以上;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

(十五)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重点搞好试点村镇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构建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体系,积极发展旅游、物流、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引导各类企业和农产品向小城镇扩张,引导农民向城镇流动就业,增强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全面提升小城镇人气,打造经济强镇。“十一五”期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

五、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十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坚持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重点搞好__乡__、__乡__1260公顷小流域治理面积。全县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73公顷。加强农机化建设,加快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万千瓦,全县新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12个。加强土壤肥力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防治化肥、农药、农膜、废水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十七)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形成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县建设通村公路537.2公里(四级)。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农村供水、排水等设施建设,优先解决污染等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县要新建饮水井25眼,解决25个村屯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6.7%。启动环境整治工程,突出搞好改路、改厨、改灶、改厕和改圈,做到垃圾、粪便集中存放,污水通过明渠、暗沟排放,柴草垛不入村,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和面貌。

(十八)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全面启动“康居工程”,推进农民住房砖瓦化。组织设计一批平面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房设计方案,向农民免费提供设计图纸,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新型住宅。同时,依据村镇建设规划,有计划地撤并50户以下的自然屯,加快推进城郊村、镇中村以及中心村的社区化建设和改造。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引导农民向中心村、小城镇聚集。“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住房砖瓦化率89%。

六、发展公共事业,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十九)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进集中办学,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优化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懂经营、会管理、多技能的新型农民。“十一五”期末,农村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

(二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做到常态化,重实效。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继续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建立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十一五”期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以上,卫生乡村达标率75以上。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二十一)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强化乡(镇)综合性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培养农民文化队伍,大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二十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向低保制度转轨。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的医疗救助范围。加快敬老院整合改造步伐,提高集中供养比例。积极探索对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十一五”期末,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比例达到80以上。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二十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深化乡镇职能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编制只减不增,努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是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健全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落实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政策,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加强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扩宽就业安置渠道,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三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改善资产质量,加大支农信贷资金规模。强化农业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大力培育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民发展资金互助组织。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帮助农民化解自然风险。

(二十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运行行为,保障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经纪人队伍。到20__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0个,农村经纪人队伍达到300人。

八、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农村和谐社会

(二十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围绕农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__*”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到20__年,全县省级“五个好”乡(镇)党委达到50%,市级“五个好”乡(镇)党委实现全覆盖;村党组织省级“五个好”村党组织达到10%,市级达到60%,县级实现全覆盖。继续深入开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评选工作。到20__年底全县享受每月元津贴待遇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达到18名。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20__-20__年全县农村基层干部实现轮训一遍。继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加大农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力争把60%的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积极探索改革农村党组织设置形式,20__年,全县60%的村党组织要有“支部加协会”等形式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0__年党员电化教育网络实现全覆盖。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20__年,建设青年产业示范基地10处,力争培养各级各类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经纪人、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30名。

(二十六)加强民主制度建设。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20__年,全县个乡镇和80%的乡村达到示范单位标准,进一步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探索和推进乡(镇)一级直接选举,加快农村民主化进程。

(二十七)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成立县级普法讲师团1个,乡(镇)普法讲师团9个,到20__年举办农村普法培训班90期,培训人员4500人。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到20__年全县市级以上安全村总数所占比例在78.1%的基础上,每年递增2%。

(二十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农村的文明程度。20__年,全县农村七星级以上文明户比重达到60。创建省级文明村标兵3个,省级文明村7个。市级文明村达到40%。发展家庭经济和创建学习型家庭相结合,树立50个“美在农家”创建典型。加强农村团组织建设,每村组建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文明村创建活动。

九、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十九)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新农村建设工作。要选派干部进驻乡村,指导帮助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要明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任务,建立责任清晰,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3

按照《zzz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文件》(z农领发[2007]9号)精神,经过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确定六间房村为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村,并制定从现在始到2010年发展特色村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zzz村距zzz子镇政府所在地东偏北方向5公里处,全村地域总面积16898亩,有2个自然屯,405户,1627口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2787亩,土质肥沃,适合粮食生产,年产粮食1.5万吨。近年来,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大修农田水利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水稻生产,总面积达到6000亩,是著名的水稻专业村,优质大米畅销全国,正在申请“绿色产品”证书;大量粮食生产带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村有水稻联合收割机台,有水稻插秧机台,有小四轮台,有链轨拖拉机台,有灭茬机台,有脱粒机台,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被zz市政府命名为“农业机械化专业村”;该村林业发展也比较突出,现有林地2500亩,去年与zz村一起被命名为“万树村庄”;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140元。该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高赵公路横贯东西,油路建设正在进行,已经实现“五通”,即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自来水、通宽带网,今年初被确定为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县三级有关会议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建设,同时大力发展以小区为主的现代化养殖业,以特色产业强村、农业机械兴村、生态建村、依法治村为抓手,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在2010年底,把该村建设成为以优质水稻生产和养殖业为两翼,以农业全面机械化为牵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村、示范村。

