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跟踪审计质量标准(收集5篇)

时间: 2024-06-29 栏目:办公范文

跟踪审计质量标准篇1

1.1中介机构选择不当作为建设工程中的委托者以及实行跟踪审计的执行者,中介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得跟踪审计的质量得以提高,最为有效的一个途径是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现在,许多中介机构不具备提供全过程跟踪审计咨询服务的能力。部分中介单位人员专业技能不强,这突出体现在造价编制存在严重的弊端,现场施工经验匮乏等方面。一些单位人员甚至对工程全过程审计业务没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一些甚至从来没有加入到工程全过程审计工作中来。然而,跟踪审计的质量的好坏与审计人员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中介机构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在审计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表现为矫枉过正,片面地追求审减率等,这些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工程的利益。这样造成的最终结果为危害学校审计工作,导致学校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1.2中介机构独立性受限一般而言,审计具备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独立性,它能够保障审计工作的进度。社会跟踪审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在具体的工作中体现其独立性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跟踪审计时,社会跟踪审计单位必须安排专门的审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观察并且收集意见。此过程中需要把收集到的意见等信息向高校审计部门反馈,同时高校审计部门必须及时向上级的指挥部门报告情况。在处理工程建设的细节问题时,社会跟踪审计单位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仅仅是建议和参考。除此以外,在进行跟踪审计时,由于校方领导之间的意见存在冲突,可能会出现工程变更、款项支付等方面让步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1.3中介单位检查监督和关键点把握不到位在整个工程的跟踪审计过程中,委托单位的检查监督是实现跟踪审计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具体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对中介机构以及人员的有效监督,在关键问题上,例如合同、材料核价、工程索赔等,存在控制不合理的现象,使得整个工作的质量大幅降低。

1.4缺乏一套完整的跟踪审计资料与普通的工程监理单位比较,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类企业,不管是其经验和规模都存在着较大差距。所以,在实际的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资料还有待完善。尤其是针对新校区一些工程项目较多、建设工期较长等问题,更应引起重视。在建设过程中,如果跟踪审计资料的进度缓慢,将会导致资料缺乏,隐蔽签证内容不全面等新问题的产生,这些都给跟踪审计的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5没有一套完整的质量评估体系顾名思义,跟踪审计主要观察的对象是工程管理活动中参建主体,具体内容是观察其是否履行委托责任。通常,中介机构监督质量的好坏无法直接使用硬性指标来评估,但是目前,也缺乏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其进行衡量。因此,内审部门只能采用表面形式和直观材料来预测效果。这样一来,因为没有实际可行的考核标准,审计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2提高跟踪审计质量的措施

2.1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进优秀的咨询单位和审计人员现在,许多高校的领导没有正确地意识到跟踪审计的优点,仅仅是将它作为一种形式,或者是应对上级领导考核的一种方式。在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选择时,仅仅只是考虑到审计成本,以成本的高低作为判断标准。为使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得以提高,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仔细地评估所选企业的质量、业绩、信誉、管理水平、跟踪审计方案等多种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评分制对所选中的单位进行比较,以便选择出最符合学校发展状况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

2.2发挥学校内审部门的纽带作用第一,根据项目的投资规模、难易程度等,给中介单位审计人员适当的时间熟悉工程资料,提出有疑问的地方,接着确定出一个时间,邀请学校基建部门现场代表共同深入现场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防止施工单位与中介单位审计人员私下往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客观性。第二,等到中介单位评估出初审结果后,必须要求其提供书面材料,包含的内容要有结论问题、签证理解歧义问题等,以便学校作出一个全面的分析,给后续的工作打下基础。第三,如果施工单位不赞同初审意见,则需有关部门现场进行协商并加以解决。内审部门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全过程参与,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相互串通的状况,保护学校的权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套用子目、取费等方面有一定的问题,可以邀请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参与到工作中来。第四,高校审计部门和高校工程建设相关部门之间,应进行一定的交流。增强高校领导、工程建设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其加强对跟踪审计工作的进一步认识,给委托跟踪审计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2.3制定一套完善的跟踪审计模式中介机构受学校委托实施跟踪审计,如果长期依靠外审人员这种单一的跟踪模式,其行为在学校基建部门和施工单位之间不会长期保持完全的独立性,有可能产生审计合谋行为。而内外审计人员结合的跟踪审计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这种行为的发生。中介机构应在学校内审人员的协调和配合下,提出自己的跟踪审计咨询意见,然后再由内审人员把咨询意见及时反馈到基建部门。在这种模式下,内审人员和外审人员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做到内部相互监督,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2.4扎实抓好咨询单位跟踪审计质量的检查一是出勤和坚守岗位情况的检查;二是合同审核、审计日记、工程签证、索赔审核、进度款支付等审计资料质量的检查;三是周报、结算工作小结、项目完成工作总结的检查;四是工程结算、决算结果准确性的检查。日常检查由审计监督小组负责,要求每周现场检查监督协调不少于2次,分管领导每周现场检查监督协调不少于1次,还要不定期现场检查。

跟踪审计质量标准篇2

一、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风险的表现与成因

(一)现有的机构设置与政策跟踪审计需求不匹配

目前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是按审计对象的部门行业划分,而政策审计的对象跨部门、跨行业,“条块”纵横交错。审计机关的任何一个司、处、科室的职责范围都无法涵盖一项政策措施所涉及的内容。由于没有专职的政策跟踪审计机构,有些审计机关实行处室按月轮流牵头进行政策审计,审计缺乏连续性,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二)政策跟踪审计能力不足

政策落实情况审计是一个综合性审计工作,既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查处违法违纪问题的能力,又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政策综合分析能力,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而我们的审计队伍以懂财务知识的人员为主,以至于在执行政策跟踪审计中存在综合分析能力不足、政策把控不准等问题,导致能力风险。

(三)政策跟踪审计定位不准确

政策跟踪审计既是资金与政策结合的审计,又是项目与政策结合的审计。在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有的审计机关采取派驻式的审计,被审计单位对一些应由自己决定的事项,让审计人员表态,造成了审计与被审计方责任不清,引发责任风险。还有一些决策部门在政府融资、保障房建设等一些大的决策出台时,要求审计机关关口前移,如果审计机关未在充分考虑自身能力的情况下,参与并发表代表审计机关的意见,变成了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后期的审计工作就不能客观准确地对政策及效果进行评价,形成风险。

(四)对政策跟踪审计重要性认识不够

政策跟踪审计点多面广,审计人员不仅要完成繁重的日常审计任务,还要参与政策执行审计,为了按时完成审计,有些审计工作停留在打电话要数据、抄数据、抄资料,汇总数据阶段,把审计工作当成统计工作来做。导致部门之间数据不衔接,审计记录不准确,审计取证不充分,审计工作底稿未按要求编制等。由于审计不深入,揭示问题不深刻,审计建议没有针对性,报告流于形式,形成审计质量风险。

(五)被审计单位存在会计信息不实、虚假账目等问题

在政策执行审计过程中,政策执行部门由于其内控制度不健全,数据、资料以及审计所需证据不完善,审计人员掌握的信息有可能失真。还有些项目单位,特别是近几年扶持的部分企业,为了应付税务、审计等部门检查,设置多套账,也会产生审计风险。

二、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进行审计风险教育,树立风险防控意识

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相对于其他审计而言,对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的多,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工程造价审计的少,政策跟踪审计存在大量的座谈、调研,审计人员主观认为不会产生巨大的审计风险,不重视规避与控制审计风险。所以审计机关应该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控制审计风险。与此同时,还可以学习国外政策审计风险防范做法,提前预测,进而控制审计风险。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政策跟踪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职业道德素质,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经营项目战略的能力,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政策制定的可行性、政策执行的完整性以及政策执行的效益性,都需要审计人员来分析、判断并作出评价。因此,审计机关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是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技能,造就一专多用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通过聘用的方式,引进专家人才充实到审计队伍;三是审计机关合理调配现有审计资源,推进审计机关各处(科)室之间的轮岗,加强审计资源共享。

(三)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没有好的审计质量,查不出问题,提不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审计监督、参谋作用就无从谈起,更谈不到审计的威慑力。政策跟踪审计质量管理应从审计程序、现场实施、报告审理、后续工作等各环节进行管理。一是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政策跟踪审计的实际完善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二是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政策跟踪审计重点之一是通过对重大项目的审计,反映相关政策执行情况,所以审计要紧紧抓住月度确定的审计重点领域并结合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有重点开展审计,审实、审深、审透,确保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实施到位。三是做好审计报告审理,在做好三级复核同时,坚持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四是建立后续审计制度,对上期审计机关提出的意见建议,充分研究,尽快安排下一步的审计工作,并建立审计档案责任制。