预期目标:到2010年,要实现生产发展,突出特色,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全村无公害水稻面积达到6000亩,养殖小区要达到3个,农机总数量要达到400台套,农业增加值达到80万元,年均增长10%;人均收入要实现6500元。要实现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文化设施齐全,乡风文明,民主法制健全。

三、实施步骤

坚持一次性规划,分步骤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高标准建设。

2007年(启动阶段):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特色村详细规划,做好宣传动员,完成示范村建设基本设施建设和特色村雏形建设。投资20万元建成1个占地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广场;投资14万元建设“四厅”;,美化村居环境,在高赵线沿路投资16万元,修建4000延长米石砌边沟,投资13万元,修建统一标准的院墙1500延长米,修建卫生厕所55个,投资5万元绿化美化,栽花种草;要修建水利工程1.5万土方,开发水稻1000亩;购进农机50台套,引进新型水稻联合收割机2台;引进资金800万元,建成1个占地100亩、饲养量超过15万只的高标准蛋禽养殖业龙头企业。同时继续推进“四改”、“五通”“六有”。

2008年(全面实施阶段):完善示范村配套设施建设和特色村推进建设。预计投资万元,完善文化广场设施建设,购进健身器材1套10件,组建1支文艺宣传队伍,培育一批文艺宣传骨干;完善“四厅”,对群众开放,取得实效;继续完善“万树村庄”建设,消灭绿化死角;加强“三品”生产监督检查,申请“三品”生产证书;扩大养殖小区规模,完善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继续引进新型农机。

2009年(攻坚发展阶段):基本完成示范村和特色村建设。要实现文化设施齐全,利用效率高,群众满意度高;“三品”生产面积达到耕地面积的%,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创造高附加值,实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取代人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质量。

2010年(巩固提高阶段):把握建设标准,总结经验并在全镇推广。

四、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

3、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坚持全面参与,各方配合的原则。要坚持发挥全镇各方面的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投入,部门配合,政策驱动,农民参与相结合的动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五、主要措施

1、突出特色,培育支柱产业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农业生产布局,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效益,主要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扶持引导朝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规模效益和示范效应。一是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的条件下,大力发展水稻、棚菜等经济效益好的特色产业。二是依靠广阔的市场发展畜牧业,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龙头企业,采取政府扶持,协调资金的办法,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养殖。三是抓好林业生产,发展绿色银行。

2、推进村屯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以“四清六改”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农民住宅等方面的规划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制定好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对农民积极性高,基础好的村民组先实施,抓出试点示范,逐步推广。抓好“四清六改”,整洁美化村屯环境。在各村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杂草的环境卫生活动。基本清除脏乱差现象,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对未吃上自来水的村民组做好宣传动员,保障农户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到2010年自来水普及达100%;积极实施沼气工程,把改灶、改厕、改圈配套实施,对露天的厕所、粪坑进行改造,建沼气池,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对畜圈设置不合理的要进行改造,实行人畜分离,优化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加强村寨生态环境建设。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积极发展环村林和环宅林,逐步形成绿树环绕,绿水环流,林路配套的格局。农户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农户庭院内建设小果园或小花园。对村寨周围的生态要加强保护,不能乱砍滥伐,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村屯改造。对农民新建房实行统一规划,指定统一的住宅修建区域,原则上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乱建房屋,认真规划,引导推广。沿路民宅采用统一颜色刷新或统一瓷砖颜色进行改造,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努力建设布局合理、排列有序、村容整洁、美观大方的新农村。