(四)设立专职政策跟踪审计机构,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及审计标准

政策跟踪审计从长远看,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全新的职责定位与重要的政治任务,仅靠临时机构或者处、科室轮流抓,缺少稳定性、专业性和连续性,各级审计机关应尽快成立专职机构,专司专管,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跨行业、跨部门开展独立政策审计工作,上下一致,强化政策审计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指导;研究政策审计的方法、思路,制定政策审计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指南;及时调度政策审计发现的问题,全面掌控进度情况,利于促进完善政策审计的理论和管理体系,带动政策审计的全面推开和纵深发展。现阶段开展政策跟踪审计还应解决审计行为和审计标准法律依据的问题,在审计法律体系中明确审计部门的政策执行监督权限,对政策执行情况监督的目标、范围、职责、权限、形式加以规定,从而实现政策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在认真总结各地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统一的政策跟踪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明确操作规程,既防止越俎代庖,又防止审计执法不到位。

跟踪审计质量标准篇3

关键词:跟踪审计,质量控制,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跟踪审计就是运用审计的方法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项目施工前的招投标审计,施工中签证费用审计以及结算总价的审计监督和管理。以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投资额,节约资金,避免浪费,并对其进行真实的反映为目标,从而,达到维护合法权益,加强建设工程的管理,增加投资收益的目的。

一、跟踪审计的特点

跟踪审计是社会发展下,对以往的建设项目审计的创新和完善,其审计的内容更全面,实施更为及时,形成了自身的优越性。(1)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传统的审计是对建设工程完工后的一次性结算审计,没有施工前的预防和施工时期的监督管理,是静态的审计。跟踪审计是分三步走的审计,包括施工前的预防和施工时期、完工结算时的监督,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可以把审计工作做得更细,能够运用前后对比法分析,审计做得比较全面和到位。(2)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全面的审计。传统的审计只是对事后的结算做统一的审计,由于工程的复杂和反复,很难正确的区分和判断。跟踪审计能够从施工前开始,直到施工结束,把工作做了细分,使审计工作更全面。(3)对施工全过程的审计,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传统审计只把施工阶段作为审计的对象。(4)效率较高。跟踪审计可以做到在施工现场签证,避免了长期积压出现的相合推诿的现象,提高了效率。

二、目前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跟踪审计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跟踪审计需要对建设项目整个过程做到审计的监督和管理,包含的内容较多,所以对审计能力及人员的数量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作业人员和专业的素质技能来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要有数量的业务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但目前跟踪审计机构有限,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并且从业人员的水平一般,有些根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审计工作认识较片面,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审计的内涵,以至于,不能正确的处理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有的跟踪审计机构不会把优秀的人员派驻跟踪审计现场,往往派一些应届毕业生、或者非专业出身的人员做跟踪审计,他们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不了解,不知道该做什么,造成审计工作的混乱和不专业。

2.跟踪审计的收费不够合理,跟踪审计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收费标准不够完善。江苏省出现了传统审计收费比跟踪审计收费高的怪现象。按照江苏省物价局审核跟踪审计收费标准,和某些地区相比较低,但是高于国家发改委的价格。同样要求跟踪审计常驻现场,工作要求比监理还高,但比起监理的收费,审计收费不足它的十分之一,但往往在工作中,审计把监理的部分工作做了。价格不合理造成某些机构拒绝做跟踪审计。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跟踪审计工作的进行。在跟踪审计方面,国家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没有明确跟踪审计的内容,也没有相关的处罚措施和具体实施条例,所以,出现了跟踪审计的作业质量差,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4.项目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偏差,委托内容不合理。跟踪审计属于审计发展的新事物,造成很多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作业内容不清楚,不知道具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从而使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受阻。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对跟踪审计人员的要求不合理。由于建设单位不了解跟踪审计的流程和内容,有些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必须常驻现场,必须安排土建人员与安装人员各若干名。这就造成了很多跟踪审计机构不愿意做跟踪审计。

三、解决跟踪审计问题的对策

1.加强跟踪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的审查力度。对现有的跟踪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强作业的能力,明白怎样处理发生的问题,以便可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增强实际的工作能力。完善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审查机制,提高资格证获得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准。对拥有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的人员实行不定期的抽查考试,保证跟踪审计人员的质量,只有合格的跟踪审计人员才能做好审计的本职工作。所以,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完善机制。

2.完善跟踪审计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审计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跟踪审计是传统审计的创新,解决了传统审计不能够解决的难题,并对建设项目的审计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此外,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做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所以,要确保跟踪审计的合理健康的工作,这就必须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做到在工作中,有法可依,依法执行。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出具体的跟踪审计的实施办法,做到跟踪审计的每一步问题和责任都有健全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的质量,规范跟踪审计中的违法行为,使跟踪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

3.明确跟踪审计的合同工作内容。审计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把跟踪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编写出具体的文字范本,加入到合同里面,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在实施工作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最重要的是可以让项目建设单位知道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和具体的任务,从而避免出现项目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不清楚,而做出错误的指示,对跟踪审计工作造成影响。从而,不利于该行业的正常发展,也起不到真正的审计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跟踪审计是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很多企业都不太清楚,所以,跟踪审计应该多做宣传,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并且让社会了解和更好的接受,从而,能够合理有效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进行作业时,要注意企业的形象,要有长远目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

4.要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复核是审计法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质量内部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审计复核应该成为审计项目的必经程序,任何审计项目都不能有例外,要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复核具有全面性的同时也具有突出的问题和主要的矛盾。根据常规的程序,想要降低审计风险,就要找到审计风险的实质性问题,要注意对问题的事实是否清楚、审计取证是否充分、完整和履行法定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复核;在定性和处罚处理方面要严格的遵守法律的程序进行复核的过程;要在错综复杂的事实面前,善于从法律角度和当前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实际情况去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到本质的问题。

四、结束语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作为促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的基础,充分把握科学发展观与审计工作的内在联系。审计机关把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作为的一项长期任务和中心工作,所以,我们要有保持头脑清醒,认真研究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技术和方法,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勇.浅谈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探讨[J].中国-东盟博览.2012(06)

[2]仇圣光.工程跟踪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方法介绍[J].时代金融.2011(18)

[3]谢仁军,张朝勃.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策略探讨[J].新会计.2011(05)

跟踪审计质量标准篇4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审计内容;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42(2016)04-0057-04DOI:10.19298/ki.1672-2442.201604057

1引言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审计机构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实施的审查、监督和评价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事后竣工结算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不再局限于工程竣工后对工程竣工决算资料进行审计,而是体现在全方位、及时的全过程审计;传统的事后竣工结算审计对建设过程中隐蔽工程的质量问题及其他相关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不能及时避免项目建设中资金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而全过程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工作,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能够及时改进,对工程质量控制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并确保工程变更及签证的真实性、有效性。相对于事后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全方面的监督。审计部门参与到整个建设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和实施,还有利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程建设的透明度。

2建设项目各阶段的跟踪审计重点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贯穿建设项目的各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各有其审计重点。

2.1设计阶段跟踪审计重点

设计阶段的成果决定了建设项目的整体投资,是整个项目中关键的一个环节。2.1.1设计阶段常见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政府主管部门对设计市场的管理仍存在不足,对设计方案经济性的考核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现实中,违背工程建设程序的“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仍然存在,由于业主没有充分认识到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给予设计单位的设计时间不充足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设计单位为了赶时间出图而忽略了对设计方案本身的优化,从而给后期增加工程变更埋下隐患。现阶段,我国的设计费用收取一般与造价估算或者建筑面积相关,与设计方案的优劣、投资的节约度无关,设计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也弱化了对设计方案的优化,降低了设计质量。2.1.2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措施对设计阶段投资控制,一是要进行设计招标,择优选取设计单位,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二是应择优实行限额设计,即在保证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后期的工程造价,避免出现概算超估算的现象;三是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避免因设计错误、遗漏或使用功能设计不合理产生的工程变更;四是设计方案应尽量与施工工艺相结合,提高后期的施工进度,进而节约建设投资。

2.2招投标阶段跟踪审计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实行“量”、“价”分离,量的风险由业主承担,审计人员应重点审计工程量清单,在审查招标文件和图纸的过程中应核算工程量清单的编写是否完整,单项工程的描述是否正确,工程量是否出现少算、漏算的现象。若出现以上现象,应在标底答疑时做出相应的回应与调整。对于招标文件的审查,主要审查其招标范围、评标办法及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文字表述是否准确、语言环境是否存在歧义,以及是否存在虚假招标行为。在审计投标文件的过程中,应重点审计商务标部分是否出现超高价或超低价,若出现这种现象,应分析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并要求投标单位现场答疑及承诺,若其中标,应将这些“超常价”写进合同。对于投标单位中出现的低报价文件,应重点审核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是否运用了不平衡报价——不平衡报价会导致“低价中标,高价结算”,不但会给业主造成损失,也会影响招投标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招投标阶段的审计除了审计招投标行为是否规范外,审计的职能还应延伸到合同的签订。合同的签订过程确立了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该行为具有法律效益。合同也为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索赔提供了法律依据,所以应重点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善。