3、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乡风文明。

加大对教育、文化、计生、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逐步完善教学设备,贯彻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法,全面普及农村义务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切实做好困难学生的上学救助工作,彻底解决贫困学生就学难问题,确保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高中教育70%以上。加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建立健全计生服务组织,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保持低生育水平,力争在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7.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逐步完善农村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救助体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各种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防止传染病在我镇发生,抓好计划免疫、食品卫生监督,全面提高全村的卫生水平。大力开展绿色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培训,依托产业发展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500人次以上,造就一批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使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认真开展平安村建设,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村民道德教育,营造邻里团结,和睦相处,民风淳朴的社会氛围,树立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的新风气,开展“和谐家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家庭”、“十星级文明户”为主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内杜绝“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和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四在农家”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坚决抵制邪恶势力和各种迷信等丑恶现象,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4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

2、村庄建设规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全村有20个组,新农村建设就只有谭家咀一个示范点,规模相对较小,不具有普遍性。

3、精神文明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主要还是观看电影和欣赏本镇的农家乐队为主,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双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组组都通自来水,硬化道路到每组,建设全村污水处理工程,创建农村劳动力工程,亦称全民信息化工程,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人均收入由3582元提高到6000元。

(三)基本原则

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和农田生产能力核定全村承载量和人口居住量。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并有条件实现的事情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坚持依靠农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三、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一)产业建设

1、粮食生产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提高粮食单产、总产,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今年粮食经济作物规划面积6202亩、粮食总产2356吨,比xx年年总产2301吨增55吨。

2、苎麻生产依托镇龙头企业,新发展优质苎麻示范基地110余亩,麻苗由村提供,对发展苎麻大户购买苎麻剥打机给予一定补贴。

3、蔬菜生产在本村5、8组建蔬菜基地120亩,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主,并选派10人到外地学习种植技术,村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4、发展养猪业计划发展牲猴年出栏20头大户8户。

5、发展养鸡业依托温氏集团,由农户选好基地、建好鸡舍,达到要求,和服规格的由村牵头办理小额贷款,全村力争年出栏2万只大户5户。

6、水产养殖全村拥有水面面积350亩,xx年年规模养殖100亩,XX年新增养殖面积120亩。发展养虾、蟹大户5户。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5

【关键词】村庄规划;注意问题;实施规划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newruralconstructioniswidelyattention,andthethirdplenarysessionoftheproposedtobalanceurbanandruraldevelopment,improve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Thefifthplenarysessionoftheparty'sproposalofbuildingnewsocialistcountrysideandtheimportantstrategy,isfromthesocialistmodernizationoftheoverallsituation,urbanandruralareasasawholetoregionaldevelopment,promotethebuildingofanewsocialistcountrysideconstruction.Realizethetargetofnewrural,muststressthatimproveplanning,especiallyinrelationtothefarmersofthevillageeveryfamilyplanning.Cansay,makelegal,reasonableandcarryout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principleofvillageplanningistheconstructionsocialismnewcountrysidekeylink.OnJanuary1,2008,fromalloverChina'ssituationandpromulgatedforimplementationtherealityoftheurbanandruralplanninglaw,furtherforbuildingnewsocialistruralconstructionplanstoprovidethebasis.

【keywords】villagesplanning;Payattentiontoproblem;Implementationplan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村庄管辖的低于范围内,依据村庄所在的地域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分析和论证村庄目前的规模、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发展方向,在论证的基础上对规划的定额指标进行选定,统筹考虑村庄资源(如田、林、山、水、路)的利用、治理,村庄基础设施(如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的建设,从而使村庄所有的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有效地利用,使村庄的生产结构得到调整,并协调发展,这就是村庄规划工作的任务。也就是说,对村庄目前所拥有的自然条件、现状特点、历史演变装抗以及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以此为基础,对村长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确定,并对村庄的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利用,使村庄建设之间的各项矛盾得到统筹解决,使村庄的经济、文化、公共事业等等得到综合部署,最终提供一个与当地特点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居住环境给村庄居民。

一、制定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但原有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就乡村论乡村,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出现盲目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种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影响了城乡协调健康发展。为了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避免盲目建设。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规划,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制度化要求。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相对滞后,乡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缺乏充分的社会参与和专家论证,对行政权力缺乏必要的制约,一些乡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规划。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各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民的生活质量不高,乡村各项设施建设依然落后。改变现状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庄规划。

二、注意的问题

要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和实施村庄的情况与城市和镇有较大不同,目前我国多数的村庄还没有制定规划,要求所有的村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村庄都要编制乡村规划,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目前还难以做到。如果作出统一的法律规定,难免流于形式,因此对村庄规划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市场营销应届生自荐信(收集5篇)
  • 下一篇:播音主持艺术性(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