2.3施工阶段跟踪审计

施工过程是将投资方案变成实体的过程,建设项目投资的主要资金输出也发生在施工阶段,所以做好施工阶段的审计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建设项目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施工工序繁琐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会导致施工工期变化、施工方案调整等情况的发生。审计人员需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审计,不仅可以随时了解施工动态与进度,而且可以更加直接、明确的掌握项目的总体进展状况。在施工阶段应重点做好隐蔽工程及工程量变更的审计工作。2.3.1隐蔽工程的跟踪审计隐蔽工程包含基础工程、钢筋工程、管道工程等主体工程,占据了项目施工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隐蔽工程的施工工序会被下一道施工工序覆盖,若隐蔽工程发生质量问题,工程的返工会给工程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应做好隐蔽工程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履行好审计职责,深入施工现场,做好隐蔽工程的施工记录,必要时需拍照并做好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审查施工工序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施工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同时还应参与到材料采购、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去。在隐蔽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应重点审计隐蔽签证的项目名称与签证内容是否准确,是否有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签字盖章。2.3.2工程量变更的跟踪审计在工程竣工结算过程中,最终结算价款与合同规定的价款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工程量变更所产生费用,如果未做好工程变更的记录工作,会为后期的工程索赔带来纠纷。审计人员应做好工程变更签证及工程变更价款的审计工作。工程量变更主要来自设计变更及施工措施变更。应审查工程量变更流程是否准确,设计变更签证或工程量变更签证是否属实,工程变更价款的确立是否符合合同的相关规定或实际市场价格。避免出现虚假变更、伪签证或工程变更价款虚高等情况的发生。另外,审计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应与施工方及监理方做好沟通,提前发现施工现场需要变更的项目,避免因变更造成的施工返工或延长施工工期。2.3.3材料价格的跟踪审计材料成本价格是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市场行为的约束还不够,以致建材市场中的施工材料良莠不齐,价格差异大造成了物资采购审计的工作量大且繁琐。因此,无论采用甲供乙定的供应方式还是采用甲供材料的供应方式,审计人员都应做好市场调查,重点审计材料的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材料是否按时供应到施工现场,材料数量是否满足建筑需求等。确保在保证材料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材料成本,节约投资。2.3.4工程进度款拨付的跟踪审计工程进度款应依据合同的约定进行拨付。工程进度款的计算主要涉及工程量和综合单价两个方面。工程价款的拨付,应在施工过程中双方确认计量结果后14天内,按完成工程数量支付工程进度款。发包人应按不低于工程价款的60%不高于工程价款的90%的比例进行支付。在此期间,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形象进度报表中所涉及的工程量是否在合同约定范围内,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工程量变更签证是否有效,综合单价及材料变更价的确立是否有效。

2.4竣工阶段跟踪审计重点

在工程竣工阶段审计人员应做好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审计、工程结算审计及竣工决算审计。2.4.1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审计工程竣工验收是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如果出现管理漏洞,会给工程投入生产使用后带来质量隐患。审计部门应依据《房屋建设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建设项目相关资料,重点审计施工单位是否自行组织验收,提交竣工验收报告是否符合要求,提供的施工技术资料是否完整、有效;施工单位是否签署质量保修书;建设单位竣工验收小组的人员组成、专业结构和分工是否符合规定;建设项目各验收环节的手续资料是否齐全有效,竣工档案是否完整有效等。2.4.2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也为工程竣工决算提供依据。在工程竣工后,承包商和发包商应依据合同的要求进行工程结算。办理工程结算后,承包人获得工程项目的应收价款。审计人员应重点审计工程竣工结算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及合法性;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准确,是否出现重复计算、重复列项的项目;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费、税金及其他费用的计算是否合理准确;材料用量变更是否有签证,材料价差的调整是否符合市场价格;隐蔽工程的签证是否准确有效等。2.4.3竣工决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是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实施竣工决算审计不仅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竣工项目的最终建设成果和实际财务状况,还有利于业主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竣工决算审计可根据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审计结果进行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的审计;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使用、结余情况的审计;建设项目资金估算、概算、预算及资金实际交付使用情况的审计;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的审计。

3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与防范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审计时,由于项目本身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能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具有其客观性。审计风险也具有普遍性,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周期长,审计内容复杂,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审计风险。我国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关的制度体系并不健全,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道德素质要求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决定了审计风险的潜在性。但跟踪审计风险往往可以通过采取措施进行规避,因此,审计风险也具有可控性。

3.1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

3.1.1审计介入引起的审计风险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程序复杂等特点,建设项目的设计、招投标、施工及工程竣工中每一个阶段都对跟踪审计的定位要求很严格,但对于跟踪审计从哪个阶段介入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跟踪审计的介入点与施工过程关系密切,如果介入点选取不当,会错过重点工程的跟踪审计,引起审计风险。3.1.2审计人员引起的审计风险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不同与一般的财务审计,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财务审计能力,还应具有建设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审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审计的质量。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若偏低,会增加审计的风险甚至是出现审计错误。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决定了审计行为的偏差,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薄弱也会增加审计的风险。审计人员若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在现场审计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审计效果。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联系密切,在整个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若出现道德问题,违背了审计相关规定,不仅会带来审计风险,而且会给项目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3.1.3审计机构引起的审计风险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条件下,社会审计机构的队伍也不断壮大,但由于我国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关的制度体系并不健全,对社会审计机构的资质及人员构成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社会审计机构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建设机构在选择社会审计机构进行跟踪审计时也存在风险。若选取的审计机构及其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审计水平偏低则会增加项目跟踪审计的风险。而且社会审计机构往往看重审计费用而忽略审计业务水平,这也会增加工程跟踪审计的风险。另一方面,社会审计机构对审计人员的管理水平也会带来审计风险。社会审计机构大都采取按业务收入比例给予提成的方式来鼓励审计人员。这样的管理方式并不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反而增加了审计风险。3.1.4外部因素引起的审计风险在较长周期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因素,在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时常会发生审计资料不全、合同条款描述不清晰、施工单位伪造工程变更或伪造现场签证等现象,影响审计人员对事情真相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无法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这些外部因素也会给审计带来风险。

3.2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的防范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可控但不会被消除,审计人员应对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提升审计质量。为了增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审计单位应优化审计方案,避免因方案选取不妥带来的审计风险;与此同时还应增强对审计人员的技术培训与相关法律知识体系的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建设单位也应加大对外聘审计单位的审核力度,选择审计力量雄厚、审计水平高的社会审计单位,提升审计质量与效果,降低审计风险。应建立健全的工程量变更及工程签证制度,确保工程变更与工程签证的真实性,改善审计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减少审计风险。

4结语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各个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传统的事后竣工结算审计相比,在控制工程质量、节约施工工期、合理控制造价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点,同时也是从传统的、静态的、被动的审计状态到动态的、主动的审计状态的转变过程。随着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进一步深入应用,跟踪审计在得到认可的同时,许多问题也会显现出来。但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春艳.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2]林玉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3]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李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问题与对策——以高校建设项目为例[J].建筑经济,2015(11).

[5]黄文光,刘自力.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历史演进与改进建议[J].建筑经济,2015(12).

[6]程岩,曾定帮.浅议隐蔽工程的审计技巧[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

[7]张静.BT项目投资建设方过程跟踪审计研究[J].建筑经济,2015(6).

[8]吴香书.浅谈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经验[J].财经界,2012(10).

[9]王万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工程经济,2015(2).

跟踪审计质量标准篇5

一、跟踪审计专业判断及其评价标准

(一)跟踪审计的专业判断

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为实现其审计目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客观审计事项进行比较、识别的主观审计思维活动,并为最终形成审计意见提供基础。其内容包括:一是对审计人员行为是否符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等进行的判断;二是对审计事项主要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规、有效等进行的判断。审计专业判断既是对单个审计事项的判断,又是对整个审计总体的综合判断。

(二)跟踪审计的评价标准

在跟踪审计中,所作出的审计专业判断是否准确、有效是评价判断效果的核心。由于审计专业判断的抽象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也相对抽象,无法量化和细化,一般可以采用可验证性和可防范性来检验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客观的审计意见可以由不同的判断主体加以验证,即不同审计人员根据相同的资料作出判断的一致程度。同一个审计人员对同一事项在不同时间作出判断的一致程度越高,表明审计判断结果越接近判断对象的真实状况,其客观性越强。可防范性是指审计专业判断结论应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审计证据是审计判断的载体,任何一个审计专业判断都应有充分的判断证据支持,从而可以对抗来自第三方的置疑,尽可能避免审计专业判断偏误带来的审计风险。

二、跟踪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审计专业判断受主体因素影响较大

任何一个审计专业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做出的,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他们的主观意识直接影响着审计专业判断质量,审计专业判断是主观感性的认知过程。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性格、习惯、心态、道德标准等因素都会带到审计判断过程中,从而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新校区工程建设环境的复杂性更有可能增加判断的不确定因素。相同的审计事项,由于审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专业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审计专业判断作为主观思维的一种方式,实质上是审计人员综合审计能力的一种体现,给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专业判断要求审计人员凭借精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稳健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跟踪过程的客观审计事项进行比较、识别,并为最终形成审计意见提供基础。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二)审计事项信息状况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直接影响

构成一个审计专业判断必须有特定的判断任务,即审计判断客体。其或者是客观的审计事项,或者是审计人员的主观行为,审计判断客体的信息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在新校区建设中单体项目多、施工工期紧、建设任务重,因此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来自各方的信息资料纷繁杂乱。在审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建设程序的复杂性和建设各方有其趋利的特性,工程信息资料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工程信息是经过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结果,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跟踪审计来讲,审计人员需要从大量的、模糊的工程信息中做出合理判断,确定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在跟踪过程中,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对象多、审计事项复杂,在工程信息的获取上处于劣势,在与被审计单位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审计人员应在各个方面提升审计专业判断能力,利用已知的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从而澄清事实,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有效地削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环境差异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影响

任何审计专业判断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审计环境的差异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一,健全规范的法规制度可以减少对审计专业判断准确性的影响,一方面法律规范为审计判断提供必要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的要求,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给以约束和规范。其二,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外部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建立一套严密而健全的质量控制制度和外部监管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可能因审计判断失误而造成的审计责任,强化审计专业判断的一致性,为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质量提供客观保证。其三,审计的独立性也会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实际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由于受组织管理体制、跟踪审计的管理模式等因素,审计人员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客观公正。

三、跟踪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提升途径

(一)完善审计人员培训制度与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专业判断的主体。改善审计判断效果,提升审计判断能力应首先从审计人员开始,通过强化后续教育、研究审计业务档案、定期开展审计专业判断交流会、参与审计专业判断实践等一系列的培训活动,积累一定的经验,形成直觉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审计判断是专业技术强、综合程度高、判断过程复杂的一项心理活动。具备熟练的审计、会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是对跟踪审计作出准确判断的基本要素。同时,审计人员的判断经验、职业道德、沟通技巧、个性心态所综合反映的能力因素是影响审计判断效果的重要方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审计专业判断而言,都是审计人员所拥有的知识与外部审计矛盾运动的过程,只有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并具有将知识水平协调融入外部审计环境能力的审计人员,才能通过识别与分析,形成合理科学的审计专业判断结论。

(二)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与外部监管体系

从审计专业判断的角度来看,质量控制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是集体判断。集体判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共同判断,这样可以弥补个体认识的局限性,避免或减少个体判断可能产生的失误。另一种形式是复核,复核也是一种判断,要明确复核内容、复核要求、复核人的责任,对于重要的审计事项,可以增加各环节的复核人员,实行相互监督,增强复核判断结论的可靠性。还应完善对审计人员的外部监管体系,适度强化法律责任将对审计人员形成足够的压力,促使其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保证审计专业判断思维在审计职业道德框架内有序进行,使审计人员做到清正严明、廉洁自律。只有这样,才能维系审计专业判断的准确性、有效性。

(三)加强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高度独立性

跟踪审计过程中涉及的部门、人员众多,关系复杂,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应保持组织独立、经济独立和工作形式上的独立,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不受人际关系、领导干预、威迫利诱等因素的影响,保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审计态度,从而实现审计上的实质独立。独立是审计人员最为显著的职业特征,独立性是审计人员作出准确判断的基本要求,是审计职业的灵魂。审计的独立性才能使得审计专业判断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审计评价才能保持客观和谨慎,审计决策才能做到公正和合法。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秋季养发 美容师教你养发的Tips(收集3篇)
  • 下一篇:电工理论及新技术(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